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塔防大師於禁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作者:開府儀同三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快!把火雉伸出去!”
平原城城門口,袁軍破城督號令士卒,把一根根長火杆伸向守軍掛出的草席。
昨夜,監軍逢紀命人製作長火杆,命名“火雉”。
今日袁軍舉著火雉,試圖點燃守軍削弱衝車的厚草席。
城頭,青州兵們見敵軍試圖用火燒掉草席,紛紛驚呼於禁的名號:
“府君,敵人在用火燒我們的席子!”
於禁忽然帶著十幾個衛士出現,衛士們舉著奇怪的長杆兵器。
守軍好奇地看過去,發現那長杆兵器至少有三丈,比大槍大戟短不了多少。
但是,這種長杆兵的頭部並非槍尖,也不是刺胡,而是類似鐮刀的東西。
於禁帶人來到女牆前,把長杆鐮刀伸下去。
他瞄準袁軍的火雉,一鐮刀切斷火雉的頭部!
其餘十幾個衛士也學著於禁,有模有樣地用長杆鐮刀收割火雉。
隻幾個呼吸,城下袁軍的“火雉”全都變成了“無頭雞”。
城門口,袁軍愣愣地看著地上掉落的、還在燃燒的“火雉”頭。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推著衝車原路返回。
不用衝擊城門的士兵匯報,淳於瓊和逢紀就在金鼓台上看見了整個過程。
淳於瓊拍在護欄罵道:“好個於禁賊子!”
逢紀皺起眉頭,沒想到他引以為傲的“火雉”,竟然如此輕易就被人破解。
當天,袁軍又試了好幾種火攻方式。
比如直接用火把點燃草席。
結果城頭一桶冷水下來,火直接熄了。
他們又試著用油,結果城頭幾桶金汁倒下來,火熄了不說,人還被金汁燙沒了!
沒辦法,淳於瓊和逢紀隻好放棄。
但是沒有衝車攻擊城門,進攻方士卒的士氣肯定會受影響。而守城方不用管城門的話,也能節省出不少人防守他處。
常規的攻城辦法已經失效,淳於瓊和逢紀隻好嚐試偏門左道。
淳於瓊命人挖掘地道。
結果於禁和當初的馬超一樣,早在城牆後挖築深井派人偵聽。等袁軍士兵從地道裏出來,迎接他們的是準備多時的青州兵!
地道戰失敗,淳於瓊又命人在城外修高樓。
這可是淳於瓊的主上袁紹在晉陽城外施展過的攻城絕招!
守軍將情況報告給於禁,於禁派兵連夜出城,強行摧毀淳於瓊修築的高樓。
之後,淳於瓊派兵護衛高樓作業,於禁不敢再出城,隻能目睹淳於瓊修建高樓。
等淳於瓊的高樓修好,弓弩手們攀上高塔。
詭異的一幕發生!
不知從哪刮來一陣大風,伴隨雷雨閃電,竟將數座高樓吹倒!
十多米高的木樓倒塌,砸在地上揚起大量土塵。
大雨傾盆而下,天空頓時烏雲密布!
攻守雙方都驚呆了!!!
袁軍都以為是老天爺在幫助曹軍,不禁士氣大跌!
於禁見狀想要出城一戰,但逢紀反應更快!
逢紀奪過士卒手裏的金鼓,親自敲響金鍾,鳴金收兵!
袁軍火速退回軍營,讓於禁沒來得及追擊。
之後數日,大雨不斷,黃河故道水勢不斷上漲。大水漸漸淹沒袁軍軍營,淳於瓊隻能暫時放棄攻城,將營地遷至高處。
其實那天吹倒袁軍高樓的雷雨大風並非意外。
農曆六、七月之交本就是冀州雨水高發的時段,淳於瓊不識天時,方才讓於禁逃過一劫。
但於禁同樣不識天時,對雨季到來毫無準備。
如果他提前備上幾百艘小艇,趁著漲水之際圍攻淳於瓊大營,或許可以擊敗淳於瓊!
平原城的大雨一連下了好多天。
時間來到七月下旬,雨水終於消停。
袁軍卷土重來!
但是這一次,淳於瓊沒有再修高樓,因為袁軍軍中傳起流言,說是樓修得太高會觸怒天神!
古人的迷信影響了袁軍的進攻策略。
逢紀見修不了高樓,又想到築土山的法子。
他告訴淳於瓊,隻要把土山堆得和城牆一樣高,士兵不就可以直接殺進去了嘛!
淳於瓊對逢紀的智慧感到佩服,當即命人搬運沙土,在平原城外堆砌土山。
於禁見狀,命人在城牆正對袁軍土山的位置,就地修建高樓。
十天後,當袁軍的土山堆好,於禁的高樓也修得差不多了。
等袁軍登上土山,試圖衝入城內時,高樓上弓弩齊發,射住袁軍勢頭。
於禁親率青州兵守禦城牆,多次擊退淳於瓊的進攻。
雙方在平原城殺得血流成河,皆死傷慘重!
