王允是特地趕在董卓點卯時進和太師府。


    董卓一生行武,每日點卯的習慣,早就養成了。


    這個時候進府,李儒、呂布兩人必然在場。


    當王允把兩壇酒和四個盒子拿出來之後,三人都非常開心。


    要知道,流落民間的琉璃製品極少,如果不是董卓從宮裏取了幾件,他都沒見過。


    王允解釋說,郭全辭官去青州後,連家眷都帶走了,隻留下幾個仆人看家。


    估計是郭全這一年來沒敢進京,所以留守的仆人衣食無著,才開始變賣郭全留下的珍藏。


    大家正說著,突然有探馬返回太師府,說有急事要報。


    董卓讓其進來。


    那探馬進來,就看到其滿頭大汗。


    原來,他於昨晚發現,小平津渡口對岸,人喊馬嘶,一夜未歇。明顯是有人要渡河的跡象。


    所以,天剛剛放亮,他就趕回京都,向太師報告。


    不是探馬不想昨晚就回來。


    要知道,古代可是每天都要關城門的。他就是連夜趕了回來,也進不了京都。


    大冬天的,難道讓他在城外凍餓一夜?


    董卓大驚,忙問對方是什麽旗號。


    探馬說天太黑,根本看不到。


    不過,他已經留下了同伴,稍後必有報告。


    正說著,他的同伴也來了,同樣是滿頭大汗,一看便知是緊急策馬而來。


    他說了全新的消息。


    來的是青州軍,旗號上是“護民軍”、“征南軍團”和“張合”、“鮑信”,正在準備渡河。


    他不敢耽擱,在通報小平津關的守軍後,就馬上趕回京都,向太師報告。


    “怎麽會是青州軍?”董卓感覺不可思議。


    王允馬上說道:“太師,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有一個萬全之策。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憂。他們渡河後,就要麵對小平津關的守軍,而且河岸沒有太大的縱深,他們的兵力根本施展不開。


    “如果小平津關的守軍趁他們渡河時,半渡而擊,可以給他們最大的殺傷。”


    王允的話讓董卓內心稍安。


    他馬上傳令,讓小平津關的守軍,一定要趁護民軍渡河之時,半渡而擊,盡可能殺傷對方。


    然後,固守小平津關,京都城中會馬上派去援軍。


    考慮到小平津關沒有得力的將領,董卓還把呂布手下的侯成給派過去了。


    看到董卓下達完軍令,王允提出告辭。


    “你們接下來,必要商議軍機大事,我就告辭了。我恰好要去宮中,把剩下的一盒琉璃玩物,送給陛下。”


    “子師(王允字)莫走,此等事情,正是要你參與才好。”董卓挽留。


    王允假意思索一番,然後說道:“多謝太師信任。那你們先商議著,我先把給陛下準備的一盒琉璃玩物,入宮送給陛下,然後馬上返回。”


    “給陛下的禮物,我晚上回宮時,帶去就行了。何必急於一時?”董卓說道。


    董卓每日就是住在宮中。如果沒有朝會,他一早會出宮入太師府,處理當日的政務。


    劉宏留下了那麽多的嬪妃,個個溫婉、賢淑、美麗、可人,如果董卓不施予雨露,豈不是暴殄天物?


    “太師有所不知。此行必得我去。”王允說道。


    “哦?子師說說看。”董卓的眼睛開始微眯。


    王允侃侃而談。


    “其一,當前陛下年幼,正是貪玩時節。我送與他的便都是些琉璃玩物,希望他能夠玩得不亦樂乎。


    “如此他長大後,就不會關注朝事,太師則可以繼續助其處理朝務。


    “其二,陛下這段時間已來,一直在擔驚受怕中。我親自送與他,再陪他玩上一小會,他便會與我親近。


    “誰都知道陛下恐懼太師。而太師在陛下身邊,除那些宮女、內侍外,再無親近之人。


    “那些內侍、宮女可以了解陛下的一舉一動,卻不能探知陛下的心思。


    “一旦我與陛下建立了親近關係,就等於太師在陛下身邊,有了一個隨時能了解陛下心思的人。


    “待再過七八年,陛下成年,我大概就是他身邊唯一能說心裏話的人了。”


    董卓一聽,放聲大笑。“好!有子師相助,吾之幸也!”


    不過,王允並沒有急著走,而且繼續說道:


    “今天既然要商議軍情,我就大膽一些,請太師吩咐廚下準備些菜肴。”


    然後王允指了指那兩壇酒。“這是青州美酒蓬萊仙,過去是專門供給皇室的,我們臣子想喝都喝不到。


    “我饞此酒多年,一直未得一嚐。


    “今天趁著文優、奉先都在,我們在商議好軍情後,再來共品蓬萊仙,豈不快哉?


    “不知太師可允我所請?”


    “子師何出此言?你還從未與我一起飲酒,今日便借美酒,見識一下子師的應對之策。”


    王允見董卓應允,便馬上告辭進宮。


    兩個時辰後,他方才回來。


    見他回來,董卓直接下令擺上菜肴,四人一邊品嚐美酒,一邊商討青州軍抵近京都之事。


    王允很奇怪的問:“你們之前沒商議好嗎?我為了避開軍機大事,可是在宮中多耽擱了半個時辰,方才返回。”


    “子師此言差矣。你我相知,有何機密不能讓你得知?何況,我還想讓你為我出謀劃策呢。”


    此時,呂布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義父,可以商議了吧?畢竟軍情如火。”


    原來,剛剛董卓等人還真沒商議。


    因為現在京都中,就董卓、李儒、呂布三人。


    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布置京都的防務。


    李儒在提出先把華雄從旋門關撤回的建議後,就忙著去調集守城軍械和其他相應物資。


    比如說,若要守城,就必須馬上掌控皇家軍械庫和糧倉。


    董卓坐鎮中樞,不能親去,就得李儒來操辦了。


    此外,李儒還需要組織大量勞力,負責運送守城物資,甚至直接協助守城。


    這些事情,李儒一個人辦不了,但他可以動用京官,用京都的官吏來幫他辦。


    至於呂布,他則去了洛陽西門和北門。


    他要看清楚,如果護民軍攻城,會從哪裏進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