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聖問道:“自從你被逐出九華山以後,做下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今天守著眾位兄弟姐妹們好好說道說道。”
逍遙道人迷迷糊糊地說:“我跟著清潤道長行走江湖,沒少糟蹋良家女子,清潤道長仙去以後,我曾經在清水縣烏龍觀住了三年,除了刮風下雨,幾乎每天夜晚都去縣城裏麵,用那迷藥每天迷倒了一戶人家,把貴重東西洗劫一空以後,再將那家中的婦女奸淫一遍。”
王繼聖問道:“你如此作惡,難道沒有人去報警嗎?”
逍遙道人說:“當時的公檢法已經被砸爛了,社會上很是混亂,也沒有人過問這些事情。後來,江湖上聚集了一些人,發誓要抓到采花大盜,我也就離開了清水縣,去到了靈山寺,收了清元小道士為徒弟,在那裏廝混了兩年,因為耐不住寂寞,於是又下山四處遊曆……”
王繼聖問道:“那靈山寺在什麽地方?”
逍遙道人說:“從這裏往西一百多公裏,位於豫鄂邊界處的一座大山裏麵,靈山寺在山腳,金剛道觀在山頂,清元道士就在金剛觀上修煉。”
王繼聖喚過阿利,附耳吩咐了幾句,又對道遙道人說:“說下去!”
阿利快步走出了餐廳,道遙道人繼續說道:“離開了靈山寺以後,我便穿梭在各大城市之間,專門結交一些權貴。有一些達官顯貴和大富豪們,熱衷於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特別是房中之術,更是迷戀助興春藥。由於我擅長此道,他們也就把我奉為神靈,不惜千金為我購買藥材,還為我安排美女,讓我傳授他們陰陽雙修之法。
京城、滬海、廣海等地我結識了一大批富商官員,特別是在廣海……”
王繼聖唯恐他說出了何長遠的事情,急忙喝止他:“廣海的事情你就不要細說了!你到這臨淮市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逍遙道人說:“我從廣海離開以後,投奔了山嶽會的柳三爺,在他家裏住了一年多。後來,京城何家家主遍地尋找我,我便去京城到了何家。何家家主吩咐我到臨淮來解救周公子,所以我就來到了臨淮市。”
王繼聖又問道:“你送走了周公子以後,為什麽還不走?”
左永程問:“哪個周公子?”
逍遙道人說:“周公子就是你們的複大哥!你們這些肉眼凡胎,有眼無珠,有眼不識泰山。枉自與周公子稱兄道弟,竟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周公子家世顯赫,富貴無邊,隻是目前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才躲到這臨淮市來……”
左永程吃驚地問:“莫非這周公子就是周兵?”
“不是他還是誰?”
王繼聖又喝問道:“先說說你為什麽留下來不走?”
逍遙道人說:“周兵走時,把他在臨淮的家人托付給了我,一個大院子,五個女人,一個個美貌如花,特別是那個姓餘的小美女,還是萬裏難得一見的極好的爐鼎,正好助我修煉陰陽濟濟之功法,還有個姓霍的美女,雖說年紀小些,卻也早通人事,已經被周公子占了身子。她也是個很好的練功爐鼎,這兩天生了病,我還沒有得手呢!”說著,又指了指周梅和祁妤瑤說,“這兩個女子也是天賦異稟,一次交媾頂得上七八個平凡女人,我才不舍得走呢?”
左永程漲紅了臉,一拍桌子說:“無恥妖道!虧我們一片真心對待於你,你竟然有此齷齪的心思!”
逍遙道人說:“左先生休要動怒,我的局已經布好了,你們新婚之夜,必將由我先占了祁小姐,方才給你念咒求子呢!”又指著李白果說,“別看你一個處級幹部,我一樣能把你弄到床上去,讓你像一條母狗一樣聽命於我!”
李白果粉麵通紅,“何方妖道,無恥之尤!”
逍遙道人說:“一個個假裝什麽正經,在床上還不是蕩婦一樣?那餘彩霞還拉著於香蘭一塊兒伺候我呢!”
看著一班子公子小姐們羞愧難當,王繼聖起身說道:“這個妖道喝醉了,我先帶他去醒醒酒,免得他在這裏胡唚!”說著,一隻手放在道遙道人頭上按揉了一下,另一隻手牽著他站了起來,繞過左永程往外走去,隨手一拂,左永程的幾根頭發已經握在了手裏。
眾人木呆呆地看著王繼聖像牽著木偶人一樣把逍遙道人牽出門去。一個個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左永程掏出手機欲打給複大哥問問究竟,卻是再也打不通了!
