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劉佳氏十二
【綜】清穿,女主很會生 作者:z吖吖鴉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見索額圖如此反對,也不再多言,但他內心並未打算就此罷休。
“皇阿瑪,兒臣也想出宮建府,可以嗎?”胤礽試探性地輕聲問道。
康熙本想嚴厲斥責,但看到胤礽那小心翼翼的模樣,怒氣又咽了回去,“保成,你不想在宮裏陪著皇阿瑪了嗎?你身為太子,怎能輕易出宮呢!”
“皇阿瑪,兒臣心中自然時刻掛念著您。隻是毓慶宮空間確有局限,兒臣擔心日後子嗣漸多,恐會顯得擁擠。”胤礽靈機一動,以毓慶宮空間不足為由,試圖搪塞過去。
康熙回想起毓慶宮最初的規劃,確實略顯狹小,他未曾料到太子子嗣多了,會導致住所不夠寬敞。
於是,他略顯尷尬地說道:“既然如此,朕便下令擴建毓慶宮,即刻讓內務府著手繪製新圖紙,你休要再提離宮建府之事。”
胤礽隻能點頭應允,此事暫且作罷。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大阿哥、三阿哥分別冊封為郡王,並依序遷出宮外;隨後,四阿哥至八阿哥亦均被冊封為貝勒,依次搬離皇宮。
這件事一出,毓慶宮擴建的事淡出了公眾的視野,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朝堂之上,眾臣私下裏紛紛盤算,權衡利弊,籌劃著投靠哪位勢力更為穩妥。
這時候,沁窈已經確定自己有孕一個多月,月份還小,尚無法把脈出胎兒的數量。
胤礽忽而憶及三胞胎之事,料想此時應已顯懷,遂即刻命人從太醫院喚來三位太醫。他吩咐太子妃,將毓慶宮中的所有女人集結一處,安排太醫逐一為她們診脈。
“妾等參見太子妃。”
太子妃穩坐主位之上,緩緩開口:“諸位妹妹坐吧!太子殿下有令,所以本宮不得不把你們叫過來。”
眾人聞言,紛紛行禮後各自落座。小李佳氏首先打破沉默:“既然太子殿下有事,妾自是樂意配合的。”
其餘人也紛紛附和:“是呀是呀。”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胤礽帶著三位侍從穩步邁入殿內,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見該到的都已到齊,便道:“都坐吧,讓太醫給你們挨個把脈。”
沁窈神色自若,對何時透露懷孕的消息並不在意,但她注意到有兩位格格神色突然變得緊張,心中暗自揣測,難道她們也懷上了?
太醫先為王佳氏把脈,片刻後,恭敬地稟報道:“啟稟太子、太子妃,這位格格有孕已三月有餘,脈象康健,無需服用保胎藥。”
王佳氏故作驚喜:“真的嗎?太好了,爺,妾終於有孩子了。”
胤礽看著她誇張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煩躁,但念及自己子嗣不多,也懶得計較,隨口道:“賞。”
接著,太醫又為另一位格格把脈,隨後驚喜地宣布:“恭喜太子、太子妃,這位格格也有孕了,正好三個月。”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一驚,沒想到竟她倆這麽能藏。
太子妃聞言,更是氣得臉色鐵青,這些女人如此作為,讓她在皇阿瑪麵前如何自處?
又是三個月,胤礽略微皺眉,“賞”,看向太醫,“接著把脈。”
輪到沁窈的時候,太醫仔細把脈了許久,太子妃忍不住開口問道:“太醫,劉佳氏有何不妥嗎?”
沁窈聽樣一臉擔憂地望著太醫。
胤礽見狀,吩咐道:“其他兩位太醫也為劉佳氏診脈看看。”
“是”
不久,其中一位太醫麵露喜色,道
:“恭喜太子爺,劉佳格格也有孕近兩個月了,而且脈象顯示,似乎不止一個。”
胤礽聞言,神色瞬間緊張又帶著幾分激動,“果真?”
