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案上,李君亦指節輕叩。


    叩擊聲,一下下,在太極殿內回蕩。


    殿中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封賞諸事已了。


    接下來,才是真正關乎國本的朝綱重整。


    李君亦開口,聲音不高,但是每個字都清晰傳入眾人耳中:“三公已立,九卿當明。九卿各司其職,輔佐朝堂,堪稱國之柱石,人選絕不可輕忽。”


    房玄齡輕捋長須,麵帶微笑:“陛下聖明。九卿職司,奉常掌禮樂祭祀;郎中令衛宮廷侍從;衛尉統宮城禁軍;太仆司禦馬車駕;廷尉掌刑獄審判;典客理外事迎賓;宗正序皇族宗親;治粟內史督糧草倉儲;少府則掌皇家財帛。”


    狄仁傑接口道:“不錯,這九卿之位,非德才兼備、忠勤國事之人,斷然不能勝任。”


    李君亦微微頷首:“諸位愛卿,可有合適人選舉薦?”


    姚廣孝略一沉吟,聲音透著一股深意:“奉常一位,掌禮樂祭祀,關乎國體,非博學鴻儒、老成持重者不能擔此重任。臣舉薦原禮部侍郎,楊文通。”


    李君亦略作回想:“楊文通,朕有印象,學問紮實,為人方正耿直。準了。”


    徐達聲音洪亮,殿宇嗡嗡作響:“陛下!郎中令掌宮廷宿衛,護衛陛下日常,非心腹鐵膽之人不可!臣舉薦張懋!這小子年紀確實不大,可他那顆忠心,真金不怕火煉,做事也穩!”


    狄仁傑撫著長須,接道:“衛尉一職,統領宮城禁軍,直接關乎陛下安危,非勇武忠貞的大將不能勝任。臣舉薦,秦瓊,秦叔寶將軍!”


    “秦瓊!”李君亦的注意力轉向那員虎將。


    秦瓊“唰”地出列,甲葉鏗鏘,聲如金石:“末將秦瓊,願為陛下執鞭墜鐙,蕩盡宵小,護衛宮闈,萬死不辭!”


    他話音剛落,一旁的裴元慶大嗓門就嚷嚷起來,咧著大嘴笑:“哎,秦大哥,這活兒可不輕鬆!外界那些個見不得光的耗子,多著呢!”


    秦瓊濃眉倒豎,煞氣陡然騰起:“哼!什麽鼠輩,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待某家上任,有一個算一個,全給他們拎出來,好好曬曬太陽,瞧瞧都是些什麽貨色!”


    李君亦聞言,朗聲大笑:“好!有秦卿此言,朕便安心了!”


    房玄齡繼續道:“太仆掌禦馬車駕,臣以為,原太仆寺少卿王敬則可以勝任。此人精通馬政,為人敦厚可靠。”


    狄仁傑再次開口:“廷尉掌刑獄審判,需有明察秋毫之能,斷案如神之智。臣舉薦李元芳。元芳雖年輕,卻能洞悉常人難見的幽微,其斷案之能,臣親眼所見,稱一聲‘神斷’,實不為過。”


    李元芳聞言,連忙出列躬身:“狄公謬讚!下官何德何能……”


    狄仁傑擺了擺手,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元芳,莫要謙虛。你的能耐,我心中有數,信得過!”


    李君亦對李元芳印象確實不差,當初看電視劇的時候那幾樁案子都辦得利落:“準。”


    姚廣孝又道:“典客掌外事迎賓,需口齒伶俐,通曉諸國風情。原鴻臚寺丞陳世美,陛下或可一用。”


    “陳世美?”房玄齡眉頭幾不可察地一蹙,想說什麽,又忍住了。


    李君亦抬手,止住他話頭,語氣平淡:“典客的人選,暫且擱置。宗正之位,何人可擔?”


