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月光下的草莓糖
重生之後,姐妹狂虐白蓮花 作者:王芯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後去藝術史博物館時,保鏢們的存在感更淡了。他們跟著走進大廳,就在入口處停下,背對著展廳站成兩排,像四座沉默的雕塑。
蘇晚和顧沉舟在梵高的《向日葵》前站了很久,她輕聲說:“以前總覺得,幸福是站在聚光燈下拉琴,現在才發現,是有人陪你看一幅畫,看一下午都不覺得煩。”
顧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穿過她的指縫:“那以後,我們把想看的畫都看一遍,從維也納看到巴黎,從紐約看到北京。”
離開博物館時,夕陽正把天空染成蜂蜜色。保鏢們遠遠跟著,其中一個快步走到前麵,替他們推開玻璃門,隨即又退回原位。
蘇晚看著他們的背影,忽然想起蘇晴說的“何宸瑜關裁縫店”,忍不住笑了:“你說,咱們這樣,算不算‘被保護得很好的普通人’?”
顧沉舟低頭看她,眼裏的笑意比夕陽還暖:“對我來說,你就是普通人——是我想每天一起喝咖啡、看畫、鎖店門的普通人。”
晚風起來時,他們沿著河岸往回走。保鏢們的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像一圈溫柔的屏障。蘇晚忽然哼起昨晚演奏會的調子,顧沉舟跟著輕輕和,歌聲混著風聲,比任何交響樂都更動人。
原來最好的保護,從不是密不透風的包圍,而是像這樣——你在鬧,他在笑,身後有人默默站成防線,卻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隻是你們的背景板。
暮色像融化的巧克力,裹住了維也納的老城區。顧沉舟牽著蘇晚站在一家餐廳門口,雕花的鐵藝門上掛著塊銅牌,刻著“米其林三星”的標誌。侍者穿著筆挺的燕尾服,替他們推開厚重的木門,風鈴在頭頂輕輕響。
“聽說這裏的主廚拿過七次國際金獎。”顧沉舟替蘇晚脫下披肩,疊好遞給侍者,“菜單是法文的,你隨便點,看不懂的我來翻譯。”
蘇晚翻開燙金菜單,指尖劃過那些繞口的菜名,忽然笑了:“其實我更想吃昨天巷子裏的蘋果派。”
“明天再帶你去。”顧沉舟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今天嚐嚐這個,就當……慶祝我們第一次在維也納共進晚餐。”
開胃菜上來時,盛在水晶盤裏,像件藝術品——鬆露泡沫浮在湯上,綴著兩朵可食用的藍花。蘇晚剛要動叉子,就見顧沉舟拿起她的餐刀,替她把麵包切成小塊,動作比在談判桌上簽合同還認真。
窗外的街燈亮了,透過天鵝絨窗簾的縫隙,能看到四名保鏢分散在街角,兩人守著餐廳門口,兩人在對麵的長椅上坐下,目光偶爾掃過來,確認安全後便移開,像融進夜色的影子,半點不打擾這桌燭光。
主菜是惠靈頓牛排,酥皮烤得金黃,一刀切下去,粉色的肉汁緩緩淌出來。顧沉舟替她切好一小塊,叉起來遞到她嘴邊:“嚐嚐,據說這是主廚的招牌。”
肉香在舌尖散開時,蘇晚忽然想起多年前,他們在大學食堂分吃一份糖醋排骨,他把肉多的那塊夾給她,自己啃骨頭。那時候覺得,食堂的糖醋排骨比什麽都好吃。
“怎麽了?”顧沉舟見她發愣,伸手碰了碰她的臉頰。
“沒什麽。”蘇晚笑著搖頭,“就是覺得,現在這樣真好。”
甜點上來時,侍者推來輛小車,現場澆上熱巧克力醬,焦糖在高溫下發出滋滋的響。顧沉舟看著她眼裏映著的火光,忽然說:“等回去,我讓張媽學做這個。”
“不用啦,”蘇晚舀了一勺送進他嘴裏,“太麻煩了。再說,好吃的不是甜點,是……”她頓了頓,眼裏閃著光,“是有人陪你吃。”
買單時,顧沉舟看都沒看賬單,簽完字就牽著蘇晚起身。走出餐廳時,晚風帶著涼意撲過來,他立刻把披肩重新裹在她肩上。
餐廳谘客站在門口躬身送別,目光落在他們身後——街角的保鏢們默契地跟上,依舊保持著那道不遠不近的距離。
蘇晚抬頭看他,路燈的光落在他睫毛上:“這頓飯肯定很貴吧?”
