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閱兵倒計時——紅旗漫過千層浪
重生之後,姐妹狂虐白蓮花 作者:王芯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25年9月3日,天還未亮,整座北京城就已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激昂情緒所籠罩。石家別墅裏燈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閱兵做著最後的準備。
石明皇身著筆挺的中山裝,胸前掛滿了勳章,那是他戎馬一生的見證,每一枚都承載著一段熱血沸騰的曆史。
他的手輕輕摩挲著勳章,眼神中透露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與對今日盛典的期待。
林燕青在房間裏急得團團轉,她穿著那件精心定製的紅旗袍,領口的盤扣是用純金絲線繡成的五角星,璀璨奪目。
“爸,你快幫我看看,這發簪怎麽戴才好看?”她拿著一支鑲嵌著紅寶石的發簪,向剛進門的林海霸求助。
林海霸笑著接過發簪,小心翼翼地幫女兒插在發髻上,“我閨女今天可真漂亮,就像當年你媽嫁給我時一樣。”說著,他的眼眶微微泛紅。
六點整,石家的車隊緩緩駛出別墅區。街道上早已人頭攢動,人們身著盛裝,手持國旗,臉上洋溢著激動與自豪。
原來早在淩晨五點的時候,長安街已經漫起人潮,宋思遠拄著酸枝木拐杖站在街角,被家人護在最裏層。
拐杖頭包著層厚絨布,是李楠盛連夜縫的——怕蹭到地麵的青磚,也怕擠在人群裏磕著誰。
“往前挪挪?”宋融試著往前探了半步,立刻被身後的人潮頂回來,他下意識護住父親的肩膀,“爸,您看得見嗎?我把您架高點?”
宋思遠擺擺手,渾濁的眼睛盯著遠處的路燈:“夠近了,比當年在胡同口聽廣播清楚。”
李楠盛從帆布包裏掏出折疊小馬紮,往地上一按:“爸您坐著,我跟子謙擋著點風。”
帆布包的帶子磨得發亮,邊角還縫著塊補丁——是去年看燈會時被人潮扯破的。宋子謙把羽絨服的帽子往姐姐頭上按:“姐你別老舉著手機,手都凍紅了,等會兒方陣來了我喊你。”
宋婉柔沒理他,指尖在屏幕上飛快滑動,想找個信號好點的角度,手機殼是去年打折時買的,邊角已經磕掉了漆。
六點剛過,人潮突然往前湧了湧,宋融趕緊拽住父親的拐杖,李楠盛死死攥著小馬紮的腿,生怕被擠散。
宋婉柔被後麵的人撞了下,手機差點脫手,宋子謙眼疾手快接住,發現屏幕上沾了片幹枯的梧桐葉——是剛才路過街心公園時沾上的。
“快看!”有人指著東邊喊,宋思遠猛地直起腰,李楠盛趕緊扶住他。
遠處的晨霧裏透出紅旗的一角,被風卷得獵獵響。
宋子謙突然往旁邊擠了兩步,又迅速退回來,手裏多了個賣小國旗的老太太,他塞給姐姐一麵:“三塊錢,剛才聽石家的車從旁邊過,他們的人手裏都舉著這個。”
宋婉柔捏著塑料旗杆,指尖冰涼。她看見不遠處的觀禮台,米白色的遮陽棚下隱約有熟悉的身影——石無痕正幫蘇晴攏了攏風衣,旁邊的空位擺著杯熱茶,蒸騰的白氣在晨光裏看得真切。
而她手裏的豆漿已經涼透了,是出門時在便利店買的,吸管戳了三次才紮透塑封。
“來了!”人群裏爆發出一陣歡呼,宋思遠的拐杖在地上“篤篤”敲了兩聲,渾濁的眼睛亮起來。方陣的腳步聲從遠處傳來,震得地麵微微發顫。
宋融把父親架起來,讓他踩在自己的鞋上,李楠盛舉著手機錄像,屏幕抖得厲害。宋子謙踮著腳往前看,忽然拽了拽姐姐的袖子:“姐,你看石家那邊,好像有專門的台階……”
宋婉柔沒抬頭,隻是把小國旗舉得更高了些。風卷著她的頭發貼在臉上,像剛才路過觀禮台時,聽見石家保鏢對工作人員說“我們先生訂了第一排的茶點”——那聲音隔著人潮飄過來,輕得像羽毛,卻落在她心上,壓得有點沉。
方陣走過時,宋思遠突然跟著人群鼓起掌,拐杖隨著節奏點著地麵。李楠盛擦了擦眼角,不知道是被風吹的,還是看著那片鮮亮的紅晃了眼。
宋融扶著父親的腿,感覺腳下的鞋被踩得發扁,卻比剛才看見觀禮台時踏實些——至少此刻,他們和石家看著同一片飄揚的國旗,聽著同一陣整齊的腳步聲,擠在這人潮裏,倒比隔著那些看不見的台階時,離得更近。
