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茅草屋前,臨時木匠宋福喜帶著仨人在用墨鬥量木頭。


    眼下著急等他出活的有:


    得給地窖裏打木頭架子。


    要知道冬儲菜不是往地窖裏一扔就行的。都堆在一起,不得爛了嗎?得弄個簡易木頭架子先放進地窖裏,用木板子石頭塊架起來,一層一層往上擺冬儲菜。


    然後這不是宋富貴在村裏回收到大缸和壇子,要醃酸菜、要醃蘿卜條鹹菜了嘛,宋福喜作為木匠,還得給酸菜缸口、鹹菜壇子口,做木蓋子、木簾子。不蓋上不行,萬一耗子鑽進酸菜缸呢。


    這都是著急的活計,半個時辰,他就必須得麻溜做出來的。


    小孩子們成群結隊的從山邊跑回茅草屋前,再從茅草屋前往山邊跑。


    宋阿爺家的重孫女丫丫,也跟著來回跑,兩個小包包頭,其中一邊的包包頭都跑散開了,披頭散發的。


    小娃子們在忙著往家撿石頭。


    因為馬老太說了,得撿些石頭,一是往地窖裏放,也是為了和木板子一起墊起冬儲菜,一方麵是得有大石頭,等會兒醃好酸菜鹹菜,上麵必須得拿石頭壓著。


    雖然大石頭,小娃子們搬不動,但是他們可以負責找,找到回來喊人,反正他們也不能幹別的,閑著也是閑著,跑著玩吧。


    有的小娃時不時會被老娘一把揪住脖領子。


    當娘的從腰間扯出條也不咋幹淨的破布巾,抓過娃,布巾烀娃的臉上:“擤鼻涕,擤,使勁擤。”


    給擦完鼻涕了,再給娃放走,讓接著跑去吧,還在身後囑咐:“不行空手回來啊,找不到石頭,就拽把幹草帶回來。”


    大一些的姑娘們,此時是幹什麽的都有。


    有和宋阿爺一起下地窩子裏去耕地的。


    沒錯,宋阿爺和宋大伯他們種完了那四百斤蒜黃後,守了一會兒歇口氣,又馬不停蹄去剩下的那三個地窩子裏耕地了。


    這不嘛,牛掌櫃帶著六個壯勞力已經出發了,推走了七台車,等晚上回來就能買回來上千斤的蒜了。


    糧食眼下暫時不用買了,其實粗糧還得買個幾千斤,畢竟哪有天天吃細糧的,不能那麽過日子,在宋阿爺心裏,那樣不中。


    但是橋斷了,眼下運輸不方便,就先可著急的買吧。


    所以隻派出去七台手推車,買著急要用的粗粒鹽、細鹽,兜裏有剩餘銀錢多買些鹽,以防後患。今個除了買鹽,再就是全買大蒜。七台車手推車差不多就能裝滿。


    在大蒜沒買回前,先把地窩子的土地耕出來。


    還有一部分姑娘家,依舊在屋裏不停地編草席子。因為每家炕上都會用到草席子,要不然炕上鋪啥?三叔說大棚上也需要雙層甚至三層的草席子,到時候得蓋到房頂。需求量很大,她們得多編些。


    守著這些姑娘們幹活的是宋銀鳳。


    宋銀鳳此時坐在草席子上,手裏拿著針線、布料、棉花,在給錢米壽做棉襖棉褲。


    做完了,她還得給宋金寶也做一件棉褲,給二侄子做件棉衣、給三弟做雙棉鞋,給大哥宋福財也要做雙棉鞋,這都是馬老太安排的。


    棉花用的是宋福生帶回來的,十斤新棉花。


    昨個到家,一經拿出,所有的女人們都羨慕壞了,稀罕的不行。


    要知道北方不產棉花,棉花極貴,所以宋銀鳳恨不得把棉花掰成八瓣用,因為她想省出些棉花,給馬老太、給她婆婆田老太,一人也做雙棉鞋穿。畢竟腳冷,渾身都冷,上麵穿的再熱乎也沒用。


