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曹操出手!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作者:開府儀同三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興霸,北門危急,你快去支援黃府君!”
“蘇兄你去就行,我來守西門!”
“好吧!來人跟我去北門!”
西城牆頭,蘇飛率兵趕赴北門,留甘寧守西門。
甘寧手持雙戟,將登上城頭的敵兵挨個殺死。盡管蘇飛帶走了百餘人,可卻絲毫不影響甘寧守住城牆。
城下,江東猛將淩操正在指揮戰鬥。
淩操見麾下始終無法攻占城頭,性格暴躁的他決定親自登城!
淩操拔出環首刀,從身邊士卒手中奪過一麵盾牌,怒吼道:“來人,隨吾先登!”
左右銳士大吼:“先登--!”
淩操來到雲梯邊,他用牙齒咬住刀柄,背負盾牌,手腳並用蟻附登城!
咚!
一支箭射在他的盾牌上。
淩操抬頭,看見一個小兵正舉起石頭扔向他!
咻--
淩操閃身躲過,然後埋頭繼續攀登。
然而就在他低頭的瞬間,城牆一角,一雙銳利的眼在女牆後瞄準了他!
“桀桀!”
甘寧猙獰地笑出聲,捏住箭矢和弓弦的食指、中指與拇指鬆開。
嗡!
甘寧突發冷矢,淩操全無防備。
十米出頭的距離,箭矢轉瞬即至!
淩操慘叫:“啊啊啊---!”
甘寧的冷箭精準地穿透淩操的脖子,從左側射入,從右側射出!
江東兵卒驚呼:“將軍--!!”
淩操沒回應,隻雙手一鬆,從雲梯墜落。
甘寧猖狂大笑:“哈哈哈哈!”
江東軍發現主將被人射殺,盡皆驚駭!
不多久,城西的江東軍退卻。
孫權在江上聽聞淩操戰死,驚訝地喊道:“什麽?淩將軍死了!?”
同時,沙羨城前,徐琨、董襲二部得知淩操戰死,軍心隨之動搖。
黃祖暫時率守軍擊退敵兵,隨後下令萬箭齊發。
江東軍被壓製,徐琨、董襲無奈退回岸邊,同時請求孫權撤兵。
孫權不甘心撤退,但他也知戰機已過,隻好下令依水設寨,先在江上與黃祖對峙。
黃祖擊退孫權,高興地下令統計戰功。
當天不少軍士都得到嘉獎,可是唯獨一人,立下大功卻沒有得到重視。
此人便是甘寧!
慶功宴上,蘇飛將甘寧射殺淩操的功績報上去,並親自向黃祖舉薦甘寧,希望黃祖能委以甘寧重任。
可黃祖卻隻賜下五十貫錢、十匹布。
甘寧深感恥辱,獨自離席。
黃祖認為甘寧不過是一個益州叛逃來的賊寇,十分輕視甘寧。他反而覺得自己能賞賜甘寧這麽多錢布已經算大度的,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處理有問題。
孰不知,甘寧乃天下難得的鬥將,黃祖若能善用,要守住江夏根本不難。
但是,黃祖眼下對甘寧的需求也不大。
孫權雖然擊敗了黃祖的水軍,可卻拿沙羨城毫無辦法。
這和他哥孫策有天壤之別,前年孫策攻沙羨,一戰而克!
可孫權卻隻能止步城下。
此後一月,孫權持續圍攻沙羨,但沙羨城就像一塊鐵石,任憑孫權如何進攻都屹立不倒。
黃祖還整日命人在城頭叫罵孫權無能。
另一邊,黃祖又去信襄陽,告知劉表暫時不必派兵支援。
黃祖的信飛到襄陽。
坐鎮襄陽的荊州別駕劉先喜憂參半。
喜的是,襄陽暫時不用擔心江夏方麵。憂的是,江夏無虞,可漢左卻出了問題!
