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倘若有下輩子,你可千萬別再遇見我了
穿進古早虐文,本紅娘要全員HE 作者:清鬆落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府。
花文謙從正廳離開後,徑直回了自己的臥房。
他揮退了身邊的下人,從屋裏掩上了臥房的門,朝床榻旁的梳妝台看了一眼,緩步走了過去。
這屋裏的一切都是嶄新而雅致的,唯有這個梳妝台款式陳舊,用料粗糙,與這屋裏的一切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花文謙坐到梳妝台前,台上的銅鏡照出他微沉的麵容,他抬手抹上自己的鬢角,他的兩鬢已經生出了不少的白發。
往事沉突湧到腦門,他隻覺得心口一陣一陣激烈地跳著,花文謙朝著鏡子笑了笑,低聲道:“昭娘,我也老啦。”
他拉開桌上存放簪釵的抽屜,從裏麵撿出一根被摔成兩半的玉簪出來。
他捏著斷裂的玉簪小心翼翼地拚在一起,恍惚間,又記起摔這簪子的人當時與他說得話。
——“花文謙,這簪子就和咱們倆這麽多年的夫妻情分一樣,斷了便是斷了,任由你怎麽修補,都改變不了它分離為兩半的事實。”
——“你既然不願意和離,那我日後便搬進永春院去住。”
——“我不會再踏出永春院院門一步,你也別來永春院找我,我不想見你。”
——“你就當花府的女主人死了。”
花文謙細細摩挲著這根玉簪的簪頭,這簪子是他當初結婚時,親手給昭娘刻的,上麵的每一條花紋的路數他都爛熟於心。
他靜靜地垂眸望著手裏的簪子,良久,也隻是默然。
他低聲呢喃道:“昭娘,舟舟是我的女兒,若她有做人正妻的機會,我身為她的父親,定然是不願意她做人妾室的。”
“可我如果抬婉容為妻,你知道了怕是又要生我的氣了。”
花文謙怔了下神,苦笑道:“不對,你才不會生我的氣,你早就不在乎我了,你甚至連離開的時候,都不允許下人來告訴我一聲。”
他輕歎了口氣,將手裏的兩節斷簪又放回了抽屜裏,慢慢把這小抽屜推了回去。
“這輩子是我負了你,倘若有下輩子……”
他的話說了一半,戛然止住了,半晌,悄聲道:“倘若有下輩子,你可千萬別再遇見我了。”
*
233從花文謙那兒偷聽完跑回來,鑽進係統裏,將花文謙那邊的事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
花輕素坐在永春院的軟榻上,手裏拿著塊吃了一半的茶點,聽完後神色微愣。
昭娘是花府逝去的尚書夫人的名字,也是花輕素與花景俞的親生母親。
關於昭娘與花文謙的事,花輕素知道的細節不多,卻也模糊知道了個大概。
花文謙原來是寒門子弟,在未考中功名入仕之前,就娶了這位昭娘,昭娘是花文謙恩師的女兒,聽聞兩人感情極好。
後來花文謙考中了功名,入朝為官,有不少達官顯貴看中他的才氣,想要將自家女兒嫁給他,借此來籠絡他,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當時人人都誇讚花文謙,說他富貴不忘糟糠之妻,品質高潔,一時間連帶著他的官聲都跟著好了不少。
再然後,他在一場酒宴上認識了張姨娘。
沒人知道兩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互生情愫暗度陳倉的,等到昭娘知道張姨娘的存在的時候,張姨娘已經生下了花輕舟。
那時,昭娘肚子裏正懷著六個月大的花輕素。
有些事要是細細琢磨起來,叫人沒由來的惡心。
聽人說,昭娘在知道張姨娘的存在後與花文謙大吵了一架,隨後搬進了花輕素所住的永春院裏,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走出永春院院門一步。
昭娘生產那日,花文謙在永春院門口站了一天一夜。
原以為昭娘連孩子的麵都不會讓他見,卻沒想到昭娘在花輕素滿月後,不僅將花輕素抱給他看了看,日後每隔七天,還會專門讓兩人見上一麵。
一直到花輕素會走後,也沒有限製過花輕素不準出永春院,任由她跑著去找花文謙玩。
花文謙原以為昭娘這是想要緩和與他的關係,整日在永春院門口徘徊,期盼著能見昭娘一麵。
後來他發現自己會錯了意,昭娘依舊沒有想要見他一麵的意思。
一直到昭娘重病不治撒手人寰,她都不允許院裏伺候的下人通知花文謙一聲。
聽聞她下葬時,吩咐身邊的人一定要拿一塊白色的帕子蓋到她的臉上。
為的就是不想讓花文謙看見自己。
花文謙彼時還年輕氣盛,昭娘的舉動深深地刺激到了他,像是為了撒氣一樣,在昭娘去世後的第二年,他就將張姨娘迎進了府裏。
但奇怪的是,他也沒有大肆宣揚,張姨娘就在尚書府裏“無名無份”地生活了十幾年。
花輕素當初聽月桃與她說起這件往事的時候,就對自己這位“親生母親”感到十分的敬佩與悲憫。
花輕素看向坐在自己身旁的人,忽然有了一瞬間的恍惚。
這世間真的會有永恒不變的愛嗎?