    院子裏,時不時就回來一夥人。


    有來回跑的小娃子們。


    有大郎和高鐵頭他們挑山土歸來的,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一趟。


    更有四十多名壯漢,排著長長的隊伍,一個跟著一個,累的滿頭大汗從山上背木頭回來的。


    每回背木頭回來,院子裏就是一片熱鬧,得接應啊,得給這些幹重活的遞口熱乎水。


    錢佩英沒管別人,她就管四壯。


    而且在錢佩英看來,那些壯漢們,三個人不敵她家四壯一個。


    你瞅瞅,你瞅瞅,別人都是倆人背一根粗樹幹下山,她家四壯,一個人背一棵樹,遙遙領先在最前麵走,咱都不知道他是怎麽做到的。


    錢佩英現在越來越喜歡四壯這小夥子。


    喜歡到什麽程度呢,不僅給遞水遞毛巾讓擦汗,她盯著坐在那歇氣的四壯,今兒不知怎的,想得也挺多。


    錢佩英心想:


    如果在古代真就一輩子了,她閨女那指定是要找對象的。


    別說不找,敢當老閨女賴在家裏,她頭一個就不能讓。


    那不扯呢嘛,在現代,到一定歲數不找對象,別人都得講究兩句,更不用說古代了,這裏的吐沫星子就得給她閨女淹死。


    所以,這裏人成家還早,要是到了歲數,到時候給閨女找個啥樣的呢,錢佩英認為,恩,就找個四壯這樣的。


    最好是能給她家當上門女婿,跟他們一起過日子,哪怕那小子很窮,窮不怕呀,倆孩子到時候沒錢花,她和老宋給呀。缺啥給買啥。


    她也不求未來女婿別的,隻要別讓她閨女幹活,女婿能把活全包了,她閨女到時候往炕上一躺吃吃喝喝,也不會被挑剔就行。


    完了小夥子得長的精神些,畢竟你窮你再不帥氣,那要你幹啥呀,是不是?再說帥氣的養眼,還得是大高個,別影響下一代身高,還得能對她閨女好,不行找小三,就這樣的女婿最好了。


    錢佩英越想就越覺得,就她對女婿的要求,這不就是為四壯量身訂造的嘛。


    可惜呀,唉,可惜,四壯不會說話,這點就得把四壯排除。嘖,白瞎了,要不然四壯就中。


    錢佩英心裏的想法,先不說宋福生和宋茯苓能不能同意,其實四壯要是知道了,首先四壯就不會同意。


    因為在四壯心裏,一,宋茯苓是主子,是小小姐,不敢想,不能高攀,不可能。二,就是別人告訴他必須高攀,他也不會同意,他不喜歡。


    是的,他不喜歡宋茯苓那型的。


    在沒逃荒沒出事前,四壯給自個尋摸媳婦來著。


    他心中的理想型是120斤往上的豐腴女孩。


    他稀罕胖乎乎的姑娘,要是能胖到130斤就更好了,大屁股圓臉,那樣的長的才叫帶勁。


    四壯他們背完第二趟木頭,再次出發上山。


    而茅草屋前,大家此時都在井井有條的忙碌。


    除了以上的忙碌場景,還有十幾名婦女坐在院子裏,屁股下墊著草席子上,麵前擺著用大樹根子做的菜板子,每人腳邊放著一土籃子蘿卜。


    這十幾名婦女,一起手握菜刀,在咣咣咣切蘿卜條,蘿卜條醃鹹菜用。


    那聲音,十分的清脆有力。


    身後有三家茅草屋裏,新搭的炕此時也已經燒起來了。


    一鋪鋪新抹上沙泥的大炕,泥土用泥板子抹得很是均勻,抹的溜光平整,炕麵正在呼呼的往上翻湧著熱氣潮氣。


    一進屋子,用鼻子使勁嗅一嗅。


    新炕燒起來的新鮮泥土味,不愛聞的覺得嗆人的很,愛聞的會覺得怎麽也聞不夠,恨不得蹲在旁邊不停地嗅鼻子。


    宋茯苓就屬於那種愛聞的,錢米壽就屬於那種不喜的。


    小娃嗅嗅鼻子皺眉頭,奶聲奶氣道:“姐姐,不好聞,咱快出去吧。”


