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天幕番外4
【綜】清穿,女主很會生 作者:z吖吖鴉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也知道,楊堅與李世民之間是有一點滅國之仇的,那他們看過史書,又知道彼此的身份後,是怎麽相處的呢?】
【嘿嘿,至少五歲前,他們倆一天小打,三天大打出手。這還是有人製止的情況下。】
【後來年歲漸長,兩人也明白不能再內訌了,改為偶爾言語譏諷,不過這些都無傷大雅。】
【在陌生的世界,兩位相熟的人,自然更願意放下芥蒂合作。】
【且轉世重生者都會被時空洗禮,他們記得前世記憶,情感卻被壓製,根據年齡而逐漸釋放,所以他們幾歲時所表現的性子都是真實的,不然憑康熙的敏銳早就發現異常了。】
【兩人的較勁也並沒有結束,同一年誕下長子,承安(李世民)運氣更好些,先一步得了皇長子,接著就比誰的孩子能繼承康熙帝的皇位。】
【兩人的孩子一同長大,並沒有引起激烈的爭鬥,承寧(楊堅)的孩子直接選擇繼承寧國。】
【這個世界的康熙朝進行了短暫的奪嫡之爭,被回歸的承安、承寧打斷,後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大清也沒有再一次淪為恥辱。】
【所以不愧是隋文帝楊堅、天策上將二鳳陛下唐太宗李世民嗎,帶著大清成為世界霸主。】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份他們的額娘瓜爾佳沁窈的一份功勞,史官總是偏向男子,若沒有得到一部分自傳,我們也隻能將她視為一個後宮女眷罷了。】
【乾安大帝弘曄言,他的皇瑪麽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性,她用嫁妝開辦工廠,使得眾多女子有了價值,對解放女性做了許多貢獻。】
“朕就說嘛,兩個老幫菜轉世重生又如何,能忍不住不露破綻?原來是開掛了。”
康熙很鬱悶,康熙不解,為何要讓其他朝代的帝王重生在大清?
胤礽嘲諷的道:“皇阿瑪,您是聽漏了嗎?天幕說若沒有他們大清最後會淪為恥辱,不明白這代表什麽嗎?”
康熙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那是其它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麽關係,朕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怎麽可能讓大清淪為恥辱,朕看是你的後代造成的。”
胤礽懟上康熙:“皇阿瑪說笑了,孤還不知道能做多久的太子呢,這事可跟孤扯不上關係。”
“而且,九龍奪嫡必然消耗了國力,不然瑤瑤姑娘怎麽會提議提出。”
“皇阿瑪,您說,造成九龍奪嫡的罪魁禍首是誰呢?”
胤禔震驚了,我去,老二直接開大呀!真不想當太子了?還是有什麽別的計謀?
康熙氣的呼吸急促,怒喝道:“胤礽,你是不是以為朕不敢拿你怎麽樣?”
胤礽沒有立即回答康熙的問題,他瞧著動怒的帝王,總能想起“生而克母”的話,心裏像被一雙手揪著一樣。
聲音低沉道:“您是皇帝,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咯。”
這時天幕上再次響起瑤瑤的聲音。
【通過自傳,我們了解到,淑皇後與承安(李世民)、承寧(楊堅)有這樣一段對話。】
【若能回到前世,承安、承寧最想做什麽?】
【承安(李世民)的回答是:彌補遺憾,讓大唐盛世更上一層樓。】
【承安(楊堅)的回答則是:想要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避免再亡國。】
【李世民就不用說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若能回到唐朝,起碼會成為半個世界的霸主。】
【而楊堅的心願一時有些犯難了,若是回到年輕時,還能多生幾個,可還是回到獨孤皇後不能再生時,怎麽辦呢?】
李世民聽見瑤瑤誇他,笑得合不攏嘴。
“沒想到瑤瑤娘子對朕如此有信心,那朕豈能辜負這份信心。”
