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命案牽連,再入閔府
天機九盤:我在諸天模擬成聖 作者:墨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月光灑落,映照出一個身著公服的大漢身影,他正透過狹窄的門縫,好奇地向內窺望。見有人影逐漸靠近,他不耐煩地再次用力敲門,粗聲粗氣地喊道:“快開門!”
周昭陽心中一驚,沉聲問道:“閣下何人?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大漢的聲音更加洪亮:“快開門。”
“是城主府的某位大人身體不適嗎?”他心念一動,正要開門,突然想起城主府有官醫,心中警覺,隔著門再次詢問道:“有什麽事情嗎?”
大漢本不打算透露實情,但見對方堅持不開門,無奈之下,隻能透露實情,道:“閔府三公子不幸去世,閔家已經連夜報官,大人召你前去對質。”
周昭陽聞言心中猛地一顫,他仔細打量了來人一番,見其修為平平,這才打開門,疑惑地問道:“這怎麽可能?我走時,三公子的毒已解了大半,隻需再服兩枚解毒丹,理應能夠痊愈,怎會突然死了呢?”
周昭陽長時間未開門,大漢感到有些焦躁。此刻見他終於開門,怒氣頓時消減許多。麵對這位享有盛譽的醫者,大漢不敢像對待普通百姓那樣粗魯,而是較為溫和地回應道:“這些話,你還是直接跟大人說吧。”
周昭陽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說道:“請稍候,我這就去取一枚解毒丹,以便在對質時作為證據使用。”
大漢未置可否,緊隨其後步入屋內,見周昭陽摸索許久,仍然沒有找到火石,不禁心生煩躁,催促道:“藥箱中可備有火石?”
周昭陽恍然大悟,自嘲地笑了笑,到門後取了藥箱,道:“藥箱裏就有解毒丹,若非你提醒,我還想掌燈找呢。這些瑣碎的事,一向由丫頭置辦,今日她恰好不在,弄得我手忙腳亂。”
周昭陽肩扛藥箱,鎖好門後,緊隨大漢的步伐,朝城主府的方向前進。
行至第兩個路口,周昭陽察覺到路線有異,步伐隨之放緩,他提出疑問:“城主府似乎並不在這條路上。”
大漢顯得焦慮不安,見周昭陽停下,連忙繞到他身後,輕推一把,緊蹙眉頭解釋道:“閔家已經將此事上報至監司衙門,我們自然無需前往城主府。”
周昭陽心生疑惑,問道:“監司?監司的職責是監督官吏,不涉及審理案件。閔家發生了命案,理應向城主府報案才是。”
那大漢再次推了周昭陽一下,不悅地解釋道:“的確如此,通常的刑事案件,除非與官差衙役有關,否則無人會向監司報案。但是,閔家三公子功名在身,其家族向監司提起訴訟,監司大人必須受理。”
監司直接隸屬於監察院,地位略低於城主,不受城主的直接管轄,這是諸侯用來製衡其轄下城主的策略之一。
周昭陽滿腹疑惑,詢問道:“閔家有人在朝廷擔任官職嗎?”
“那是自然,閔家從政者眾多。”
看到周昭陽加快了步伐,大漢的臉色緩和了許多。他擔任差役多年,處理過各種各樣的案件,卻從未見過醫者毒害病人的怪事,因此,他初步判斷這是閔家人無理取鬧,見醫者是外地人肆意欺淩。他稍作猶豫,低聲說道:“閔家三公子的大哥,是侯爺身邊的親信。”
自從周昭陽定居如城以來,他鮮少外出,也不熱衷於探聽家長裏短,因此對閔家了解甚少。他並不知道閔家是當地著名的書香門第,族中多人在朝為官,在唐城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即便是如城城主,見到閔家的主事者,也會表現出幾分敬意。
“閔家與監司大人有交情嗎?”
提出這個問題後,周昭陽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自嘲地笑了笑,接著說:“肯定有交情,否則就直接告到城主府了!”
大漢沉默了片刻,然後解釋道:“告到監司還有其他原因,閔家三公子與京中的那位大公子關係不和,而城主與大公子私交甚篤。”
周昭陽不由苦笑,心知是家族內鬥之禍,問道:“何人出麵狀告?”