沿途的路燈上掛滿了五星紅旗和彩色的燈帶,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共和國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輝煌。
武警戰士們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蒼鬆,守護著街道的秩序,他們的眼神堅定而專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當石家的車隊抵達天安門廣場附近五公裏時,眼前的景象讓人震撼。廣場上早已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他們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來,隻為親眼目睹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人群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經曆過戰爭的洗禮,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感受國家的強大;還有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手中揮舞著小國旗,清脆的笑聲在廣場上空回蕩。
此乃萬國來朝盛世,各國使節的車隊也陸續抵達,不同膚色、不同服飾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敬意與期待。
記者們扛著長槍短炮,穿梭在人群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網紅們則舉著手機,開啟直播,將這一盛大的場麵實時分享給全球的網友。
石家的觀禮席位在第二排正中,位置極佳,能清晰地看到閱兵的每一個細節。石明皇剛坐下,就被前排一個同樣身著中山裝的老者緊緊握住了手。
“明皇,多年不見,可算把你盼來了!”老者激動地說道。石明皇定睛一看,眼中閃過驚喜,“老首長!真的是您!當年在戰場上,要不是您,我這條命可就沒了。”
兩人緊緊相擁,周圍的人們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
此時的天安門廣場,陽光灑在五星紅旗上,熠熠生輝。廣場上的人群如同一片紅色的海洋,國旗飄揚,口號聲此起彼伏。
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響,五馬攢營的儀仗隊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走來。
五匹棗紅色的駿馬高大健壯,馬鬃梳理得整整齊齊,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馬背上的戰士們身著嶄新的軍裝,身姿矯健,他們手中的長槍在陽光下寒光閃閃。
馬鐙上的銅鈴隨著步伐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奏響一曲激昂的樂章,驚得廣場上空的白鴿撲棱棱飛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幾乎在同一時間,宋思遠的拐杖在人群裏成了支點,每一次人潮湧動,杖頭都在青石板上硌出輕響。
他佝僂的背被宋融半架著,羽絨服的領口蹭到兒子的圍巾,混著淡淡的樟腦味——是去年冬天李楠盛翻出來曬過的,說還能再穿一年。
“擠緊點!”李楠盛突然喊了一聲,胳膊肘死死頂住旁邊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剛才那波湧動裏,宋子謙手裏的熱豆漿灑了半袋,現在正滴在他的牛仔褲上,洇出片深色的印子。男人嘖了一聲想推回來,看見宋思遠花白的頭發,手又縮了回去。
