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
大明:七歲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作者:十四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城門前。
朱文正仰頭仰望道:“你便是朱雄英?”
寂靜無聲的城門口,朱文正的話語聲顯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都能夠清晰的聽到他的話語。
城牆上,朱雄英尚未開口,藍玉便忍不住開口訓斥道:“大膽!”
“罪人朱文正,膽敢直呼皇孫名諱,實在是死不足惜!”
“昔日陛下念叔侄情深,不忍砍了你!”
“時到今日,你不懂感恩也就算了,居然還敢犯上作亂,真當某不敢殺你嗎?”
之所以沒有將朱允炆這個名字帶出來,是因為他已經被列為必死的人。
即便此番行事的主謀是朱允炆,但隻要有皇孫朱雄英在的地方,他就是一個庶子。
隻是暫時弄不清楚陛下的想法,所以不想給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煩而已。
但這個朱文正就不同了,他早就被陛下囚禁起來了。
如今就算是站在自己的麵前,他依舊是罪人的身份。
尤其是沒有陛下的命令,這貨膽敢私自跑出來,就算自己在這裏將他砍了,想必陛下也不會說自己什麽。
所以自己口嗨朱文正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可以即興發揮。
見到藍玉如此氣急敗壞的姿態,朱文正心中冷笑不已。
大家都是武將出身,彼此相互了解。
憑借他們這種沾火就著的性格,能動手的時候,絕對不會這樣瞎嗶嗶。
所以朱文正便在心中推斷出,此時藍玉底氣不足。
這才沒有使用武力征服自己,而是站在城頭與自己講述這些沒有用的大道理。
當下伸手指向城牆上方道:“藍玉老兒,休得逞口舌之力,有種下來與爺爺過上幾個回合。”
“還是說年紀大了,現在上不去馬了,也提不動刀了?”
“若是如此的話,爺爺今日就仁慈一次,隻要你現在退走,爺就給你一個回去養老的機會!”
藍玉聽到這樣的話語,雙眼都快冒火了,氣急敗壞道:“朱文正,我草你……”
髒話還未噴出口,便被皇孫朱雄英打斷道:“舅老爺,沒必要與一個將死之人動氣!”
聽到殿下的話語後,藍玉也知道自己衝動了,冷眼掃了朱文正一眼後,便不再吭聲。
看到藍玉居然啞火了,朱允炆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大伯果然英武不凡,連大將軍藍玉在其麵前都不敢造次。
看來此番行事,自己將大伯請出來,實在是太英明了。
日後自己登基後,一定要重用大伯。
隻聽朱文正再次開口道:“朱雄英,你若不想這裏血流成河的話,現在就下令將城門打開,主動投降,或者大伯我還能留你一條小命!”
朱允炆急忙在一旁附和道:“說的對,識時務者為俊傑,你隻有投降這條路可以走,不要不懂得珍惜。”
話語聽起來大義凜然,實則在心中不斷祈禱,千萬不要慫,一定要堅挺到最後,隻有那樣自己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幹掉他。
朱雄英輕蔑的瞥了朱允炆一眼道:“傻逼,到現在還看不清楚現實!”
“朱允炆,你該不會還在傻傻的幻想,自己能夠打入皇城之中吧!”
“還有,你身邊的那貨!”
剛說到這裏,朱允炆便十分配合的看向朱文正。
朱雄英連連點頭道:“對對對,就是這貨,你明明知道他是個反賊,被皇爺爺囚禁在那裏。”
“你居然還有膽子主動前往與之交好,更是不惜與虎謀皮,恐怕豬都要比你聰明許多!”
真不知道曆史上的朱元璋是怎麽想的,為何要將皇位留給這個廢物。
也難怪所有人在看完朱允炆的曆史後,都會對其破口大罵。
評價更是慘不忍睹。
若是朱元璋知道後世之人會這般評價自己選定的繼承人,恐怕都能從棺材裏蹦出來。
朱允炆被說到了痛處,急忙威脅道:“朱雄英,莫要說那些沒有用的!”
“弟弟我最後勸你一次,主動投降,或許還能夠保你一命,否則的話,後果自負!”
麵對這樣的威脅,朱雄英很是不屑一顧。
坦誠道:“朱允炆,你妄為朱家人,從你接近朱文正的那一刻起,你便不再是朱家人。”
“你以為你們的小動作,真的可以瞞住皇爺爺的眼睛嗎?”
