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人們陸陸續續散去,隻有村長宋長貴和十幾個至親守在靈堂內外。
初冬的夜晚的確有些寒冷,夜裏比白天風大些,西北風呼呼地刮過光禿禿的樹梢,隻吹得大樹、小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一陣寒風吹來,雖然是一絲絲輕輕的風,但這風好像將冬天所有的寒冷都聚集到一起。襲入在每個人的臉上、頸子裏、袖口裏……
冬天的風很細,很會見縫插針。像水一樣從衣物中滲透下去,即使包裹得再嚴,冬天的風也會像刀一樣直往袖口、領口切進去,使身體感到陣陣寒意。
響器班子早已收拾了家夥去休息去了,四周一片死寂。
康慧心往王繼聖的懷裏偎了偎,嬌俏的身軀凍得發顫。王繼聖把她往懷裏擁了擁,吩咐阿利說:“這裏到清水縣城不遠,你開車去清水縣裏買20個軍大衣,每人發一件擋擋寒氣。”
阿利點了點頭,示意阿康他們多加小心,轉身開車去清水縣城去了。
宋秋波頭披白布,腰紮孝帶來到王繼聖的身邊,淚眼汪汪地問道:“王先生認識我大姐嗎?她是做什麽的?她有沒有說過為什麽二十年不回家看看我們?”
王繼聖知道她要有此一問,隻是沒有想好如何來回答她,隻好含糊地說:“你大姐是素姬姑娘的好朋友,我們是素姬姑娘的老公坤沙先生的朋友。是坤沙先生吩咐我們過來看望二老的,誰知道還是來晚了!”
宋秋波忍不住又哭了起來,“謝謝王先生!二老他們泉下有知,也會感謝你們的!”
王繼聖道:“宋姑娘節哀!人死不能複生,你自己還當多多保重!”
宋秋波泣不成聲地說:“爹娘死了,大姐也死了,我還活著幹什麽呢?”又看向跪在棺材旁邊的宋秋果,“若不是秋果才十八歲,也不立事,也沒有個正經工作,還沒有娶上媳婦兒,我……我……我真想隨著他們一起去!”轉身又跪在棺材前,哀哀哭道:“大呀!娘呀!你們都走了,把這一切都留給我了,你們不知道嗎?女兒也才21歲呀!我怎麽能挑起這副擔子呢!
我想跟著你們一起去,可是秋果怎麽辦啊?他才十八歲呀!我要是也死了,他可怎麽辦啊!啊……啊……啊!”
宋秋波臥跪在地上,全身搐動,一聲聲壓抑的、痛苦的呼叫,仿佛是從她靈魂的深處艱難地一絲絲地抽出來,散布在靈堂裏,織出一幅暗藍的悲哀,棚頂的白熾燈光也變得朦朧淺淡了。
阿利買了一捆軍大衣,扛著過來,每個人發了一件。
宋秋果給阿利磕了一個頭說:“謝謝你了!”
阿利往王繼聖的方向指了指,宋秋果膝行幾步,來到王繼聖的麵前,磕著頭說:“謝謝你王先生,你們都是好人!俺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好!”
王繼聖見他身子虛弱,臉色蒼白,說話也是中氣不足,打開天眼看去,明顯是陰陽兩虛,應是縱欲過度所至,雖然不明就裏,畢竟心下不忍。因雙手搭在宋秋果肩膀上,一股純陽真氣直渡入他的體內,一邊說道,“聽素姬小姐說,你的大姐姐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待人真誠,可能是離家太久,跟家鄉感情不深,所以才沒有回家看望你們,當她想回來時,自己卻先走了一步!”
宋秋果覺得一股熱氣從雙肩上滾滾湧入四肢百骸和五髒六腑,頓時就如那喝醉的人清醒了一樣,靈台也清明了,身上也暖和了,“我們不怨恨大姐,是爹娘為了全家人能活下去才把她賣掉的,若不是賣了她,我當時就餓死了!”
康慧心問道:“你們的工作環境不好嗎?你二姐姐怎麽哭得那麽悲傷?”
宋秋果不禁落下淚來,“我們……我們……我二姐她是個苦命人啊!她都是為了我啊!”說著,淚如泉湧,再也說不下去,轉過身又跪在棺材前,俯下身子,低聲抽泣。
康慧心見此情景,心裏一酸,也不禁落下淚來。
王繼聖默默無語,伸手從盤子裏拿過一支煙點上,將心中的苦澀隨著這煙霧噴了出來。
他知道,一個花季少女,對這陽光明媚的世界失去了留戀,必然有難為人說的苦衷。一個藝校畢業的學生,僅僅是憑著唱唱歌跳跳舞每個月無論如何也掙不到五千塊錢的。那麽她的一萬多塊錢薪酬,必然是付出的更多!