但是,於禁還是艱難地守住了平原城。
而淳於瓊折損三千軍士後,便不敢再強攻平原城。再打下去,他手裏的兵力怕是要跟於禁相差不多了!
攻城不利的淳於瓊隻能退兵,依托黃河故道西邊的城池與於禁對峙。
淳於瓊同時向袁紹寫信,請求袁紹發排援兵。
袁紹在鄴城收到信,氣不打一出來。
袁紹當著一眾文武的麵憤怒地斥責淳於瓊:“淳於瓊,何其愚!攻太原,太原不利。攻平原,平原不克!”
河北霸主掃視群臣,然而他的愛將顏良、文醜、高覽都已殞命!
袁紹曾經看好的騎將韓猛,在並州為馬超部將所殺。
一時之間,袁紹發現除了淳於瓊,竟無一員大將可用!
他質問群臣,何人可以替他擒殺於禁!
眾人麵麵相覷,說出呂曠、呂翔、趙叡等幾個宿將的名字。
然而袁紹都不滿意,因為這些人都沒有統領大軍的才能。
忽然,沮授出列!
他對袁紹說:“明公,臣舉薦兩人,或可擊敗於禁!”
袁紹好奇:“哦?快說!”
沮授說出兩個名字:“從事牽招、寧國中郎將張合!”
“牽招?張合?”
袁紹皺眉,這兩人在袁紹軍中資曆尚淺,且名望不高,袁紹因此懷疑二人能力。
“沮公與,還有其他人嗎?”
“稟明公,除此二人,再無他將!”
沮授極力推薦牽招和張合。
袁紹思來想去,手底下實在沒人可用了,隻能捏著鼻子接受沮授的推薦。
於是乎,袁紹下令:
提拔牽招為護烏桓校尉,命其領烏桓騎兵三千。
寧國中郎將張合擢拔為裨將軍,派給他五千兵馬。
再以沮授為監軍,監管兩支軍隊馳援淳於瓊!
八月,沮授、張合、牽招三人攜八千軍隊進入平原!
於禁得知消息,分兵駐守高唐津,以免退路被斷。同時派人往青州,請青州刺史臧霸救援!
平原城城門口,袁軍破城督號令士卒,把一根根長火杆伸向守軍掛出的草席。
昨夜,監軍逢紀命人製作長火杆,命名“火雉”。
今日袁軍舉著火雉,試圖點燃守軍削弱衝車的厚草席。
城頭,青州兵們見敵軍試圖用火燒掉草席,紛紛驚呼於禁的名號:
“府君,敵人在用火燒我們的席子!”
於禁忽然帶著十幾個衛士出現,衛士們舉著奇怪的長杆兵器。
守軍好奇地看過去,發現那長杆兵器至少有三丈,比大槍大戟短不了多少。
但是,這種長杆兵的頭部並非槍尖,也不是刺胡,而是類似鐮刀的東西。
於禁帶人來到女牆前,把長杆鐮刀伸下去。
他瞄準袁軍的火雉,一鐮刀切斷火雉的頭部!
其餘十幾個衛士也學著於禁,有模有樣地用長杆鐮刀收割火雉。
隻幾個呼吸,城下袁軍的“火雉”全都變成了“無頭雞”。
城門口,袁軍愣愣地看著地上掉落的、還在燃燒的“火雉”頭。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推著衝車原路返回。
不用衝擊城門的士兵匯報,淳於瓊和逢紀就在金鼓台上看見了整個過程。
淳於瓊拍在護欄罵道:“好個於禁賊子!”
逢紀皺起眉頭,沒想到他引以為傲的“火雉”,竟然如此輕易就被人破解。
當天,袁軍又試了好幾種火攻方式。
比如直接用火把點燃草席。
結果城頭一桶冷水下來,火直接熄了。
他們又試著用油,結果城頭幾桶金汁倒下來,火熄了不說,人還被金汁燙沒了!
沒辦法,淳於瓊和逢紀隻好放棄。
但是沒有衝車攻擊城門,進攻方士卒的士氣肯定會受影響。而守城方不用管城門的話,也能節省出不少人防守他處。
常規的攻城辦法已經失效,淳於瓊和逢紀隻好嚐試偏門左道。
淳於瓊命人挖掘地道。
結果於禁和當初的馬超一樣,早在城牆後挖築深井派人偵聽。等袁軍士兵從地道裏出來,迎接他們的是準備多時的青州兵!