    宋福生送大缸回來,聽老娘像講笑話似的說,閨女愛聞新燒的炕味兒,他心裏歎氣。


    可見他這原身,當爹當的不合格。


    閨女是體內缺東西,缺一種像鋅鈉鐵之類、反正是他說不明白的東西。


    就像有的小孩也是體內缺東西,就愛聞摩托車冒出的尾氣。摩托車都跑老遠了,還蹲在那聞呢,或者愛聞汽油味,這都是屬於體內缺東西。


    在現代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此類症狀也很明顯,宋福生小時候就愛摳泥牆往嘴裏吃,能吃的給泥牆摳出個大窟窿,因為那時候吃的單一啊,身體裏缺營養。


    所以,古代的胖丫身體,在宋福生看來,指定是在吃的方麵缺了什麽。


    你看他家米壽,就不缺。別看這倆月,給米壽折騰瘦的不行,但底子好、營養夠。


    宋福生又開始在心裏琢磨要買大奶牛的事兒了。


    得讓閨女吃好,得給閨女補起來。


    空間裏的維生素,得叮囑讓閨女和媳婦日日吃起來。別給忘了。那吃完就能變出來的事兒,怎麽就不吃呢,對不對?空間的便宜必須占。


    另外,掙了錢,真得買頭大奶牛,讓閨女和米壽一早一晚都能喝上新鮮奶,完了扣大棚種的辣椒和地窩子裏的蒜黃,再加上冬儲白菜,這都屬於是新鮮菜,往後也得給閨女盡量每日炒了吃。


    鬆子其實不該全賣了啊,宋福生後悔,那屬於堅果,唉。


    算了,等他再去鎮上的,就給閨女和米壽買些杏仁和核桃仁,再買些黑芝麻。瞅瞅閨女那倆小辮子都枯得不行,頭發發黃,到時候給孩子和牛奶煮一煮喝。米壽也得補起來,瘦成那樣,萬一將來不長身高可怎麽整。


    反正,大鍋飯是明麵的,沒錢的人家,大家就一起吃。


    像他這種有銀錢的,他樂意單獨做小灶,又沒吃公家的,等自個家炕搭完的,房子拾掇利索,他家就不參與大鍋飯了。


    宋福生已經想好了,寧可吃虧,不占那份口糧,也得要自家人吃好喝好。


    這麽玩命掙錢是圖啥,不就是為了讓孩子不遭罪嗎?


    宋茯苓哪知道她爹,隻因她愛聞燒炕的泥土味兒,就給他爹心疼壞了。


    錢佩英喊女兒,“你學不學醃酸菜了?剛才還說要幫忙呢,這麽一會兒就晃沒影了。”


    “學學學。”宋茯苓從遠處跑來。


    馬老太也很一臉嫌棄的招手喊:“胖丫,你不是要看醃鹹菜嗎?你學不學醃鹹菜啦?”


    喊完,和王婆子嘀咕道,這麽大個丫頭了,是啥都不會。咱都不知道錢氏平日裏是怎麽教的,這要是往後嫁人可怎麽整。人家要是曉得她麽也不會,再退親可怎辦。


    王婆子還沒等回話呢,宋福生的大伯母就接過話。


    大伯母說:就咱們這夥人知道胖丫啥也不會,誰能往外說這事。你別往外說啊,不往外說,結親的人家誰能知道?等嫁出去了,到時候啥樣對方也得受著。


    這話聽著怎麽那麽別扭?


    馬老太又想和她大嫂掐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TT桃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TT桃桃並收藏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