二月,兗州牧曹操出兵!!!
曹操命趙儼、李通領汝南精兵三千越過桐柏山,走義陽三關突襲荊州!
此時,劉表的大軍還在宛城與朝廷對峙。
漢水之左,隨棗走廊。
趙儼和李通的三千精兵暢行無阻!
不到半月,趙儼和李通就在漢水對岸紮營,對襄陽虎視眈眈!
荊州別駕劉先下令,命水軍都督張允領襄陽水軍封鎖江麵,防止曹軍渡河。
盡管趙儼和李通暫時無法過河,可恐懼依舊在襄陽升起並彌漫!
為防萬一,劉先去信宛城,請劉表班師回援,順便把江夏遭到孫權進攻的消息也傳遞過去。
劉表在宛城收到求援信,當即召開軍前會議。
劉表問眾人意見。
蔡瑁、蒯越兩位謀主都認為應該退兵!
首先,二人起初就反對劉表北伐。
荊州軍戰力本就不如北方軍隊,再加上劉表消滅張羨才將將過去一年,荊北還沒從荊南的戰事中恢複過來,劉表也還沒徹底消化荊南。
若是等上兩三年再北伐,蔡瑁和蒯越絕對鼎力支持。
可劉表等不得,他已經六十了,沒有幾年好活,所以才會如此急切地北伐。
但張繡的反叛和朝廷的支援卻讓劉表止步宛城。
尤其朝廷軍主帥王淩,其軍事指揮才能出眾,遠勝劉表的軍師蔡瑁!
劉表對王淩是又愛又恨,愛其才,恨其不能為己所用。
在蔡瑁和蒯越的力薦下,劉表隻能無奈做出正確的選擇--退兵。
沒辦法,劉表不可能承受三麵開戰的後果。
荊州前有張繡、王淩,側有曹操,背後還有孫權,劉表不退兵還能幹嘛?
三月,荊州北伐軍陸續撤離戰場,回救襄陽。
趙儼和李通得知劉表回師,果斷依照曹操的命令,擄走隨棗走廊的人口後火速撤退!
劉表無心追擊,隻讓文聘守新野,防範張繡反撲。
又令蒯越守蔡陽,恢複隨棗走廊的治理。
最後,再讓蔡瑁、張允領兵支援江夏,擊退圍攻沙羨的孫權。
做完這一切,劉表最後的野心也隨之熄滅。
劉表此次北伐可謂無功而返,甚至可以說是慘遭失敗!
宛城數月大戰,劉表不僅損失近萬兵卒,還折了愛將劉磐。
更要命的是,他花費大量錢糧組建的騎兵部隊,在首日決戰中損失過半!兩千荊州騎兵最後隻剩下八百餘騎。
劉表花費如此大代價得到的,卻隻是南陽郡數座縣邑罷了!
宛城內。
張繡和王淩得知劉表撤軍,紛紛露出驚喜的表情。
張繡在宛城擺下慶功宴,感謝王淩這幾個月的幫助。同時他還上表朝廷,稱讚王淩的功績。
王淩在宛城逗留數日,直到朝廷下詔召回軍隊,他才向張繡道別。
臨行前,王淩再次向賈詡伸出橄欖枝。
賈詡搖著團扇說:“王平南,驃騎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還是那句話,賈詡對國家有罪,不敢再有多的奢求。張府君對賈詡有恩,賈詡暫且先留在宛城以報張府君之恩!”
王淩嘴角微揚:“那就暫時委屈先生在宛城小住。”
賈詡團扇搖晃,笑著點點頭。
三月十七日,王淩班師回朝!
驃騎將軍馬超在雒陽城南為其接風。
王淩望見車輦,隔百米下馬徒步走到馬超跟前。
“稟驃騎,王淩幸不辱命,為朝廷擊退劉景升!”
馬超滿意點頭:“先飲此杯,然後隨吾入朝,吾親自為你請功!”
