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業卷,我也放在抽屜裏,你們要用的時候就拿,不過他的重要性是和其他票沒法比的,沒必要的時候盡量不要用。”


    “好的,媽,我們知道了。”


    可見這個東西有多重要,不過自家情況還好說一點,媽媽每個月能發三張,爸爸一個月也能發7張,自家還是不缺,不過這也就是買小件物品,這樣是買大件物品可得好好攢攢才行。


    至於周邊的農村戶口,所發放和使用的農業券,主要是按照交糧、養豬等情況予以發放。


    不過不管怎麽說,現在大家手裏雖說有錢,可是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沒有添大件家具的,要不然肯定轟動。


    也是,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沒的吃,哪還有心思去添置大件家具呀!


    再一個即使想買,也買不到,除了票以外還需要的工業款。


    這樣是誰家要是想買個縫紉機,那可真是需要經年累月地攢,東拚西湊地湊,因為縫紉機平均需要97張券,一個人最少需要97個月,也就是至少需要5~8年的時間才行。


    所以說這個東西基本上不買東西的時候都攢著,或者是誰家買東西的時候不夠,可以和相熟的人換一換,畢竟大家手裏都有,而且別人也會還給你,沒什麽不可以的。


    不過在鄉下想買東西可就難了,畢竟他們手裏很少有這個,這要是誰家缺口大鍋或者是什麽鐵具,至少得需要30來張才夠用,而且就這些恐怕借個遍都不一定有。


    所以說在這個年代,誰家要是有一個親戚是城裏人,那可是很驕傲的事,畢竟可以想辦法弄一些不常見的票據,或者是能買到一些瑕疵品什麽,這可是在鄉下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是現在不管是鄉下還是城裏都難,並不是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哪怕是有票也不一定就能夠買的到。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城裏人還是鄉下人都沒有什麽區別,而且還都怕此次之間上門,就怕對方是在借東西,畢竟家家戶戶都不容易,真是沒有多餘的東西給對方。


    不說其他的就說小舅舅的嶽家,可不就是這樣嗎?


    也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就聽到小舅媽一路哭著從娘家回來,並且罵了一路。


    “有本事以後都別人我這個閨女,什麽人呀!我們家有好東西的時候各個都不請自來,怎麽我回趟娘家還被趕出來了,還說什麽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得水,什麽玩意呀!不是剛開始的時候,讓有什麽東西都師長想著娘家的時候了。”


    “媽,小舅媽這是什麽情況?”


    “還能有什麽情況,不就是她娘家這會怕她回去打秋風嗎?”


    “小舅舅家應該不至於吧!”


    “至於不至於的都那樣,媽告訴你呀!越到這個時候越能看透一個人,所以要好好看,知道嗎?”


    “知道了,媽!”


    還真是以前關係在好的時候,隻要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就想換了一個人,這樣的人從59年到現在還少見嗎?


    不說其他的就說這個鎮子上每天不得有那麽幾戶,或者是親戚朋友直接斷絕來往的,不都是因為一點吃的嗎?


    “行,你既然見死不救,那以後也就沒有我這個兄弟。”


    “孩子他叔。不是我們見死不救,而是我們家裏也窮的揭不開鍋了。”


    “哼”


    很多人家裏確實是沒有多少糧食,可是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他們就是知道你們家裏掙的錢比自家多,所以你們不缺糧食,至於你們不借給兄弟,那就是看不起人,所以關係就這樣鬧僵了。


    還有就是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借給其他人家糧食,就像自己家一樣,不過不管怎麽說也都是各有各自的願意,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糧食還是留著自家人吃比較好,畢竟再親沒有老婆孩子親。


    不說其他的,就是姥姥一家對待兩個兒子就不同,更別說對待兩個女兒了。


    這幾年也算是看明白了,姥姥在對待小姨和媽媽兩個人還是有差別的。


    起初以為都是一樣,可是自從那個小弟弟沒了以後,姥姥對待媽媽更像是有事必須應著,讓你出錢就得出錢,讓你出力就得出力,不出那就是一頓罵。


    至於對待小姨反而更像閨女,什麽事都得為對方考慮到,哪怕每次小姨回到娘家鬧,姥姥也不會說什麽,反而把心裏的火朝著自家人罵,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什麽邏輯。


    難道是因為媽媽沒有去給小姨出頭嗎?也是小姨夫一家不管怎麽算,也沒有一個有爸爸現在的職務高,是不是她們就覺著媽媽不給小姨撐腰呀!