“不貴。”顧沉舟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能看著你笑,就值回票價了。”
遠處的歌劇院亮起了燈,像浮在夜色裏的珍珠。他們沿著石板路慢慢走,身後的保鏢影子被拉得很長,卻沒發出一點聲響。
蘇晚忽然覺得,所謂奢華,從來不是水晶燈和天價菜單,而是有人把你的喜好放在心上,把你的安穩護在身後,哪怕身處陌生的城市,也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溫柔得像塊剛出爐的焦糖布丁。
晚風裹著烤麵包的香氣從街角飄過來。顧沉舟自然地牽住蘇晚的手,她的指尖有點涼,被他整個裹在掌心搓了搓——四名保鏢隔著七八米的距離,像融進夜色的影子,沒有跟得太近,卻始終把兩人護在視線中央。
“往回走還是繞遠路?”顧沉舟側頭問她,另一隻手習慣性地擋在她身側,避開迎麵而來的自行車。石板路被月光照得發亮,踩上去能聽見輕微的“咯吱”聲,像在跟著他們的腳步哼調子。
“繞遠路吧,”蘇晚踢了踢腳下的小石子,“剛才路過一家糖果店,櫥窗裏的水果糖看著像小時候吃的那種。”
顧沉舟笑著點頭,牽著她拐進旁邊的小巷。巷子兩側的老房子掛著盆栽,天竺葵的花瓣落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
保鏢們很有默契地停在巷口,沒有跟進來——他們知道,這條隻有百米長的小巷,足夠這兩個人擁有片刻不被打擾的私密。
月光跟著他們的腳步,把影子揉成一團。原來最好的旅行,從不是打卡多少昂貴的餐廳,住多奢華的酒店,而是身邊有個人,願意陪你浪費時間,願意把趕路的時間,變成撿草莓糖、數路燈、看星星的時光。
糖果店的老板是個卷發老太太,見他們進來,笑著用德語打招呼。顧沉舟用流利的德語回應,轉頭給蘇晚翻譯:“她說這款草莓糖是手工做的,每天限量二十盒。”
蘇晚拿起糖盒,玻璃紙在手裏沙沙響。付賬時,顧沉舟掏出錢包的動作讓她想起下午的晚餐——店員遞來賬單時,他也是這樣幹脆利落地簽字,仿佛那串天文數字隻是個普通的日期。可此刻,他低頭看著她手裏的糖盒,眼裏的笑意比簽單時認真得多。
走出糖果店,巷口的保鏢們依舊站在原地,像兩尊沉默的石像。顧沉舟剝開一顆草莓糖塞進蘇晚嘴裏,甜味在舌尖漫開時,他忽然說:“其實走路比坐車好,能聞到花香,還能看到你喜歡的糖果店。”
蘇晚含著糖,說話有點含糊:“那以後我們多走路。”
月光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並肩走在老街上,皮鞋和靴子的腳步聲交錯著,像一首簡單的二重奏。
保鏢們遠遠跟著,腳步輕得幾乎聽不見,隻在過馬路時快步上前,不動聲色地擋住來往的車輛,等他們走到對麵,又悄然後退,退回那個恰到好處的距離。
