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一絲若有若無的檀香縈繞,壓著滿朝文武幾乎凝滯的呼吸。


    直到那明黃袍角一閃,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在空曠的殿內清晰回蕩。禦座方向,十二旒珠輕微晃動,折射著殿外投入的晨曦。


    昨日宮城深處那幾番異動,雖無人敢公然議論,但那份無形的壓迫,卻深深烙在眾人心上。再仰視禦座上那位,隻覺愈發深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梁柱微震。


    “眾卿平身。”李君亦的聲音不高,卻似帶著奇特的穿透力,殿內每個角落都聽得真切。


    階下,衛青、霍去病等人甲胄在身,那股久經沙場的鐵血氣息尚未完全收斂。王猛、房玄齡等文臣則垂首肅立,各有風儀。隊伍中,花木蘭、韓世忠、梁紅玉,還有秦良玉、穆桂英幾張新麵孔,雖是女子,立於一眾彪悍武將之中,身姿挺拔,那份凝練的氣場,倒讓不少久曆行伍的老將暗暗多看了兩眼。


    幾樁軍國大事,君臣一問一答,有條不紊,迅速敲定。


    待例行奏報完畢,李君亦換了個語氣,聲音沉了幾分:“大唐立國至今,拓土開疆,民生也算漸豐。”


    “然而,安邦定國,不止要兵鋒銳利,更要文治昌明,賢才輔佐。”


    殿中群臣心弦一撥,皆屏息凝神。


    “國之根本,終究在人。”


    “欲使江山永固,基業長青,便需廣開賢路,延攬天下英才。”李君亦的每個字都重重砸在太極殿中:“朕決意,自即日起,於我大唐全境,正式開啟科舉取士之製!”


    “嗡——!”


    此言一出,殿中先是死一般的寂靜,連根針掉落地上都能聽見。緊接著,便是怎麽也壓抑不住的低低嗡鳴。


    隊列中,幾位出身寒微的年輕官員,藏在袖中的手不自覺地攥緊了,指節用力到有些發白。而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員,有的眉頭幾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有的則迅速與相熟的同僚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意味,各自品咂。


    科舉!


    這兩個字,對天下無數苦讀的士子而言,無異於天降甘霖,生生劈開了一條通往青雲的道路!


    王猛最先回過神,一步踏出,俯身叩首:“陛下深謀遠慮,此乃萬世之基業!”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製度一旦推行開來,對盤根錯節的世家門閥會是何等衝擊,對大唐的未來,又將意味著什麽。


    “科舉取士,不問出身閥閱,不分寒門貴胄,凡我大唐子民,有真才實學者,皆可應試。”


    李君亦繼續說道:“考試科目,以經義、策論、律法、算學為重,一切務求實用,為國選拔棟梁。”


    “為確保此次科舉公允,朕命政事堂會同刑部,共司其事。”


    他目光在下首掃過。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狄仁傑聽旨!”


    四人齊齊出列,行至禦階之下:“臣在!”


    房玄齡的儒雅謙和,杜如晦的明快果決,長孫無忌的老成持重,狄仁傑的剛正不阿,這四人並肩一站,幾乎便是大唐朝堂的半壁江山。


    “命爾等四人,共擔此次首科主考之重任。”


    “房玄齡為總裁官,總攬全局;杜如晦、長孫無忌為副總裁官,襄助考務;狄仁傑兼任監察禦史,嚴督科場,徹查舞弊,務必使首科清明,為國選賢!”


    房玄齡深吸了口氣,躬身朗聲道:“臣房玄齡,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


    這擔子,沉甸甸的。


    “臣杜如晦,領旨!”


    “臣長孫無忌,領旨!”


    “臣狄仁傑,領旨!若有宵小之徒膽敢在科場徇私舞弊,臣手中這柄法劍,可不是擺設!”狄仁傑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好!”


    李君亦微微頷首。


    “科舉章程細則,著政事堂與禮部盡快會商擬定,布告天下。”


    “臣等遵旨!”


    科舉的驚雷,主考人選的塵埃落定,讓太極殿中的氣氛推至頂點。不少官員已能預料到,用不了多久,便會有無數張新鮮而充滿活力的麵孔湧入朝堂,為這個龐大的帝國機器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機。


    退朝的鍾聲悠然響起,官員們依序退出。


    房玄齡與杜如晦並肩走著,前者輕輕吐出一口氣。


    “克明啊,這科舉一開,往後這天下,恐怕就真的要大變樣了。”


    杜如晦撚了撚頷下短須,目光中閃動著難以言喻的色彩:“是啊,玄齡兄。咱們這位陛下,這手筆,可真是越來越叫人摸不透了。這盤棋,越下是越叫人提心吊膽,也越發……讓人有點兒按捺不住的興奮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逸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逸卿並收藏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