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的那天清晨,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照在半味穀的泥地上。洪水流走的地方,留下條條蜿蜒的痕,像大地新刻的紋路。林七蹲下身,看著傳味苗的新苗順著水痕往前爬,苗尖沾著的泥裏,混著凡世的稻殼、魔界的醬渣、妖界的果核、天宮的雲屑。
“結界不用修了。”薑瑤光收起星盤,盤上的光紋此刻成了幅地圖,標注著哪裏要補種莊稼,哪裏要重建房屋,哪裏的橋梁該修了,“這些水痕會變成新的路,比結界更能連起三界。”她指著穀外,南坡村的百姓正踩著水痕往回走,有人手裏捧著從泥裏挖出來的紅薯種,有人背著受傷的石獸。
阿木的百味牆塌了半邊,卻在廢墟裏長出片新綠。傳味苗的藤蔓纏著斷磚,把南坡村的土磚、魔界的青磚、妖界的石磚、天宮的玉磚重新連在一起,磚縫裏鑽出的靈草開著細碎的花,像給牆戴了串花環。“塌了好。”阿木撿起塊帶煙火痕的土磚,遞給那遊曆的老書生,“您看,這磚浸過水,煙火痕反倒更清楚了。”
老鐵匠的兩口鐵鍋還架在石頭上,鍋裏煮著新收的紅薯。凡世的孩童湊在鍋邊,手裏捧著魔界少年給的醬碗;妖界的狐狸蹲在鍋耳上,尾巴纏著天宮仙童遞來的清露瓶;孫兒數著新長的傳味苗葉紋,這次記的不是賬,是誰種了多少田,誰修了多少屋,葉紋是嫩綠的,像春天的顏色。
“聽蟬屋還在。”阿青指著不遠處,靈草莖做的桌椅雖沾了泥,卻更結實了,《三界味經》的字跡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添了新的句子:“患難同熬的味,比蜜甜,比金堅。”話音落,有蟬從遠方飛來,落在桌角,鳴聲裏帶著水汽,卻比往年更清亮。
林七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薑瑤光在教孩童認星盤上的新路;阿木在指揮著砌新的百味牆,這次用的是水退後遺留下的石頭;阿青帶著山精補種靈草,藤蔓在地上畫出新的圖案。傳味苗的最高處,雪璃的心音鈴又開始響,鈴繩上的香囊沾過泥水,味道卻更醇厚了:稻殼香混著醬味,果幹甜纏著清露氣。
孫兒在泥地上挖了個小坑,把最後一把紅薯種埋進去,澆上靈泉水。他拍著手笑:“奶奶說,水退了,土更肥,種啥都長。”旁邊,那片曾記著欠賬的傳味苗葉子正往下滴水,水珠落在新苗上,葉紋徹底變成了純綠,像塊幹淨的新紙。
傍晚時,三界的蟬又聚到聽蟬屋,鳴聲裏帶著泥土的腥氣、草木的清氣、煙火的暖氣,混在一起,還是那句話——“日子暖,聲才歡”。隻是這次,誰都聽出了話裏藏著的另一層意思:共過患難的暖,才最長久。
林七和薑瑤光坐在靈草莖的椅子上,看著夕陽把眾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纏在一起,像傳味苗的藤蔓。遠處,老鐵匠的兩口鐵鍋並排晾在石頭上,鍋底的水痕正慢慢幹去,留下圈淡淡的印,像個沒寫完的句號,等著明年的蟬鳴、煙火、新味,繼續往下寫。
“結界不用修了。”薑瑤光收起星盤,盤上的光紋此刻成了幅地圖,標注著哪裏要補種莊稼,哪裏要重建房屋,哪裏的橋梁該修了,“這些水痕會變成新的路,比結界更能連起三界。”她指著穀外,南坡村的百姓正踩著水痕往回走,有人手裏捧著從泥裏挖出來的紅薯種,有人背著受傷的石獸。
阿木的百味牆塌了半邊,卻在廢墟裏長出片新綠。傳味苗的藤蔓纏著斷磚,把南坡村的土磚、魔界的青磚、妖界的石磚、天宮的玉磚重新連在一起,磚縫裏鑽出的靈草開著細碎的花,像給牆戴了串花環。“塌了好。”阿木撿起塊帶煙火痕的土磚,遞給那遊曆的老書生,“您看,這磚浸過水,煙火痕反倒更清楚了。”
老鐵匠的兩口鐵鍋還架在石頭上,鍋裏煮著新收的紅薯。凡世的孩童湊在鍋邊,手裏捧著魔界少年給的醬碗;妖界的狐狸蹲在鍋耳上,尾巴纏著天宮仙童遞來的清露瓶;孫兒數著新長的傳味苗葉紋,這次記的不是賬,是誰種了多少田,誰修了多少屋,葉紋是嫩綠的,像春天的顏色。
“聽蟬屋還在。”阿青指著不遠處,靈草莖做的桌椅雖沾了泥,卻更結實了,《三界味經》的字跡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添了新的句子:“患難同熬的味,比蜜甜,比金堅。”話音落,有蟬從遠方飛來,落在桌角,鳴聲裏帶著水汽,卻比往年更清亮。
林七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薑瑤光在教孩童認星盤上的新路;阿木在指揮著砌新的百味牆,這次用的是水退後遺留下的石頭;阿青帶著山精補種靈草,藤蔓在地上畫出新的圖案。傳味苗的最高處,雪璃的心音鈴又開始響,鈴繩上的香囊沾過泥水,味道卻更醇厚了:稻殼香混著醬味,果幹甜纏著清露氣。
孫兒在泥地上挖了個小坑,把最後一把紅薯種埋進去,澆上靈泉水。他拍著手笑:“奶奶說,水退了,土更肥,種啥都長。”旁邊,那片曾記著欠賬的傳味苗葉子正往下滴水,水珠落在新苗上,葉紋徹底變成了純綠,像塊幹淨的新紙。
傍晚時,三界的蟬又聚到聽蟬屋,鳴聲裏帶著泥土的腥氣、草木的清氣、煙火的暖氣,混在一起,還是那句話——“日子暖,聲才歡”。隻是這次,誰都聽出了話裏藏著的另一層意思:共過患難的暖,才最長久。
林七和薑瑤光坐在靈草莖的椅子上,看著夕陽把眾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纏在一起,像傳味苗的藤蔓。遠處,老鐵匠的兩口鐵鍋並排晾在石頭上,鍋底的水痕正慢慢幹去,留下圈淡淡的印,像個沒寫完的句號,等著明年的蟬鳴、煙火、新味,繼續往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