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寶有些許得意,這隻雞啊,可大可小變幻無常,能夠變成一隻小雞仔模樣蹲在人的肩膀上,也能碩大無朋,翅膀伸開三四丈。
每天吃的也不是很多,啥東西都能幹到嘴裏去,還雞生無憂,經常臥在餘寶住的房間裏睡大覺。
過橋米線館挺大的,餘寶記得另一界的關於過橋米線的傳說,就是不知道這一界的過橋米線是怎麽來的。
店裏的牆上有畫,畫麵大同小異,也是一個要考狀元的書生,妻子為了給他送飯做了過橋米線的湯,過了橋湯還是燙的,能將生的肉蛋和菜燙熟。
這個過程特別的舒適,一碗滾燙的雞湯就是把這些菜燙熟了,再燙熱一碗米線,也是照樣滾燙的入不了口,需要一邊吹一邊吃。
這碗雞湯米線最好不要放辣椒,吃完米線以後再把湯喝了,那叫一個美滋滋。
就是這種暴雪天氣,舒舒服服的來一碗這樣的米線,全身的毛孔都順滑了,人生不過如此。
一百二十顆銅錢一份的過橋米線,有一碟菊花,十片薄薄的帶皮雞胸肉,十幾粒枸杞,三粒鵪鶉蛋,幾根韭菜,十幾片薄到透明的火腿片,還有一小碟綠豆芽,豬腰子半個薄片,豆腐皮半張薄絲,小青菜一棵,四兩裝的一碗米線。
就這,算是賣出了天價。
因為二十顆銅錢一大碗的小鍋米線裏麵也有好多的東西,一坨新鮮豬肉碎,別的佐料自行添加,小料區擺著三十多樣小料,愛吃什麽就往裏麵放。
就是小鍋米線的湯料沒有這麽舒適,沒有這麽誘人。
貴的東西總有它貴的道理。
最便宜的過橋米線,一份八十顆銅錢,配料就隻有鵪鶉蛋和火腿片,豆腐皮,別的沒有了。
劉雪梅注意到有人吃著更簡陋的過橋米線套餐還高興得很,她也就更高興了:“真好吃啊,我們在家裏吃的都是自己煮的,佐料配備不全,相比這個味道差遠了。”
“這個就是湯熬得好,隻要湯好了放什麽東西都好吃。
人家這是熬了一夜的高湯,放了好多隻雞,又放豬筒子骨,把骨頭裏的香味全都熬出來了。”
劉雪梅不會做飯,因為年紀小,就從未去自家鹵煮店幫過忙。
家裏的飯菜她也不會做,一直以來都是父親做飯,在她的印象當中女人不會做飯是最好的,這樣就不用湯裏水裏的忙亂。
像自家阿娘一樣,將來找個會做飯的男人也沒什麽不好。
她之所以喜歡表妹趙嬌娃,是因為這小孩很聽話,為留在大姨家多吃幾頓好飯,表姐們說什麽話她都聽。
劉雪梅經常指使小小的趙嬌娃洗菜,撿菜,然後劉雪麗再生火做飯炒菜。
劉雪梅覺得,趙嬌娃的奴性,在她的麵前,就可以發揮的淋漓盡致。
趙嬌娃本身也懶惰不愛做事情,但是為了一口好吃的,倆表姐叫她幹啥她就幹啥。
劉雪梅默默吃著過橋米線,心裏盤算著怎樣才能將三歲半的趙嬌娃哄來和自己做同門,然後讓趙嬌娃幹活,做飯侍候自己。
宗門隻收五歲以上的弟子,因為宗門不是托兒所,不會照顧自己生活的人不要。
一般的孩子兩歲半就會脫衣穿衣了,兩歲以後就能幹一些簡單的活。
小姑娘九個月十個月會走路的比較多,男孩子走路要晚一點,也是差不多都在周歲之前會走路。
小孩子會走路以後就會忙忙碌碌的跟著大人幹活。
到了四五歲又會開始懶惰起來,會各種抗拒跟大人在一起做活。
孩子六個月大就會騙人,就有額外的思維,會假哭或者假笑,用來獲取食物。
三歲半的農村娃,會燒鍋會洗菜,甚至墊高腳了還會炒菜。
跟著大人有樣學樣,野外扮家家,將大人的動作模仿的淋漓盡致。
劉雪梅盤算著,等自己真的拜山入門,趙嬌娃就該有四周歲了,不但會做飯可能還會打柴撿鬆咩咩。
自己這樣奴役她不算是錯的吧,以後會為她謀個前程,也做成一名仙修。
這樣一來豈不比她在大山裏生活一輩子好多了。
餘寶和姑姑真的完全沒有想到,就這一瞬間,劉雪梅已經給自己的表妹把未來都全部想好了。
大雪紛飛了十來日,化雪又用了幾天,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二月末。
