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接下來到35章是過渡章節,不喜歡的可以跳到第36章開始看!


    zy黨校三號教學樓的走廊飄著槐花香氣,祁同偉站在 203 室門前調整領帶,結業論文答辯即將開始。


    磨砂玻璃門內,張力教授正在翻閱他的《基層法治接口理論研究》,紙頁間夾著的孤鷹嶺野藤標本隨著翻動輕輕搖晃。


    角落裏,林小婉抱著顯微鏡專注觀察 2003 年青石村的土壤樣本,白大褂袖口的雞血印記在熒光燈下若隱若現 —— 那是 1999 年他們首次合作物證實驗時留下的痕跡。


    \"請談談理論建構的基層原點。\"


    張力教授的提問打破靜謐,祁同偉點擊遙控器,2001 年城東派出所的接警記錄投影在幕布上。


    泛黃的紙張上,菜市場詐騙案的筆錄旁畫著密密麻麻的鯽魚鱗片示意圖:\"這起案件中,我們通過比對 37 條鯽魚的鱗片生長紋,鎖定了嫌疑人連續作案的周期。\"


    他的目光掠過林小婉,對方正用鑷子調整顯微鏡載物台上的野藤切片,\"後來林小婉在實驗室發現,野藤表皮蠟質層厚度與生物證據保存時效的正相關關係,為這類基層土辦法提供了科學依據。\"


    最高法李建國法官推了推眼鏡:\"這種個案經驗轉化為全國標準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地域差異?\"


    祁同偉從帆布包取出鐵皮盒,依次展示北疆雪蓮花標本、西南苗族理詞竹簡、長三角區塊鏈存證芯片:\"就像林小婉改良的野藤保存劑,\"


    他指向林小婉正在記錄的筆記本,頁麵上的證據鏈模型旁標注著 \"添加胡楊樹脂適配戈壁氣候\",\"通過提取各地特色植物成分,我們研發出五款地域化配方,使基層物證保存技術適配率提升至 98%。\"


    當被問及 \"理論創新的個人淵源\" 時,祁同偉的視線自然落在林小婉身上。


    她正對著顯微鏡調整光源,白大褂口袋裏露出半截紅繩 —— 那是 2004 年濱湖花園蹲守時,他用案發現場野藤編的手繩。


    \"1999 年,我在實驗室教她編手繩時說,'' 物證保存要像編繩子一樣講究紋路 ''。\"


    他的聲音柔和下來,\"三年後,這句話出現在她的碩士論文《生物證據鏈完整性標準》裏,成為全國物證實驗室的操作指南。\"


    林小婉的耳尖瞬間通紅,鏡片後的目光與他相撞,記憶自動跳轉至那個蟬鳴刺耳的夏日。


    祁同偉手把手教她固定指紋樣本,指尖觸碰到她手腕的溫度,福爾馬林氣味與窗外的槐花香奇妙地融合。


    張力教授突然展示的老照片打斷回憶:1999 年的ga大學實驗室,祁同偉趴在顯微鏡前,林小婉舉著寫滿分子式的野藤保存劑配方,黑板角落用粉筆畫著小小的孤鷹嶺地形圖。


    \"當年她在配方備注裏寫 '' 送給總把蓋布當抹布的師哥 '',\" 祁同偉指著論文附錄裏的掃描件,\"現在這句話成了物證中心的新人培訓梗。\"


    會議室裏響起低低的笑聲,林小婉低頭在筆記本上畫下歪扭的野藤圖案,筆尖在 \"1999\" 的年份旁點了顆愛心 —— 隻有他們能看懂的密碼。


    答辯結束後,林小婉帶著祁同偉走進臨時實驗室。


    顯微鏡下,1999 年的野藤切片與 2005 年的改良保存劑標本並列,前者邊緣毛糙,後者封裝在真空玻璃管中,液體裏懸浮著細小的金銀花顆粒。


    \"記得 2002 年嗎?\" 她翻出泛黃的實驗記錄,濱湖花園的櫻花花瓣夾在紙頁間,\"你把我的 dna 提取液當綠茶喝掉,還說 '' 比漢江龍井多了點苦杏仁味 ''。\"


    祁同偉接過記錄,看著自己當年的潦草批注:\"誤飲試劑,口感清冽,建議加入金銀花改善風味。\"


    不禁失笑:\"後來你真的在保存劑裏加了金銀花提取物。\"


    林小婉戴上橡膠手套,取出裝有青石村土壤的培養皿:\"因為你說過,聞到的春天味道。\"