出了餐廳,一陣涼風襲來,逍遙道人一個激靈,清醒過來。見王繼聖正拉著他往電梯口走去,掙紮著想擺脫王繼聖的控製,可是任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掙不脫王繼聖那老虎鉗子一樣的手勁。想要呼救,卻是發不出聲音來。
……………………………………
卻說周兵繞了幾個圈子,最後還是坐著一輛農用三輪車來到了靈山寺。
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距今有1500餘年曆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
其地山勢奇偉,林木蔥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官府營建的寺院之一。
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公元713年,李皇姑病故後,聖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
靈山寺第三層院裏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瀲灩。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文僧輩然,名播海外,享有“中原四大古寺、豫南第一名刹”之譽,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遊者絡繹不絕。
千年古廟會延續月餘,高峰期趕會香客日達三萬餘人,全年固定香客達三十萬人次。
靈山寺自然景觀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態、相映成趣;幽穀密林長流水,瀑潭高懸天地驚,青天繁星風無塵;落雁九裏淵魚深,唉乃一聲山水綠!
靈山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說,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說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
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裏之遙前來叩拜。
周兵帶著周伯來到了靈山寺上麵的金剛頂,見到了清元道長,拿出逍遙道人交給他的雙玉環,遞給清元道長說:“這雙玉環的主人讓我到這裏找你,他讓你安排我在這裏住上一段時間,不知你意下如何?”
清元道長聽他說話很沒有禮貌,心中很是不喜歡,然而當他接過雙玉環仔細看時,竟然是自己曾經的師父逍遙道人的信物,隻好接過去說道:“既然是師父所托,貧道隻好收留你二人住下。”
周兵大大咧咧地說:“你也給我找兩套道士服裝換上,扮上道士模樣也不至於引起別人的注意。”
清元道長說:“就是換上道袍你二人也不像個道士,頭發太短了梳不了發髻。”
周兵笑道:“戴個道冠遮掩一下不就行了嗎!人們都在山下靈山寺裏燒香拜佛,誰又往這山頂上爬?”
清元道長揖手說道:“那就隨便你了!”又吩咐道童取出了兩身道士的服裝,讓周兵和周伯穿上。
周伯年紀大了一些,穿上道袍以後,也有一些道士的模樣,可是那周兵就不行了,雖然穿上了一身道士的衣服,依然是公子哥的模樣,怎麽看也不像個道士的樣子。
清元道長說:“我也不問你們是哪裏人氏,也不問你們為什麽到這裏裝扮成道士,看在我師父的麵子上,我隻負責安排你們住下,其他的貧道一概不予過問。隻是你們要守戒律,不要惹出是非來。”
周兵問道:“你們道家有什麽戒律?”
清元道長說:“我這裏信奉老君五戒,即殺戒、盜戒、淫戒、酒戒和妄語戒。我祖認為老君五戒,旨在使人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濁。”
周兵問道:“那你的師父道遙道人怎麽又喝酒又睡女人?”
清元道長回答說:“他本來就是個散修,難成大道,所以他不守律。他離開了這裏以後,我們道觀采取了很多現實的方法,比如功過格的使用。”
周兵問:“什麽是功過格?”
清元道長說:“功過格是讓我們把自己每天做的善事和惡事記錄下來,然後根據數量的多少,看自己的積善行德的情況,以預期自己將來的回報。而且,在道觀內部,對違反戒律的道士,還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周伯饒有興味地問道:“都有些什麽懲罰呢?”
清元道長說:“我們按照道士所犯過失的輕重進行處罰,處罰方式主要有跪香、催單,也就是勸他們離開本觀,還有革出師門,杖責逐出、火化也就是處死等。製訂清規的目的是約束本觀道士持守道教戒律,懲戒乖言戾行。貧道奉勸二位在本觀逗留期間,要持戒修行,萬萬不可犯了戒律!”
周伯說道:“我們隻是暫住一時,又不是真的出家了,我們既不惹事,又不妄行,隻是這酒肉嗎,還請道長為我們破個例!”
清元道長說道:“我這道觀裏隻有五個道士,平日裏隻是給人看病求得一些布施,又或是采藥采山貨換得一些錢財,以此維持觀裏的開支,哪裏有錢去買肉打酒?”
周兵問道:“那山門外售票處賣得的門票錢沒有分給你們一點兒嗎?”
清元道長苦笑道:“賣門票的錢都被政府拿走了。別說我們道觀了,就連那靈山寺廟裏的和尚們也得不到!他們也是靠著香火錢和信眾們的布施維持著生計,隻不過比我們強一些罷了!”