地道戰失敗,淳於瓊又命人在城外修高樓。
這可是淳於瓊的主上袁紹在晉陽城外施展過的攻城絕招!
守軍將情況報告給於禁,於禁派兵連夜出城,強行摧毀淳於瓊修築的高樓。
之後,淳於瓊派兵護衛高樓作業,於禁不敢再出城,隻能目睹淳於瓊修建高樓。
等淳於瓊的高樓修好,弓弩手們攀上高塔。
詭異的一幕發生!
不知從哪刮來一陣大風,伴隨雷雨閃電,竟將數座高樓吹倒!
十多米高的木樓倒塌,砸在地上揚起大量土塵。
大雨傾盆而下,天空頓時烏雲密布!
攻守雙方都驚呆了!!!
袁軍都以為是老天爺在幫助曹軍,不禁士氣大跌!
於禁見狀想要出城一戰,但逢紀反應更快!
逢紀奪過士卒手裏的金鼓,親自敲響金鍾,鳴金收兵!
袁軍火速退回軍營,讓於禁沒來得及追擊。
之後數日,大雨不斷,黃河故道水勢不斷上漲。大水漸漸淹沒袁軍軍營,淳於瓊隻能暫時放棄攻城,將營地遷至高處。
其實那天吹倒袁軍高樓的雷雨大風並非意外。
農曆六、七月之交本就是冀州雨水高發的時段,淳於瓊不識天時,方才讓於禁逃過一劫。
但於禁同樣不識天時,對雨季到來毫無準備。
如果他提前備上幾百艘小艇,趁著漲水之際圍攻淳於瓊大營,或許可以擊敗淳於瓊!
平原城的大雨一連下了好多天。
時間來到七月下旬,雨水終於消停。
袁軍卷土重來!
但是這一次,淳於瓊沒有再修高樓,因為袁軍軍中傳起流言,說是樓修得太高會觸怒天神!
古人的迷信影響了袁軍的進攻策略。
逢紀見修不了高樓,又想到築土山的法子。
他告訴淳於瓊,隻要把土山堆得和城牆一樣高,士兵不就可以直接殺進去了嘛!
淳於瓊對逢紀的智慧感到佩服,當即命人搬運沙土,在平原城外堆砌土山。
於禁見狀,命人在城牆正對袁軍土山的位置,就地修建高樓。
十天後,當袁軍的土山堆好,於禁的高樓也修得差不多了。
等袁軍登上土山,試圖衝入城內時,高樓上弓弩齊發,射住袁軍勢頭。
於禁親率青州兵守禦城牆,多次擊退淳於瓊的進攻。
雙方在平原城殺得血流成河,皆死傷慘重!
但是,於禁還是艱難地守住了平原城。
而淳於瓊折損三千軍士後,便不敢再強攻平原城。再打下去,他手裏的兵力怕是要跟於禁相差不多了!
攻城不利的淳於瓊隻能退兵,依托黃河故道西邊的城池與於禁對峙。
淳於瓊同時向袁紹寫信,請求袁紹發排援兵。
袁紹在鄴城收到信,氣不打一出來。
袁紹當著一眾文武的麵憤怒地斥責淳於瓊:“淳於瓊,何其愚!攻太原,太原不利。攻平原,平原不克!”
河北霸主掃視群臣,然而他的愛將顏良、文醜、高覽都已殞命!
袁紹曾經看好的騎將韓猛,在並州為馬超部將所殺。
一時之間,袁紹發現除了淳於瓊,竟無一員大將可用!
他質問群臣,何人可以替他擒殺於禁!
眾人麵麵相覷,說出呂曠、呂翔、趙叡等幾個宿將的名字。
然而袁紹都不滿意,因為這些人都沒有統領大軍的才能。
忽然,沮授出列!
他對袁紹說:“明公,臣舉薦兩人,或可擊敗於禁!”
袁紹好奇:“哦?快說!”
沮授說出兩個名字:“從事牽招、寧國中郎將張合!”
“牽招?張合?”
袁紹皺眉,這兩人在袁紹軍中資曆尚淺,且名望不高,袁紹因此懷疑二人能力。
“沮公與,還有其他人嗎?”
“稟明公,除此二人,再無他將!”
沮授極力推薦牽招和張合。
袁紹思來想去,手底下實在沒人可用了,隻能捏著鼻子接受沮授的推薦。
於是乎,袁紹下令:
提拔牽招為護烏桓校尉,命其領烏桓騎兵三千。
寧國中郎將張合擢拔為裨將軍,派給他五千兵馬。
再以沮授為監軍,監管兩支軍隊馳援淳於瓊!
八月,沮授、張合、牽招三人攜八千軍隊進入平原!
於禁得知消息,分兵駐守高唐津,以免退路被斷。同時派人往青州,請青州刺史臧霸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