太醫回道:“回殿下,劉佳格格的月份還小,奴才等還不能完全確診。”
胤礽深吸一口氣,道:“不要緊,你們每隔五日分別給三個孕婦把脈,務必確保她們平安生產。”
“是,奴才遵命”
胤礽隨後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自然明白太子眼神的含義,主動開口道:“殿下放心,隻要她們不作妖,臣妾定會護著她們的。”
太子欣慰地握住太子妃的手,“接下來辛苦太子妃看好毓慶宮了,有需要幫助的,隨時找孤。”
太子妃難得與太子溫情片刻,“殿下放心,臣妾不會與您客氣的。”
隨即,太子妃轉身對著一眾女眷說道:“你們三個等生產以後,做完月子再來請安吧,務必安分守己,保護好腹中子嗣。有什麽需要的,安排人隨時找本宮。”
胤礽接過話頭,嚴厲地補充道:“太子妃仁慈,不代表你們可以恃寵而驕。若是有誰不老實,害了腹中子嗣,孤絕不輕饒。”
“妾等謹遵太子、太子妃令。”
胤礽:“行了,都回吧。”
“妾等告退。”
胤礽匆匆返回書房,急切地擺手示意伺候的太監退下,隨即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聊天群的界麵。
(愛新覺羅胤礽:群主,三胞胎的生母是不是劉佳氏?隻有她的月份對的上。)
(始皇帝嬴政:我兒扶蘇在母體顯懷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家承乾嗎?)
(漢武帝劉徹:按順序我家據兒怎麽也在吧!)
(明太祖朱元璋:不能是四胞胎嗎?為什麽按順序來?)
(明成祖朱棣:@愛新覺羅胤礽 我大哥的生母是什麽身份?)
(念靈:生母是劉佳氏,請保護好母體,讓三胞胎平安誕生。)
(愛新覺羅胤礽:什麽?還有危險嗎?誰會傷害他們?群主,你不保護他們嗎?)
(漢高祖劉邦:自然是你那些庶母了。)
(念靈:保護孩子是最父母的事,本群主無權幹涉。)
(明太祖朱元璋:什麽?他身邊那些群狼似虎的兄弟,他都應付不來,還要額外提防庶母呢?我的標兒要是不能平安降生,可咋整啊?)
(念靈:若是四位太子有一位不能平安降生,健康長大,都視為任務失敗。請各位引起重視。)
(漢武帝劉徹:群主,你把朕也投生過去吧,朕親自去保護。)
(唐太宗李世民:+1)
(明太祖朱元璋:+1)
(始皇帝嬴政:我們對此極為重視,但麵臨人員無法到場的困境,保護工作該如何展開?群主,您得想個對策,哪怕隻有一人能回去也好。胤礽性情仁慈且優柔寡斷,周圍更是強敵環伺,根本不能寄希望於他。群主,您也盼著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吧。)
“皇阿瑪,兒臣也想出宮建府,可以嗎?”胤礽試探性地輕聲問道。
康熙本想嚴厲斥責,但看到胤礽那小心翼翼的模樣,怒氣又咽了回去,“保成,你不想在宮裏陪著皇阿瑪了嗎?你身為太子,怎能輕易出宮呢!”
“皇阿瑪,兒臣心中自然時刻掛念著您。隻是毓慶宮空間確有局限,兒臣擔心日後子嗣漸多,恐會顯得擁擠。”胤礽靈機一動,以毓慶宮空間不足為由,試圖搪塞過去。
康熙回想起毓慶宮最初的規劃,確實略顯狹小,他未曾料到太子子嗣多了,會導致住所不夠寬敞。
於是,他略顯尷尬地說道:“既然如此,朕便下令擴建毓慶宮,即刻讓內務府著手繪製新圖紙,你休要再提離宮建府之事。”
胤礽隻能點頭應允,此事暫且作罷。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大阿哥、三阿哥分別冊封為郡王,並依序遷出宮外;隨後,四阿哥至八阿哥亦均被冊封為貝勒,依次搬離皇宮。
這件事一出,毓慶宮擴建的事淡出了公眾的視野,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朝堂之上,眾臣私下裏紛紛盤算,權衡利弊,籌劃著投靠哪位勢力更為穩妥。
這時候,沁窈已經確定自己有孕一個多月,月份還小,尚無法把脈出胎兒的數量。
胤礽忽而憶及三胞胎之事,料想此時應已顯懷,遂即刻命人從太醫院喚來三位太醫。他吩咐太子妃,將毓慶宮中的所有女人集結一處,安排太醫逐一為她們診脈。
“妾等參見太子妃。”
太子妃穩坐主位之上,緩緩開口:“諸位妹妹坐吧!太子殿下有令,所以本宮不得不把你們叫過來。”
眾人聞言,紛紛行禮後各自落座。小李佳氏首先打破沉默:“既然太子殿下有事,妾自是樂意配合的。”
其餘人也紛紛附和:“是呀是呀。”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胤礽帶著三位侍從穩步邁入殿內,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見該到的都已到齊,便道:“都坐吧,讓太醫給你們挨個把脈。”
沁窈神色自若,對何時透露懷孕的消息並不在意,但她注意到有兩位格格神色突然變得緊張,心中暗自揣測,難道她們也懷上了?