難怪她哭得如此傷心!
這個宋秋果,一個男服務員,在一個鄉下的度假村裏,不過是做門童,做傳菜員,正常情況下,月薪也不會超過三千塊錢,可他竟然有六千元之多!難怪身體如此虛弱!
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初冬的清晨,寒霜滿地鋪,人們陸陸續續地趕過來了。
宋家請的大廚們早已打好了幾大桶胡辣湯,還有蒸好的饅頭。
人們睡眼惺忪地盛了一碗湯,抓起兩個饅頭蹲在路邊吃著。
很少有人說話,一切都在靜寂中進行。
康慧心喝了半碗湯,吃了一小塊饅頭,再也吃不進去了。
請來的陰陽先生單獨坐在一張桌子旁,除了一碗胡辣湯兩個饅頭外,還有一盤子紅燒肉和兩隻雞腿,外加一瓶酒。這是他的特殊待遇,誰也不敢和他攀比。
等到那陰陽先生吃飽喝足以後,用袖子擦了擦嘴,站起身來,聲音嘹亮地大聲喊道:“吉時已到,最後告別!屬羊的,屬龍的,往後靠靠,其他的人繞棺一周,再看看最後一眼!”隨即響起一小掛鞭炮聲。
兩個婦人扶著宋秋波立起身,剛剛看到父母的遺容,宋秋波撕心裂肺的痛呼道:“大呀!娘呀!啊……啊……!”早已昏死過去!
葬禮儀式開始了,先兒嚴肅地走上前,為逝者用黃裱紙蒙上了臉,仔細安放著裝有五穀雜糧的小布袋子。人們起立鞠躬默哀,向逝者告別,紛紛擦拭淚水,留下心靈深處無法舒緩的哀傷。嗩呐又吹響了,樂曲也變得更加悲愴。
四個男人抬起棺材蓋蓋在了棺材上,先兒拿起鐵錘和鐵釘,看了看還沒有醒過來的宋秋波,對宋秋果說:“喊著點兒,叫你大你娘躲釘!”
宋秋果聽了,機械地喊道:“大呀,躲釘啊!娘呀,躲釘啊!”
先兒早三五錘把鐵釘敲在了棺木上,將棺材蓋板固定好了。
這時,一個男子急匆匆地跑了過來,對宋長貴說:“村長村長!後莊的劉四貴突然拉肚子拉了一夜,人是起來了,隻是走路都打著飄兒,咋著說也不能來抬棺了!”
宋長貴急得直跳腳,“這個兔崽子,倒黴催的,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病倒了!這叫我臨時到哪裏去請人去?”
王繼聖上前問道:“宋伯伯,怎麽回事啊?”
宋長貴長籲短歎地說:“昨兒晚上我去了三個莊,才請夠了十六個大工,他這口棺材重,裏麵裝了兩個人,人少了抬不動,青壯年都去城裏打工去了,請不到人,連我算上才十六個人,這少了一個人,一頭重一頭輕的,棺材也起不來啊!”
王繼聖說道:“宋伯伯別抬了,你在旁邊指揮,我和阿利幫著抬。”
阿康想上前,被阿利用眼神阻止了,示意他全程錄像,好向坤沙匯報。
康慧心不舍得讓王繼聖抬棺,湊近王繼聖的耳邊說,“讓紅狼他們過來幫幫忙吧!他們有十幾個人呢!”
王繼聖小聲說:“他們都在四周布著,二裏地開外呢?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別嚇著鄉親們,再說了,我可是有一千斤的力氣呢!”
康慧心無奈,隻好退後了幾步。
宋長貴也濕了眼睛,喊了一聲:“孝子孝女磕頭,叩謝大公!”便找了兩雙白手套和兩條白毛巾交給了王繼聖和阿利。
宋秋波剛剛醒來,按照村長的吩咐,拉著弟弟給這十六個大工跪下磕頭,顫抖著聲音說:“宋家孝子孝女跪謝大家了!”