    也不想想小姨這隔三差五就鬧騰一會跟誰學的,人家離婚就不錯了,還去撐腰都不夠丟人現眼。


    所以對於姥姥家的事,自從鬧開以後,媽媽就更不當一回事了,在她的心裏現在什麽也沒有她這個小家重要。


    對了,在這這個特殊的時候,誰家要是有海外關係的話,那可是香餑餑。


    畢竟他們會時不時的給家裏的親戚匯點東西或者錢回來。


    60年發行過隻有僑胞、僑眷才能享用的特殊票證“僑匯券”。


    這個可是讓很多人羨慕,畢竟這錢的用處可是很大。


    “怎麽了,是不是今天你姥姥又說你了,你別當回事,她現在也就隻能有事沒事就罵幾句,就當沒聽見!”


    “媽,我早就見怪不怪,她是什麽人我還是知道的,不會理會她。”


    “那就好,不過,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不是聽說,又發行了一種特殊票嗎?”


    “什麽票,我怎麽沒有聽說?”


    “媽是‘僑匯券’!”


    “這是什麽卷?”


    “這是為鼓勵海外華僑向國內親友寄回外匯,國家發行的特殊票證。


    而且凡是從境外匯入外幣折合人民幣100元的,可憑“僑匯券”增加供應糧食6公斤、食油1公斤、白糖2斤、鮮肉2斤、棉布10尺。”


    “那咱家沒有,還別說這要是誰家有一個在海外的親戚,可以說那是祖墳冒青煙了。”


    “也是”


    別看東西不多,可是就這點東西那也是稀罕東西,很多人家就是想要都沒有呢?


    而且這看似東西不錯,可是能在這個特殊時間多領到一點吃了,那就是能救全家人的命,能不重要嗎?


    可是這也就是在這幾年,等過幾年這又是一種禍端,所以說它是有利有弊,有也好沒有用吧,沒什麽好稀罕的!


    這在幾年的時間裏,不知道別人家是怎麽過的,可是我們家都是積極的麵對眼下的困難。


    可以說從58年大鍋飯開始,也許是家裏有足夠的存糧,還是因為什麽,媽媽並不怎麽擔心糧食夠不夠我們兩個人吃。


    但是媽媽還是像其他人一樣,暫時把糧食關係遷回到家裏來,把領到的糧食拿回家裏來,這樣放在一起吃。


    畢竟拿回家裏後,相對的細糧或者是粗糧要比地瓜好吃一點,怎麽也能換著吃點,要不然老是吃地瓜也太燒心了。


    至於每次領到的糧食,隻要是細糧家裏就留著慢慢吃吧,真不敢一下子就給吃完了。


    沒辦法,就這點細糧真的吃不了幾頓,所以也就是留著在什麽節日呀!或者是其他時候拿出來吃。


    至於其他的粗糧,就盡可能的摻著野菜蒸一鍋窩窩頭,或者是菜團子,可以說從58年秋收以後,家裏的吃食大部分都是摻著野菜幹來代替,而且都摻到三分之二。


    很少能吃飯純糧食做的饅頭,窩窩頭,哪怕是餅子都很難。


    “對了石頭,你過幾天就要上高中了,問問老師你們是上整天的課,還是半天的課,要是整天的課,那中午就得帶飯,要是半天的課,中午以後回來吃。”


    “怎麽了,媽媽”


    “媽媽在像,到時候你哥要是上整天的課,這個飯怎麽帶,畢竟學習是用腦子,耗費腦子,不得吃的好點,雖說咱家沒多少好東西,可是也得盡量給你們補補才行。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困難,吃的太出挑也不好,這可怎麽辦才好。”


    “媽不用著急,等到上高中的時候,我就去問問老師,中午這頓飯能不能回家吃。”


    “好吧!”


