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他們應該稱呼蔡成為“將軍”。隻不過看到護民軍將領都叫蔡成“大帥”,張楊也叫大帥。蔡成欣賞地看了一眼張楊。
這張楊懂事啊。
如果沒人接口,甚至來上一句“一切都聽大帥吩咐”,他就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蔡成不想留下呂布、魏續、成廉、魏越、侯成五人。這五人,後麵四人,都和呂布有了一些姻親關係。呂布反心太重,蔡成不敢用。
當然,蔡成還有一個惡趣味。他想複原丁原與董卓對峙的局麵,看呂布會不會刺殺丁原,叛丁投董,再拜董卓為義父。
而張遼、高順、張楊這三個,是他必須要留下的。
這三人各有能力,且按史書上記載,都是忠心耿耿之人。
此外,他還想把郝萌留下。當然不是因為郝萌這個人,而是為了他的表侄子郝昭。
這個郝昭,現在年紀雖小,日後可是曹操麾下鎮守陳倉的大將。
就是因為郝昭堅守陳倉,才讓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
否則,諸葛亮必奪取涼州,獲得八百裏秦川的沃土。
大漢的疆域廣闊,蔡成非常需要這些知名將領。當然,前提是不能像關張二人一樣,違反軍令。
有了張楊的接嘴,蔡成就能夠繼續說下去了。
“就是對並州兵馬處置和你們去留的意願。”蔡成笑著回答。
他的聲音很輕,可聽到並州將領耳中,卻如同炸雷。
“大帥是要解散並州狼騎和其他並州兵馬?”呂布馬上就緊張起來。
他看到兵強馬壯的護民軍,他的野心起來了。
他打算以自己手下狼騎為班底,慢慢發展壯大,至少要達到護民軍的軍力和戰力。
在他的心目中,隻有一句話: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不,你們誤解我的意思了。”蔡成笑著解釋。
“畢竟你們這些將領和並州兵馬,過去都是在建陽(丁原的字)大人手下做事。如果我了解的沒錯,奉先(呂布的字)還是建陽大人的義子。所以,我想在諸位中,一定會有人願意繼續追隨建陽大人。
“我輩當世,仁義為先。如果有人願意繼續追隨建陽大人,我自會成人之美。
“當然,我知道你們都是朝廷的兵將,去留自是應該聽從朝廷的旨意。
“這不,正好我現在暫時負責節製並州兵馬和諸位將領,有這個權限,所以才想聽聽你們的意願。
“如果你們都願意留下來,那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得諸將與並州勁旅,吾之幸也。”
蔡成很是費了一番口舌。
聽了蔡成誠懇的話語,並州眾將都有些吃驚。
別人都想盡可能收攏兵馬,掌控兵權。這個成公子怎麽還往外推呢?
要說是成公子真是大仁大義之人,他們誰都不信。
畢竟傳說成公子有蓋世之才,可從來沒人說他有蓋世之仁、蓋世之義。
他之前驅逐關張兩人,還把烏桓的所有青壯,都編為“烏桓軍團”,可都不是什麽仁義的行為。
可成公子既然這樣說了,他們總得表個態吧?
對,這肯定是成公子欲擒故縱之計,想逼他們表態!
想到此處,呂布開口問道:“大帥,你的意思是說,不僅我們可以自願去留,連兵馬都可以帶走?”
這可是呂布最為關心的問題。
如果並州狼騎被蔡成扣下,他就沒有了起家的班底。
從軍多年,他可知道沒有起家班底,幾乎是不可能起家的。
蔡成啞然失笑。
這個呂布,果然非忠誠之人。他心裏想的,都是自己手下的並州狼騎。
可還沒等蔡成回答,張楊和張遼和對視一眼,張楊搶先開口。
“大帥,您已經說了,我們是朝廷的兵馬。如果我們去追隨使君,豈不是有違朝廷的旨意?”
蔡成大度地擺了擺手。
“無妨。並州兵馬多年來,雖然勞苦功高,但也耗費了大量糧餉。如果有人願意走,也是給朝廷減少負擔。
“不用擔心並州邊患。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兩年內,護民軍可以消除並、涼兩州的所有邊患。”
蔡成的話,馬上引起了並州將領的憤怒。
你這是貶低我們並州兵馬嗎?