王繼聖和阿利隨著幾個男子各自找到自己的杠子放在肩上,隨著先兒喊聲“起”!各自一挺身,棺材被穩穩地抬了起來。
先兒在前邊引路,嘴裏還念念有詞,連王繼聖這個鬼門門主也沒有聽見他在念著什麽。
宋秋果披麻戴孝頭頂白布,手裏捧著二老的遺像,肩膀上斜扛著招魂幡,在先兒的後邊跟著。
十六個大工抬著棺木緩步走著,親友們頭頂孝布,手拄著被白紙纏繞的木棍跟在後麵,婦女們哭得悲痛欲絕,邁著踉蹌的步伐,在彼此的攙扶中才不至於栽倒。此時的宋秋波聲音已經嘶啞,隻是流淚卻哭不出聲來。
棺木停在了墓穴旁邊,兩個老頭已經挖好了墓穴,坐在一邊大口地喘著粗氣。
先兒圍著墓穴轉了一圈,宋長貴忙給十六個大工散煙,“鄉親們,先吸口煙攢攢勁兒,等會兒旋墓的時候可不興偷懶!”
王繼聖當然懂得,旋墓是中原喪葬禮儀的一個環節。棺材下葬前,大工們必須抬著棺材繞墓穴三圈,而且是速度越快越吉利!
等到先兒用柳枝定了向,示意可以開始了,宋長貴大喊一聲:“上肩!”大工們紛紛把木杠放在肩上。
宋長貴又大喊一聲:“走起!”
隻見那黑色的棺木繞著墓穴飛快地轉著圈,恰是一掛鞭炮響聲停止,棺材穩穩地停在了墓穴上方。
先兒滿意地點點頭,又指點著稍微調了一下方向,開口說道:“孝子暖房!”宋長貴便拉著宋秋果讓他爬進墓穴躺在裏麵睡了一下,隨即拉了出來。那先兒又說:“落!”棺材便落入了墓穴之中。
親友們一擁而上趴在地上挽留,一時哭聲震天。圍觀的村民此時多半想起過世的親人,也跟著紅了眼眶,擦拭著眼角的淚水。隨著先兒說一句,“時辰到了,可以了。”
親友們起來,有點力氣的都去找鐵鍁,準備封土,那宋秋波仍不罷休,癱坐在地上,雙手拍打著土地,張著嘴瞪著眼地流淚,那淚水似乎泛著紅色。
周圍的人上去拽她起來,先兒又叫道:“孝子奉第一鍁土!”宋秋果鏟起一鍬土,輕輕地傾倒在棺材上。隨即一眾大工一擁而上,不大一會兒,小山一樣的墳頭便立了起來。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籠罩在悲傷消沉的情緒中,或有嬉笑者,也在旁人的注視下不敢張揚,如果說有什麽是確定的,那就是這一幕早晚會落在自己頭上。
回到宋家的時候,六張桌子已經擺好,一次性塑料布也已經鋪上,杯子碗筷也擺放整齊了,主菜是紅燒肉,三兩一塊的,一桌上有八塊,當地人把它叫作“八大塊”。其他諸如雞魚肉蛋的也都有,每張桌子上放了一盒煙,兩瓶酒。
首先開席的是這些大工們和到墓地送葬的人們。八人一桌,早有人打開了酒瓶,酒香和肉香衝淡了悲傷的情緒,人們漸漸地話多了起來。一邊吃肉一邊喝酒,一邊還在張家長李家短地嘮著家常。
也有那不喝酒的,一隻手拿著兩三個饅頭,狼吞虎咽,顧不上交談,隻是悶頭在吃著。
有些來晚沒座位的,就蹲在牆角和庭院裏等著,等著吃第二輪的。這時,宋秋波和宋秋果與幾個舅舅們和姑姑們聚集在房間裏,不說話,不吃飯,依然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望著先前停放棺木的位置隻剩下幾塊墊腳的磚頭。空蕩和寂靜中,人們願意相信,死者的靈魂仍盤桓在空中,不舍離去。
王繼聖想道,這幾年推行節儉喪葬,讓整個葬禮少了些儀式感,送葬的隊伍服裝不整齊劃一,隨著老年婦女們的死去,年輕的村婦們在哭喪這方麵,也多少有些放不開手腳,而男的一向又不善於表露情感,少有嚎啕大哭者。
看見滿院子等著吃席的大人小孩,王繼聖問宋長貴:“宋伯伯,咱們這裏紅白喜事一般隨禮多少錢?”
宋長貴說:“根據家裏的情況,多少隨意!一般情況下,家境好一點的,有人在外打工掙錢的,隨禮就是三百二百的吧。若是差一點的,五十塊錢也行,還有隨二十的,主家也不在意多與少,凡正都要還禮的。鄉裏鄉親的,總不能斷了這份情不是!”