周兵大笑道:“哈哈哈哈!錢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周伯,你先給他們三十萬元,缺什麽就買什麽,不夠我再給你拿。我們在這裏左右待不到一百天,就按照每天一萬元的標準,一個月後我再給你七十萬元,也算是結個善緣。”
周伯從隨身的包袱裏掏出了三捆百元大鈔遞給了清元道長,“這裏是三十萬元,過兩天我再安排人去城裏取錢,保證在十天之內,付清你的一百萬元。”
清元道長看著三塊磚頭似的三捆人民幣,歎了一口氣說:“看在這錢的份上,我也不去約束你們了,隻要你們能守在觀裏別到處亂跑,尤其不要下去和那些尼姑勾三搭四的,她們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惹出了麻煩可是不好收場的。”
周兵笑道:“那些尼姑嘛,還沒有看在我的眼裏。道長你放心,我保證不去擾她們的清修的。”忽然又問道,“這靈山寺裏為什麽又有和尚又有尼姑呢?”
清元道長說:“靈山寺的山門是朝東的,相傳是唐明皇的女兒建寧公主出家為尼,朝廷為了擴建寺廟,將寺門改建成了朝東。
擴建以後,規模大了,陸陸續續就允許一些僧人在這裏掛單。一則男人可以到廟田裏勞作,收種糧食。二則僧人們有力氣也可以保護寺廟裏的安全。漸漸地就形成了僧尼同修的局麵。
靈山寺的僧人和尼姑一起修行佛法,同吃同住,這種僧尼合一的修行方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
雖然靈山寺既有僧人又有尼姑,但是他們專心修佛,內心寂靜、祥和,專心修行佛法,脫離了凡塵,不被世俗所羈絆。所以在全國也是很有名望的!”
周兵說道:“靈山真靈!僧尼道三者同修,全天下也沒有第二家呢!”
清元道長說:“可不是嘛!山清水秀,靈氣充沛,各修各的,互不打擾,山下那上一任主持無凡老和尚,圓寂以後,燒出了幾十顆舍利子呢!”
逍遙道人迷迷糊糊地說:“我跟著清潤道長行走江湖,沒少糟蹋良家女子,清潤道長仙去以後,我曾經在清水縣烏龍觀住了三年,除了刮風下雨,幾乎每天夜晚都去縣城裏麵,用那迷藥每天迷倒了一戶人家,把貴重東西洗劫一空以後,再將那家中的婦女奸淫一遍。”
王繼聖問道:“你如此作惡,難道沒有人去報警嗎?”
逍遙道人說:“當時的公檢法已經被砸爛了,社會上很是混亂,也沒有人過問這些事情。後來,江湖上聚集了一些人,發誓要抓到采花大盜,我也就離開了清水縣,去到了靈山寺,收了清元小道士為徒弟,在那裏廝混了兩年,因為耐不住寂寞,於是又下山四處遊曆……”
王繼聖問道:“那靈山寺在什麽地方?”
逍遙道人說:“從這裏往西一百多公裏,位於豫鄂邊界處的一座大山裏麵,靈山寺在山腳,金剛道觀在山頂,清元道士就在金剛觀上修煉。”
王繼聖喚過阿利,附耳吩咐了幾句,又對道遙道人說:“說下去!”
阿利快步走出了餐廳,道遙道人繼續說道:“離開了靈山寺以後,我便穿梭在各大城市之間,專門結交一些權貴。有一些達官顯貴和大富豪們,熱衷於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特別是房中之術,更是迷戀助興春藥。由於我擅長此道,他們也就把我奉為神靈,不惜千金為我購買藥材,還為我安排美女,讓我傳授他們陰陽雙修之法。
京城、滬海、廣海等地我結識了一大批富商官員,特別是在廣海……”
王繼聖唯恐他說出了何長遠的事情,急忙喝止他:“廣海的事情你就不要細說了!你到這臨淮市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逍遙道人說:“我從廣海離開以後,投奔了山嶽會的柳三爺,在他家裏住了一年多。後來,京城何家家主遍地尋找我,我便去京城到了何家。何家家主吩咐我到臨淮來解救周公子,所以我就來到了臨淮市。”
王繼聖又問道:“你送走了周公子以後,為什麽還不走?”
左永程問:“哪個周公子?”
逍遙道人說:“周公子就是你們的複大哥!你們這些肉眼凡胎,有眼無珠,有眼不識泰山。枉自與周公子稱兄道弟,竟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周公子家世顯赫,富貴無邊,隻是目前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才躲到這臨淮市來……”
左永程吃驚地問:“莫非這周公子就是周兵?”
