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姐妹幾人全都搬到祥雲峰這邊來了。
劉雪麗頭天晚上就過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但是當晚她什麽都沒說。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姐妹們睡午覺閑話,她才道:“爹在鹵煮店,斜坡有人來買豬頭肉,有個別的想占便宜所以告訴了爹一些事。”
劉雪麗將父親的來信取出來,拿給姐妹幾個看了一遍。
信中意思是說,大王氏,有可能不是王家人,而是姓楊。
大王氏是其兄長,也就是她短命的哥哥,在楊家墳湖邊撿到的娃。
“有一年大雪紛飛,春天的時候因為幹旱,小麥顆粒無收,後來玉米也沒了收成。
很多人家剛到冬天就已經斷糧了,村子裏陸續有人被餓死。
有的人受不了跳了湖,大王氏可能是楊家墳湖邊的人家的女兒,大人跳水死了,因為不忍心把娃帶走所以留了下來。
那時候王家老大是個讀書人,不忍心看著小娃兒死,就抱回了斜坡。
他家地多,有一片地正好平時漕水,天幹天旱的時候又長莊稼,他們爹日夜守在那塊地邊,守到了小春的麥子和大春的玉麥。
他們家還是有一點吃的,因為平時他們家就地多,往年還有一些存糧……”
劉知意聽到這個消息以後跑去問自己媳婦,不料大王氏喪嘴奪臉:“你不想招待我的那些親戚就明說,你這是故意要離間我們。
你從哪裏聽來的野話,就是想要逼死人的是不是?
我大哥不在了護不了我,你就要這樣欺負我嗎?”
劉知意不能提,一提她就要發毛。
劉知意寫信來告訴大女兒:“你二妹和趙嬌娃好,肯定不分青紅皂白。
我是不會認他們上麵的親戚的,過去是不想認,現在是真的不能認。
一家子油嘴狗吸血鬼,隻要能吃上肉什麽都不管了,幾天不回家都不擔心。
這種人不會給自己留後路,聞到味就會貼上來。
阿麗啊,這麽重要的事情我隻能告訴你,你要遠著趙嬌娃這樣的人,別到時候她吃人又羞人。”
主要就是來信提醒說可能不是親戚,就算是親戚也有可能不是血緣關係的親戚。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重情重義,不會因為是撿來的孩子,就覺得自己跟那一家人沒關係了。
大王氏啥都知道,就是因為知道,才知道她大哥是對她最好的人,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他們一家親生的了。
由此她更憎恨自己的女兒餘寶:“我們給了她一條活路,她現在還敢怨天怨地,真的太不是個東西了。
養條狗還會搖搖尾巴,我妹妹妹夫養了她這些年,她喪盡天良到連一條狗都不如。”
她的怨恨和詛咒,讓劉知意覺得頭疼。
家中有了兩個下人,田地也佃給了嫁在村裏的小姑家耕種。
小姑家有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姑父和大表哥陳橋生一直以種田地為業,小姑和大兒媳靠紡織為業,家中還住了大兒媳的父母,都年輕力壯,能幫襯過活。
姑姑家女兒在家中排行老二,因為生得美,嫁了安城縣縣令為妻。
安城不小,魚米之鄉,富裕非常。
農人農閑時養鴨放鴨,小船往江中一蕩,指揮著一大群鴨子,仿佛指揮著千軍萬馬,氣勢恢宏,漁舟唱晚,一個很好的地方。
這個姑姑,如今織布也就是織著玩兒,五十多歲的年紀,就是愛經常跑到親戚家門上聽聽八卦。
她的親戚,當然就是村子裏的三個哥哥和他們的兒子們,倆姐姐和侄女們外嫁,一年半載也不回來。
她家有水田百餘畝,山地三百多畝,男人和大兒子勤勞,天天和大兒媳她爹,以及家裏雇的幾個男丁,將田地種得很好。
大兒媳是獨女,嫁過來以後就把父母帶來了,還帶來了一個鎮上的酒樓,一間百貨鋪子。
可以說他們兩家是村裏的強強聯手,從未缺吃少穿過。