“末將拜謝驃騎!”
“蘇兄你去就行,我來守西門!”
“好吧!來人跟我去北門!”
西城牆頭,蘇飛率兵趕赴北門,留甘寧守西門。
甘寧手持雙戟,將登上城頭的敵兵挨個殺死。盡管蘇飛帶走了百餘人,可卻絲毫不影響甘寧守住城牆。
城下,江東猛將淩操正在指揮戰鬥。
淩操見麾下始終無法攻占城頭,性格暴躁的他決定親自登城!
淩操拔出環首刀,從身邊士卒手中奪過一麵盾牌,怒吼道:“來人,隨吾先登!”
左右銳士大吼:“先登--!”
淩操來到雲梯邊,他用牙齒咬住刀柄,背負盾牌,手腳並用蟻附登城!
咚!
一支箭射在他的盾牌上。
淩操抬頭,看見一個小兵正舉起石頭扔向他!
咻--
淩操閃身躲過,然後埋頭繼續攀登。
然而就在他低頭的瞬間,城牆一角,一雙銳利的眼在女牆後瞄準了他!
“桀桀!”
甘寧猙獰地笑出聲,捏住箭矢和弓弦的食指、中指與拇指鬆開。
嗡!
甘寧突發冷矢,淩操全無防備。
十米出頭的距離,箭矢轉瞬即至!
淩操慘叫:“啊啊啊---!”
甘寧的冷箭精準地穿透淩操的脖子,從左側射入,從右側射出!
江東兵卒驚呼:“將軍--!!”
淩操沒回應,隻雙手一鬆,從雲梯墜落。
甘寧猖狂大笑:“哈哈哈哈!”
江東軍發現主將被人射殺,盡皆驚駭!
不多久,城西的江東軍退卻。
孫權在江上聽聞淩操戰死,驚訝地喊道:“什麽?淩將軍死了!?”
同時,沙羨城前,徐琨、董襲二部得知淩操戰死,軍心隨之動搖。
黃祖暫時率守軍擊退敵兵,隨後下令萬箭齊發。
江東軍被壓製,徐琨、董襲無奈退回岸邊,同時請求孫權撤兵。
孫權不甘心撤退,但他也知戰機已過,隻好下令依水設寨,先在江上與黃祖對峙。
黃祖擊退孫權,高興地下令統計戰功。
當天不少軍士都得到嘉獎,可是唯獨一人,立下大功卻沒有得到重視。
此人便是甘寧!
慶功宴上,蘇飛將甘寧射殺淩操的功績報上去,並親自向黃祖舉薦甘寧,希望黃祖能委以甘寧重任。
可黃祖卻隻賜下五十貫錢、十匹布。
甘寧深感恥辱,獨自離席。
黃祖認為甘寧不過是一個益州叛逃來的賊寇,十分輕視甘寧。他反而覺得自己能賞賜甘寧這麽多錢布已經算大度的,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處理有問題。
孰不知,甘寧乃天下難得的鬥將,黃祖若能善用,要守住江夏根本不難。
但是,黃祖眼下對甘寧的需求也不大。
孫權雖然擊敗了黃祖的水軍,可卻拿沙羨城毫無辦法。
這和他哥孫策有天壤之別,前年孫策攻沙羨,一戰而克!
可孫權卻隻能止步城下。
此後一月,孫權持續圍攻沙羨,但沙羨城就像一塊鐵石,任憑孫權如何進攻都屹立不倒。
黃祖還整日命人在城頭叫罵孫權無能。
另一邊,黃祖又去信襄陽,告知劉表暫時不必派兵支援。
黃祖的信飛到襄陽。
坐鎮襄陽的荊州別駕劉先喜憂參半。
喜的是,襄陽暫時不用擔心江夏方麵。憂的是,江夏無虞,可漢左卻出了問題!
二月,兗州牧曹操出兵!!!