“本皇孫最後給你一次機會,現在入城主動投降,我或許還會在皇爺爺麵前幫你美言幾句!”
聽到這樣的話語,朱允炆頓時流露出驚恐之色,不斷的四處張望,生怕皇爺爺出現在這裏。
眼看己方這邊因為對方的幾句話,形式有所轉變。
朱文正趕忙抽出寶劍,揮舞的同時,大聲下達命令:“攻城!”
不管對方說的是真是假,局勢對己方都不是很有利。
當然,這小子到底是不是在嚇唬自己,隻有攻打進去後,才能夠知道。
得到命令後的將士們,紛紛抽出自己的武器,直奔緊閉的城門衝了過去。
準備一鼓作氣攻殺進去,事成之後,坐等殿下的賞賜。
城牆上,朱雄英冷眼望著向自己腳下衝殺過來的叛軍,緩緩抬起自己的右手。
不到萬不得已,他真的不想對大明的子民下手。
得到殿下的信號後,城牆上突然浮現出一根根猙獰的炮筒與槍管。
大軍後方的一眾文官們,雖然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也做好了心裏準備,但在朱文正下達命令的一瞬間,他們的心髒依舊陡然提了起來。
尤其是剛剛朱雄英剛剛的話語,已經動搖了己方的軍心。
若不是朱文正果斷下達命令,在等待片刻,己方的戰鬥力,必然會降低不少。
如此看來,隻要今日能夠事成。
當初殿下冊封他為一字並肩王,也不是不能接受。
即便大軍已經向城門方向衝殺了過去,這些文官們依舊沒有前行的意思,而是不斷向兩側張望,生怕兩側會有伏兵衝過來包夾自己。
眼看己方陣營距離城門越來越近,周圍依舊沒有半點的動靜,即便是城牆上,也沒有人頭冒出來,依舊是之前的幾個人。
正常來說,此番進攻很是順利,但朱文正的心中,卻升起濃濃的不安。
難道說真正的伏兵,隱藏在城門的後麵嗎?
一支阻撓自己前進的兵馬都沒有,這讓朱文正心中感受到莫名的壓力。
朱文正仰頭仰望道:“你便是朱雄英?”
寂靜無聲的城門口,朱文正的話語聲顯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都能夠清晰的聽到他的話語。
城牆上,朱雄英尚未開口,藍玉便忍不住開口訓斥道:“大膽!”
“罪人朱文正,膽敢直呼皇孫名諱,實在是死不足惜!”
“昔日陛下念叔侄情深,不忍砍了你!”
“時到今日,你不懂感恩也就算了,居然還敢犯上作亂,真當某不敢殺你嗎?”
之所以沒有將朱允炆這個名字帶出來,是因為他已經被列為必死的人。
即便此番行事的主謀是朱允炆,但隻要有皇孫朱雄英在的地方,他就是一個庶子。
隻是暫時弄不清楚陛下的想法,所以不想給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煩而已。
但這個朱文正就不同了,他早就被陛下囚禁起來了。
如今就算是站在自己的麵前,他依舊是罪人的身份。
尤其是沒有陛下的命令,這貨膽敢私自跑出來,就算自己在這裏將他砍了,想必陛下也不會說自己什麽。
所以自己口嗨朱文正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可以即興發揮。
見到藍玉如此氣急敗壞的姿態,朱文正心中冷笑不已。
大家都是武將出身,彼此相互了解。
憑借他們這種沾火就著的性格,能動手的時候,絕對不會這樣瞎嗶嗶。
所以朱文正便在心中推斷出,此時藍玉底氣不足。
這才沒有使用武力征服自己,而是站在城頭與自己講述這些沒有用的大道理。
當下伸手指向城牆上方道:“藍玉老兒,休得逞口舌之力,有種下來與爺爺過上幾個回合。”
“還是說年紀大了,現在上不去馬了,也提不動刀了?”
“若是如此的話,爺爺今日就仁慈一次,隻要你現在退走,爺就給你一個回去養老的機會!”
藍玉聽到這樣的話語,雙眼都快冒火了,氣急敗壞道:“朱文正,我草你……”
髒話還未噴出口,便被皇孫朱雄英打斷道:“舅老爺,沒必要與一個將死之人動氣!”