初冬的夜晚的確有些寒冷,夜裏比白天風大些,西北風呼呼地刮過光禿禿的樹梢,隻吹得大樹、小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一陣寒風吹來,雖然是一絲絲輕輕的風,但這風好像將冬天所有的寒冷都聚集到一起。襲入在每個人的臉上、頸子裏、袖口裏……
冬天的風很細,很會見縫插針。像水一樣從衣物中滲透下去,即使包裹得再嚴,冬天的風也會像刀一樣直往袖口、領口切進去,使身體感到陣陣寒意。
響器班子早已收拾了家夥去休息去了,四周一片死寂。
康慧心往王繼聖的懷裏偎了偎,嬌俏的身軀凍得發顫。王繼聖把她往懷裏擁了擁,吩咐阿利說:“這裏到清水縣城不遠,你開車去清水縣裏買20個軍大衣,每人發一件擋擋寒氣。”
阿利點了點頭,示意阿康他們多加小心,轉身開車去清水縣城去了。
宋秋波頭披白布,腰紮孝帶來到王繼聖的身邊,淚眼汪汪地問道:“王先生認識我大姐嗎?她是做什麽的?她有沒有說過為什麽二十年不回家看看我們?”
王繼聖知道她要有此一問,隻是沒有想好如何來回答她,隻好含糊地說:“你大姐是素姬姑娘的好朋友,我們是素姬姑娘的老公坤沙先生的朋友。是坤沙先生吩咐我們過來看望二老的,誰知道還是來晚了!”
宋秋波忍不住又哭了起來,“謝謝王先生!二老他們泉下有知,也會感謝你們的!”
王繼聖道:“宋姑娘節哀!人死不能複生,你自己還當多多保重!”
宋秋波泣不成聲地說:“爹娘死了,大姐也死了,我還活著幹什麽呢?”又看向跪在棺材旁邊的宋秋果,“若不是秋果才十八歲,也不立事,也沒有個正經工作,還沒有娶上媳婦兒,我……我……我真想隨著他們一起去!”轉身又跪在棺材前,哀哀哭道:“大呀!娘呀!你們都走了,把這一切都留給我了,你們不知道嗎?女兒也才21歲呀!我怎麽能挑起這副擔子呢!
我想跟著你們一起去,可是秋果怎麽辦啊?他才十八歲呀!我要是也死了,他可怎麽辦啊!啊……啊……啊!”
宋秋波臥跪在地上,全身搐動,一聲聲壓抑的、痛苦的呼叫,仿佛是從她靈魂的深處艱難地一絲絲地抽出來,散布在靈堂裏,織出一幅暗藍的悲哀,棚頂的白熾燈光也變得朦朧淺淡了。
阿利買了一捆軍大衣,扛著過來,每個人發了一件。
宋秋果給阿利磕了一個頭說:“謝謝你了!”
阿利往王繼聖的方向指了指,宋秋果膝行幾步,來到王繼聖的麵前,磕著頭說:“謝謝你王先生,你們都是好人!俺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好!”
王繼聖見他身子虛弱,臉色蒼白,說話也是中氣不足,打開天眼看去,明顯是陰陽兩虛,應是縱欲過度所至,雖然不明就裏,畢竟心下不忍。因雙手搭在宋秋果肩膀上,一股純陽真氣直渡入他的體內,一邊說道,“聽素姬小姐說,你的大姐姐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待人真誠,可能是離家太久,跟家鄉感情不深,所以才沒有回家看望你們,當她想回來時,自己卻先走了一步!”
宋秋果覺得一股熱氣從雙肩上滾滾湧入四肢百骸和五髒六腑,頓時就如那喝醉的人清醒了一樣,靈台也清明了,身上也暖和了,“我們不怨恨大姐,是爹娘為了全家人能活下去才把她賣掉的,若不是賣了她,我當時就餓死了!”
康慧心問道:“你們的工作環境不好嗎?你二姐姐怎麽哭得那麽悲傷?”
宋秋果不禁落下淚來,“我們……我們……我二姐她是個苦命人啊!她都是為了我啊!”說著,淚如泉湧,再也說不下去,轉過身又跪在棺材前,俯下身子,低聲抽泣。
康慧心見此情景,心裏一酸,也不禁落下淚來。
王繼聖默默無語,伸手從盤子裏拿過一支煙點上,將心中的苦澀隨著這煙霧噴了出來。
他知道,一個花季少女,對這陽光明媚的世界失去了留戀,必然有難為人說的苦衷。一個藝校畢業的學生,僅僅是憑著唱唱歌跳跳舞每個月無論如何也掙不到五千塊錢的。那麽她的一萬多塊錢薪酬,必然是付出的更多!