大漢也不隱瞞,道:“閔家二公子,是死者同父同母的兄長,這兩位公子是正房所出。”
周昭陽略加思索,道:“京中那位是庶出?二公子之所以告到監司,是懷疑三公子的死,與京中那位公子有關。我,隻不過是一個受到連累的倒黴蛋。”
大漢咧嘴一笑,月光下,牙齒閃爍著微光,道:“你很聰明!雖知你無辜,監司大人仍傳你前來,一來是給閔家二公子一個交代,二來是想借你的醫術,探尋線索。監司衙門人手不足,又無官醫,大人要查明真相,實要無人可用。”
周昭陽略作推演,道:“即便知曉真凶身份,證據也難尋。如此明目張膽的毒殺案,凶手必已籌謀多時,怎會輕易留下痕跡?待至閔府勘查現場時,恐怕還有命案發生。一般而言,死者往往是此案的首要嫌疑人。”
監司很年輕,一表人才,雙眼清澈,一看就知絕非庸才。他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盤問周昭陽時,語調溫和而沉穩。
閔家二公子與監司年紀相仿,身著書生袍,腰間懸著官佩,顯然是官身,若非那雙因悲痛而紅腫的眼睛稍減風采,其形象之出眾,不在監司之下。
二公子身為苦主,對周昭陽卻未惡言相向,反而數次表達歉意。的確,明知周昭陽無辜,卻將他生生牽連進來,不符合優秀儒生的道德觀。
閔家三位公子,才名遠揚,若無嫡庶之隔閡,三兄弟若能同心協力,閔家未來之輝煌,定當不可限量。奈何,正房夫人心胸狹隘,夫君仙逝後,緊握家財大權,對大公子之母苛待至極,致其含恨而終。又恐大公子日後尋仇,暗施詭計,使得大公子非但得不到家族財力支持,而且遭到族人排擠,致使大公子與家族決裂。
周昭陽對閔家內鬥渾然不知,而監司卻洞若觀火。他本不想摻和這樣的案子,無奈二公子帶著他學院老師的親筆信相求,情麵難卻,隻得接下此案。
“你是醫者,若想自證清白,需要找出三公子的死因,證明與你配的藥無關。”
監事說完,望向帶周昭陽來此的那名大漢,長歎一口氣,道:“你帶幾人,陪風醫師走一趟吧。”
已是深夜,閔家燈光透明,白幡已經掛了出來,奴仆丫鬟皆換上了素衣。今日第二次走入閔家的周昭陽,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三公子身亡很倉促,在深夜短時間就將治喪做到這種程度,家族實力果真不凡。
二公子在旁陪同,一路無言,到了屍體處,讓家奴掀開蓋布,雙目情不自已泛紅,轉向周昭陽,輕聲道:“先生,並非故意牽連你,我知此事與你無關,但監司衙門無官醫,城主府的官醫不敢相信,無奈之下,隻能麻煩先生。”
周昭陽仔細觀察,又到床前,細看嘔吐物的藥渣,神色凝重,道:“府中有人精通藥理?”
二公子想了一會,道:“有,不算精通,水平一般。“
周昭陽搖了搖頭,苦笑道:“初次下毒隻是引子,我用解毒丹破了此毒,卻在服第二枚解毒丹時,暗中添加了兩味藥,讓藥性反轉,變成催命的劇毒之藥。若此人水平一般,世上便無良醫了!”
二公子蹙眉沉思片刻,說道:“府中唯有一人略懂藥理,是家父生前身邊之人,斷然不會對三弟下毒手。倘若真依先生之見,凶手藥理造詣頗深,府中確實沒有這樣的人。”
周昭陽沉思一會,道:“可有外人來看過三公子?”
二公子在房中踱了幾步,忽道:“難道是她?!”
見周昭陽詫異地望著自己,二公子自嘲地搖搖頭,望向一名侍女,道:“三夫人呢?”
侍女答道:“在後院陪著老夫人。”
“後院有女眷,不便請先生過去。先生在此稍候,我去去就來。”然後他交代府中管事,道:“先生雖是官差傳來,但與三弟之死無關,要好生侍候,不得無禮。”
周昭陽環視四周,注意到一名侍女,低著頭,往後院匆匆走去。
二公子循著周昭陽的目光看去,雙眼深處寒光閃爍,沒有說話,牙關緊咬,也往後院而去。
“這侍女修為不低,難道閔家有修士?”周昭陽有些不解,指了指那名侍女的背影,問旁側管事道:“那位侍女的主子是誰?”