聽到殿下的話語後,藍玉也知道自己衝動了,冷眼掃了朱文正一眼後,便不再吭聲。
看到藍玉居然啞火了,朱允炆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大伯果然英武不凡,連大將軍藍玉在其麵前都不敢造次。
看來此番行事,自己將大伯請出來,實在是太英明了。
日後自己登基後,一定要重用大伯。
隻聽朱文正再次開口道:“朱雄英,你若不想這裏血流成河的話,現在就下令將城門打開,主動投降,或者大伯我還能留你一條小命!”
朱允炆急忙在一旁附和道:“說的對,識時務者為俊傑,你隻有投降這條路可以走,不要不懂得珍惜。”
話語聽起來大義凜然,實則在心中不斷祈禱,千萬不要慫,一定要堅挺到最後,隻有那樣自己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幹掉他。
朱雄英輕蔑的瞥了朱允炆一眼道:“傻逼,到現在還看不清楚現實!”
“朱允炆,你該不會還在傻傻的幻想,自己能夠打入皇城之中吧!”
“還有,你身邊的那貨!”
剛說到這裏,朱允炆便十分配合的看向朱文正。
朱雄英連連點頭道:“對對對,就是這貨,你明明知道他是個反賊,被皇爺爺囚禁在那裏。”
“你居然還有膽子主動前往與之交好,更是不惜與虎謀皮,恐怕豬都要比你聰明許多!”
真不知道曆史上的朱元璋是怎麽想的,為何要將皇位留給這個廢物。
也難怪所有人在看完朱允炆的曆史後,都會對其破口大罵。
評價更是慘不忍睹。
若是朱元璋知道後世之人會這般評價自己選定的繼承人,恐怕都能從棺材裏蹦出來。
朱允炆被說到了痛處,急忙威脅道:“朱雄英,莫要說那些沒有用的!”
“弟弟我最後勸你一次,主動投降,或許還能夠保你一命,否則的話,後果自負!”
麵對這樣的威脅,朱雄英很是不屑一顧。
坦誠道:“朱允炆,你妄為朱家人,從你接近朱文正的那一刻起,你便不再是朱家人。”
“你以為你們的小動作,真的可以瞞住皇爺爺的眼睛嗎?”
“本皇孫最後給你一次機會,現在入城主動投降,我或許還會在皇爺爺麵前幫你美言幾句!”
聽到這樣的話語,朱允炆頓時流露出驚恐之色,不斷的四處張望,生怕皇爺爺出現在這裏。
眼看己方這邊因為對方的幾句話,形式有所轉變。
朱文正趕忙抽出寶劍,揮舞的同時,大聲下達命令:“攻城!”
不管對方說的是真是假,局勢對己方都不是很有利。
當然,這小子到底是不是在嚇唬自己,隻有攻打進去後,才能夠知道。
得到命令後的將士們,紛紛抽出自己的武器,直奔緊閉的城門衝了過去。
準備一鼓作氣攻殺進去,事成之後,坐等殿下的賞賜。
城牆上,朱雄英冷眼望著向自己腳下衝殺過來的叛軍,緩緩抬起自己的右手。
不到萬不得已,他真的不想對大明的子民下手。
得到殿下的信號後,城牆上突然浮現出一根根猙獰的炮筒與槍管。
大軍後方的一眾文官們,雖然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也做好了心裏準備,但在朱文正下達命令的一瞬間,他們的心髒依舊陡然提了起來。
尤其是剛剛朱雄英剛剛的話語,已經動搖了己方的軍心。
若不是朱文正果斷下達命令,在等待片刻,己方的戰鬥力,必然會降低不少。
如此看來,隻要今日能夠事成。
當初殿下冊封他為一字並肩王,也不是不能接受。
即便大軍已經向城門方向衝殺了過去,這些文官們依舊沒有前行的意思,而是不斷向兩側張望,生怕兩側會有伏兵衝過來包夾自己。
眼看己方陣營距離城門越來越近,周圍依舊沒有半點的動靜,即便是城牆上,也沒有人頭冒出來,依舊是之前的幾個人。
正常來說,此番進攻很是順利,但朱文正的心中,卻升起濃濃的不安。
難道說真正的伏兵,隱藏在城門的後麵嗎?
一支阻撓自己前進的兵馬都沒有,這讓朱文正心中感受到莫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