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生將起名叫“摩天輪”的圖紙遞給宋福喜。


    二十六個木工,湊頭看紙上各種角度圖,看完第一反應就是團長瘋了。


    就他們這二把刀手藝,真的能做出來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相信自己。”


    宋福生硬著頭皮留下這句話就走了。


    他也沒想到,明明書上有記載,古代是有筒車也就是水車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之一。


    可是也不知是北方這裏沒流行起來,隻有南方有這個?


    還是封閉了太多年,信息不發達,南方有,但這裏沒有。


    這圖紙拿出來,問了宋阿爺,問了任族長,問了好些老人。問誰,誰都說沒見過。


    不過,圖紙既然已經費挺大勁設計了出來,那就要做。咬死了你們隻是不知道而已,別的地方有,隻不過咱這個改良了一下。


    宋福喜望著三弟的背影。


    三弟都敢想,他還有啥可不敢幹的。


    無非就是很費木料和力氣唄。


    “試試?”


    那二十多名二把刀木匠齊聲道:“那就試試。”


    畫的挺漂亮,不試試那不白瞎了嘛。


    有了“摩天輪”在前,非要用任家村的河裏水,靠風力、水利,不費柴火不費力氣,不用一桶桶打水讓耕牛拉到田裏,就要灌溉六七百畝田,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都能出現,那麽改良耕具,要“禍害”他們吃飯的家夥什,就不那麽難以接受了。


    當第一批五把新型犁地試驗品拿回時。


    那天,宋阿爺的神情,像個定影一樣。


    宋阿爺蹲下身,細看宋福生設計的“摟鋤”,用手指試探摟鋤前端的尖尖,又摸了摸兩個輪子。


    隨後他扶住用螺絲擰住能伸縮高矮的木車把,就在自家院子裏轉圈犁上了地。


    試了好一會兒,都累冒汗了,老爺子才像新得了一個玩具般,興奮地笑著回眸喊:“生娃子,這是個什麽神仙寶物,就我這歲數都能一天犁上五畝地。”


    一笑,少了半口牙。


    宋福生回望宋阿爺,笑的眼睛也出了皺紋。


    接下來的日子,宋福生的側重點就全放在了這兩件事上。


    將辣椒基地,完全甩給了錢佩英和牛掌櫃。


    錢佩英和牛掌櫃,每日要給六個辣椒大棚燒火牆,打井澆水,伺候辣椒。


    包括撒種育秧苗的活,也全在他倆身上。


    宋福生跑了兩次城裏,前後定了三百兩銀錢的新型犁地工具。


    工具安排完,他就帶著村裏種田經驗足的老爺子們,日日泡在大地裏。


    手裏拿的小本子已經記滿,虛心聽取這些種地老把式的意見。


    一天走下來,在村裏的田間地頭走的步數,愣是比逃荒那陣一日趕路走的還多。


    累的宋福生,頭幾日晚上夜夜貼膏藥,後來差點都適應這種強度了,一天不走就鬧心。


    就為了將水渠設計的合理一些,真的能做到旱時有水灌溉,積水時也能排水,宋福生可謂煞費苦心。


    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他這個團長越來越受大夥信任,即便村裏人沒見過水車,也一個個將一生的種地經驗全倒給他。


    不白忙,水渠的設計方案定了下來。


    開幹。


    一部分漢子,在馬老太帶著奶豆腐婦女隊攪合牛奶的聲音中,在宋茯苓帶領黑列巴姑娘隊一鍋鍋往院子台上倒麵包的聲音中,在宋福財幾個“大廚”煸炒雞肉鬆的聲音中,揮舞著鐮刀刷刷刷開始提前割草,荒地那草,長老高了。


    另一部分漢子,開始向水渠的指定地點拉石頭。


    預備深挖出溝,用石頭築起水渠。


    村裏人都清楚,河對岸那夥人累一冬,攢了不少石頭,本是預備要蓋房用的,現在卻要拿出來建這個。


    沒等任族長站出來。


    村裏任三叔他們幾個老頭就說:


    “不怕,等地種上了,咱家家戶戶鋤草不那麽忙時,大夥一起去山裏幫你們撿石頭。一百多戶呢,一家撿一些就能給你們攢不少。到時咱再留著蓋房用。”


    如果說,前方的兵士猶如湍流的河水,震驚了那幾位王爺,一批又一批在向前線不停湧動。


    北方那個荒蕪之地的兵,就像殺不完似的。


    那麽任家村這大片荒地上的漢子們,就像一條有曲線的小溪一樣,一人幾百米在用石頭築水渠。


    他們每日天不亮就出現在大地,天黑看不到人影才會撤回。


    眼下糧食多金貴,宋阿爺是位多摳門的老爺子呢。


    他卻在吃飯時招呼的是:“娃子們,吃飽嘍,家裏幹的稀的都有。”


    河對岸做的飯食,讓村裏家家戶戶提起時,心歪的人家都會翹大拇指。


    因為河對岸那夥人,真沒虧待家裏這些去抵徭役的小子。


    像九嫂子他家在村裏屬於條件上等的,家裏小子去那麵幹完活回來問,“吃的咋樣?”


    據說,竟然和九嫂子他家吃的差不多。


    四百多口子人吃飯,湯裏還能見到葷腥,並且吃的花樣還多,一聽就是費了心思的。


    一個月後。


    放荒。


    宋茯苓在家裏炕上坐著也能被嗆到,戴著口罩。


    大片的地一起放荒,空氣太汙染,賊嗆得慌。


    她是能在屋裏呆著,決不出去。


    倒是孩子們,天一暖和,圈不住了。


    “米壽,戴上帽子再出門。”


    “姑母,不冷,戴帽子冒汗。”


    錢佩英急忙攆出來:“那也得戴上,春捂秋凍。”


    “姑母,你啥時候來呀?”


    錢佩英知道,今日大夥都去看熱鬧了。


    熬奶豆腐的時辰據說也調整了,就是為看水車轉不轉起來。


    “我澆完水就去,找到你姐就站一邊看,別亂跑。”


    錢佩英又喊宋金寶:“金寶啊,顧著些弟弟妹妹。”


    “曉得啦,三嬸。”


    河邊這裏,正密密麻麻站滿了人。


    冰涼的河水淹沒上百名漢子們的腿,岸上更是有數不過來的人影在幫忙。


    “一二三!”


    “立起來啦,立起來啦!”好些人一起歡呼。


    任公信兩隻袖子卷起,一看就是也來幫過忙的樣子,他眼睛發直的瞅著“摩天輪”,沒見過啊,太稀奇。


    隨後,除了烤爐房的姑娘們正在和一鍋鍋黑列巴作戰,滿村人開始齊齊的一驚一乍。


    “轉起來,真轉起來啦!”


    “那誰,你們幾個快起開,別擋風。”


    大白胖娘們低頭瞅瞅自個,她這身材能擋多點風,咋就當眾人麵讓她起開,人家不要麵子的啊?


    大白拽著四嫂子忽然驚呼道:“媽呀,你瞅瞅,舀起水啦!”


    隨著這聲驚呼,全村百姓也七嘴八舌跟著鼓掌驚叫開。他們眼不眨望著流水槽的水流,又情不自禁一個個跟著水流沿著水渠走。


    就在“摩天輪”立起這日,又是很湊巧的,前線傳來大捷,吳王全線後撤。


    那幾位和吳王很是不對付的王爺,都不得不出手幫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TT桃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TT桃桃並收藏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