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甄嬛傳二十五
【綜】清穿,女主很會生 作者:z吖吖鴉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錦窈知道了甄嬛的想法,覺得該做點什麽。
“霧藍,安排人把浣碧送上龍床。”
“是,娘娘”
錦窈可不是送人給甄嬛生孩子,直接用手段絕了浣碧的生育,她親自動手這個世界的醫學手段是查不出來的,昭貴人和佟佳氏早就被她用同樣的手段絕了生育。
她不能讓滿洲貴女生的孩子威脅到自己的兒子,隻能對不起她們了。
要不是直接對皇上動手會遭受龍氣反噬,她索性從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她已悄然通過內務府,利用食材相克的手法,不動聲色地降低了皇上的種子活性,此舉因未直接妨害龍體康健,故而未引龍氣反噬。
三日後,浣碧便被冊封為碧答應,同樣安置於延禧宮內,一時間,眾人皆揣測甄嬛意在借她之腹延續血脈,甄嬛雖有不甘,卻也隻能隱忍不發,吃下這暗虧。
五日之後,董鄂氏遭貶,被打入冷宮,嫻貴妃亦被降為嫻妃,麗貴人更被削至常在之位。
與此同時,昭貴人喜獲晉封,成為昭嬪,沈貴人獲賜封號“惠”,甄嬛則晉為常在,安答應亦並進為常在。
特賜,昭嬪被賦予接管嫻妃原有宮務的重任。
“到不曾想,兜兜轉轉竟然便宜了本宮。”昭嬪發出感慨。
“主子,如今我們倒是什麽都沒幹,竟然坐收漁翁之利了。”
“哪有這麽簡單,閉宮的皇貴妃可不是吃素的,後宮之事怕是盡收她眼底,我總覺得皇貴妃很危險,不能為敵。”
昭嬪想起進宮以來僅有幾麵之緣的皇貴妃,心裏泛起一絲惶恐,她作為滿洲貴女,本應不會將漢軍旗出身的皇貴妃放在眼裏的,可是直覺告訴她,不能輕敵。
甄嬛雖晉位常在,心中卻無半點歡愉。昔日一同入宮的安答應,如今已與她平起平坐,這讓她內心滿是不甘。
被絕了子嗣之痛,僅以常在之位作為補償,她深知這遠遠不夠。她與董鄂氏並無深仇大恨,斷不信是其下手,定是皇貴妃在背後操縱,將董鄂氏推為替罪羊。
甄嬛心中恨意滔天,誓要爭寵,誓要攀上那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惜錦窈不會給她這個機會,隨即安排嫻妃宮中的眼線,將甄嬛自幼被按照柔則的模樣與才情培養長大的秘密,悄然散布至後宮的每一個角落。
後宮其她嬪妃知道這件事都惡心壞了,特別是昭嬪和佟佳氏,別人看不清,她們可知道很多事,烏拉那拉柔則一個按青樓女子培養的格格,要不是皇上未對她進行追封,她們才願意進的宮。
沈眉莊知道此事後心裏也有些膈應,結果被甄嬛幾句話忽悠,又相信她了。
皇上氣急敗壞,柔則的舊賬被一次次翻出,每一回都讓他回想起當初被愚弄的恥辱。大胖橘一怒之下,直接將甄嬛與嫻妃永久禁足,未得他旨意,二人不得踏出宮門半步。
錦窈很滿意這個結果,她閉宮調養兩個月期間,宮中局勢大變:一個貴妃被貶還被禁足,一個滿洲貴女更是被打入冷宮,而甄嬛,依舊保持著常在的位分,且同樣遭受了禁足的懲罰。
錦窈特此宣布,本宮病體已愈,諸位姐妹按宮中規矩,於規定請安之時前來即可,現下不必特來探望,以免勞師動眾。
弘智兄弟三人收到額娘病愈的消息後,立即趕往永壽宮。
“額娘,你可算舍得出來了。”弘智拉著錦窈的手,滿臉笑意地說。
弘星則顯得矜持許多,“額娘可還好?”
錦窈望著許久未見的兒子們,心中滿是喜悅,“我很好,你們也知道我的身體情況,不必擔心。星星和晨晨在阿哥所習慣嗎?學習跟得上嗎?”
