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忘年交
顧時年跟著顧鋒一起上學,聽課。顧鋒的普通話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老師在說什麽。即使聽清楚了也一時半會理解不了,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顧鋒就把老師的話錄下來,然後一遍遍的聽,慢慢理解,不懂就問。
年紀大了,多少有些愛麵子。但顧鋒咬著牙硬著頭皮去問年紀比他小很多的同學借筆記,討論問題。
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丟臉了,還和幾個同學成了忘年交。
當然,偶爾的時候也會因為理解能力低而被同學們鄙視或者嘲諷。年紀大了,沒有正當的工作擺小攤,都是別人嘲笑的理由。
一些同學聽說顧鋒一個人帶著女兒的時候,更是善心大發要給他介紹穩定的工作。顧鋒拒絕後,還被同學拉著做思想工作。
沒有出象牙塔的同學有著這個年紀特有的善意。
“顧鋒,這是你女兒?好漂亮。”
顧鋒一臉驕傲,下巴抬得高高的能戳破天際,“我家寶貝女兒,顧時年。”然後顧鋒又一一給顧時年介紹他的同學,都是相處得很不錯的同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和顧鋒相處得好的同學也多老實憨厚,有人給顧時年塞糖果,有人給她塞一塊錢紅包,還有人給她塞一張飯堂的飯票。
“謝謝哥哥。”顧時年甜滋滋的道謝,“謝謝哥哥和我爸爸做朋友。”
“哈哈。小人精。也謝謝你爸爸願意和我們做朋友。”
“一點也不像顧鋒。”
“顧鋒,你女兒養的真好,像個洋娃娃。”
同學們哄著顧時年說話,問她幾歲了?讀幾年級了?在哪上學?然後叮囑她要好好學習,以後考大學。
顧時年乖乖巧巧,一一回答,然後又一本正經的讓哥哥姐姐們以後多照顧她的老父親。
“哈哈哈。好,照顧,一定多照顧。”
“真可愛。想要立刻馬上結婚生女兒。”
仗著年齡小,身高不足,顧時年混在一群哥哥姐姐裏當小孩裝可愛,哄得大家樂嗬嗬的。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看不慣顧鋒,酸言酸語的冷嘲熱諷。
顧鋒聽不懂,而顧時年不當一回事。
顧時年暗中觀察眾同學的性格、脾氣,看看有沒有值得招攬的有人品有才華的人才。不管是羊城電器廠還是阿拾食品廠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這裏匯聚了最頂尖的人才。
顧鋒來上學,顧時年來物色人才,父女兩人都忙。但顧時年很快就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對‘經濟’兩個字還帶著曆史的局限性,就是有一種想要邁出腳步但又害怕不敢,所以試探著試探著邁出一小步的尷尬。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明顯放不開,很多知識點都是淺嚐輒止,不敢深入探索。一些涉及到西方特色的時候,老師往往是一言概括,不敢多說。
應該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小心翼翼,在很多老師身上都能看到,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又經曆過苦難的老師身上最明顯。
好像把‘西方’兩個字視為洪水猛獸。而有些心態不是一時半會能轉變的,隻能慢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慢慢改變。
但現在,老師說的迷惘,學生聽得懵懂。
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還需要你們自己去探索,是實踐。’
顧時年跟著顧鋒一起上學,聽課。顧鋒的普通話不好,常常聽不清楚老師在說什麽。即使聽清楚了也一時半會理解不了,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顧鋒就把老師的話錄下來,然後一遍遍的聽,慢慢理解,不懂就問。
年紀大了,多少有些愛麵子。但顧鋒咬著牙硬著頭皮去問年紀比他小很多的同學借筆記,討論問題。
習慣了也就不覺得丟臉了,還和幾個同學成了忘年交。
當然,偶爾的時候也會因為理解能力低而被同學們鄙視或者嘲諷。年紀大了,沒有正當的工作擺小攤,都是別人嘲笑的理由。
一些同學聽說顧鋒一個人帶著女兒的時候,更是善心大發要給他介紹穩定的工作。顧鋒拒絕後,還被同學拉著做思想工作。
沒有出象牙塔的同學有著這個年紀特有的善意。
“顧鋒,這是你女兒?好漂亮。”
顧鋒一臉驕傲,下巴抬得高高的能戳破天際,“我家寶貝女兒,顧時年。”然後顧鋒又一一給顧時年介紹他的同學,都是相處得很不錯的同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和顧鋒相處得好的同學也多老實憨厚,有人給顧時年塞糖果,有人給她塞一塊錢紅包,還有人給她塞一張飯堂的飯票。
“謝謝哥哥。”顧時年甜滋滋的道謝,“謝謝哥哥和我爸爸做朋友。”
“哈哈。小人精。也謝謝你爸爸願意和我們做朋友。”
“一點也不像顧鋒。”
“顧鋒,你女兒養的真好,像個洋娃娃。”
同學們哄著顧時年說話,問她幾歲了?讀幾年級了?在哪上學?然後叮囑她要好好學習,以後考大學。
顧時年乖乖巧巧,一一回答,然後又一本正經的讓哥哥姐姐們以後多照顧她的老父親。
“哈哈哈。好,照顧,一定多照顧。”
“真可愛。想要立刻馬上結婚生女兒。”
仗著年齡小,身高不足,顧時年混在一群哥哥姐姐裏當小孩裝可愛,哄得大家樂嗬嗬的。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看不慣顧鋒,酸言酸語的冷嘲熱諷。
顧鋒聽不懂,而顧時年不當一回事。
顧時年暗中觀察眾同學的性格、脾氣,看看有沒有值得招攬的有人品有才華的人才。不管是羊城電器廠還是阿拾食品廠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而這裏匯聚了最頂尖的人才。
顧鋒來上學,顧時年來物色人才,父女兩人都忙。但顧時年很快就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對‘經濟’兩個字還帶著曆史的局限性,就是有一種想要邁出腳步但又害怕不敢,所以試探著試探著邁出一小步的尷尬。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明顯放不開,很多知識點都是淺嚐輒止,不敢深入探索。一些涉及到西方特色的時候,老師往往是一言概括,不敢多說。
應該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小心翼翼,在很多老師身上都能看到,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又經曆過苦難的老師身上最明顯。
好像把‘西方’兩個字視為洪水猛獸。而有些心態不是一時半會能轉變的,隻能慢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慢慢改變。
但現在,老師說的迷惘,學生聽得懵懂。
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還需要你們自己去探索,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