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春遲,餘寒縈繞在柳間不去。
花鳥爭輝處,綠水邊的新苔也青得逼人眼。
從橋頭往下看去,密密匝匝的都是人影。鬥鴨欄外,一片嘎然,合著紛飛的毛羽,渲染出一番熱鬧光景。
沮渠上元雖廣於博覽,但畢竟出門不多,從未看過這等場麵,一時悒鬱的心緒也散去了不少,隻擠在人群裏,扭頭凝視著群鴨遊人。
“嘉乾黃之散授,何氣化之有靈?產羽蟲之麗鳧,惟鬥鴨之最精。稟離午之淑氣,體鸞鳳之妙形。服文藻之華羽,備豔采之翠英;冠綠葩以曜首,綴素色以點纓。性浮捷以輕躁,聲輕響而好鳴。感秋商之肅烈,從金氣以出征。招爽敵於戲門,交武勢於川庭。爾乃振勁羽,竦六翮,抗嚴趾,望雄敵,忽雷起而電發,赴洪波以奮擊。”
驟然間,隔在一旁的少年,吟誦有聲。沮渠上元偏過頭去看。
但見一個十七八歲的華服少年,正與一個隨從模樣的人,搖頭晃腦地念起這篇賦文。
賦的內容,倒曾在書典裏見過,她聽得少年聲腔迷醉,不由有些好笑,便道:“不過一篇《鬥鳧賦》,也值得這般陶醉。”
那少年側身看她,眯眼道:“小娘子竟知晉人蔡洪的《鬥鳧賦》,很有見識。”
聽她話中帶刺,他的口氣也不怎麽好。
日光微斜,似浮在他麵上,在他細白的皮膚上暈出淺金的色澤,倒顯得頗為俊逸。沮渠上元看得一怔,須臾才嗤道:“蔡洪是一位玩鬥鴨的行家,這篇賦文也很有名,我為何不知?”
“看來,小娘子不僅對詩賦十分諳熟,還很了解鬥鴨,那你不妨為我解說一二。”
“這有何難?”沮渠上元憋悶已久,難得碰上個新鮮人,又有心賣弄學問,遂道,“據《西京雜記》的記載,早在前漢初期,魯恭王劉餘便極喜鬥鴨。為了供養雞、鵝、雁、鴨這些動物,他每年都要耗費二千石穀物。到了三國鼎立之時,吳國最好鬥鴨。魏文帝曹丕知道,吳地的鴨子最是猛於爭鬥,便遣了使節去向孫權討取鬥鴨。彼時,孫權之子建昌侯孫慮,還在廳堂之中,置了一個小小的鬥鴨欄。陸遜得知此事後,便勸諫他說:‘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這自然是說孫慮玩物喪誌了。”
少年拊掌大笑:“小娘子博聞強識,好生厲害。”
靖兒有心討郡主開心,遂昂然道:“那是自然。”
“所以嘛……”沮渠上元帶了些嘲諷之意,道,“說底下的黔黎沒見識也就罷了,我就不明白了,像公子這般清俊的人物,為何還要耽誤於此,背下這等無聊至極的賦文。”
說罷這話,似吐出了一口濁氣,喪父之痛雖在心底隱隱作痛,但她到底找到了一個泄口。
她斜睨少年,但見他瞠目結舌,再無先前紈絝子弟般的佻然之色,不禁得意一笑:“我就這麽一說,別在意啊。”
言訖,沮渠上元撩裙便往外走,哪知她的玉佩轉而掛住了個長長的畫囊。
不由多想,她便用力一掰,隻聽得刺啦一聲,畫囊應聲而開,骨碌碌地滾出一堆畫具來。
沮渠上元尷尬至極,忙與靖兒俯身去撿。
這廂,少年又好氣又好笑,一壁撿一壁道:“掛在肩膀上的,沒注意。驚著小娘子了。”
無端被人批評一番,又被扯爛了畫囊,他也不著惱。沮渠上元覺出他的好脾氣,心底歉意陡生,順手撿起一個漆盒,道:“看看摔壞了沒?壞了我便賠你一個。”
少年打開漆盒,笑吟吟道:“沒事啊。你看。”
盒中分了十來格,裏麵俱是繽紛之色。因著盒子設計精巧,縱然方才滾翻在地,顏色也未互相混染。
“你……喜歡畫畫?”
“是啊。”
“這些顏料,看起來和一般的顏料不太一樣。”
“對。這裏麵加了大漆。”
“大漆?”
“加了大漆,我便可以作漆畫了。”
言及此,沮渠上元聽著橋下的鬥鴨聲,恍然大悟道:“先前,你是在觀察鬥鴨?”
