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宏就把他給召回京都,收回左車騎將軍印,剝奪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


    可後來,涼州之亂日甚,不斷侵襲三輔之地,劉宏找不到領軍平叛之人,無奈之下,再封他為左將軍,命其再入三輔之地,節製董卓,平複羌亂。


    史上對他的評價極高。


    唐宋兩朝,為古之名將建廟,他皆入其列。


    這樣的人物,願意放棄一切,來追隨自己,確實把蔡成感動了。


    不過,蔡成還是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義真將軍原助本帥,本帥欣喜至極。可有一言,本帥必須要說在前麵。”


    “大帥盡管吩咐。”皇甫嵩姿態放得極低。


    “你手下約三萬士卒,因其戰力不足,我想讓他們棄兵歸農。關中平原,八百裏秦川,急需這些青壯勞力,以恢複前漢之富饒之盛景。不知義真將軍意下如何?”


    “一切皆由大帥做主。不過,我想把我子侄之輩帶在身邊,不知可否?”皇甫嵩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他知蔡成所說為實情。


    戰力方麵,他自知自己麾下兵馬遠遠比不上護民軍。


    而當前三輔大地,確實極缺青壯勞力。


    讓他們就留在三輔之地,反而對他們有極大的好處。


    日後,日子好起來後,他們還可以把家眷接來。


    如此,對自己麾下將士更為有利。


    總之,皇甫嵩對成公子可使三輔之地重現富庶之盛景,絲毫沒有懷疑。


    可他不擔心自己光杆司令一枚,無法得到蔡成的重用嗎?


    他還真不擔心。


    因為他知道,蔡成根本不缺將領。


    今天他得知蔡成培養護民軍的方式後,他就知道,用不了多久,護民軍中必然名將倍出。


    而如果蔡成應允他的追隨,必是有用他之處。


    何況,管亥還告訴過他,並州張遼、高順投效大帥,直接被任命為征北軍團副軍團長和征東軍團軍團長。


    冀州張合、高覽追隨大帥,分別為征南軍團軍團長,以及征東軍團副軍團長。


    這些人在皇甫嵩眼中,都是無名後輩。他們都能得到重用,何憂自己不能得到重用?


    “義真的子侄,皆是大才,吾自是求之不得。”


    “大帥知我子侄?”


    “義真將門世家,剿黃巾、征三輔,戰功赫赫,威名遠揚,我自是要多加關注。義真之長子皇甫鴻皇甫堅壽,文武雙全、學識不凡;義真從子皇甫酈皇甫子勇則目光長遠,頗有謀士之才。


    “去惡告知我義真將軍欲助我,我就想把二人留在我身邊。我會傳授他們參謀、參謀長之知識,然後讓其二人入我青州軍校,為護民軍培養出更多的參謀人才。”


    皇甫嵩已經從張楊處,對參謀長、參謀等職,有所了解,更知比起大漢軍中司馬一職,要求更高。


    如今聽到蔡成想親自培養自己的子侄,自是滿口答應,內心喜不自勝。


    “義真將軍,你若加入護民軍,有三個職位供你選擇。”蔡成繼續說道。


    “其一,任我護民軍副總參謀長,坐鎮青州,協同總參謀長何山何子讓統籌四方;


    “其二,任我護民軍總教官,負責預備役及所有治安軍之訓練;


    “其三,任護民軍監察總使,負責護民軍的軍法、軍紀、軍規的設計與完善,並在各軍設置監察使,監控各軍對軍法、軍紀、軍規的執行情況。


    “這三個職位,都比當前各軍之軍團長高出半級。”


    皇甫嵩認真的思忖著。


    說真的,這三個職位,他都不是很想。


    因為他是一員戰將,更喜歡馳騁沙場、征戰四方。


    可因他對護民軍的構成、兵種、戰力等皆不了解,明顯暫時無法領軍。


    他仔細想來,做副總參謀長,似乎也無法勝任。原因嘛,還是對護民軍了解甚少。


    可讓他去訓練那些娃娃兵,他又心有不甘。


    思來想去,他還是覺得任總監察使更合適一些。


    他將門世家,自己又多年行伍,對軍紀、軍法、軍規還是比較熟悉的。


    哪怕自己熟悉的,與護民軍有所不同,自己也能夠很快掌握。


    何況,這個官職並不低。


    那可是監察全軍的總監察使,實際權力極大。


    成公子果然沒有看輕他,竟然給他如此重要之職位。


    而且,這個官職還能夠幫他快速了解護民軍。


    想到此處,他愉快地選擇了總監察使一職,並希望蔡成把這個職位的詳細要求,給他講得更詳細些。


    其實,皇甫嵩任總監察使,也是蔡成所願。


    他目前還沒有辦法在護民軍中建立“政委製度”,可他又不能從現在就開始預防有人擁兵自重,產生一些不好的心思。


    在當今交通、通訊都極為落後的情況下,掌控全軍,甚至比攻城掠地、開疆拓土更為重要。


    想想看,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劉邦對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的掌控,就是完全鬆散的。


    在韓信奪取齊國,並要求成為齊國假王之時,可想劉邦內心有多無奈。


    到了光武帝劉秀,為了掌控手下軍隊,唯一的辦法是放縱。所以,劉秀在征戰四方、奪取天下時,麾下兵馬的軍紀是極差的。燒殺搶掠、欺壓百姓,那是經常發生的事兒,劉秀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劉秀手下的大司馬吳漢,就是因為縱容手下劫掠南陽,逼反了與劉秀有親戚關係、保護過劉秀正妻陰麗華的破虜將軍鄧奉,大敗吳漢,並將其遂出南陽。


    劉秀寧願親征自己姐夫的侄子鄧奉,並將其投降後斬首,也沒有對吳漢做過多的處罰。


    而蔡成對護民軍的軍紀要求極為嚴格。


    他之所以驅逐關張二人,就是想小題大做,讓所有將領知道,護民軍的軍紀不可違。


    當然,蔡成還有其他的心思。但嚴肅軍紀,則是占了很重的比例。


    在嚴格的軍紀下,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有人破罐子破摔,聯絡一些交好之人,軍隊就可能會失控。


    所以,設置護民軍監察司及總監察使,就顯得極為必要了。


    蔡成可不想護民軍出現“安史之亂”、“陳橋兵變”之類的變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