“不是他還是誰?”
王繼聖又喝問道:“先說說你為什麽留下來不走?”
逍遙道人說:“周兵走時,把他在臨淮的家人托付給了我,一個大院子,五個女人,一個個美貌如花,特別是那個姓餘的小美女,還是萬裏難得一見的極好的爐鼎,正好助我修煉陰陽濟濟之功法,還有個姓霍的美女,雖說年紀小些,卻也早通人事,已經被周公子占了身子。她也是個很好的練功爐鼎,這兩天生了病,我還沒有得手呢!”說著,又指了指周梅和祁妤瑤說,“這兩個女子也是天賦異稟,一次交媾頂得上七八個平凡女人,我才不舍得走呢?”
左永程漲紅了臉,一拍桌子說:“無恥妖道!虧我們一片真心對待於你,你竟然有此齷齪的心思!”
逍遙道人說:“左先生休要動怒,我的局已經布好了,你們新婚之夜,必將由我先占了祁小姐,方才給你念咒求子呢!”又指著李白果說,“別看你一個處級幹部,我一樣能把你弄到床上去,讓你像一條母狗一樣聽命於我!”
李白果粉麵通紅,“何方妖道,無恥之尤!”
逍遙道人說:“一個個假裝什麽正經,在床上還不是蕩婦一樣?那餘彩霞還拉著於香蘭一塊兒伺候我呢!”
看著一班子公子小姐們羞愧難當,王繼聖起身說道:“這個妖道喝醉了,我先帶他去醒醒酒,免得他在這裏胡唚!”說著,一隻手放在道遙道人頭上按揉了一下,另一隻手牽著他站了起來,繞過左永程往外走去,隨手一拂,左永程的幾根頭發已經握在了手裏。
眾人木呆呆地看著王繼聖像牽著木偶人一樣把逍遙道人牽出門去。一個個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左永程掏出手機欲打給複大哥問問究竟,卻是再也打不通了!
出了餐廳,一陣涼風襲來,逍遙道人一個激靈,清醒過來。見王繼聖正拉著他往電梯口走去,掙紮著想擺脫王繼聖的控製,可是任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掙不脫王繼聖那老虎鉗子一樣的手勁。想要呼救,卻是發不出聲音來。
……………………………………
卻說周兵繞了幾個圈子,最後還是坐著一輛農用三輪車來到了靈山寺。
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距今有1500餘年曆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
其地山勢奇偉,林木蔥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官府營建的寺院之一。
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公元713年,李皇姑病故後,聖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
靈山寺第三層院裏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瀲灩。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文僧輩然,名播海外,享有“中原四大古寺、豫南第一名刹”之譽,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遊者絡繹不絕。
千年古廟會延續月餘,高峰期趕會香客日達三萬餘人,全年固定香客達三十萬人次。
靈山寺自然景觀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態、相映成趣;幽穀密林長流水,瀑潭高懸天地驚,青天繁星風無塵;落雁九裏淵魚深,唉乃一聲山水綠!
靈山秀麗的山色,奇異的景觀,又產生了豐富的與之相關的風物文化,幾乎景景有傳說,石石有典故。這些傳說和典故與景觀相映生輝,將本來就秀麗、神奇的自然景觀裝點得更加秀麗和神奇。
靈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遠近風傳它有求必應,非常靈驗,雖無科學道理,但信者甚眾,有求必應的傳聞頗多,有的求財求運者竟不惜跋涉數千裏之遙前來叩拜。
周兵帶著周伯來到了靈山寺上麵的金剛頂,見到了清元道長,拿出逍遙道人交給他的雙玉環,遞給清元道長說:“這雙玉環的主人讓我到這裏找你,他讓你安排我在這裏住上一段時間,不知你意下如何?”
清元道長聽他說話很沒有禮貌,心中很是不喜歡,然而當他接過雙玉環仔細看時,竟然是自己曾經的師父逍遙道人的信物,隻好接過去說道:“既然是師父所托,貧道隻好收留你二人住下。”
周兵大大咧咧地說:“你也給我找兩套道士服裝換上,扮上道士模樣也不至於引起別人的注意。”
清元道長說:“就是換上道袍你二人也不像個道士,頭發太短了梳不了發髻。”
周兵笑道:“戴個道冠遮掩一下不就行了嗎!人們都在山下靈山寺裏燒香拜佛,誰又往這山頂上爬?”