劉知意忙著鹵煮店的事,就沒有辦法再種田種地,而姑姑又不貪慕侄子家的收成,便讓家裏幫他家種,得的糧食一家一半。
劉知意可是個秀才,不用納田畝稅。
大表哥陳橋生也是秀才,他們家的田地也不用繳稅。
姑姑家一家人是歲月靜好的,姑姑臉上永遠微笑,恰到好處。
她得到了自己的愛情,一世被寵愛生活無憂。
這個幸福了一輩子的小姑姑,十五歲那年,她的阿娘要將她許配給娘家侄子,不顧她愛上村裏的形象俊美身高一米九的小地主家的兒子,商量著要讓娘家來送訂婚禮。
當夜小姑娘就一身家常白衣,私奔到小地主家睡了一覺,和阿娘娘家那個傻表哥的婚事隻得作罷,成了村裏的一大醜聞。
但幾十年來,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男人穩重樂觀,家有餘糧,兒女孝順。
一年四季的衣裳全都被女兒包了,首飾全是金的,很少配戴銀飾。
餘寶在奶奶的葬禮上知道有這麽一個姑奶奶,當時姑奶奶還給過她一隻小腳環,腳環上有一對鈴鐺。
這隻腳環,是從她外孫女的腳上臨時扒下來的,熱乎著呢。
一隻金燦燦的金腳環。
因為上麵有環扣所以可大可小,長大了也可以佩戴。
餘寶得著,十分珍惜,怕被小王氏知道,馬上就跑到屋子裏把腳環拿下來,藏進了青玉境裏。
直到跟著姑姑離開家鄉才重新把腳環帶上,走起路來,加了別的合金的兩隻鈴鐺叮當作響,隔著一段距離就能聽到孩子走動的聲音。
那是縣令家的女兒金貴,怕玩耍的時候走丟了所以從小就戴了一對金環在腳踝上。
姑奶奶強擼這一隻腳環的時候,她女兒不但不拒絕,反而一臉美膩溫柔的笑。
餘寶記得那傾城之色,美如寂靜的白牡丹,不惹塵埃,輕柔曼妙。
那是她見到的除了姑姑之外的另一種清美。
縣令也來了奶奶的葬禮上,恭敬,低調,就仿佛是人家的兒子一般。
他太愛他的妻女了,所以對妻子娘家人,親近如自家人。
有的婚姻真的很好,好到周邊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他們的歲月靜好。
餘寶的金腳環現在是一直戴在腳踝上的。
上次回家鄉,姑奶奶還專門提起她的裙子褲子看了一眼:“要戴著,安家怡是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國公府小姐,雖然她爹不是世子,但是人家將來嫁的人肯定是非富即貴。
她戴過的東西,會保佑你一世好運的。”
劉雪麗頭天晚上就過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但是當晚她什麽都沒說。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姐妹們睡午覺閑話,她才道:“爹在鹵煮店,斜坡有人來買豬頭肉,有個別的想占便宜所以告訴了爹一些事。”
劉雪麗將父親的來信取出來,拿給姐妹幾個看了一遍。
信中意思是說,大王氏,有可能不是王家人,而是姓楊。
大王氏是其兄長,也就是她短命的哥哥,在楊家墳湖邊撿到的娃。
“有一年大雪紛飛,春天的時候因為幹旱,小麥顆粒無收,後來玉米也沒了收成。
很多人家剛到冬天就已經斷糧了,村子裏陸續有人被餓死。
有的人受不了跳了湖,大王氏可能是楊家墳湖邊的人家的女兒,大人跳水死了,因為不忍心把娃帶走所以留了下來。
那時候王家老大是個讀書人,不忍心看著小娃兒死,就抱回了斜坡。
他家地多,有一片地正好平時漕水,天幹天旱的時候又長莊稼,他們爹日夜守在那塊地邊,守到了小春的麥子和大春的玉麥。
他們家還是有一點吃的,因為平時他們家就地多,往年還有一些存糧……”
劉知意聽到這個消息以後跑去問自己媳婦,不料大王氏喪嘴奪臉:“你不想招待我的那些親戚就明說,你這是故意要離間我們。
你從哪裏聽來的野話,就是想要逼死人的是不是?
我大哥不在了護不了我,你就要這樣欺負我嗎?”