管事轉頭看了一眼,道:“三夫人的丫鬟花兒,隨三夫人陪嫁來的。”
“我下午來診病時,三夫人在場?”
周昭陽問話之際,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下午診病的情景,然而一切正常,那時,那位侍女並不在場。
“這就有意思了,三夫人的侍女竟有修為,莫非三夫人亦是修士?若侍女修為已至這等境界,三夫人想必更是不凡,何以會屈身於閔家這等凡塵之家?那侍女方才腳步匆匆,難道是給三夫人通風報信去了?三公子的死,會不會跟她有關?三公子婚前身體健康,婚後開始患病,難道三夫人當真有問題?”
周昭陽心中一驚,沉聲問道:“閣下何人?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大漢的聲音更加洪亮:“快開門。”
“是城主府的某位大人身體不適嗎?”他心念一動,正要開門,突然想起城主府有官醫,心中警覺,隔著門再次詢問道:“有什麽事情嗎?”
大漢本不打算透露實情,但見對方堅持不開門,無奈之下,隻能透露實情,道:“閔府三公子不幸去世,閔家已經連夜報官,大人召你前去對質。”
周昭陽聞言心中猛地一顫,他仔細打量了來人一番,見其修為平平,這才打開門,疑惑地問道:“這怎麽可能?我走時,三公子的毒已解了大半,隻需再服兩枚解毒丹,理應能夠痊愈,怎會突然死了呢?”
周昭陽長時間未開門,大漢感到有些焦躁。此刻見他終於開門,怒氣頓時消減許多。麵對這位享有盛譽的醫者,大漢不敢像對待普通百姓那樣粗魯,而是較為溫和地回應道:“這些話,你還是直接跟大人說吧。”
周昭陽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說道:“請稍候,我這就去取一枚解毒丹,以便在對質時作為證據使用。”
大漢未置可否,緊隨其後步入屋內,見周昭陽摸索許久,仍然沒有找到火石,不禁心生煩躁,催促道:“藥箱中可備有火石?”
周昭陽恍然大悟,自嘲地笑了笑,到門後取了藥箱,道:“藥箱裏就有解毒丹,若非你提醒,我還想掌燈找呢。這些瑣碎的事,一向由丫頭置辦,今日她恰好不在,弄得我手忙腳亂。”
周昭陽肩扛藥箱,鎖好門後,緊隨大漢的步伐,朝城主府的方向前進。
行至第兩個路口,周昭陽察覺到路線有異,步伐隨之放緩,他提出疑問:“城主府似乎並不在這條路上。”
大漢顯得焦慮不安,見周昭陽停下,連忙繞到他身後,輕推一把,緊蹙眉頭解釋道:“閔家已經將此事上報至監司衙門,我們自然無需前往城主府。”
周昭陽心生疑惑,問道:“監司?監司的職責是監督官吏,不涉及審理案件。閔家發生了命案,理應向城主府報案才是。”
那大漢再次推了周昭陽一下,不悅地解釋道:“的確如此,通常的刑事案件,除非與官差衙役有關,否則無人會向監司報案。但是,閔家三公子功名在身,其家族向監司提起訴訟,監司大人必須受理。”
監司直接隸屬於監察院,地位略低於城主,不受城主的直接管轄,這是諸侯用來製衡其轄下城主的策略之一。
周昭陽滿腹疑惑,詢問道:“閔家有人在朝廷擔任官職嗎?”
“那是自然,閔家從政者眾多。”
看到周昭陽加快了步伐,大漢的臉色緩和了許多。他擔任差役多年,處理過各種各樣的案件,卻從未見過醫者毒害病人的怪事,因此,他初步判斷這是閔家人無理取鬧,見醫者是外地人肆意欺淩。他稍作猶豫,低聲說道:“閔家三公子的大哥,是侯爺身邊的親信。”
自從周昭陽定居如城以來,他鮮少外出,也不熱衷於探聽家長裏短,因此對閔家了解甚少。他並不知道閔家是當地著名的書香門第,族中多人在朝為官,在唐城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即便是如城城主,見到閔家的主事者,也會表現出幾分敬意。
“閔家與監司大人有交情嗎?”
提出這個問題後,周昭陽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自嘲地笑了笑,接著說:“肯定有交情,否則就直接告到城主府了!”
大漢沉默了片刻,然後解釋道:“告到監司還有其他原因,閔家三公子與京中的那位大公子關係不和,而城主與大公子私交甚篤。”
周昭陽不由苦笑,心知是家族內鬥之禍,問道:“何人出麵狀告?”