在花文謙認識張姨娘之前,誰能想到花文謙與昭娘如此相愛和甜蜜的兩個人,最後會走到死生不複相見的田地。
顏序淮注意到花輕素神色有些異樣,聯想到剛剛看到那隻白色的狗風風火火地飛進來,猜想應該是又發生了什麽。
他倒了一杯茶遞給她,溫聲問道:“在想什麽?”
花輕素盯著他看了一會兒,也沒有瞞他,直接將心裏的疑惑說了出來。
顏序淮聽完後,眸色一頓,斂下眉眼,和聲道:“自然是有的。”
花輕素默不作聲地看著他。
顏序淮倏然問道:“阿素想聽聽關於我父母的事麽?”
花輕素麵色微怔,然後緩緩點了點頭。
顏序淮的手指輕叩在桌麵上,安靜了少頃,隨後慢聲道:
“我的父親是揚州的一個六品小官,我的母親是揚州一個茶館雜役的女兒,有一日,我母親在橋下一邊哼著歌一邊洗衣服,我父親正巧從橋上路過,聽到歌聲,就伸長了脖子去看。”
“然後他一個沒站穩栽了下去,正巧就摔到了我母親麵前。”
花文謙從正廳離開後,徑直回了自己的臥房。
他揮退了身邊的下人,從屋裏掩上了臥房的門,朝床榻旁的梳妝台看了一眼,緩步走了過去。
這屋裏的一切都是嶄新而雅致的,唯有這個梳妝台款式陳舊,用料粗糙,與這屋裏的一切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花文謙坐到梳妝台前,台上的銅鏡照出他微沉的麵容,他抬手抹上自己的鬢角,他的兩鬢已經生出了不少的白發。
往事沉突湧到腦門,他隻覺得心口一陣一陣激烈地跳著,花文謙朝著鏡子笑了笑,低聲道:“昭娘,我也老啦。”
他拉開桌上存放簪釵的抽屜,從裏麵撿出一根被摔成兩半的玉簪出來。
他捏著斷裂的玉簪小心翼翼地拚在一起,恍惚間,又記起摔這簪子的人當時與他說得話。
——“花文謙,這簪子就和咱們倆這麽多年的夫妻情分一樣,斷了便是斷了,任由你怎麽修補,都改變不了它分離為兩半的事實。”
——“你既然不願意和離,那我日後便搬進永春院去住。”
——“我不會再踏出永春院院門一步,你也別來永春院找我,我不想見你。”
——“你就當花府的女主人死了。”
花文謙細細摩挲著這根玉簪的簪頭,這簪子是他當初結婚時,親手給昭娘刻的,上麵的每一條花紋的路數他都爛熟於心。
他靜靜地垂眸望著手裏的簪子,良久,也隻是默然。
他低聲呢喃道:“昭娘,舟舟是我的女兒,若她有做人正妻的機會,我身為她的父親,定然是不願意她做人妾室的。”
“可我如果抬婉容為妻,你知道了怕是又要生我的氣了。”
花文謙怔了下神,苦笑道:“不對,你才不會生我的氣,你早就不在乎我了,你甚至連離開的時候,都不允許下人來告訴我一聲。”
他輕歎了口氣,將手裏的兩節斷簪又放回了抽屜裏,慢慢把這小抽屜推了回去。
“這輩子是我負了你,倘若有下輩子……”
他的話說了一半,戛然止住了,半晌,悄聲道:“倘若有下輩子,你可千萬別再遇見我了。”
*
233從花文謙那兒偷聽完跑回來,鑽進係統裏,將花文謙那邊的事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
花輕素坐在永春院的軟榻上,手裏拿著塊吃了一半的茶點,聽完後神色微愣。
昭娘是花府逝去的尚書夫人的名字,也是花輕素與花景俞的親生母親。
關於昭娘與花文謙的事,花輕素知道的細節不多,卻也模糊知道了個大概。