    他忽然握住她的手,感受橡膠手套下的溫度:\"其實我早就發現,你每次調配試劑時,都會偷偷加入我提過的家鄉植物。2003 年的油菜花粉、2004 年的蓮藕澱粉……\"


    林小婉的睫毛劇烈顫動:\"因為我想讓每個物證箱都帶著你的溫度,就像你在基層時,讓每個百姓都記得法治的溫度。\"


    新書發布會在漢東政法大學的校史室舉行,陽光透過爬滿野藤的窗戶,在《接警本裏的法哲學》封麵上投下斑駁光影。


    高育良翻開書,指著 \"物證箱的民生溫度\" 章節裏的老照片:1995 年的孤鷹嶺勘察箱,箱蓋內側的野藤圖案雖已模糊,卻依然清晰可辨。


    祁同偉的指尖劃過照片,仿佛觸碰到 1999 年秋夜的實驗室,\"她戴著護目鏡,在煙霧繚繞中刻了三個小時,最後在箱底偷偷刻了我的警號末三位。\"


    林小婉正在給苗族學員演示物證箱夾層,白大褂下的銀質吊墜輕輕晃動 —— 那是他送的信物,內側刻著 \"1999.10.23\",正是他們完成首個物證技術改良的日期。


    \"師哥總說,物證箱是基層執法者的百寶囊。\"


    她拿起微型模型,展示可折疊的野藤纖維隔層,\"所以我們在每個夾層設計了地域化收納方案:北疆的羊毛氈隔袋、西南的竹筒證據筒、東南的防潮芯片倉。\"


    學員們傳閱的手冊裏,夾著她手繪的示意圖,每個設計旁都標注著 \"祁同偉基層調研記錄第 47 頁\"。


    結業典禮前的深夜,學員樓頂層的風帶著槐花的甜香。


    祁同偉望著ga部大樓的輪廓,手機屏幕上是阿布都熱合曼發來的視頻:


    哈薩克族牧民們用野藤編出兩人的名字,掛在氈房門口的馬燈旁。


    \"他們說,野藤編的繩結比法律條文更讓人安心。\"


    林小婉翻開筆記本,泛黃的紙頁上貼著從 1999 年至今的車票、調研筆記、甚至菜市場的收據:\"今天整理資料時發現,我們的第一個合作項目 —— 孤鷹嶺土壤樣本分析報告。\"


    她指著夾在中間的合影,24 歲的祁同偉穿著磨破的警服,23 歲的她抱著顯微鏡站在山路上,\"背麵有你寫的 '' 與林小婉合作第 1 次,未來可期 ''。\"


    他接過筆記本,看著自己當年的字跡:\"那時我剛博士畢業,你還是本科實習生。誰能想到,這個 '' 未來 '' 會是 16 年的並肩作戰。\"


    林小婉靠在他肩上,白大褂換成了印著花紋的襯衫:\"在實驗室時總覺得你像塊石頭,直到 2001 年在菜市場,你蹲在地上數了三天魚鱗,鞋跟磨穿了還在笑。\"


    祁同偉忽然想起那個梅雨季,林小婉打著傘蹲在他身邊,白大褂沾滿泥點,卻認真記錄著每片魚鱗的紋路:\"你當時說,'' 師哥,這些鱗片就像百姓的心事,每一片都藏著故事 ''。


    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們的法治信仰,從來都不該躺在卷宗裏,而該長在這些沾滿泥土的現場。\"


    結業證書頒發儀式上,祁同偉的學員手冊末頁多了幅證據鏈圖:起點是 1999 年實驗室的野藤手繩,途經 2001 年菜市場的魚鱗、2003 年青石村的金銀花、2005 年北疆的雪蓮花,終點是即將到來的ga部櫻花廳婚禮。


    每個節點旁都貼著林小婉的批注:\"第 3 次合作,他教會我用生活常識破獲案件第 17 次合作,他為保護物證箱被劃傷手臂 \"。


    當他接過結業證書時,林小婉正在物證中心實驗室調試最後一批雪山物證包。


    視頻通話裏,她的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紅繩,與他胸前的學員證徽章遙相呼應。


    \"師哥,\" 她舉起封裝好的保存劑,瓶身標簽寫著 \"致祁同偉:法治路上,你是最生動的證據\",\"哈薩克族的新娘都會戴藤編的頭紗,明天我要戴著你編的手繩出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名義:祁同偉組織送媳婦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瀾疏水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瀾疏水潤並收藏名義:祁同偉組織送媳婦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