劉知意不能提,一提她就要發毛。
劉知意寫信來告訴大女兒:“你二妹和趙嬌娃好,肯定不分青紅皂白。
我是不會認他們上麵的親戚的,過去是不想認,現在是真的不能認。
一家子油嘴狗吸血鬼,隻要能吃上肉什麽都不管了,幾天不回家都不擔心。
這種人不會給自己留後路,聞到味就會貼上來。
阿麗啊,這麽重要的事情我隻能告訴你,你要遠著趙嬌娃這樣的人,別到時候她吃人又羞人。”
主要就是來信提醒說可能不是親戚,就算是親戚也有可能不是血緣關係的親戚。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重情重義,不會因為是撿來的孩子,就覺得自己跟那一家人沒關係了。
大王氏啥都知道,就是因為知道,才知道她大哥是對她最好的人,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他們一家親生的了。
由此她更憎恨自己的女兒餘寶:“我們給了她一條活路,她現在還敢怨天怨地,真的太不是個東西了。
養條狗還會搖搖尾巴,我妹妹妹夫養了她這些年,她喪盡天良到連一條狗都不如。”
她的怨恨和詛咒,讓劉知意覺得頭疼。
家中有了兩個下人,田地也佃給了嫁在村裏的小姑家耕種。
小姑家有一個女兒三個兒子,姑父和大表哥陳橋生一直以種田地為業,小姑和大兒媳靠紡織為業,家中還住了大兒媳的父母,都年輕力壯,能幫襯過活。
姑姑家女兒在家中排行老二,因為生得美,嫁了安城縣縣令為妻。
安城不小,魚米之鄉,富裕非常。
農人農閑時養鴨放鴨,小船往江中一蕩,指揮著一大群鴨子,仿佛指揮著千軍萬馬,氣勢恢宏,漁舟唱晚,一個很好的地方。
這個姑姑,如今織布也就是織著玩兒,五十多歲的年紀,就是愛經常跑到親戚家門上聽聽八卦。
她的親戚,當然就是村子裏的三個哥哥和他們的兒子們,倆姐姐和侄女們外嫁,一年半載也不回來。
她家有水田百餘畝,山地三百多畝,男人和大兒子勤勞,天天和大兒媳她爹,以及家裏雇的幾個男丁,將田地種得很好。
大兒媳是獨女,嫁過來以後就把父母帶來了,還帶來了一個鎮上的酒樓,一間百貨鋪子。
可以說他們兩家是村裏的強強聯手,從未缺吃少穿過。
劉知意忙著鹵煮店的事,就沒有辦法再種田種地,而姑姑又不貪慕侄子家的收成,便讓家裏幫他家種,得的糧食一家一半。
劉知意可是個秀才,不用納田畝稅。
大表哥陳橋生也是秀才,他們家的田地也不用繳稅。
姑姑家一家人是歲月靜好的,姑姑臉上永遠微笑,恰到好處。
她得到了自己的愛情,一世被寵愛生活無憂。
這個幸福了一輩子的小姑姑,十五歲那年,她的阿娘要將她許配給娘家侄子,不顧她愛上村裏的形象俊美身高一米九的小地主家的兒子,商量著要讓娘家來送訂婚禮。
當夜小姑娘就一身家常白衣,私奔到小地主家睡了一覺,和阿娘娘家那個傻表哥的婚事隻得作罷,成了村裏的一大醜聞。
但幾十年來,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男人穩重樂觀,家有餘糧,兒女孝順。
一年四季的衣裳全都被女兒包了,首飾全是金的,很少配戴銀飾。
餘寶在奶奶的葬禮上知道有這麽一個姑奶奶,當時姑奶奶還給過她一隻小腳環,腳環上有一對鈴鐺。
這隻腳環,是從她外孫女的腳上臨時扒下來的,熱乎著呢。
一隻金燦燦的金腳環。
因為上麵有環扣所以可大可小,長大了也可以佩戴。
餘寶得著,十分珍惜,怕被小王氏知道,馬上就跑到屋子裏把腳環拿下來,藏進了青玉境裏。
直到跟著姑姑離開家鄉才重新把腳環帶上,走起路來,加了別的合金的兩隻鈴鐺叮當作響,隔著一段距離就能聽到孩子走動的聲音。
那是縣令家的女兒金貴,怕玩耍的時候走丟了所以從小就戴了一對金環在腳踝上。
姑奶奶強擼這一隻腳環的時候,她女兒不但不拒絕,反而一臉美膩溫柔的笑。
餘寶記得那傾城之色,美如寂靜的白牡丹,不惹塵埃,輕柔曼妙。
那是她見到的除了姑姑之外的另一種清美。
縣令也來了奶奶的葬禮上,恭敬,低調,就仿佛是人家的兒子一般。
他太愛他的妻女了,所以對妻子娘家人,親近如自家人。
有的婚姻真的很好,好到周邊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他們的歲月靜好。
餘寶的金腳環現在是一直戴在腳踝上的。
上次回家鄉,姑奶奶還專門提起她的裙子褲子看了一眼:“要戴著,安家怡是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國公府小姐,雖然她爹不是世子,但是人家將來嫁的人肯定是非富即貴。
她戴過的東西,會保佑你一世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