我們隻能抵禦邊患,而你護民軍卻可以消除邊患,豈不是說我並州兵馬無能?
我們這麽多年保護並州,流的難道不是鮮血?
高順馬上不幹了。“大帥,我並州狼騎和我手下的陷陣營,絕對是大漢步卒的巔峰戰力。”
蔡成瞥了一眼高順,心裏暗笑。“你的陷陣營?等你們跟隨呂布之後,這陷陣營就變成魏續掌管了。”
“是呀。並州狼騎,天下聞風喪膽。這次烏桓反叛,為何上穀烏桓不敢反叛,還不是忌憚我我並州狼騎?”侯成也叫了起來。
“哈哈哈哈——”蔡成爽朗大笑。
“看來我好心辦了壞事。本想讓各位將軍有個自擇的機會,誰知反而傷了各位將軍。這是我的不是,我道歉!”
蔡成這麽一說,呂布心中馬上“咯噔”一下。
成公子果然是欲擒故縱。
他是擔心並州兵馬陽奉陰違,不由他節製,故而用此等語言來激我等,目的就是想讓並州兵馬全聽他一人的。
想到此處,呂布馬上開口。“大帥,是他們過於敏感,我就不這樣想。你知道,我和義父之間情深。義父入朝,我但時念追隨左右,以照顧義父周全。”
“奉先重情!”蔡成大加讚賞。
呂布看蔡成沒有惱怒之意,借機繼續問道:“不知大帥可允許我帶走一些兵馬?”
“當然可以。並州狼騎本就是奉先麾下,你盡可帶走。不過,你去投奔建陽大人,一定要注意,兵馬不能離京都太近,起碼要保證百裏以上的距離,否則就是謀反。”
蔡成這樣說,更讓呂布認為蔡成是在嚇唬他,目的就是不想放走並州狼騎。
豈不知那數千並州狼騎,蔡成還真沒放在眼裏。
“我等願追隨奉先!”魏續、侯成馬上表態。
“好!兄弟情深!”蔡成再次讚賞。
這張楊懂事啊。
如果沒人接口,甚至來上一句“一切都聽大帥吩咐”,他就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蔡成不想留下呂布、魏續、成廉、魏越、侯成五人。這五人,後麵四人,都和呂布有了一些姻親關係。呂布反心太重,蔡成不敢用。
當然,蔡成還有一個惡趣味。他想複原丁原與董卓對峙的局麵,看呂布會不會刺殺丁原,叛丁投董,再拜董卓為義父。
而張遼、高順、張楊這三個,是他必須要留下的。
這三人各有能力,且按史書上記載,都是忠心耿耿之人。
此外,他還想把郝萌留下。當然不是因為郝萌這個人,而是為了他的表侄子郝昭。
這個郝昭,現在年紀雖小,日後可是曹操麾下鎮守陳倉的大將。
就是因為郝昭堅守陳倉,才讓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
否則,諸葛亮必奪取涼州,獲得八百裏秦川的沃土。
大漢的疆域廣闊,蔡成非常需要這些知名將領。當然,前提是不能像關張二人一樣,違反軍令。
有了張楊的接嘴,蔡成就能夠繼續說下去了。
“就是對並州兵馬處置和你們去留的意願。”蔡成笑著回答。
他的聲音很輕,可聽到並州將領耳中,卻如同炸雷。
“大帥是要解散並州狼騎和其他並州兵馬?”呂布馬上就緊張起來。
他看到兵強馬壯的護民軍,他的野心起來了。
他打算以自己手下狼騎為班底,慢慢發展壯大,至少要達到護民軍的軍力和戰力。
在他的心目中,隻有一句話: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不,你們誤解我的意思了。”蔡成笑著解釋。
“畢竟你們這些將領和並州兵馬,過去都是在建陽(丁原的字)大人手下做事。如果我了解的沒錯,奉先(呂布的字)還是建陽大人的義子。所以,我想在諸位中,一定會有人願意繼續追隨建陽大人。
“我輩當世,仁義為先。如果有人願意繼續追隨建陽大人,我自會成人之美。
“當然,我知道你們都是朝廷的兵將,去留自是應該聽從朝廷的旨意。
“這不,正好我現在暫時負責節製並州兵馬和諸位將領,有這個權限,所以才想聽聽你們的意願。
“如果你們都願意留下來,那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得諸將與並州勁旅,吾之幸也。”
蔡成很是費了一番口舌。
聽了蔡成誠懇的話語,並州眾將都有些吃驚。
別人都想盡可能收攏兵馬,掌控兵權。這個成公子怎麽還往外推呢?