太醫先為王佳氏把脈,片刻後,恭敬地稟報道:“啟稟太子、太子妃,這位格格有孕已三月有餘,脈象康健,無需服用保胎藥。”
王佳氏故作驚喜:“真的嗎?太好了,爺,妾終於有孩子了。”
胤礽看著她誇張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煩躁,但念及自己子嗣不多,也懶得計較,隨口道:“賞。”
接著,太醫又為另一位格格把脈,隨後驚喜地宣布:“恭喜太子、太子妃,這位格格也有孕了,正好三個月。”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一驚,沒想到竟她倆這麽能藏。
太子妃聞言,更是氣得臉色鐵青,這些女人如此作為,讓她在皇阿瑪麵前如何自處?
又是三個月,胤礽略微皺眉,“賞”,看向太醫,“接著把脈。”
輪到沁窈的時候,太醫仔細把脈了許久,太子妃忍不住開口問道:“太醫,劉佳氏有何不妥嗎?”
沁窈聽樣一臉擔憂地望著太醫。
胤礽見狀,吩咐道:“其他兩位太醫也為劉佳氏診脈看看。”
“是”
不久,其中一位太醫麵露喜色,道
:“恭喜太子爺,劉佳格格也有孕近兩個月了,而且脈象顯示,似乎不止一個。”
胤礽聞言,神色瞬間緊張又帶著幾分激動,“果真?”
太醫回道:“回殿下,劉佳格格的月份還小,奴才等還不能完全確診。”
胤礽深吸一口氣,道:“不要緊,你們每隔五日分別給三個孕婦把脈,務必確保她們平安生產。”
“是,奴才遵命”
胤礽隨後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自然明白太子眼神的含義,主動開口道:“殿下放心,隻要她們不作妖,臣妾定會護著她們的。”
太子欣慰地握住太子妃的手,“接下來辛苦太子妃看好毓慶宮了,有需要幫助的,隨時找孤。”
太子妃難得與太子溫情片刻,“殿下放心,臣妾不會與您客氣的。”
隨即,太子妃轉身對著一眾女眷說道:“你們三個等生產以後,做完月子再來請安吧,務必安分守己,保護好腹中子嗣。有什麽需要的,安排人隨時找本宮。”
胤礽接過話頭,嚴厲地補充道:“太子妃仁慈,不代表你們可以恃寵而驕。若是有誰不老實,害了腹中子嗣,孤絕不輕饒。”
“妾等謹遵太子、太子妃令。”
胤礽:“行了,都回吧。”
“妾等告退。”
胤礽匆匆返回書房,急切地擺手示意伺候的太監退下,隨即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聊天群的界麵。
(愛新覺羅胤礽:群主,三胞胎的生母是不是劉佳氏?隻有她的月份對的上。)
(始皇帝嬴政:我兒扶蘇在母體顯懷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家承乾嗎?)
(漢武帝劉徹:按順序我家據兒怎麽也在吧!)
(明太祖朱元璋:不能是四胞胎嗎?為什麽按順序來?)
(明成祖朱棣:@愛新覺羅胤礽 我大哥的生母是什麽身份?)
(念靈:生母是劉佳氏,請保護好母體,讓三胞胎平安誕生。)
(愛新覺羅胤礽:什麽?還有危險嗎?誰會傷害他們?群主,你不保護他們嗎?)
(漢高祖劉邦:自然是你那些庶母了。)
(念靈:保護孩子是最父母的事,本群主無權幹涉。)
(明太祖朱元璋:什麽?他身邊那些群狼似虎的兄弟,他都應付不來,還要額外提防庶母呢?我的標兒要是不能平安降生,可咋整啊?)
(念靈:若是四位太子有一位不能平安降生,健康長大,都視為任務失敗。請各位引起重視。)
(漢武帝劉徹:群主,你把朕也投生過去吧,朕親自去保護。)
(唐太宗李世民:+1)
(明太祖朱元璋:+1)
(始皇帝嬴政:我們對此極為重視,但麵臨人員無法到場的困境,保護工作該如何展開?群主,您得想個對策,哪怕隻有一人能回去也好。胤礽性情仁慈且優柔寡斷,周圍更是強敵環伺,根本不能寄希望於他。群主,您也盼著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