弘星微笑著回答:“習慣,跟得上。”
弘晨則顯得更加活潑,“額娘放心,很簡單,我們學得可快了。不過二伯真是厲害,不愧是按照儲君培養出來的,很多西方知識都懂。”
“而且我看得出來,二伯似乎也察覺到了大清潛在得危機,隻是礙於皇阿瑪不好多說。”弘晨接著說。
弘星輕輕皺眉,接話道:“他如今費心教導我們,還特意強調了西方國家的事情,想必是在暗示我們些什麽。”
錦窈溫柔地將弘星與弘晨攬入懷中,輕聲細語道:“你們的二伯,其實便是你們的親生阿瑪。他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教導你們,其中也有這一方麵的緣由。你們不妨試著探探他對改革的看法。”
弘星與弘晨聞言,一時愣在原地。
弘晨舔了舔幹澀的嘴唇,道:“額娘真是比我們會玩多了,難怪我們長得這麽好,我還以為隻是隨了額娘,沒想到還隨了阿瑪。”
“還是額娘眼光好,給咱們找了個好阿瑪。”弘晨接著說道,一想到皇上如今大腹便便的模樣,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弘星則想起了之前額娘提及的關於皇上的一些事情,心中對額娘多了幾分理解。
無論如何,如今他與額娘才是最親近的人,而且將來還要為了皇位與皇上對立。既然隻是叔侄關係,他心中那份負擔也沒有了。
錦窈嚴肅告誡他們道:“你們心裏清楚就好,別表現出來。”
弘星、弘晨滿臉認真的點點頭,“額娘放心,我們會謹慎小心的。”
胤礽察覺近來弘星、弘晨對他愈發親近,心中暗自揣測。他試著幾次贈予兩人禮物,皆被欣然接受,這讓他滿心歡喜。
沒想到顧佳錦窈竟已向孩子們透露了真相,而孩子們對他並無排斥。自此,他在教導三人時更加盡心竭力。
弘智三兄弟在胤礽的教導下,對西方知識的了解日益加深,心中的改革之誌也越發堅定。
他們開始在私下裏探討如何將西方的先進製度引入大清,為未來的變革做準備。
弘星分析道,“既然舅舅們參與了海貿,可先把海外的各種種子藥材引進大清,改良種植。”
弘智點頭,“這個想法不錯,如今雖有高產糧食,但仍顯不足。我們可根據各地適宜種植的種子進行分配,讓每地都發展出特色作物,以此帶動當地的發展。”
弘晨興奮道:“除了種子,我們還能引進先進的農耕工具,提高耕種效率。”三人越聊越起勁,開始製定詳細的計劃。
“霧藍,安排人把浣碧送上龍床。”
“是,娘娘”
錦窈可不是送人給甄嬛生孩子,直接用手段絕了浣碧的生育,她親自動手這個世界的醫學手段是查不出來的,昭貴人和佟佳氏早就被她用同樣的手段絕了生育。
她不能讓滿洲貴女生的孩子威脅到自己的兒子,隻能對不起她們了。
要不是直接對皇上動手會遭受龍氣反噬,她索性從根源著手解決問題。
她已悄然通過內務府,利用食材相克的手法,不動聲色地降低了皇上的種子活性,此舉因未直接妨害龍體康健,故而未引龍氣反噬。
三日後,浣碧便被冊封為碧答應,同樣安置於延禧宮內,一時間,眾人皆揣測甄嬛意在借她之腹延續血脈,甄嬛雖有不甘,卻也隻能隱忍不發,吃下這暗虧。
五日之後,董鄂氏遭貶,被打入冷宮,嫻貴妃亦被降為嫻妃,麗貴人更被削至常在之位。
與此同時,昭貴人喜獲晉封,成為昭嬪,沈貴人獲賜封號“惠”,甄嬛則晉為常在,安答應亦並進為常在。
特賜,昭嬪被賦予接管嫻妃原有宮務的重任。
“到不曾想,兜兜轉轉竟然便宜了本宮。”昭嬪發出感慨。
“主子,如今我們倒是什麽都沒幹,竟然坐收漁翁之利了。”
“哪有這麽簡單,閉宮的皇貴妃可不是吃素的,後宮之事怕是盡收她眼底,我總覺得皇貴妃很危險,不能為敵。”
昭嬪想起進宮以來僅有幾麵之緣的皇貴妃,心裏泛起一絲惶恐,她作為滿洲貴女,本應不會將漢軍旗出身的皇貴妃放在眼裏的,可是直覺告訴她,不能輕敵。
甄嬛雖晉位常在,心中卻無半點歡愉。昔日一同入宮的安答應,如今已與她平起平坐,這讓她內心滿是不甘。
被絕了子嗣之痛,僅以常在之位作為補償,她深知這遠遠不夠。她與董鄂氏並無深仇大恨,斷不信是其下手,定是皇貴妃在背後操縱,將董鄂氏推為替罪羊。