    張遼跨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舉薦荀攸。荀公達心思縝密,處事向來公允,宗室諸事交予他,必能妥善。”


    荀攸含笑欠身:“張將軍過譽,在下不過盡些綿薄之力。”


    李君亦點頭:“公達不必過謙,你的才幹,朕亦早有耳聞。”


    徐達接道:“治粟內史,掌管糧草倉儲,此乃國計民生之根本,非穩重可靠之人不可。臣舉薦周泰!幼平做事,向來滴水不漏,也從不徇私舞弊。”


    周泰跨步出列,抱拳沉聲道:“末將領命!定不負陛下與徐帥厚望!”


    房玄齡最後道:“至於少府,掌管皇家財帛內庫,需要精通算學,且品行端正。臣舉薦原度支郎中趙普達,此人賬目做得一清二楚,素有清廉之名。”


    李君亦略作思忖,目光在殿中群臣身上掃過。


    “好,九卿之位,除典客一人尚需斟酌,其餘皆定。”李君亦再次環視,“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殿內寂然,無人出聲。


    “甚好。”李君亦頷首,“九卿已定。接下來,議六部尚書、侍郎人選。”


    姚廣孝率先開口:“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是百官之首,責任重大。臣以為,太傅房玄齡可兼任此職。”


    房玄齡連忙擺手:“陛下,老臣已忝為太傅,精力實在有限,吏部事務又如此繁雜,恐怕難以兼顧周全,還請陛下另選賢能。”


    李君亦思忖片刻:“房卿所言也有道理。吏部尚書,朕意,由原吏部侍郎劉文靜擔任。”


    此議一出,眾臣並無異議,劉文靜的能力也是公認的。


    狄仁傑再次開口,這一開口,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陛下,戶部尚書,掌管天下錢糧賦稅,臣舉薦……和珅!”


    “和珅?!”


    此言一出,整個禦書房瞬間炸了鍋!


    不少人當場就懵了,麵麵相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或多或少都了解過和珅了,至於怎麽了解的?當然是係統的功勞了。那個以搜刮聚斂聞名朝野的和珅?讓他管錢袋子?這是認真的嗎?


    和珅本人更是魂都快嚇飛了,“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額頭上的冷汗跟下雨似的往下淌,聲音都帶著哭腔:“陛、陛下!狄大人!萬萬不可啊!臣、臣才疏學淺,胸無謀略,這、這等重任,臣萬萬擔當不起啊!求陛下明察,收回成命啊!”


    他一邊說,一邊磕頭如搗蒜,恨不得把地磚都磕碎了。


    狄仁傑卻依舊是一副老神在在、笑嗬嗬的模樣,慢條斯理地說道:“和大人,這就謙虛過頭了嘛。要說這理財的本事,放眼滿朝文武,恐怕還真沒幾個能比得上和大人你的。至於其他的嘛……嗬嗬,隻要陛下您日後勤加查閱戶部的賬簿,想來和大人定能將戶部打理得井井有條,錢糧充裕,國庫豐盈,讓咱大唐再也不為錢糧發愁!”


    這話說的,簡直就是明晃晃地告訴和珅:“我知道你小子會撈錢,也愛撈錢,沒關係,讓你撈!但你得給我把活幹漂亮了,把國庫給填滿了!不然,哼哼!”


    李君亦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心中暗道,這狄仁傑,果然是個妙人,總能給他整出點新花樣。


    他看向抖如篩糠的和珅,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狄卿所言,甚合朕意。和珅,戶部尚書一職,朕今日便交給你了。你給朕記住狄卿的話,更要記住朕的話——戶部的賬目,朕會親自過問,而且是隨時!”