難怪她哭得如此傷心!
這個宋秋果,一個男服務員,在一個鄉下的度假村裏,不過是做門童,做傳菜員,正常情況下,月薪也不會超過三千塊錢,可他竟然有六千元之多!難怪身體如此虛弱!
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初冬的清晨,寒霜滿地鋪,人們陸陸續續地趕過來了。
宋家請的大廚們早已打好了幾大桶胡辣湯,還有蒸好的饅頭。
人們睡眼惺忪地盛了一碗湯,抓起兩個饅頭蹲在路邊吃著。
很少有人說話,一切都在靜寂中進行。
康慧心喝了半碗湯,吃了一小塊饅頭,再也吃不進去了。
請來的陰陽先生單獨坐在一張桌子旁,除了一碗胡辣湯兩個饅頭外,還有一盤子紅燒肉和兩隻雞腿,外加一瓶酒。這是他的特殊待遇,誰也不敢和他攀比。
等到那陰陽先生吃飽喝足以後,用袖子擦了擦嘴,站起身來,聲音嘹亮地大聲喊道:“吉時已到,最後告別!屬羊的,屬龍的,往後靠靠,其他的人繞棺一周,再看看最後一眼!”隨即響起一小掛鞭炮聲。
兩個婦人扶著宋秋波立起身,剛剛看到父母的遺容,宋秋波撕心裂肺的痛呼道:“大呀!娘呀!啊……啊……!”早已昏死過去!
葬禮儀式開始了,先兒嚴肅地走上前,為逝者用黃裱紙蒙上了臉,仔細安放著裝有五穀雜糧的小布袋子。人們起立鞠躬默哀,向逝者告別,紛紛擦拭淚水,留下心靈深處無法舒緩的哀傷。嗩呐又吹響了,樂曲也變得更加悲愴。
四個男人抬起棺材蓋蓋在了棺材上,先兒拿起鐵錘和鐵釘,看了看還沒有醒過來的宋秋波,對宋秋果說:“喊著點兒,叫你大你娘躲釘!”
宋秋果聽了,機械地喊道:“大呀,躲釘啊!娘呀,躲釘啊!”
先兒早三五錘把鐵釘敲在了棺木上,將棺材蓋板固定好了。
這時,一個男子急匆匆地跑了過來,對宋長貴說:“村長村長!後莊的劉四貴突然拉肚子拉了一夜,人是起來了,隻是走路都打著飄兒,咋著說也不能來抬棺了!”
宋長貴急得直跳腳,“這個兔崽子,倒黴催的,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病倒了!這叫我臨時到哪裏去請人去?”
王繼聖上前問道:“宋伯伯,怎麽回事啊?”
宋長貴長籲短歎地說:“昨兒晚上我去了三個莊,才請夠了十六個大工,他這口棺材重,裏麵裝了兩個人,人少了抬不動,青壯年都去城裏打工去了,請不到人,連我算上才十六個人,這少了一個人,一頭重一頭輕的,棺材也起不來啊!”
王繼聖說道:“宋伯伯別抬了,你在旁邊指揮,我和阿利幫著抬。”
阿康想上前,被阿利用眼神阻止了,示意他全程錄像,好向坤沙匯報。
康慧心不舍得讓王繼聖抬棺,湊近王繼聖的耳邊說,“讓紅狼他們過來幫幫忙吧!他們有十幾個人呢!”
王繼聖小聲說:“他們都在四周布著,二裏地開外呢?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別嚇著鄉親們,再說了,我可是有一千斤的力氣呢!”
康慧心無奈,隻好退後了幾步。
宋長貴也濕了眼睛,喊了一聲:“孝子孝女磕頭,叩謝大公!”便找了兩雙白手套和兩條白毛巾交給了王繼聖和阿利。
宋秋波剛剛醒來,按照村長的吩咐,拉著弟弟給這十六個大工跪下磕頭,顫抖著聲音說:“宋家孝子孝女跪謝大家了!”