他見她略有懊喪之意,遂咧嘴一笑:“我想畫一幅鬥鴨圖,送給我阿父。下個月,他的生辰便到了。”
阿父……
熱燙的眼淚,不可自控地滾落下來。沮渠上元掩麵垂首,蹲坐下來。
除了阿父流的去國之淚,他尚未見過別人哭泣,何況還是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少年不由慌了神,道:“我,我說錯什麽了麽?”
“沒有……你很好,很好。”
“那,那你別哭呀……不然,回頭你阿父見著了,還說我欺負你呢。”
他有些手足無措,便選擇與她打趣。
“我阿父……哇!我阿父已然不在了……”觸景傷情,沮渠上元情難自已,索性放聲大哭,抹得一臉花貓也似。
心知自己不該多嘴去問,少年隻能歎著氣,拍拍她的肩,道:“別哭了。這樣罷,今天是我不好,把你惹哭了。改日我賠你一幅木板漆畫好不好?”
她沉吟片刻,方道:“好。你,你叫什麽?”
“我叫司馬金龍。”
“司馬家的?”沮渠上元再抹了把眼淚,看向他,“你阿父是琅琊王?”
“正是。”
“我怎沒聽說過他有你這號兒子?”
“我是阿父的次子。”
“好。”
“你呢?”司馬金龍偷偷打量她素淨的服色,猜想她應是低調行事的貴家女郎。
“日後你會知道的。我先回家……至於木板漆畫,我自會遣人向你要的。”
就在沮渠上元邂逅司馬金龍之時,拓跋明月已向拓跋燾提出了一道寬赦乞伏太妃、禿發太妃的奏請。
原來,照以往的慣例,男子一旦獲罪受戮,其府中的母妻女兒亦應沒入宮中,罰為苦役;但拓跋明月卻知兩位太妃並非惹是生非之人,加之其從前身份高貴,實不該受到惡待。
拓跋燾思慮一番,不再降罪她們,隻命其搬出公主府去,撥以專錢奉養。
這麽做,自然也是考慮到沮渠上元的感受。
且說,自從觀賞鬥鴨歸來以後,沮渠上元的麵上也漸漸有了笑意。拓跋明月看在眼裏,亦明在心底,不久後便擇機給拓跋燾說了一通悄悄話。
花鳥爭輝處,綠水邊的新苔也青得逼人眼。
從橋頭往下看去,密密匝匝的都是人影。鬥鴨欄外,一片嘎然,合著紛飛的毛羽,渲染出一番熱鬧光景。
沮渠上元雖廣於博覽,但畢竟出門不多,從未看過這等場麵,一時悒鬱的心緒也散去了不少,隻擠在人群裏,扭頭凝視著群鴨遊人。
“嘉乾黃之散授,何氣化之有靈?產羽蟲之麗鳧,惟鬥鴨之最精。稟離午之淑氣,體鸞鳳之妙形。服文藻之華羽,備豔采之翠英;冠綠葩以曜首,綴素色以點纓。性浮捷以輕躁,聲輕響而好鳴。感秋商之肅烈,從金氣以出征。招爽敵於戲門,交武勢於川庭。爾乃振勁羽,竦六翮,抗嚴趾,望雄敵,忽雷起而電發,赴洪波以奮擊。”
驟然間,隔在一旁的少年,吟誦有聲。沮渠上元偏過頭去看。
但見一個十七八歲的華服少年,正與一個隨從模樣的人,搖頭晃腦地念起這篇賦文。
賦的內容,倒曾在書典裏見過,她聽得少年聲腔迷醉,不由有些好笑,便道:“不過一篇《鬥鳧賦》,也值得這般陶醉。”
那少年側身看她,眯眼道:“小娘子竟知晉人蔡洪的《鬥鳧賦》,很有見識。”
聽她話中帶刺,他的口氣也不怎麽好。
日光微斜,似浮在他麵上,在他細白的皮膚上暈出淺金的色澤,倒顯得頗為俊逸。沮渠上元看得一怔,須臾才嗤道:“蔡洪是一位玩鬥鴨的行家,這篇賦文也很有名,我為何不知?”