拜山弟子春季初選開始了。
劉瑞安帶著倆侄女登記驗靈根。
餘寶是五行缺水,死板有餘,靈活不足。
劉雪梅木旺於火,生生不息,運氣好身體好,是一棵修煉的好苗子。
“祝你們好運,接下來的拜山能有個好名次。”
前七名會成為各峰親傳弟子,後一百名以內會成為內門弟子,五百名以內會成為外門弟子,後麵的一千名將成為雜役弟子。
每年拜山者十萬之眾,能成宗門弟子者寥寥無幾。
哪怕是隻能成為一名雜役弟子,來投奔的男女照樣趨之若鶩。
劉瑞安歎了口氣,這兩個侄女,都是五行靈根,五靈俱全,但是各有各的差欠,不能齊頭並進,就會有性格缺陷。
有了性格缺陷,自然而然就做不了親傳或內門弟子,多半還是會流落在外門。
然而三月初三拜山的結果,竟然是兩人都進了內門弟子的行列。
劉雪梅機敏善變,又因為健康有活力,曾經采蘑菇的時候在山野裏亂竄,每年有大半年都在跑山,每天散學以後還上山去采菌菇來賣。
她的體力超過了一般人,腦子轉得快,而且看多了雜書,不會被幻境所迷惑,自然而然就跑得快。
但是因為她的靈根不能平衡並進,就導致她始終不如那些天資聰穎靈根平衡的人。
餘寶就不用說了,完全是憑她的忍耐力和內秀,輕鬆地進入了前麵的行列,卻在第九個爬上了問心山。
劉雪梅是第七十八個,所以她覺得自己挺好挺幸運,又為餘寶不值:“你為什麽不能提前兩名呢?那樣一來也好讓我們欣賞欣賞親傳弟子是住在什麽美妙的地方。”
餘寶呐呐道:“其實我也不想做親傳弟子,越是優秀要承擔的責任越大,上麵整天有人提點你該怎麽做,就跟在家裏被家長管著一樣。
現在這樣不是挺好的嗎,雖然沒有親傳弟子的優越條件,至少沒有專門的師父管著了。”
劉瑞安也是這個意思。
餘寶因為名次靠前,分到的洞府接近祥雲峰的峰頂,也就是在親傳弟子們洞府的下麵一點。
洞府有四十九個平方,挺寬敞明亮,還麵向東方,太陽升起來就能照到。
每天吃的也不是很多,啥東西都能幹到嘴裏去,還雞生無憂,經常臥在餘寶住的房間裏睡大覺。
過橋米線館挺大的,餘寶記得另一界的關於過橋米線的傳說,就是不知道這一界的過橋米線是怎麽來的。
店裏的牆上有畫,畫麵大同小異,也是一個要考狀元的書生,妻子為了給他送飯做了過橋米線的湯,過了橋湯還是燙的,能將生的肉蛋和菜燙熟。
這個過程特別的舒適,一碗滾燙的雞湯就是把這些菜燙熟了,再燙熱一碗米線,也是照樣滾燙的入不了口,需要一邊吹一邊吃。
這碗雞湯米線最好不要放辣椒,吃完米線以後再把湯喝了,那叫一個美滋滋。
就是這種暴雪天氣,舒舒服服的來一碗這樣的米線,全身的毛孔都順滑了,人生不過如此。
一百二十顆銅錢一份的過橋米線,有一碟菊花,十片薄薄的帶皮雞胸肉,十幾粒枸杞,三粒鵪鶉蛋,幾根韭菜,十幾片薄到透明的火腿片,還有一小碟綠豆芽,豬腰子半個薄片,豆腐皮半張薄絲,小青菜一棵,四兩裝的一碗米線。
就這,算是賣出了天價。
因為二十顆銅錢一大碗的小鍋米線裏麵也有好多的東西,一坨新鮮豬肉碎,別的佐料自行添加,小料區擺著三十多樣小料,愛吃什麽就往裏麵放。
就是小鍋米線的湯料沒有這麽舒適,沒有這麽誘人。
貴的東西總有它貴的道理。
最便宜的過橋米線,一份八十顆銅錢,配料就隻有鵪鶉蛋和火腿片,豆腐皮,別的沒有了。
劉雪梅注意到有人吃著更簡陋的過橋米線套餐還高興得很,她也就更高興了:“真好吃啊,我們在家裏吃的都是自己煮的,佐料配備不全,相比這個味道差遠了。”
“這個就是湯熬得好,隻要湯好了放什麽東西都好吃。
人家這是熬了一夜的高湯,放了好多隻雞,又放豬筒子骨,把骨頭裏的香味全都熬出來了。”
劉雪梅不會做飯,因為年紀小,就從未去自家鹵煮店幫過忙。
家裏的飯菜她也不會做,一直以來都是父親做飯,在她的印象當中女人不會做飯是最好的,這樣就不用湯裏水裏的忙亂。