“臣等會竭盡能力為陛下為大唐開疆拓土。”
“好,我們君臣一起努力,站在世界之巔。”
“伽羅,你說我們該怎麽辦?”楊堅無奈歎氣。
獨孤伽羅自然不願意讓楊堅找別的女人,而且就算現在楊堅想生,他的種子也不行了。
“那羅延,我們可以先聽聽瑤瑤娘子怎麽說。”
“也好。”
【而淑皇後的回答是:李家有子李世民,龍鳳之姿,可為嗣子,亦可為楊世民。】
“啊這,離譜,太離譜了,怎麽能想出這樣的主意呢?”李世民羞恥極了。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怎麽安慰陛下。
魏征頭鐵的勸慰道:“陛下,這要萬一成了,另一個世界的您也不虧呀,還省了“玄武門之變”,影響陛下的名聲。”
李世民:“…………”說的好有道理,可朕不想聽。
楊堅雖然有些失落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繼承皇位,可一想到隋朝二世而亡,就心梗,與其讓李淵坐享其成,還不如便宜自己,起碼能讓隋朝延續久一點。
“哈哈哈,也不是不行,朕真是期待李淵的反應。來人,宣唐國公李淵。”
李淵抱著幾歲的李世民,神色懨懨。
造孽呀,皇位沒了,優秀的兒子也被搶了,以後還會被皇上時刻監視。
【這一點得到後世百分之九十的人讚同,畢竟李世民辛辛苦苦給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可他並不是李淵心中的繼承人。】
【還不如繼承隋朝,他一樣是做皇帝,還不用那麽辛苦四處征戰,又背上殺兄弟的罵名。】
唐朝初期。
李建成眼神複雜的看著自己的二弟。
“二弟真是受歡迎,連天幕裏的人都替你抱不平。也夠狠,孤最後還是栽在你手上。
李淵沒想到,最後他們兄弟還是走向了自相殘殺的路。
二郎做皇帝很厲害,可建成怎麽辦?讓他去海外?
嬴政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聽著天幕裏傳出的聲音。
“看來天幕裏的人很喜歡唐太宗,言語中不難看出對李世民的偏愛。不過,他確實也不錯,扶蘇,好好看著學學人家。”
扶蘇的嘴巴動了動,他想說殺兄弟囚父是不對的,又怕父皇不滿意他這樣說。
贏政一眼就瞧出他的想法,隨即問道:“那你覺得李世民該怎麽做?等著赴死?”
扶蘇支支吾吾不該如何回答,才能讓父皇滿意。
嬴政真擔心扶蘇以後被大臣忽悠的團團轉。
【嘿嘿,至少五歲前,他們倆一天小打,三天大打出手。這還是有人製止的情況下。】
【後來年歲漸長,兩人也明白不能再內訌了,改為偶爾言語譏諷,不過這些都無傷大雅。】
【在陌生的世界,兩位相熟的人,自然更願意放下芥蒂合作。】
【且轉世重生者都會被時空洗禮,他們記得前世記憶,情感卻被壓製,根據年齡而逐漸釋放,所以他們幾歲時所表現的性子都是真實的,不然憑康熙的敏銳早就發現異常了。】
【兩人的較勁也並沒有結束,同一年誕下長子,承安(李世民)運氣更好些,先一步得了皇長子,接著就比誰的孩子能繼承康熙帝的皇位。】
【兩人的孩子一同長大,並沒有引起激烈的爭鬥,承寧(楊堅)的孩子直接選擇繼承寧國。】
【這個世界的康熙朝進行了短暫的奪嫡之爭,被回歸的承安、承寧打斷,後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大清也沒有再一次淪為恥辱。】
【所以不愧是隋文帝楊堅、天策上將二鳳陛下唐太宗李世民嗎,帶著大清成為世界霸主。】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份他們的額娘瓜爾佳沁窈的一份功勞,史官總是偏向男子,若沒有得到一部分自傳,我們也隻能將她視為一個後宮女眷罷了。】
【乾安大帝弘曄言,他的皇瑪麽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性,她用嫁妝開辦工廠,使得眾多女子有了價值,對解放女性做了許多貢獻。】
“朕就說嘛,兩個老幫菜轉世重生又如何,能忍不住不露破綻?原來是開掛了。”
康熙很鬱悶,康熙不解,為何要讓其他朝代的帝王重生在大清?
胤礽嘲諷的道:“皇阿瑪,您是聽漏了嗎?天幕說若沒有他們大清最後會淪為恥辱,不明白這代表什麽嗎?”