    和珅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整個人都麻了,除了磕頭,已經不知道該做什麽反應:“臣……臣領旨!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敢、絕不敢有負陛下和狄大人的厚望!臣……臣一定把賬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徐達出班奏道:“陛下,禮部尚書,掌管典禮教化,臣以為,智玄侯姚廣孝最為合適。”


    姚廣孝雙手合十,搖了搖頭:“貧僧已受陛下厚愛,封為侯爵,若是再執掌禮部,實在是有心無力,分身乏術,還望陛下體諒貧僧。”


    李君亦點頭:“智玄侯的顧慮,朕明白。禮部尚書,朕打算任用原禮部侍郎孔穎達。”


    房玄齡道:“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政戎機,非大帥徐達莫屬!”


    “準!”


    徐達沒有絲毫推辭,慨然抱拳:“臣,領命!”


    狄仁傑朗聲道:“刑部尚書,掌管天下刑名律法,臣願為陛下擔此重任,肅正法紀,澄清吏治!”


    李君亦欣然應允:“準!”


    姚廣孝最後道:“工部尚書,負責水利土木工程,臣舉薦原工部侍郎李春。”


    李君亦頷首:“準了。至於各部的侍郎人選,朕心中大致有數了,待細細斟酌後,再行宣布。”


    待六部尚書人選塵埃落定,殿中的氣氛才稍稍緩和了一些。


    然而,李君亦卻話鋒一轉,沉聲道:“諸位愛卿,朕還有一事,想與諸卿共同商議。”


    群臣聞言,神色再次一肅,紛紛凝神,靜待下文。


    李君亦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殿內回響:“我大唐自立國以來,選賢任能,向來以科舉為重,廣納文士。然,當今天下,武風之盛,遠超前朝,江湖之上,豪傑輩出,綠林之中,亦不乏奇人異士。若單憑文考取仕,恐怕會錯失不少國之棟梁,實乃遺珠之憾!”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階下眾臣,一字一句道:“朕意,於我大唐各州、府、郡、縣,廣設武院!專為招納、培養武學人才!不問出身貴賤,不論文武之別,唯才是舉!為國育將,為朝廷培養真正的棟梁之才!”


    “設立武院?!”


    此言一出,不啻於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整個太極殿內,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群臣嘩然,交頭接耳之聲四起。


    裴元慶性子最是急躁,當即一拍大腿,嗓門洪亮地叫道:“妙啊!陛下此舉,簡直是英明神武!太對了!如此一來,咱們大唐軍中,日後豈不是猛將如雲,所向披靡了?!”


    徐達亦是頷首:“陛下深謀遠慮,武院若成,則國之幹城,源源不絕。”


    姚廣孝適時上前,依舊是那副悲天憫人的模樣:“陛下,武院之設,利國利民。然其規製章程,須得周詳。貧僧鬥膽,有幾點淺見。”


    “廣孝但講無妨。”李君亦示意。


    “武院當分三等:縣設武學,州立武堂,京師總設武殿。層層選拔,優者晉升。”


    “教習之選,非武道精深、德行高尚者不可。所授科目,除拳腳兵刃等武技外,當有兵法韜略、心性磨礪。”


    “每三年一屆大比,優勝者,或入軍旅效命,或入朝堂為官,或入武殿深造,皆由其能,不設門檻。”


    李君亦聽得連連點頭,姚廣孝所言,條理清晰,切中肯綮。


    “廣孝之策,甚好!此事,便由你與徐達二人,共同擘畫督辦。”


    姚廣孝與徐達躬身領命:“臣(貧僧)遵旨!”


    李君亦又補充道:“至於吳用及其麾下那一批人傑,眼下暫不授具體官職。他們身負七國經略之重任,已是不易。待七國局勢徹底安穩,朕再依功論賞,不吝封侯。”


    眾臣聞言,皆道陛下思慮周全。


    李君亦緩緩起身,龍袍一振。


    “諸位,朝綱初立,百廢待舉。大唐的未來,你我君臣,共勉之!”


    “臣等,願為陛下效死,為大唐開萬世太平!”群臣山呼,聲震殿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逸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逸卿並收藏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