清元道長揖手說道:“那就隨便你了!”又吩咐道童取出了兩身道士的服裝,讓周兵和周伯穿上。
周伯年紀大了一些,穿上道袍以後,也有一些道士的模樣,可是那周兵就不行了,雖然穿上了一身道士的衣服,依然是公子哥的模樣,怎麽看也不像個道士的樣子。
清元道長說:“我也不問你們是哪裏人氏,也不問你們為什麽到這裏裝扮成道士,看在我師父的麵子上,我隻負責安排你們住下,其他的貧道一概不予過問。隻是你們要守戒律,不要惹出是非來。”
周兵問道:“你們道家有什麽戒律?”
清元道長說:“我這裏信奉老君五戒,即殺戒、盜戒、淫戒、酒戒和妄語戒。我祖認為老君五戒,旨在使人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濁。”
周兵問道:“那你的師父道遙道人怎麽又喝酒又睡女人?”
清元道長回答說:“他本來就是個散修,難成大道,所以他不守律。他離開了這裏以後,我們道觀采取了很多現實的方法,比如功過格的使用。”
周兵問:“什麽是功過格?”
清元道長說:“功過格是讓我們把自己每天做的善事和惡事記錄下來,然後根據數量的多少,看自己的積善行德的情況,以預期自己將來的回報。而且,在道觀內部,對違反戒律的道士,還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周伯饒有興味地問道:“都有些什麽懲罰呢?”
清元道長說:“我們按照道士所犯過失的輕重進行處罰,處罰方式主要有跪香、催單,也就是勸他們離開本觀,還有革出師門,杖責逐出、火化也就是處死等。製訂清規的目的是約束本觀道士持守道教戒律,懲戒乖言戾行。貧道奉勸二位在本觀逗留期間,要持戒修行,萬萬不可犯了戒律!”
周伯說道:“我們隻是暫住一時,又不是真的出家了,我們既不惹事,又不妄行,隻是這酒肉嗎,還請道長為我們破個例!”
清元道長說道:“我這道觀裏隻有五個道士,平日裏隻是給人看病求得一些布施,又或是采藥采山貨換得一些錢財,以此維持觀裏的開支,哪裏有錢去買肉打酒?”
周兵問道:“那山門外售票處賣得的門票錢沒有分給你們一點兒嗎?”
清元道長苦笑道:“賣門票的錢都被政府拿走了。別說我們道觀了,就連那靈山寺廟裏的和尚們也得不到!他們也是靠著香火錢和信眾們的布施維持著生計,隻不過比我們強一些罷了!”
周兵大笑道:“哈哈哈哈!錢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周伯,你先給他們三十萬元,缺什麽就買什麽,不夠我再給你拿。我們在這裏左右待不到一百天,就按照每天一萬元的標準,一個月後我再給你七十萬元,也算是結個善緣。”
周伯從隨身的包袱裏掏出了三捆百元大鈔遞給了清元道長,“這裏是三十萬元,過兩天我再安排人去城裏取錢,保證在十天之內,付清你的一百萬元。”
清元道長看著三塊磚頭似的三捆人民幣,歎了一口氣說:“看在這錢的份上,我也不去約束你們了,隻要你們能守在觀裏別到處亂跑,尤其不要下去和那些尼姑勾三搭四的,她們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惹出了麻煩可是不好收場的。”
周兵笑道:“那些尼姑嘛,還沒有看在我的眼裏。道長你放心,我保證不去擾她們的清修的。”忽然又問道,“這靈山寺裏為什麽又有和尚又有尼姑呢?”
清元道長說:“靈山寺的山門是朝東的,相傳是唐明皇的女兒建寧公主出家為尼,朝廷為了擴建寺廟,將寺門改建成了朝東。
擴建以後,規模大了,陸陸續續就允許一些僧人在這裏掛單。一則男人可以到廟田裏勞作,收種糧食。二則僧人們有力氣也可以保護寺廟裏的安全。漸漸地就形成了僧尼同修的局麵。
靈山寺的僧人和尼姑一起修行佛法,同吃同住,這種僧尼合一的修行方式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
雖然靈山寺既有僧人又有尼姑,但是他們專心修佛,內心寂靜、祥和,專心修行佛法,脫離了凡塵,不被世俗所羈絆。所以在全國也是很有名望的!”
周兵說道:“靈山真靈!僧尼道三者同修,全天下也沒有第二家呢!”
清元道長說:“可不是嘛!山清水秀,靈氣充沛,各修各的,互不打擾,山下那上一任主持無凡老和尚,圓寂以後,燒出了幾十顆舍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