宋婉柔舉著手機的胳膊開始發酸,屏幕裏的畫麵抖得像篩糠。她瞥見斜前方有個高個子男人舉著自拍杆,鏡頭穩穩對著遠處的牌樓,手機殼上的logo(標誌)閃著光——是她攢了三個月工資沒舍得買的新款。
手指在屏幕上劃了劃,想截張清晰的圖,卻隻抓到片晃動的紅色。
“爸,您還行嗎?”宋融低頭問,看見父親的嘴唇抿成條直線。宋思遠沒說話,隻是把拐杖攥得更緊了,指節泛白。
二十年前他在廠門口看遊行,也是這麽擠,那時他還能把年幼的宋婉柔架在肩上,現在連抬頭都覺得費勁。
人潮又往前湧了寸許,李楠盛的帆布包被擠得變了形,裏麵的麵包袋窸窣作響。她突然想起出門前塞進去的降壓藥,趕緊摸了摸,藥瓶的棱角硌著手心,才鬆了口氣。
“子謙,扶著你姐!”她扭頭喊,看見女兒正踮著腳往觀禮台的方向望,那裏的人影小得像米粒,卻亮得刺眼。
宋子謙的運動鞋被踩掉了半隻,腳後跟在粗糙的襪子裏蹭得生疼。他剛才看見石家的黑色轎車從街角滑過,車窗裏隱約有個人舉著望遠鏡,姿態從容得像在自家花園散步。而他現在隻能死死盯著父親的拐杖,怕下一秒就被人流衝散。
“舉高點!”有人在身後喊,宋婉柔的手機被撞得歪向一邊,鏡頭裏突然闖進一麵小國旗,塑料杆上纏著金線——和石家那些精致的旗幟比,這麵在小商品市場買的旗子,邊緣已經磨得起了毛。
她忽然有點想哭,不是因為擠,是因為剛才那一瞬間,她看見觀禮台上有人輕輕撣了撣風衣上的灰,而她的袖口沾著宋子謙灑的豆漿,涼得像冰。
宋思遠突然咳嗽起來,宋融趕緊掏出手帕捂住他的嘴。老人咳得肩膀發顫,卻執意不肯彎腰,眼睛直勾勾盯著前方。李楠盛摸出顆潤喉糖,想塞進他嘴裏,手卻被人潮擠得懸在半空。
“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所有的擁擠仿佛都凝固了。宋婉柔的手機屏幕裏,終於闖進一抹鮮亮的紅,像從地平線上湧出來的潮水。
她聽見父親的喘息聲突然變輕了,拐杖不再晃動,宋融的手緊緊扣著她的胳膊,連剛才抱怨鞋子被踩的宋子謙,都忘了揉腳後跟。
人群裏爆發出歡呼時,宋婉柔的胳膊還在發酸,手機依舊抖得厲害,但她突然覺得,那些硌人的拐杖、涼透的豆漿、磨毛的旗角,都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觀禮台的方向依舊亮著,可眼前這片沸騰的人潮,這片由無數雙眼睛、無數麵小旗組成的海洋,比任何精致的席位都更滾燙。
宋思遠的拐杖輕輕敲了敲地麵,像是在回應什麽。李楠盛突然笑了,抹了把眼角,不知道是汗還是別的。宋融把父親扶得更穩了些,宋子謙往姐姐身邊靠了靠,宋婉柔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頓了一下,這次沒有再往觀禮台的方向望。
石明皇身著筆挺的中山裝,胸前掛滿了勳章,那是他戎馬一生的見證,每一枚都承載著一段熱血沸騰的曆史。
他的手輕輕摩挲著勳章,眼神中透露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與對今日盛典的期待。
林燕青在房間裏急得團團轉,她穿著那件精心定製的紅旗袍,領口的盤扣是用純金絲線繡成的五角星,璀璨奪目。
“爸,你快幫我看看,這發簪怎麽戴才好看?”她拿著一支鑲嵌著紅寶石的發簪,向剛進門的林海霸求助。
林海霸笑著接過發簪,小心翼翼地幫女兒插在發髻上,“我閨女今天可真漂亮,就像當年你媽嫁給我時一樣。”說著,他的眼眶微微泛紅。
六點整,石家的車隊緩緩駛出別墅區。街道上早已人頭攢動,人們身著盛裝,手持國旗,臉上洋溢著激動與自豪。
原來早在淩晨五點的時候,長安街已經漫起人潮,宋思遠拄著酸枝木拐杖站在街角,被家人護在最裏層。
拐杖頭包著層厚絨布,是李楠盛連夜縫的——怕蹭到地麵的青磚,也怕擠在人群裏磕著誰。
“往前挪挪?”宋融試著往前探了半步,立刻被身後的人潮頂回來,他下意識護住父親的肩膀,“爸,您看得見嗎?我把您架高點?”