要說是成公子真是大仁大義之人,他們誰都不信。
畢竟傳說成公子有蓋世之才,可從來沒人說他有蓋世之仁、蓋世之義。
他之前驅逐關張兩人,還把烏桓的所有青壯,都編為“烏桓軍團”,可都不是什麽仁義的行為。
可成公子既然這樣說了,他們總得表個態吧?
對,這肯定是成公子欲擒故縱之計,想逼他們表態!
想到此處,呂布開口問道:“大帥,你的意思是說,不僅我們可以自願去留,連兵馬都可以帶走?”
這可是呂布最為關心的問題。
如果並州狼騎被蔡成扣下,他就沒有了起家的班底。
從軍多年,他可知道沒有起家班底,幾乎是不可能起家的。
蔡成啞然失笑。
這個呂布,果然非忠誠之人。他心裏想的,都是自己手下的並州狼騎。
可還沒等蔡成回答,張楊和張遼和對視一眼,張楊搶先開口。
“大帥,您已經說了,我們是朝廷的兵馬。如果我們去追隨使君,豈不是有違朝廷的旨意?”
蔡成大度地擺了擺手。
“無妨。並州兵馬多年來,雖然勞苦功高,但也耗費了大量糧餉。如果有人願意走,也是給朝廷減少負擔。
“不用擔心並州邊患。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兩年內,護民軍可以消除並、涼兩州的所有邊患。”
蔡成的話,馬上引起了並州將領的憤怒。
你這是貶低我們並州兵馬嗎?
我們隻能抵禦邊患,而你護民軍卻可以消除邊患,豈不是說我並州兵馬無能?
我們這麽多年保護並州,流的難道不是鮮血?
高順馬上不幹了。“大帥,我並州狼騎和我手下的陷陣營,絕對是大漢步卒的巔峰戰力。”
蔡成瞥了一眼高順,心裏暗笑。“你的陷陣營?等你們跟隨呂布之後,這陷陣營就變成魏續掌管了。”
“是呀。並州狼騎,天下聞風喪膽。這次烏桓反叛,為何上穀烏桓不敢反叛,還不是忌憚我我並州狼騎?”侯成也叫了起來。
“哈哈哈哈——”蔡成爽朗大笑。
“看來我好心辦了壞事。本想讓各位將軍有個自擇的機會,誰知反而傷了各位將軍。這是我的不是,我道歉!”
蔡成這麽一說,呂布心中馬上“咯噔”一下。
成公子果然是欲擒故縱。
他是擔心並州兵馬陽奉陰違,不由他節製,故而用此等語言來激我等,目的就是想讓並州兵馬全聽他一人的。
想到此處,呂布馬上開口。“大帥,是他們過於敏感,我就不這樣想。你知道,我和義父之間情深。義父入朝,我但時念追隨左右,以照顧義父周全。”
“奉先重情!”蔡成大加讚賞。
呂布看蔡成沒有惱怒之意,借機繼續問道:“不知大帥可允許我帶走一些兵馬?”
“當然可以。並州狼騎本就是奉先麾下,你盡可帶走。不過,你去投奔建陽大人,一定要注意,兵馬不能離京都太近,起碼要保證百裏以上的距離,否則就是謀反。”
蔡成這樣說,更讓呂布認為蔡成是在嚇唬他,目的就是不想放走並州狼騎。
豈不知那數千並州狼騎,蔡成還真沒放在眼裏。
“我等願追隨奉先!”魏續、侯成馬上表態。
“好!兄弟情深!”蔡成再次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