“看來,小娘子不僅對詩賦十分諳熟,還很了解鬥鴨,那你不妨為我解說一二。”
“這有何難?”沮渠上元憋悶已久,難得碰上個新鮮人,又有心賣弄學問,遂道,“據《西京雜記》的記載,早在前漢初期,魯恭王劉餘便極喜鬥鴨。為了供養雞、鵝、雁、鴨這些動物,他每年都要耗費二千石穀物。到了三國鼎立之時,吳國最好鬥鴨。魏文帝曹丕知道,吳地的鴨子最是猛於爭鬥,便遣了使節去向孫權討取鬥鴨。彼時,孫權之子建昌侯孫慮,還在廳堂之中,置了一個小小的鬥鴨欄。陸遜得知此事後,便勸諫他說:‘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這自然是說孫慮玩物喪誌了。”
少年拊掌大笑:“小娘子博聞強識,好生厲害。”
靖兒有心討郡主開心,遂昂然道:“那是自然。”
“所以嘛……”沮渠上元帶了些嘲諷之意,道,“說底下的黔黎沒見識也就罷了,我就不明白了,像公子這般清俊的人物,為何還要耽誤於此,背下這等無聊至極的賦文。”
說罷這話,似吐出了一口濁氣,喪父之痛雖在心底隱隱作痛,但她到底找到了一個泄口。
她斜睨少年,但見他瞠目結舌,再無先前紈絝子弟般的佻然之色,不禁得意一笑:“我就這麽一說,別在意啊。”
言訖,沮渠上元撩裙便往外走,哪知她的玉佩轉而掛住了個長長的畫囊。
不由多想,她便用力一掰,隻聽得刺啦一聲,畫囊應聲而開,骨碌碌地滾出一堆畫具來。
沮渠上元尷尬至極,忙與靖兒俯身去撿。
這廂,少年又好氣又好笑,一壁撿一壁道:“掛在肩膀上的,沒注意。驚著小娘子了。”
無端被人批評一番,又被扯爛了畫囊,他也不著惱。沮渠上元覺出他的好脾氣,心底歉意陡生,順手撿起一個漆盒,道:“看看摔壞了沒?壞了我便賠你一個。”
少年打開漆盒,笑吟吟道:“沒事啊。你看。”
盒中分了十來格,裏麵俱是繽紛之色。因著盒子設計精巧,縱然方才滾翻在地,顏色也未互相混染。
“你……喜歡畫畫?”
“是啊。”
“這些顏料,看起來和一般的顏料不太一樣。”
“對。這裏麵加了大漆。”
“大漆?”
“加了大漆,我便可以作漆畫了。”
言及此,沮渠上元聽著橋下的鬥鴨聲,恍然大悟道:“先前,你是在觀察鬥鴨?”
他見她略有懊喪之意,遂咧嘴一笑:“我想畫一幅鬥鴨圖,送給我阿父。下個月,他的生辰便到了。”
阿父……
熱燙的眼淚,不可自控地滾落下來。沮渠上元掩麵垂首,蹲坐下來。
除了阿父流的去國之淚,他尚未見過別人哭泣,何況還是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少年不由慌了神,道:“我,我說錯什麽了麽?”
“沒有……你很好,很好。”
“那,那你別哭呀……不然,回頭你阿父見著了,還說我欺負你呢。”
他有些手足無措,便選擇與她打趣。
“我阿父……哇!我阿父已然不在了……”觸景傷情,沮渠上元情難自已,索性放聲大哭,抹得一臉花貓也似。
心知自己不該多嘴去問,少年隻能歎著氣,拍拍她的肩,道:“別哭了。這樣罷,今天是我不好,把你惹哭了。改日我賠你一幅木板漆畫好不好?”
她沉吟片刻,方道:“好。你,你叫什麽?”
“我叫司馬金龍。”
“司馬家的?”沮渠上元再抹了把眼淚,看向他,“你阿父是琅琊王?”
“正是。”
“我怎沒聽說過他有你這號兒子?”
“我是阿父的次子。”
“好。”
“你呢?”司馬金龍偷偷打量她素淨的服色,猜想她應是低調行事的貴家女郎。
“日後你會知道的。我先回家……至於木板漆畫,我自會遣人向你要的。”
就在沮渠上元邂逅司馬金龍之時,拓跋明月已向拓跋燾提出了一道寬赦乞伏太妃、禿發太妃的奏請。
原來,照以往的慣例,男子一旦獲罪受戮,其府中的母妻女兒亦應沒入宮中,罰為苦役;但拓跋明月卻知兩位太妃並非惹是生非之人,加之其從前身份高貴,實不該受到惡待。
拓跋燾思慮一番,不再降罪她們,隻命其搬出公主府去,撥以專錢奉養。
這麽做,自然也是考慮到沮渠上元的感受。
且說,自從觀賞鬥鴨歸來以後,沮渠上元的麵上也漸漸有了笑意。拓跋明月看在眼裏,亦明在心底,不久後便擇機給拓跋燾說了一通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