宋思遠擺擺手,渾濁的眼睛盯著遠處的路燈:“夠近了,比當年在胡同口聽廣播清楚。”
李楠盛從帆布包裏掏出折疊小馬紮,往地上一按:“爸您坐著,我跟子謙擋著點風。”
帆布包的帶子磨得發亮,邊角還縫著塊補丁——是去年看燈會時被人潮扯破的。宋子謙把羽絨服的帽子往姐姐頭上按:“姐你別老舉著手機,手都凍紅了,等會兒方陣來了我喊你。”
宋婉柔沒理他,指尖在屏幕上飛快滑動,想找個信號好點的角度,手機殼是去年打折時買的,邊角已經磕掉了漆。
六點剛過,人潮突然往前湧了湧,宋融趕緊拽住父親的拐杖,李楠盛死死攥著小馬紮的腿,生怕被擠散。
宋婉柔被後麵的人撞了下,手機差點脫手,宋子謙眼疾手快接住,發現屏幕上沾了片幹枯的梧桐葉——是剛才路過街心公園時沾上的。
“快看!”有人指著東邊喊,宋思遠猛地直起腰,李楠盛趕緊扶住他。
遠處的晨霧裏透出紅旗的一角,被風卷得獵獵響。
宋子謙突然往旁邊擠了兩步,又迅速退回來,手裏多了個賣小國旗的老太太,他塞給姐姐一麵:“三塊錢,剛才聽石家的車從旁邊過,他們的人手裏都舉著這個。”
宋婉柔捏著塑料旗杆,指尖冰涼。她看見不遠處的觀禮台,米白色的遮陽棚下隱約有熟悉的身影——石無痕正幫蘇晴攏了攏風衣,旁邊的空位擺著杯熱茶,蒸騰的白氣在晨光裏看得真切。
而她手裏的豆漿已經涼透了,是出門時在便利店買的,吸管戳了三次才紮透塑封。
“來了!”人群裏爆發出一陣歡呼,宋思遠的拐杖在地上“篤篤”敲了兩聲,渾濁的眼睛亮起來。方陣的腳步聲從遠處傳來,震得地麵微微發顫。
宋融把父親架起來,讓他踩在自己的鞋上,李楠盛舉著手機錄像,屏幕抖得厲害。宋子謙踮著腳往前看,忽然拽了拽姐姐的袖子:“姐,你看石家那邊,好像有專門的台階……”
宋婉柔沒抬頭,隻是把小國旗舉得更高了些。風卷著她的頭發貼在臉上,像剛才路過觀禮台時,聽見石家保鏢對工作人員說“我們先生訂了第一排的茶點”——那聲音隔著人潮飄過來,輕得像羽毛,卻落在她心上,壓得有點沉。
方陣走過時,宋思遠突然跟著人群鼓起掌,拐杖隨著節奏點著地麵。李楠盛擦了擦眼角,不知道是被風吹的,還是看著那片鮮亮的紅晃了眼。
宋融扶著父親的腿,感覺腳下的鞋被踩得發扁,卻比剛才看見觀禮台時踏實些——至少此刻,他們和石家看著同一片飄揚的國旗,聽著同一陣整齊的腳步聲,擠在這人潮裏,倒比隔著那些看不見的台階時,離得更近。
沿途的路燈上掛滿了五星紅旗和彩色的燈帶,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共和國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輝煌。
武警戰士們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蒼鬆,守護著街道的秩序,他們的眼神堅定而專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當石家的車隊抵達天安門廣場附近五公裏時,眼前的景象讓人震撼。廣場上早已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他們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來,隻為親眼目睹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人群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經曆過戰爭的洗禮,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感受國家的強大;還有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手中揮舞著小國旗,清脆的笑聲在廣場上空回蕩。
此乃萬國來朝盛世,各國使節的車隊也陸續抵達,不同膚色、不同服飾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敬意與期待。
記者們扛著長槍短炮,穿梭在人群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網紅們則舉著手機,開啟直播,將這一盛大的場麵實時分享給全球的網友。
石家的觀禮席位在第二排正中,位置極佳,能清晰地看到閱兵的每一個細節。石明皇剛坐下,就被前排一個同樣身著中山裝的老者緊緊握住了手。
“明皇,多年不見,可算把你盼來了!”老者激動地說道。石明皇定睛一看,眼中閃過驚喜,“老首長!真的是您!當年在戰場上,要不是您,我這條命可就沒了。”
