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伸手拿過日記本。


    翻到最新的一篇。


    “大旱!災年!”


    “罪己詔!”


    這小子在寫什麽?


    看到這幾條文字,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


    不過,轉瞬他便變得凝重起來。


    這本日記本從來沒有出過錯。


    不管是玄武門的事情,還是突厥南下的事情,都曾經言之鑿鑿。


    而且言必中。


    如果是這樣,那也就是說,今年年底,必定會出現旱災!


    甚至自己因為天下百姓受苦,還下了罪己詔?


    李世民陷入深思之中。


    倘若事情真的如此,恐怕朝廷就要未雨綢繆,提前備糧。


    各地方官員,也要把備糧放在第一要務。


    唯有如此,才能順利渡過災年。


    翌日一早。


    李承乾果然如約而至,喊上李奇,兩人直接取道國子監。


    夫子進門後,第一眼就看到了李奇。


    “今日咱們學習《禮記》”


    “大家把書,翻到第七章、第二節。”


    李奇舉起了手。


    夫子隻好停下來,問道:


    “二殿下,可有疑問?”


    李奇拿出昨日那把戒尺,遞了出去。


    然後無奈的道:


    “夫子,戒尺我還給你。不過,有件事我特別想知道。”


    “你說。”


    見李奇歸還戒尺,夫子還是很高興的。


    這說明什麽?


    說明自己贏下了第一局。


    李奇慢慢問道:


    “男子漢立於天地間,是不是應該頂天立地?”


    “是!”


    夫子完全搞不明白李奇在問什麽。


    李奇又問:


    “是不是應該光明磊落?”


    “是!”


    “是不是應該表裏如一、做人坦誠?”


    “是!”


    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


    毫無疑問,隻能回答是。


    李奇問完這些後,才一字一頓道:


    “那麽,向我父皇打小報告,算得上光明磊落、算得上表裏如一、算得上坦誠麽?”


    啊這!


    夫子驚恐的看著李奇。


    這孩子……也太可怕了吧?


    挖一個坑,需要兜這麽大的圈子?


    隻見夫子苦笑著搖搖頭:


    “我並沒有向陛下打小報告。當然,如果陛下有詢問,我也會如實回答。”


    “隻不過……昨日陛下並沒有詢問我。”


    李奇皺了皺眉頭。


    不是夫子?


    他當即環顧班裏的十幾位同學,眼神惡狠狠的。


    那些人,不是皇子就是公主,要麽就是權貴的孩子。


    “是誰幹的,自己站出來,給夫子認錯!”


    “平時都是怎麽教你們的?”


    “你們做出這種小人行徑,對得起夫子的教導嗎?”


    夫子:額……


    我教什麽了?


    向陛下匯報事情,好像也不叫打小報告吧?


    如果這樣也算的話,那些禦史不得全都失業?


    課堂上,安靜得落針可聞。


    一股低氣壓,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終於,有個小胖子忍不住站了起來。


    “二……二哥,是我向父皇說的。我……我對不起你,我錯了!嗚嗚嗚!”


    “青雀?”


    李奇看著這個隻有七歲的小胖子。


    實在不能理解,這小子怎麽就愛打小報告呢?


    雖然李泰在後期也不是什麽好鳥。


    但是現在,總歸是個孩子。


    李奇語重心長的道:


    “知道錯了就行,下次應該怎麽做?”


    “我保證不會再說你的壞話,要說也隻會說好話。”


    李泰舉起手掌,做了一個發誓的動作。


    李奇鼓勵道: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你記住了,發誓道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則,會天打雷劈的。”


    李泰害怕的道:


    “我會的我會的。”


    夫子無語。


    嚇唬一個小娃娃,這樣真的好嗎?


    而且他還是你弟弟啊!


    揪出奸細,李奇這才道:


    “夫子,上課啊。今天不是講《禮記》嗎?”


    李承乾目睹這一切,全程傻眼。


    原來二弟說的認錯,是找出打小報告的人,讓那個人認錯。


    他從來沒有打算自己認錯的。


    二弟還是太厲害了!


    李奇進國子監第二天,儼然成了國子監一霸。


    他不僅惡名在外,又是當今陛下的二皇子,據說陛下極為寵溺。


    而且,最關鍵的是,李奇常常以理服人。


    讓你不得不服。


    就連夫子,有時候也覺得李奇所言,的確深以為然。


    就比如那句: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講的就很對嘛!


    李奇也沒想到,國子監的事情這麽容易就擺平了。


    早知道就不拿走夫子的戒尺,平白在李二那丟了印象分。


    這幾日的日記,李奇所記,基本上都是在學堂發生的事情,倒也沒什麽特殊的。


    直到五天後,周麥來報:


    “公子,我們這幾日去收糧,發現官府也在收糧。而且,價格不低。”


    李奇納悶道:


    “官府也收糧?”


    沒道理啊!


    官府這個時節收糧做什麽?


    周麥點點頭,“除了長安,其他各地,我們所到之處,官府都在陸續收糧。”


    “有糧商搶糧?”


    李奇又問。


    周麥搖頭道:


    “那倒沒有。現在天下太平,糧價很穩定,糧商收糧的積極性一般。”


    李奇暗自琢磨。


    莫非朝廷中,有精通天文的高手,從星象中算出了下半年的災情?


    否則,不會同一時間,各地都張羅著收糧啊!


    想了想,李奇便道:


    “沒事。官府收糧,是好事。”


    “我們讓一步就是,千萬不能去抬價格。”


    “這樣,你們倆,專門去找那些糧商,看看他們手裏的糧食賣不賣,如果賣,不管多少,咱們都收回來。”


    周麥疑慮重重,擔心的道:


    “公子,咱們平白收這麽多糧食,會不會虧了啊?”


    李奇歎了口氣。


    這話咋說呢?


    虧是肯定要虧的。


    到時候救濟災民,難道還指望那些災民給錢嗎?


    他慢慢道:


    “麥子,阿勇。糧食這個東西,關乎百姓的生死存亡。有時候,我們做這些事情,不能用生意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


    “你問會不會虧,那肯定會虧。”


    “這些糧食收回來,我們一分錢都掙不到。所以,你們要學會壓價。”


    “明白嗎?”


    周麥看了看鄭永,鄭永看了看周麥。


    兩人均是搖頭。


    這可太難明白了。


    李奇揮揮手:


    “行了,這事也不用你倆明白。”


    “總之記住:千方百計去收糧,但是能以多低的價格收,就以多低的價格。”


    周麥、鄭永點頭:


    “公子,我們記住了。”


    李奇看著門外,怔怔的想著:


    朝廷沒事怎麽會去收糧呢?


    這事不對勁,很不對勁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子柚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子柚柚並收藏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