快到酒店時,蘇晚忽然停下,指著夜空:“你看,星星好亮。”
顧沉舟順著她的目光抬頭,伸手攬住她的肩。晚風吹起她的長發,纏在他的手腕上,帶著淡淡的洗發水香味——不是什麽名貴的牌子,是她在家常用的那款,他卻覺得,比任何香水都好聞。
身後的保鏢們靠在街角的路燈下,有人低頭看了眼手表,有人望著遠處的河麵,誰也沒有上前催促。他們清楚,對於這兩個人來說,此刻的星光、晚風,還有掌心的溫度,比任何行程表都重要。
走進酒店旋轉門時,蘇晚回頭看了眼巷口,月光還在石板路上淌著,像沒喝完的紅酒。她忽然覺得,這場沒有勞斯萊斯接送的步行,比任何米其林晚餐都更讓人難忘——因為最好的風景,從來不是靠車窗外的飛馳掠過,而是身邊有個人,願意陪你慢慢走,把每一步都踩進時光裏,踏實又溫柔。
走到酒店門口時,顧沉舟替蘇晚理了理被夜風吹亂的發絲:“累了吧?早點休息。”
蘇晚點頭,指尖還殘留著草莓糖的甜味:“你也別忙太晚,明天還要看日出。”
電梯在不同樓層停下,叮的一聲輕響,像在為這短暫的分別畫個逗號。蘇晚走進自己的房間,推開陽台門,晚風帶著多瑙河的濕氣撲進來,遠處的保鏢們還守在酒店大堂外,像兩尊沉默的石像。她忽然想起顧沉舟傍晚說的“月光石戒指”,抬手摸了摸無名指,冰涼的金屬貼著皮膚,卻暖得讓人安心。
浴室裏的熱水剛放好,手機就震了震,是顧沉舟發來的消息:“讓客房服務送了杯熱牛奶,記得喝。”
蘇晚笑著回複“知道啦”,轉身時瞥見鏡子裏的自己——眼角的笑意還沒散去,像盛著今晚的月光。
她想起剛認識顧沉舟時,他總把“效率”掛在嘴邊,開會從不超過四十分鍾,吃飯像完成任務,卻在維也納的夜色裏,陪她走了三公裏的路,看了老夫婦分吃冰淇淋,還為一盒草莓糖停住腳步。
而另一間房裏,顧沉舟剛掛了越洋電話。屏幕上還停留在和助理的聊天界麵,密密麻麻的工作匯報後麵,他隻回了句“明天再說”。
他走到陽台,望著蘇晚房間的燈光,指尖在手機相冊裏滑動——裏麵存著剛才在糖果店拍的照片,蘇晚正踮腳夠貨架頂層的糖盒,發絲垂在肩上,被暖黃的燈光鍍上一層邊。
蘇晚和顧沉舟在梵高的《向日葵》前站了很久,她輕聲說:“以前總覺得,幸福是站在聚光燈下拉琴,現在才發現,是有人陪你看一幅畫,看一下午都不覺得煩。”
顧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穿過她的指縫:“那以後,我們把想看的畫都看一遍,從維也納看到巴黎,從紐約看到北京。”
離開博物館時,夕陽正把天空染成蜂蜜色。保鏢們遠遠跟著,其中一個快步走到前麵,替他們推開玻璃門,隨即又退回原位。
蘇晚看著他們的背影,忽然想起蘇晴說的“何宸瑜關裁縫店”,忍不住笑了:“你說,咱們這樣,算不算‘被保護得很好的普通人’?”