王繼聖和阿利隨著幾個男子各自找到自己的杠子放在肩上,隨著先兒喊聲“起”!各自一挺身,棺材被穩穩地抬了起來。
先兒在前邊引路,嘴裏還念念有詞,連王繼聖這個鬼門門主也沒有聽見他在念著什麽。
宋秋果披麻戴孝頭頂白布,手裏捧著二老的遺像,肩膀上斜扛著招魂幡,在先兒的後邊跟著。
十六個大工抬著棺木緩步走著,親友們頭頂孝布,手拄著被白紙纏繞的木棍跟在後麵,婦女們哭得悲痛欲絕,邁著踉蹌的步伐,在彼此的攙扶中才不至於栽倒。此時的宋秋波聲音已經嘶啞,隻是流淚卻哭不出聲來。
棺木停在了墓穴旁邊,兩個老頭已經挖好了墓穴,坐在一邊大口地喘著粗氣。
先兒圍著墓穴轉了一圈,宋長貴忙給十六個大工散煙,“鄉親們,先吸口煙攢攢勁兒,等會兒旋墓的時候可不興偷懶!”
王繼聖當然懂得,旋墓是中原喪葬禮儀的一個環節。棺材下葬前,大工們必須抬著棺材繞墓穴三圈,而且是速度越快越吉利!
等到先兒用柳枝定了向,示意可以開始了,宋長貴大喊一聲:“上肩!”大工們紛紛把木杠放在肩上。
宋長貴又大喊一聲:“走起!”
隻見那黑色的棺木繞著墓穴飛快地轉著圈,恰是一掛鞭炮響聲停止,棺材穩穩地停在了墓穴上方。
先兒滿意地點點頭,又指點著稍微調了一下方向,開口說道:“孝子暖房!”宋長貴便拉著宋秋果讓他爬進墓穴躺在裏麵睡了一下,隨即拉了出來。那先兒又說:“落!”棺材便落入了墓穴之中。
親友們一擁而上趴在地上挽留,一時哭聲震天。圍觀的村民此時多半想起過世的親人,也跟著紅了眼眶,擦拭著眼角的淚水。隨著先兒說一句,“時辰到了,可以了。”
親友們起來,有點力氣的都去找鐵鍁,準備封土,那宋秋波仍不罷休,癱坐在地上,雙手拍打著土地,張著嘴瞪著眼地流淚,那淚水似乎泛著紅色。
周圍的人上去拽她起來,先兒又叫道:“孝子奉第一鍁土!”宋秋果鏟起一鍬土,輕輕地傾倒在棺材上。隨即一眾大工一擁而上,不大一會兒,小山一樣的墳頭便立了起來。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籠罩在悲傷消沉的情緒中,或有嬉笑者,也在旁人的注視下不敢張揚,如果說有什麽是確定的,那就是這一幕早晚會落在自己頭上。
回到宋家的時候,六張桌子已經擺好,一次性塑料布也已經鋪上,杯子碗筷也擺放整齊了,主菜是紅燒肉,三兩一塊的,一桌上有八塊,當地人把它叫作“八大塊”。其他諸如雞魚肉蛋的也都有,每張桌子上放了一盒煙,兩瓶酒。
首先開席的是這些大工們和到墓地送葬的人們。八人一桌,早有人打開了酒瓶,酒香和肉香衝淡了悲傷的情緒,人們漸漸地話多了起來。一邊吃肉一邊喝酒,一邊還在張家長李家短地嘮著家常。
也有那不喝酒的,一隻手拿著兩三個饅頭,狼吞虎咽,顧不上交談,隻是悶頭在吃著。
有些來晚沒座位的,就蹲在牆角和庭院裏等著,等著吃第二輪的。這時,宋秋波和宋秋果與幾個舅舅們和姑姑們聚集在房間裏,不說話,不吃飯,依然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望著先前停放棺木的位置隻剩下幾塊墊腳的磚頭。空蕩和寂靜中,人們願意相信,死者的靈魂仍盤桓在空中,不舍離去。
王繼聖想道,這幾年推行節儉喪葬,讓整個葬禮少了些儀式感,送葬的隊伍服裝不整齊劃一,隨著老年婦女們的死去,年輕的村婦們在哭喪這方麵,也多少有些放不開手腳,而男的一向又不善於表露情感,少有嚎啕大哭者。
看見滿院子等著吃席的大人小孩,王繼聖問宋長貴:“宋伯伯,咱們這裏紅白喜事一般隨禮多少錢?”
宋長貴說:“根據家裏的情況,多少隨意!一般情況下,家境好一點的,有人在外打工掙錢的,隨禮就是三百二百的吧。若是差一點的,五十塊錢也行,還有隨二十的,主家也不在意多與少,凡正都要還禮的。鄉裏鄉親的,總不能斷了這份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