兩人緊緊相擁,周圍的人們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
此時的天安門廣場,陽光灑在五星紅旗上,熠熠生輝。廣場上的人群如同一片紅色的海洋,國旗飄揚,口號聲此起彼伏。
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響,五馬攢營的儀仗隊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走來。
五匹棗紅色的駿馬高大健壯,馬鬃梳理得整整齊齊,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馬背上的戰士們身著嶄新的軍裝,身姿矯健,他們手中的長槍在陽光下寒光閃閃。
馬鐙上的銅鈴隨著步伐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奏響一曲激昂的樂章,驚得廣場上空的白鴿撲棱棱飛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幾乎在同一時間,宋思遠的拐杖在人群裏成了支點,每一次人潮湧動,杖頭都在青石板上硌出輕響。
他佝僂的背被宋融半架著,羽絨服的領口蹭到兒子的圍巾,混著淡淡的樟腦味——是去年冬天李楠盛翻出來曬過的,說還能再穿一年。
“擠緊點!”李楠盛突然喊了一聲,胳膊肘死死頂住旁邊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剛才那波湧動裏,宋子謙手裏的熱豆漿灑了半袋,現在正滴在他的牛仔褲上,洇出片深色的印子。男人嘖了一聲想推回來,看見宋思遠花白的頭發,手又縮了回去。
宋婉柔舉著手機的胳膊開始發酸,屏幕裏的畫麵抖得像篩糠。她瞥見斜前方有個高個子男人舉著自拍杆,鏡頭穩穩對著遠處的牌樓,手機殼上的logo(標誌)閃著光——是她攢了三個月工資沒舍得買的新款。
手指在屏幕上劃了劃,想截張清晰的圖,卻隻抓到片晃動的紅色。
“爸,您還行嗎?”宋融低頭問,看見父親的嘴唇抿成條直線。宋思遠沒說話,隻是把拐杖攥得更緊了,指節泛白。
二十年前他在廠門口看遊行,也是這麽擠,那時他還能把年幼的宋婉柔架在肩上,現在連抬頭都覺得費勁。
人潮又往前湧了寸許,李楠盛的帆布包被擠得變了形,裏麵的麵包袋窸窣作響。她突然想起出門前塞進去的降壓藥,趕緊摸了摸,藥瓶的棱角硌著手心,才鬆了口氣。
“子謙,扶著你姐!”她扭頭喊,看見女兒正踮著腳往觀禮台的方向望,那裏的人影小得像米粒,卻亮得刺眼。
宋子謙的運動鞋被踩掉了半隻,腳後跟在粗糙的襪子裏蹭得生疼。他剛才看見石家的黑色轎車從街角滑過,車窗裏隱約有個人舉著望遠鏡,姿態從容得像在自家花園散步。而他現在隻能死死盯著父親的拐杖,怕下一秒就被人流衝散。
“舉高點!”有人在身後喊,宋婉柔的手機被撞得歪向一邊,鏡頭裏突然闖進一麵小國旗,塑料杆上纏著金線——和石家那些精致的旗幟比,這麵在小商品市場買的旗子,邊緣已經磨得起了毛。
她忽然有點想哭,不是因為擠,是因為剛才那一瞬間,她看見觀禮台上有人輕輕撣了撣風衣上的灰,而她的袖口沾著宋子謙灑的豆漿,涼得像冰。
宋思遠突然咳嗽起來,宋融趕緊掏出手帕捂住他的嘴。老人咳得肩膀發顫,卻執意不肯彎腰,眼睛直勾勾盯著前方。李楠盛摸出顆潤喉糖,想塞進他嘴裏,手卻被人潮擠得懸在半空。
“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所有的擁擠仿佛都凝固了。宋婉柔的手機屏幕裏,終於闖進一抹鮮亮的紅,像從地平線上湧出來的潮水。
她聽見父親的喘息聲突然變輕了,拐杖不再晃動,宋融的手緊緊扣著她的胳膊,連剛才抱怨鞋子被踩的宋子謙,都忘了揉腳後跟。
人群裏爆發出歡呼時,宋婉柔的胳膊還在發酸,手機依舊抖得厲害,但她突然覺得,那些硌人的拐杖、涼透的豆漿、磨毛的旗角,都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觀禮台的方向依舊亮著,可眼前這片沸騰的人潮,這片由無數雙眼睛、無數麵小旗組成的海洋,比任何精致的席位都更滾燙。
宋思遠的拐杖輕輕敲了敲地麵,像是在回應什麽。李楠盛突然笑了,抹了把眼角,不知道是汗還是別的。宋融把父親扶得更穩了些,宋子謙往姐姐身邊靠了靠,宋婉柔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頓了一下,這次沒有再往觀禮台的方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