顧沉舟低頭看她,眼裏的笑意比夕陽還暖:“對我來說,你就是普通人——是我想每天一起喝咖啡、看畫、鎖店門的普通人。”
晚風起來時,他們沿著河岸往回走。保鏢們的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像一圈溫柔的屏障。蘇晚忽然哼起昨晚演奏會的調子,顧沉舟跟著輕輕和,歌聲混著風聲,比任何交響樂都更動人。
原來最好的保護,從不是密不透風的包圍,而是像這樣——你在鬧,他在笑,身後有人默默站成防線,卻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隻是你們的背景板。
暮色像融化的巧克力,裹住了維也納的老城區。顧沉舟牽著蘇晚站在一家餐廳門口,雕花的鐵藝門上掛著塊銅牌,刻著“米其林三星”的標誌。侍者穿著筆挺的燕尾服,替他們推開厚重的木門,風鈴在頭頂輕輕響。
“聽說這裏的主廚拿過七次國際金獎。”顧沉舟替蘇晚脫下披肩,疊好遞給侍者,“菜單是法文的,你隨便點,看不懂的我來翻譯。”
蘇晚翻開燙金菜單,指尖劃過那些繞口的菜名,忽然笑了:“其實我更想吃昨天巷子裏的蘋果派。”
“明天再帶你去。”顧沉舟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今天嚐嚐這個,就當……慶祝我們第一次在維也納共進晚餐。”
開胃菜上來時,盛在水晶盤裏,像件藝術品——鬆露泡沫浮在湯上,綴著兩朵可食用的藍花。蘇晚剛要動叉子,就見顧沉舟拿起她的餐刀,替她把麵包切成小塊,動作比在談判桌上簽合同還認真。
窗外的街燈亮了,透過天鵝絨窗簾的縫隙,能看到四名保鏢分散在街角,兩人守著餐廳門口,兩人在對麵的長椅上坐下,目光偶爾掃過來,確認安全後便移開,像融進夜色的影子,半點不打擾這桌燭光。
主菜是惠靈頓牛排,酥皮烤得金黃,一刀切下去,粉色的肉汁緩緩淌出來。顧沉舟替她切好一小塊,叉起來遞到她嘴邊:“嚐嚐,據說這是主廚的招牌。”
肉香在舌尖散開時,蘇晚忽然想起多年前,他們在大學食堂分吃一份糖醋排骨,他把肉多的那塊夾給她,自己啃骨頭。那時候覺得,食堂的糖醋排骨比什麽都好吃。
“怎麽了?”顧沉舟見她發愣,伸手碰了碰她的臉頰。
“沒什麽。”蘇晚笑著搖頭,“就是覺得,現在這樣真好。”
甜點上來時,侍者推來輛小車,現場澆上熱巧克力醬,焦糖在高溫下發出滋滋的響。顧沉舟看著她眼裏映著的火光,忽然說:“等回去,我讓張媽學做這個。”
“不用啦,”蘇晚舀了一勺送進他嘴裏,“太麻煩了。再說,好吃的不是甜點,是……”她頓了頓,眼裏閃著光,“是有人陪你吃。”
買單時,顧沉舟看都沒看賬單,簽完字就牽著蘇晚起身。走出餐廳時,晚風帶著涼意撲過來,他立刻把披肩重新裹在她肩上。
餐廳谘客站在門口躬身送別,目光落在他們身後——街角的保鏢們默契地跟上,依舊保持著那道不遠不近的距離。
蘇晚抬頭看他,路燈的光落在他睫毛上:“這頓飯肯定很貴吧?”
“不貴。”顧沉舟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能看著你笑,就值回票價了。”
遠處的歌劇院亮起了燈,像浮在夜色裏的珍珠。他們沿著石板路慢慢走,身後的保鏢影子被拉得很長,卻沒發出一點聲響。
蘇晚忽然覺得,所謂奢華,從來不是水晶燈和天價菜單,而是有人把你的喜好放在心上,把你的安穩護在身後,哪怕身處陌生的城市,也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溫柔得像塊剛出爐的焦糖布丁。
晚風裹著烤麵包的香氣從街角飄過來。顧沉舟自然地牽住蘇晚的手,她的指尖有點涼,被他整個裹在掌心搓了搓——四名保鏢隔著七八米的距離,像融進夜色的影子,沒有跟得太近,卻始終把兩人護在視線中央。
“往回走還是繞遠路?”顧沉舟側頭問她,另一隻手習慣性地擋在她身側,避開迎麵而來的自行車。石板路被月光照得發亮,踩上去能聽見輕微的“咯吱”聲,像在跟著他們的腳步哼調子。
