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農業專家團
顧時年願意出三百萬修路,不過是想增加一些涼亭而已,方便的也是大家,給大家出行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程建設當然沒有意見,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至於通電?
當然也會盡快安排。
顧時年又和程建設聊起電線杆,問能不能換一種材料?顧時年發現鎮上的電線竟然是用木頭架起來的,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漏電,造成安全隱患。
程建設也沒有辦法,木頭的電線杆肯定有安全隱患,但是成本低啊。如果全部用水泥柱當然更穩固更安全,但是費用過高。
程建設也知道木頭電線杆不僅下雨天容易漏電,風吹日曬後還容易腐爛風一吹就能倒,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也隻能暫時用著。
前段時間,隔壁市一場大風吹斷好幾根電線杆,電線被泡在水裏漏電,路過的人不小心觸電身亡,親人盲目施救也觸電身亡。
電雖然方便,但也危險。
說起來,還是窮之過。
因為缺錢,所以隻能用木頭當電線杆,沒有安全保障。
顧時年皺眉,“你們沒有看過我畫的《五羊曆險記》嗎?裏麵有十幾期是關於用電安全的,還有遇到漏電時應該如何自救和救人。”
當初為了宣傳水電火安全,顧時年沒少費心思,而周青雲也說《五羊曆險記》一直在從城市向鄉下推廣。
但沒想到推廣這麽慢。
程建設:“鄉下人不識字。”
雖然《五羊曆險記》是圖畫繪本,但也有文字。小學生能看懂,但文盲不能。
從周青雲口中聽說《五羊曆險記》後,程建設就買了一百多套回來,想要宣傳推廣防拐防騙還有水火電等的安全常識,但奈何大家都不上心。
程建設組織人下鄉宣傳,但大家覺得這些和他們關係不大,懶得學習。
算了,人家不上心不重視,她畫得再好也沒有用。
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危險還不管。
哎。
聖母心發作。
顧時年決定以顧鋒的名義捐一筆錢給青山鎮用於電力施工,把所有的木頭電線杆換成水泥柱,增加青山鎮人民的安全保障。
顧時年又和程建設聊了原料基地的具體問題。不過,大部分問題都需要農業專家檢測過土壤後才能有明確的答案,才能有下一步的動作。
至於農業專家什麽時候到?
顧時年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顧時年來80年代認識了很多人,但很可惜,沒有一個是農業專家。
雖然說兜兜轉轉應該也能聯係到農業專家,但顧時年不喜歡麻煩,所以顧時年決定給薑陳打電話,讓他安排兩個接地氣務實的而且有能力的農業專家過來青山鎮。
思來想去,薑陳最方便,還不需要浪費人情。就憑著顧時年無條件公開了冰箱、空調等製冷電器的節能核心技術,薑陳就會答應顧時年的要求,更不要說顧時年上交了蓄電池技術。
在程建設的辦公室,顧時年就給薑陳打了電話,想要一個農業專家團隊。
一個電話的時間,一個農業專家變成了一個專家團隊,顧時年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上輩子,她身邊的人都是一堆堆出現的,例如管家團、教育團、經濟管理團隊等等。
顧家大小姐習慣以‘團’為單位的,要起來理直氣壯。
薑陳隻是愣了一秒鍾,然後就答應了,說元宵節過後會安排人過來,然後讓顧時年盡快回羊城,盡快開始新一項的研究。
顧時年暫時不打算開始新項目,她準備升級冰箱和空調的製冷技術,希望能更節能更環保。
顧時年願意出三百萬修路,不過是想增加一些涼亭而已,方便的也是大家,給大家出行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程建設當然沒有意見,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至於通電?
當然也會盡快安排。
顧時年又和程建設聊起電線杆,問能不能換一種材料?顧時年發現鎮上的電線竟然是用木頭架起來的,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漏電,造成安全隱患。
程建設也沒有辦法,木頭的電線杆肯定有安全隱患,但是成本低啊。如果全部用水泥柱當然更穩固更安全,但是費用過高。
程建設也知道木頭電線杆不僅下雨天容易漏電,風吹日曬後還容易腐爛風一吹就能倒,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也隻能暫時用著。
前段時間,隔壁市一場大風吹斷好幾根電線杆,電線被泡在水裏漏電,路過的人不小心觸電身亡,親人盲目施救也觸電身亡。
電雖然方便,但也危險。
說起來,還是窮之過。
因為缺錢,所以隻能用木頭當電線杆,沒有安全保障。
顧時年皺眉,“你們沒有看過我畫的《五羊曆險記》嗎?裏麵有十幾期是關於用電安全的,還有遇到漏電時應該如何自救和救人。”
當初為了宣傳水電火安全,顧時年沒少費心思,而周青雲也說《五羊曆險記》一直在從城市向鄉下推廣。
但沒想到推廣這麽慢。
程建設:“鄉下人不識字。”
雖然《五羊曆險記》是圖畫繪本,但也有文字。小學生能看懂,但文盲不能。
從周青雲口中聽說《五羊曆險記》後,程建設就買了一百多套回來,想要宣傳推廣防拐防騙還有水火電等的安全常識,但奈何大家都不上心。
程建設組織人下鄉宣傳,但大家覺得這些和他們關係不大,懶得學習。
算了,人家不上心不重視,她畫得再好也沒有用。
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危險還不管。
哎。
聖母心發作。
顧時年決定以顧鋒的名義捐一筆錢給青山鎮用於電力施工,把所有的木頭電線杆換成水泥柱,增加青山鎮人民的安全保障。
顧時年又和程建設聊了原料基地的具體問題。不過,大部分問題都需要農業專家檢測過土壤後才能有明確的答案,才能有下一步的動作。
至於農業專家什麽時候到?
顧時年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顧時年來80年代認識了很多人,但很可惜,沒有一個是農業專家。
雖然說兜兜轉轉應該也能聯係到農業專家,但顧時年不喜歡麻煩,所以顧時年決定給薑陳打電話,讓他安排兩個接地氣務實的而且有能力的農業專家過來青山鎮。
思來想去,薑陳最方便,還不需要浪費人情。就憑著顧時年無條件公開了冰箱、空調等製冷電器的節能核心技術,薑陳就會答應顧時年的要求,更不要說顧時年上交了蓄電池技術。
在程建設的辦公室,顧時年就給薑陳打了電話,想要一個農業專家團隊。
一個電話的時間,一個農業專家變成了一個專家團隊,顧時年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上輩子,她身邊的人都是一堆堆出現的,例如管家團、教育團、經濟管理團隊等等。
顧家大小姐習慣以‘團’為單位的,要起來理直氣壯。
薑陳隻是愣了一秒鍾,然後就答應了,說元宵節過後會安排人過來,然後讓顧時年盡快回羊城,盡快開始新一項的研究。
顧時年暫時不打算開始新項目,她準備升級冰箱和空調的製冷技術,希望能更節能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