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斂去,殿中多了一人。


    身子站的筆直,一襲道袍無風自動,幹淨得過分。


    【頂級人傑:姚廣孝】


    【字】:斯道


    【朝代】:明朝


    【人物出處】:史實


    【個人經曆】: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號逃虛老人,又稱獨庵老人、懶閣翁。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


    姚廣孝早年出家為僧。通儒、道、佛諸家之學,善詩文。1382年,朱元璋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後誦經薦福。姚廣孝以薦入選,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寺。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朱棣“靖難”稱兵前,他曾多次為朱棣出謀劃策。1399年,六月起兵前夕,計擒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靖難之役中,其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十萬北伐之師。此後,仍多籌謀帷幄,終使朱棣奪得皇位。朱棣即位後,初授官僧錄司左善世,1404年,再授為太子少師。晚年,姚廣孝既厭懼官場爭鬥的凶險,又不甘心放棄畢生事業的追求,故雖然受官,卻未改變僧人身份,主要承擔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又擔起護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1418年,姚廣孝去世。


    姚廣孝博通精深的學識和修養對皇太孫有較大影響,對《永樂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主要著作有《逃虛集》《逃虛子詩集》《逃虛類稿》等。


    【等級】:頂級人傑


    【潛力值】:五星


    【境界】:武尊境九重


    【功法】:太上玉清心經(帝級功法)


    【血脈】:天機血脈(帝級血脈)


    【體質】:不老不死體(帝級體質)


    【武器】:五行珠(天階極品)


    【坐騎】:無


    【附帶兵種】:五行使(七百人,天元境四重至七重)


    帝級功法、血脈、體質!


    李君亦心頭一跳。


    不老不死體,天機血脈,武尊境九重,這配置,頂配!果然不愧是頂級人傑。


    姚廣孝雙手合十,微微躬身:“貧僧姚廣孝,拜見陛下。”


    聲音平平淡淡,卻有種說不出的安定感。


    李君亦嗯了一聲:“大師可知朕心?”


    姚廣孝笑了笑:“陛下胸有乾坤,欲定太平,貧僧豈會不知。”


    “善!”李君亦道,“既如此,天下大勢,有勞大師為朕謀斷。”


    姚廣孝嘴角弧度大了些:“阿彌陀佛。陛下有此誌,貧僧願盡綿薄之力。”


    “青州雖大,但在貧僧看來,天命已歸大唐,陛下兵鋒所指,無往不利。”


    這話不響,份量卻重。


    姚廣孝話音剛落,光華又起,這次是連著五道!


    狄青踏出,臉上刺青猙獰,煞氣撲麵!


    太史慈緊隨其後,整個人沉甸甸的,水戰大家的穩重。


    陳到現身,不多言語,精悍得像一柄藏鞘的刀。


    李廣走出,身形矯健,那股子弓馬嫻熟的勁兒是刻在骨子裏的。


    四位猛將一字排開,殿內空氣驟然繃緊,鐵血味道濃得嗆人。


    李君亦看到這幾位,心裏踏實多了。


    然而第五道光芒落下,走出的人卻讓殿內那股子鐵血味淡了些。


    錦衣華服,笑容可掬,和珅!


    他快步上前,大禮參拜,姿態標準得挑不出錯:“臣和珅,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洪亮,透著股機靈勁兒。


    李君亦嗯了聲,這位“和中堂”,用好了可是國之柱石…錢袋子的柱石。


    姚廣孝依舊合十低眉,波瀾不驚。


    狄青幾人相互遞了個眼色,沒吭聲,但那表情,懂的都懂。


    李君亦沒理會這小小的氣氛變化,心念一動,光華再閃十次!


    河北高覽,江東黃蓋……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化為實體,還有幾位看著就是搞後勤或者出主意的文臣。


    轉眼間,殿內站滿了人,足足十八位!


    文武兼備,各有專長,都是曆史留名的人物。


    而且哪怕是高覽這些二流人傑,修為都在宗師境五重以上;一流人傑和頂尖人傑更是個個武尊境。


    這幫人站在一起,哪怕不說話,那股子氣場也夠驚人的。


    他們也在相互打量,新“同事”之間,氣機隱隱交鋒。


    李君亦的視線緩緩掃過每一個人,從姚廣孝的深沉,到狄青的剛烈,再到和珅那滴水不漏的笑臉,最後落在高覽、黃蓋等一眾將領身上。


    他開口,聲音不高,卻讓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朕召爾等前來,隻為一件事——大唐一統!”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十年!”


    “朕給你們十年,也給朕自己十年!”


    “十年之內,青州,必須打下來!”


    姚廣孝第一個上前,合十道:“陛下劍鋒所指,即貧僧星盤所向。”


    狄青轟然抱拳:“末將願為先鋒,為陛下一平青州!”


    和珅立馬表態,嗓門都不小:“陛下放心!錢糧後勤,臣包了!絕不拖累大軍分毫!”


    高覽、黃蓋等人亦紛紛抱拳。


    最後匯成一句:“臣等,願為陛下效死!”


    十八人的聲音合在一起,那股決心,幾乎要掀翻殿頂!


    李君亦看著他們,這些隻存在於史書中的名字,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麵前,向他效忠。


    一股熱流在胸腔裏湧動。


    他的時代,大唐的時代,從這一刻,才算真正開始!


    ……


    夜涼如水。


    長安萬家燈火,鋪陳在腳下。


    李君亦獨自憑欄,夜風吹動他的衣袍。


    身後大殿依舊亮著,那十八位新臣,大概還在相互認識,或者說,相互“卷”起來了?


    更遠處,是枕戈待旦的大軍營盤,隱約能聽到巡邏士卒的甲葉碰撞聲。


    目光越過繁華,投向那片名為青州的土地。


    強敵,未知,還有他渴望的功業。


    十年。


    他輕輕敲著冰涼的欄杆。


    “青州……”


    房玄齡,徐達,裴元慶,姚廣孝,狄青,韓世忠,花木蘭,李廣,陳到……和珅。


    一個個名字在腦中閃過。


    怎麽用?怎麽打?


    姚廣孝搞戰略,狄青當尖刀,韓世忠守水路,李廣遠程狙擊,陳到帶特種兵……和珅,嗯,負責搞錢,越多越好。


    十年,聽著長,真要吞下青州那麽大的地盤,其實挺趕的。


    壓力巨大,但更多的是一種躍躍欲試。


    大唐的棋局,終於要落下最關鍵的一子了。


    盛世?


    先打下來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逸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逸卿並收藏開局召喚李儒,權臣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