“繞遠路吧,”蘇晚踢了踢腳下的小石子,“剛才路過一家糖果店,櫥窗裏的水果糖看著像小時候吃的那種。”
顧沉舟笑著點頭,牽著她拐進旁邊的小巷。巷子兩側的老房子掛著盆栽,天竺葵的花瓣落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
保鏢們很有默契地停在巷口,沒有跟進來——他們知道,這條隻有百米長的小巷,足夠這兩個人擁有片刻不被打擾的私密。
月光跟著他們的腳步,把影子揉成一團。原來最好的旅行,從不是打卡多少昂貴的餐廳,住多奢華的酒店,而是身邊有個人,願意陪你浪費時間,願意把趕路的時間,變成撿草莓糖、數路燈、看星星的時光。
糖果店的老板是個卷發老太太,見他們進來,笑著用德語打招呼。顧沉舟用流利的德語回應,轉頭給蘇晚翻譯:“她說這款草莓糖是手工做的,每天限量二十盒。”
蘇晚拿起糖盒,玻璃紙在手裏沙沙響。付賬時,顧沉舟掏出錢包的動作讓她想起下午的晚餐——店員遞來賬單時,他也是這樣幹脆利落地簽字,仿佛那串天文數字隻是個普通的日期。可此刻,他低頭看著她手裏的糖盒,眼裏的笑意比簽單時認真得多。
走出糖果店,巷口的保鏢們依舊站在原地,像兩尊沉默的石像。顧沉舟剝開一顆草莓糖塞進蘇晚嘴裏,甜味在舌尖漫開時,他忽然說:“其實走路比坐車好,能聞到花香,還能看到你喜歡的糖果店。”
蘇晚含著糖,說話有點含糊:“那以後我們多走路。”
月光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並肩走在老街上,皮鞋和靴子的腳步聲交錯著,像一首簡單的二重奏。
保鏢們遠遠跟著,腳步輕得幾乎聽不見,隻在過馬路時快步上前,不動聲色地擋住來往的車輛,等他們走到對麵,又悄然後退,退回那個恰到好處的距離。
快到酒店時,蘇晚忽然停下,指著夜空:“你看,星星好亮。”
顧沉舟順著她的目光抬頭,伸手攬住她的肩。晚風吹起她的長發,纏在他的手腕上,帶著淡淡的洗發水香味——不是什麽名貴的牌子,是她在家常用的那款,他卻覺得,比任何香水都好聞。
身後的保鏢們靠在街角的路燈下,有人低頭看了眼手表,有人望著遠處的河麵,誰也沒有上前催促。他們清楚,對於這兩個人來說,此刻的星光、晚風,還有掌心的溫度,比任何行程表都重要。
走進酒店旋轉門時,蘇晚回頭看了眼巷口,月光還在石板路上淌著,像沒喝完的紅酒。她忽然覺得,這場沒有勞斯萊斯接送的步行,比任何米其林晚餐都更讓人難忘——因為最好的風景,從來不是靠車窗外的飛馳掠過,而是身邊有個人,願意陪你慢慢走,把每一步都踩進時光裏,踏實又溫柔。
走到酒店門口時,顧沉舟替蘇晚理了理被夜風吹亂的發絲:“累了吧?早點休息。”
蘇晚點頭,指尖還殘留著草莓糖的甜味:“你也別忙太晚,明天還要看日出。”
電梯在不同樓層停下,叮的一聲輕響,像在為這短暫的分別畫個逗號。蘇晚走進自己的房間,推開陽台門,晚風帶著多瑙河的濕氣撲進來,遠處的保鏢們還守在酒店大堂外,像兩尊沉默的石像。她忽然想起顧沉舟傍晚說的“月光石戒指”,抬手摸了摸無名指,冰涼的金屬貼著皮膚,卻暖得讓人安心。
浴室裏的熱水剛放好,手機就震了震,是顧沉舟發來的消息:“讓客房服務送了杯熱牛奶,記得喝。”
蘇晚笑著回複“知道啦”,轉身時瞥見鏡子裏的自己——眼角的笑意還沒散去,像盛著今晚的月光。
她想起剛認識顧沉舟時,他總把“效率”掛在嘴邊,開會從不超過四十分鍾,吃飯像完成任務,卻在維也納的夜色裏,陪她走了三公裏的路,看了老夫婦分吃冰淇淋,還為一盒草莓糖停住腳步。
而另一間房裏,顧沉舟剛掛了越洋電話。屏幕上還停留在和助理的聊天界麵,密密麻麻的工作匯報後麵,他隻回了句“明天再說”。
他走到陽台,望著蘇晚房間的燈光,指尖在手機相冊裏滑動——裏麵存著剛才在糖果店拍的照片,蘇晚正踮腳夠貨架頂層的糖盒,發絲垂在肩上,被暖黃的燈光鍍上一層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