花文謙原來是寒門子弟,在未考中功名入仕之前,就娶了這位昭娘,昭娘是花文謙恩師的女兒,聽聞兩人感情極好。
後來花文謙考中了功名,入朝為官,有不少達官顯貴看中他的才氣,想要將自家女兒嫁給他,借此來籠絡他,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當時人人都誇讚花文謙,說他富貴不忘糟糠之妻,品質高潔,一時間連帶著他的官聲都跟著好了不少。
再然後,他在一場酒宴上認識了張姨娘。
沒人知道兩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互生情愫暗度陳倉的,等到昭娘知道張姨娘的存在的時候,張姨娘已經生下了花輕舟。
那時,昭娘肚子裏正懷著六個月大的花輕素。
有些事要是細細琢磨起來,叫人沒由來的惡心。
聽人說,昭娘在知道張姨娘的存在後與花文謙大吵了一架,隨後搬進了花輕素所住的永春院裏,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走出永春院院門一步。
昭娘生產那日,花文謙在永春院門口站了一天一夜。
原以為昭娘連孩子的麵都不會讓他見,卻沒想到昭娘在花輕素滿月後,不僅將花輕素抱給他看了看,日後每隔七天,還會專門讓兩人見上一麵。
一直到花輕素會走後,也沒有限製過花輕素不準出永春院,任由她跑著去找花文謙玩。
花文謙原以為昭娘這是想要緩和與他的關係,整日在永春院門口徘徊,期盼著能見昭娘一麵。
後來他發現自己會錯了意,昭娘依舊沒有想要見他一麵的意思。
一直到昭娘重病不治撒手人寰,她都不允許院裏伺候的下人通知花文謙一聲。
聽聞她下葬時,吩咐身邊的人一定要拿一塊白色的帕子蓋到她的臉上。
為的就是不想讓花文謙看見自己。
花文謙彼時還年輕氣盛,昭娘的舉動深深地刺激到了他,像是為了撒氣一樣,在昭娘去世後的第二年,他就將張姨娘迎進了府裏。
但奇怪的是,他也沒有大肆宣揚,張姨娘就在尚書府裏“無名無份”地生活了十幾年。
花輕素當初聽月桃與她說起這件往事的時候,就對自己這位“親生母親”感到十分的敬佩與悲憫。
花輕素看向坐在自己身旁的人,忽然有了一瞬間的恍惚。
這世間真的會有永恒不變的愛嗎?
在花文謙認識張姨娘之前,誰能想到花文謙與昭娘如此相愛和甜蜜的兩個人,最後會走到死生不複相見的田地。
顏序淮注意到花輕素神色有些異樣,聯想到剛剛看到那隻白色的狗風風火火地飛進來,猜想應該是又發生了什麽。
他倒了一杯茶遞給她,溫聲問道:“在想什麽?”
花輕素盯著他看了一會兒,也沒有瞞他,直接將心裏的疑惑說了出來。
顏序淮聽完後,眸色一頓,斂下眉眼,和聲道:“自然是有的。”
花輕素默不作聲地看著他。
顏序淮倏然問道:“阿素想聽聽關於我父母的事麽?”
花輕素麵色微怔,然後緩緩點了點頭。
顏序淮的手指輕叩在桌麵上,安靜了少頃,隨後慢聲道:
“我的父親是揚州的一個六品小官,我的母親是揚州一個茶館雜役的女兒,有一日,我母親在橋下一邊哼著歌一邊洗衣服,我父親正巧從橋上路過,聽到歌聲,就伸長了脖子去看。”
“然後他一個沒站穩栽了下去,正巧就摔到了我母親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