甄嬛心中恨意滔天,誓要爭寵,誓要攀上那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惜錦窈不會給她這個機會,隨即安排嫻妃宮中的眼線,將甄嬛自幼被按照柔則的模樣與才情培養長大的秘密,悄然散布至後宮的每一個角落。
後宮其她嬪妃知道這件事都惡心壞了,特別是昭嬪和佟佳氏,別人看不清,她們可知道很多事,烏拉那拉柔則一個按青樓女子培養的格格,要不是皇上未對她進行追封,她們才願意進的宮。
沈眉莊知道此事後心裏也有些膈應,結果被甄嬛幾句話忽悠,又相信她了。
皇上氣急敗壞,柔則的舊賬被一次次翻出,每一回都讓他回想起當初被愚弄的恥辱。大胖橘一怒之下,直接將甄嬛與嫻妃永久禁足,未得他旨意,二人不得踏出宮門半步。
錦窈很滿意這個結果,她閉宮調養兩個月期間,宮中局勢大變:一個貴妃被貶還被禁足,一個滿洲貴女更是被打入冷宮,而甄嬛,依舊保持著常在的位分,且同樣遭受了禁足的懲罰。
錦窈特此宣布,本宮病體已愈,諸位姐妹按宮中規矩,於規定請安之時前來即可,現下不必特來探望,以免勞師動眾。
弘智兄弟三人收到額娘病愈的消息後,立即趕往永壽宮。
“額娘,你可算舍得出來了。”弘智拉著錦窈的手,滿臉笑意地說。
弘星則顯得矜持許多,“額娘可還好?”
錦窈望著許久未見的兒子們,心中滿是喜悅,“我很好,你們也知道我的身體情況,不必擔心。星星和晨晨在阿哥所習慣嗎?學習跟得上嗎?”
弘星微笑著回答:“習慣,跟得上。”
弘晨則顯得更加活潑,“額娘放心,很簡單,我們學得可快了。不過二伯真是厲害,不愧是按照儲君培養出來的,很多西方知識都懂。”
“而且我看得出來,二伯似乎也察覺到了大清潛在得危機,隻是礙於皇阿瑪不好多說。”弘晨接著說。
弘星輕輕皺眉,接話道:“他如今費心教導我們,還特意強調了西方國家的事情,想必是在暗示我們些什麽。”
錦窈溫柔地將弘星與弘晨攬入懷中,輕聲細語道:“你們的二伯,其實便是你們的親生阿瑪。他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教導你們,其中也有這一方麵的緣由。你們不妨試著探探他對改革的看法。”
弘星與弘晨聞言,一時愣在原地。
弘晨舔了舔幹澀的嘴唇,道:“額娘真是比我們會玩多了,難怪我們長得這麽好,我還以為隻是隨了額娘,沒想到還隨了阿瑪。”
“還是額娘眼光好,給咱們找了個好阿瑪。”弘晨接著說道,一想到皇上如今大腹便便的模樣,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弘星則想起了之前額娘提及的關於皇上的一些事情,心中對額娘多了幾分理解。
無論如何,如今他與額娘才是最親近的人,而且將來還要為了皇位與皇上對立。既然隻是叔侄關係,他心中那份負擔也沒有了。
錦窈嚴肅告誡他們道:“你們心裏清楚就好,別表現出來。”
弘星、弘晨滿臉認真的點點頭,“額娘放心,我們會謹慎小心的。”
胤礽察覺近來弘星、弘晨對他愈發親近,心中暗自揣測。他試著幾次贈予兩人禮物,皆被欣然接受,這讓他滿心歡喜。
沒想到顧佳錦窈竟已向孩子們透露了真相,而孩子們對他並無排斥。自此,他在教導三人時更加盡心竭力。
弘智三兄弟在胤礽的教導下,對西方知識的了解日益加深,心中的改革之誌也越發堅定。
他們開始在私下裏探討如何將西方的先進製度引入大清,為未來的變革做準備。
弘星分析道,“既然舅舅們參與了海貿,可先把海外的各種種子藥材引進大清,改良種植。”
弘智點頭,“這個想法不錯,如今雖有高產糧食,但仍顯不足。我們可根據各地適宜種植的種子進行分配,讓每地都發展出特色作物,以此帶動當地的發展。”
弘晨興奮道:“除了種子,我們還能引進先進的農耕工具,提高耕種效率。”三人越聊越起勁,開始製定詳細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