像自家阿娘一樣,將來找個會做飯的男人也沒什麽不好。
她之所以喜歡表妹趙嬌娃,是因為這小孩很聽話,為留在大姨家多吃幾頓好飯,表姐們說什麽話她都聽。
劉雪梅經常指使小小的趙嬌娃洗菜,撿菜,然後劉雪麗再生火做飯炒菜。
劉雪梅覺得,趙嬌娃的奴性,在她的麵前,就可以發揮的淋漓盡致。
趙嬌娃本身也懶惰不愛做事情,但是為了一口好吃的,倆表姐叫她幹啥她就幹啥。
劉雪梅默默吃著過橋米線,心裏盤算著怎樣才能將三歲半的趙嬌娃哄來和自己做同門,然後讓趙嬌娃幹活,做飯侍候自己。
宗門隻收五歲以上的弟子,因為宗門不是托兒所,不會照顧自己生活的人不要。
一般的孩子兩歲半就會脫衣穿衣了,兩歲以後就能幹一些簡單的活。
小姑娘九個月十個月會走路的比較多,男孩子走路要晚一點,也是差不多都在周歲之前會走路。
小孩子會走路以後就會忙忙碌碌的跟著大人幹活。
到了四五歲又會開始懶惰起來,會各種抗拒跟大人在一起做活。
孩子六個月大就會騙人,就有額外的思維,會假哭或者假笑,用來獲取食物。
三歲半的農村娃,會燒鍋會洗菜,甚至墊高腳了還會炒菜。
跟著大人有樣學樣,野外扮家家,將大人的動作模仿的淋漓盡致。
劉雪梅盤算著,等自己真的拜山入門,趙嬌娃就該有四周歲了,不但會做飯可能還會打柴撿鬆咩咩。
自己這樣奴役她不算是錯的吧,以後會為她謀個前程,也做成一名仙修。
這樣一來豈不比她在大山裏生活一輩子好多了。
餘寶和姑姑真的完全沒有想到,就這一瞬間,劉雪梅已經給自己的表妹把未來都全部想好了。
大雪紛飛了十來日,化雪又用了幾天,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二月末。
拜山弟子春季初選開始了。
劉瑞安帶著倆侄女登記驗靈根。
餘寶是五行缺水,死板有餘,靈活不足。
劉雪梅木旺於火,生生不息,運氣好身體好,是一棵修煉的好苗子。
“祝你們好運,接下來的拜山能有個好名次。”
前七名會成為各峰親傳弟子,後一百名以內會成為內門弟子,五百名以內會成為外門弟子,後麵的一千名將成為雜役弟子。
每年拜山者十萬之眾,能成宗門弟子者寥寥無幾。
哪怕是隻能成為一名雜役弟子,來投奔的男女照樣趨之若鶩。
劉瑞安歎了口氣,這兩個侄女,都是五行靈根,五靈俱全,但是各有各的差欠,不能齊頭並進,就會有性格缺陷。
有了性格缺陷,自然而然就做不了親傳或內門弟子,多半還是會流落在外門。
然而三月初三拜山的結果,竟然是兩人都進了內門弟子的行列。
劉雪梅機敏善變,又因為健康有活力,曾經采蘑菇的時候在山野裏亂竄,每年有大半年都在跑山,每天散學以後還上山去采菌菇來賣。
她的體力超過了一般人,腦子轉得快,而且看多了雜書,不會被幻境所迷惑,自然而然就跑得快。
但是因為她的靈根不能平衡並進,就導致她始終不如那些天資聰穎靈根平衡的人。
餘寶就不用說了,完全是憑她的忍耐力和內秀,輕鬆地進入了前麵的行列,卻在第九個爬上了問心山。
劉雪梅是第七十八個,所以她覺得自己挺好挺幸運,又為餘寶不值:“你為什麽不能提前兩名呢?那樣一來也好讓我們欣賞欣賞親傳弟子是住在什麽美妙的地方。”
餘寶呐呐道:“其實我也不想做親傳弟子,越是優秀要承擔的責任越大,上麵整天有人提點你該怎麽做,就跟在家裏被家長管著一樣。
現在這樣不是挺好的嗎,雖然沒有親傳弟子的優越條件,至少沒有專門的師父管著了。”
劉瑞安也是這個意思。
餘寶因為名次靠前,分到的洞府接近祥雲峰的峰頂,也就是在親傳弟子們洞府的下麵一點。
洞府有四十九個平方,挺寬敞明亮,還麵向東方,太陽升起來就能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