曹操命趙儼、李通領汝南精兵三千越過桐柏山,走義陽三關突襲荊州!
此時,劉表的大軍還在宛城與朝廷對峙。
漢水之左,隨棗走廊。
趙儼和李通的三千精兵暢行無阻!
不到半月,趙儼和李通就在漢水對岸紮營,對襄陽虎視眈眈!
荊州別駕劉先下令,命水軍都督張允領襄陽水軍封鎖江麵,防止曹軍渡河。
盡管趙儼和李通暫時無法過河,可恐懼依舊在襄陽升起並彌漫!
為防萬一,劉先去信宛城,請劉表班師回援,順便把江夏遭到孫權進攻的消息也傳遞過去。
劉表在宛城收到求援信,當即召開軍前會議。
劉表問眾人意見。
蔡瑁、蒯越兩位謀主都認為應該退兵!
首先,二人起初就反對劉表北伐。
荊州軍戰力本就不如北方軍隊,再加上劉表消滅張羨才將將過去一年,荊北還沒從荊南的戰事中恢複過來,劉表也還沒徹底消化荊南。
若是等上兩三年再北伐,蔡瑁和蒯越絕對鼎力支持。
可劉表等不得,他已經六十了,沒有幾年好活,所以才會如此急切地北伐。
但張繡的反叛和朝廷的支援卻讓劉表止步宛城。
尤其朝廷軍主帥王淩,其軍事指揮才能出眾,遠勝劉表的軍師蔡瑁!
劉表對王淩是又愛又恨,愛其才,恨其不能為己所用。
在蔡瑁和蒯越的力薦下,劉表隻能無奈做出正確的選擇--退兵。
沒辦法,劉表不可能承受三麵開戰的後果。
荊州前有張繡、王淩,側有曹操,背後還有孫權,劉表不退兵還能幹嘛?
三月,荊州北伐軍陸續撤離戰場,回救襄陽。
趙儼和李通得知劉表回師,果斷依照曹操的命令,擄走隨棗走廊的人口後火速撤退!
劉表無心追擊,隻讓文聘守新野,防範張繡反撲。
又令蒯越守蔡陽,恢複隨棗走廊的治理。
最後,再讓蔡瑁、張允領兵支援江夏,擊退圍攻沙羨的孫權。
做完這一切,劉表最後的野心也隨之熄滅。
劉表此次北伐可謂無功而返,甚至可以說是慘遭失敗!
宛城數月大戰,劉表不僅損失近萬兵卒,還折了愛將劉磐。
更要命的是,他花費大量錢糧組建的騎兵部隊,在首日決戰中損失過半!兩千荊州騎兵最後隻剩下八百餘騎。
劉表花費如此大代價得到的,卻隻是南陽郡數座縣邑罷了!
宛城內。
張繡和王淩得知劉表撤軍,紛紛露出驚喜的表情。
張繡在宛城擺下慶功宴,感謝王淩這幾個月的幫助。同時他還上表朝廷,稱讚王淩的功績。
王淩在宛城逗留數日,直到朝廷下詔召回軍隊,他才向張繡道別。
臨行前,王淩再次向賈詡伸出橄欖枝。
賈詡搖著團扇說:“王平南,驃騎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還是那句話,賈詡對國家有罪,不敢再有多的奢求。張府君對賈詡有恩,賈詡暫且先留在宛城以報張府君之恩!”
王淩嘴角微揚:“那就暫時委屈先生在宛城小住。”
賈詡團扇搖晃,笑著點點頭。
三月十七日,王淩班師回朝!
驃騎將軍馬超在雒陽城南為其接風。
王淩望見車輦,隔百米下馬徒步走到馬超跟前。
“稟驃騎,王淩幸不辱命,為朝廷擊退劉景升!”
馬超滿意點頭:“先飲此杯,然後隨吾入朝,吾親自為你請功!”
“末將拜謝驃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