    也是,媽媽說的也對,現在家家戶戶都困難,這要是帶飯吃的太好,不說大家都看在眼裏,不說還好,可是我個人不管在什麽地方,都不缺挑事的主,那到時候要是鬧起來還是自家吃虧。


    所以說還是盡量回家吃的好,哪怕是在家裏吃的在不好也沒有人看的見。


    很快9月份開學了的,高中畢竟隻有兩年,學校並沒有同意學生上半天課,但是可以允許家住在附近的同學中午回家吃飯,至於晚上那是更加同意他們回家住。


    別看現在能讀到高中的同學少,可是還是有不少的。不但如此,還有好多人住校。


    怎麽說呢!誰讓現在家家戶戶都好幾個孩子,有的人家根本就住不開,反而到學校裏住,還能有一張像模像樣的床和鋪蓋。


    可即使現在看著人多,可是也沒有在58年之前的學生多,畢竟也不是誰家能在這個時候,願意供家裏孩子上學,畢竟家裏本來就缺糧食,哪能還有多餘的糧食供一個學生吃。


    而且即使現在依舊能供的起家裏孩子上學的人家,那也隻是供男孩上學,不說教室裏有幾個女孩,就是正個學校裏也沒有幾個女生。


    誰讓現在這個年代,大家依舊有著很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不過對於大哥中午能回家吃飯,不說媽媽,就是我都挺高興的。


    不管怎麽說,大哥能在家裏吃飯,還是挺好,不說其他的就是早上還是可以滿足大哥一個雞蛋。


    這要是去了學校,要是起晚了或者是請他事耽誤了,這吃飯的時候可就不確定了,更別說在這個時候讓大哥帶雞蛋去學校裏吃,那真的是不行,要不然會出亂子。


    在大哥上了高中以後,家裏剩下僅有的一點大米,媽媽也沒有浪費,而是熬了大家一起喝了。


    “暖暖從現在開始,你做飯的時候,把去年存的饅頭片拿出幾片來,放在碗裏用水泡一泡,到時候摻在玉米麵裏,裹著野菜幹,蒸菜團子吃吧!


    不說時間長了放不住,再一個就是你們現在開學了,怎麽也得吃的好一點”


    “好”


    不說饅頭片還差點把它給忘了,雖說這樣摻著不好吃,但是不管怎麽說也都是糧食可不能浪費了。


    可以說在這幾年裏,空間裏所有的野菜幹,除了喂豬的以外,其他的都讓偷偷摻在鍋裏給煮了一家人。


    不但去比,也陸陸續續的從空間裏拿出百十斤玉米麵偷偷的摻在裏麵。


    也是從59年一直到現在,家裏的飯都是我在做,沒辦法起初是大哥備戰中考,然後是備戰高考,所以這做飯的事,就落在我身上了。


    等自己上高中的時候,大哥就還有一年就高考了,怎麽可能讓他做。


    即使中午從學校回家吃飯,時間有點短,都是在早上提前做好的,中午回來熱熱就行。


    其實最幸運的就是,在這麽幹旱的情況下,自家的那口水井,既然沒有幹,也不知道當初打井的時候,到底挖了多深。


    “老子,老子,你快出來看看呀!”


    “怎麽了,怎麽了,娘!”


    “咱家的水井裏沒水了!”


    “什麽?爹這可怎麽是好!”


    “大毛她娘,你拿著水桶去其他人家裏看看,要是有先打點水回來。”


    “唉,好的爹!”


    “老頭子這?”


    “你們在家裏等著,我去其他人家瞅瞅去。”


    “好。”


    “媽,剛才姥姥說他們家裏的水井沒水了。”


    “我聽到了!”


    “那,媽我們?”


    “糧食可以不借,但是這誰必須的借給人家用,知道嗎!”


    “哦!我聽您的!”


    “你在家裏做飯,媽出去看看!”


    “好!”


    姥姥家裏的井裏沒水了,那也就是說現在恐怕不光隻有他們一家沒有,恐怕有很多人家沒有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50後才知道的心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爐灃市的白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爐灃市的白公主並收藏穿越到50後才知道的心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