康熙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那是其它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麽關係,朕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怎麽可能讓大清淪為恥辱,朕看是你的後代造成的。”
胤礽懟上康熙:“皇阿瑪說笑了,孤還不知道能做多久的太子呢,這事可跟孤扯不上關係。”
“而且,九龍奪嫡必然消耗了國力,不然瑤瑤姑娘怎麽會提議提出。”
“皇阿瑪,您說,造成九龍奪嫡的罪魁禍首是誰呢?”
胤禔震驚了,我去,老二直接開大呀!真不想當太子了?還是有什麽別的計謀?
康熙氣的呼吸急促,怒喝道:“胤礽,你是不是以為朕不敢拿你怎麽樣?”
胤礽沒有立即回答康熙的問題,他瞧著動怒的帝王,總能想起“生而克母”的話,心裏像被一雙手揪著一樣。
聲音低沉道:“您是皇帝,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咯。”
這時天幕上再次響起瑤瑤的聲音。
【通過自傳,我們了解到,淑皇後與承安(李世民)、承寧(楊堅)有這樣一段對話。】
【若能回到前世,承安、承寧最想做什麽?】
【承安(李世民)的回答是:彌補遺憾,讓大唐盛世更上一層樓。】
【承安(楊堅)的回答則是:想要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避免再亡國。】
【李世民就不用說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若能回到唐朝,起碼會成為半個世界的霸主。】
【而楊堅的心願一時有些犯難了,若是回到年輕時,還能多生幾個,可還是回到獨孤皇後不能再生時,怎麽辦呢?】
李世民聽見瑤瑤誇他,笑得合不攏嘴。
“沒想到瑤瑤娘子對朕如此有信心,那朕豈能辜負這份信心。”
“臣等會竭盡能力為陛下為大唐開疆拓土。”
“好,我們君臣一起努力,站在世界之巔。”
“伽羅,你說我們該怎麽辦?”楊堅無奈歎氣。
獨孤伽羅自然不願意讓楊堅找別的女人,而且就算現在楊堅想生,他的種子也不行了。
“那羅延,我們可以先聽聽瑤瑤娘子怎麽說。”
“也好。”
【而淑皇後的回答是:李家有子李世民,龍鳳之姿,可為嗣子,亦可為楊世民。】
“啊這,離譜,太離譜了,怎麽能想出這樣的主意呢?”李世民羞恥極了。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怎麽安慰陛下。
魏征頭鐵的勸慰道:“陛下,這要萬一成了,另一個世界的您也不虧呀,還省了“玄武門之變”,影響陛下的名聲。”
李世民:“…………”說的好有道理,可朕不想聽。
楊堅雖然有些失落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繼承皇位,可一想到隋朝二世而亡,就心梗,與其讓李淵坐享其成,還不如便宜自己,起碼能讓隋朝延續久一點。
“哈哈哈,也不是不行,朕真是期待李淵的反應。來人,宣唐國公李淵。”
李淵抱著幾歲的李世民,神色懨懨。
造孽呀,皇位沒了,優秀的兒子也被搶了,以後還會被皇上時刻監視。
【這一點得到後世百分之九十的人讚同,畢竟李世民辛辛苦苦給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可他並不是李淵心中的繼承人。】
【還不如繼承隋朝,他一樣是做皇帝,還不用那麽辛苦四處征戰,又背上殺兄弟的罵名。】
唐朝初期。
李建成眼神複雜的看著自己的二弟。
“二弟真是受歡迎,連天幕裏的人都替你抱不平。也夠狠,孤最後還是栽在你手上。
李淵沒想到,最後他們兄弟還是走向了自相殘殺的路。
二郎做皇帝很厲害,可建成怎麽辦?讓他去海外?
嬴政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聽著天幕裏傳出的聲音。
“看來天幕裏的人很喜歡唐太宗,言語中不難看出對李世民的偏愛。不過,他確實也不錯,扶蘇,好好看著學學人家。”
扶蘇的嘴巴動了動,他想說殺兄弟囚父是不對的,又怕父皇不滿意他這樣說。
贏政一眼就瞧出他的想法,隨即問道:“那你覺得李世民該怎麽做?等著赴死?”
扶蘇支支吾吾不該如何回答,才能讓父皇滿意。
嬴政真擔心扶蘇以後被大臣忽悠的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