大漢也不隱瞞,道:“閔家二公子,是死者同父同母的兄長,這兩位公子是正房所出。”
周昭陽略加思索,道:“京中那位是庶出?二公子之所以告到監司,是懷疑三公子的死,與京中那位公子有關。我,隻不過是一個受到連累的倒黴蛋。”
大漢咧嘴一笑,月光下,牙齒閃爍著微光,道:“你很聰明!雖知你無辜,監司大人仍傳你前來,一來是給閔家二公子一個交代,二來是想借你的醫術,探尋線索。監司衙門人手不足,又無官醫,大人要查明真相,實要無人可用。”
周昭陽略作推演,道:“即便知曉真凶身份,證據也難尋。如此明目張膽的毒殺案,凶手必已籌謀多時,怎會輕易留下痕跡?待至閔府勘查現場時,恐怕還有命案發生。一般而言,死者往往是此案的首要嫌疑人。”
監司很年輕,一表人才,雙眼清澈,一看就知絕非庸才。他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盤問周昭陽時,語調溫和而沉穩。
閔家二公子與監司年紀相仿,身著書生袍,腰間懸著官佩,顯然是官身,若非那雙因悲痛而紅腫的眼睛稍減風采,其形象之出眾,不在監司之下。
二公子身為苦主,對周昭陽卻未惡言相向,反而數次表達歉意。的確,明知周昭陽無辜,卻將他生生牽連進來,不符合優秀儒生的道德觀。
閔家三位公子,才名遠揚,若無嫡庶之隔閡,三兄弟若能同心協力,閔家未來之輝煌,定當不可限量。奈何,正房夫人心胸狹隘,夫君仙逝後,緊握家財大權,對大公子之母苛待至極,致其含恨而終。又恐大公子日後尋仇,暗施詭計,使得大公子非但得不到家族財力支持,而且遭到族人排擠,致使大公子與家族決裂。
周昭陽對閔家內鬥渾然不知,而監司卻洞若觀火。他本不想摻和這樣的案子,無奈二公子帶著他學院老師的親筆信相求,情麵難卻,隻得接下此案。
“你是醫者,若想自證清白,需要找出三公子的死因,證明與你配的藥無關。”
監事說完,望向帶周昭陽來此的那名大漢,長歎一口氣,道:“你帶幾人,陪風醫師走一趟吧。”
已是深夜,閔家燈光透明,白幡已經掛了出來,奴仆丫鬟皆換上了素衣。今日第二次走入閔家的周昭陽,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三公子身亡很倉促,在深夜短時間就將治喪做到這種程度,家族實力果真不凡。
二公子在旁陪同,一路無言,到了屍體處,讓家奴掀開蓋布,雙目情不自已泛紅,轉向周昭陽,輕聲道:“先生,並非故意牽連你,我知此事與你無關,但監司衙門無官醫,城主府的官醫不敢相信,無奈之下,隻能麻煩先生。”
周昭陽仔細觀察,又到床前,細看嘔吐物的藥渣,神色凝重,道:“府中有人精通藥理?”
二公子想了一會,道:“有,不算精通,水平一般。“
周昭陽搖了搖頭,苦笑道:“初次下毒隻是引子,我用解毒丹破了此毒,卻在服第二枚解毒丹時,暗中添加了兩味藥,讓藥性反轉,變成催命的劇毒之藥。若此人水平一般,世上便無良醫了!”
二公子蹙眉沉思片刻,說道:“府中唯有一人略懂藥理,是家父生前身邊之人,斷然不會對三弟下毒手。倘若真依先生之見,凶手藥理造詣頗深,府中確實沒有這樣的人。”
周昭陽沉思一會,道:“可有外人來看過三公子?”
二公子在房中踱了幾步,忽道:“難道是她?!”
見周昭陽詫異地望著自己,二公子自嘲地搖搖頭,望向一名侍女,道:“三夫人呢?”
侍女答道:“在後院陪著老夫人。”
“後院有女眷,不便請先生過去。先生在此稍候,我去去就來。”然後他交代府中管事,道:“先生雖是官差傳來,但與三弟之死無關,要好生侍候,不得無禮。”
周昭陽環視四周,注意到一名侍女,低著頭,往後院匆匆走去。
二公子循著周昭陽的目光看去,雙眼深處寒光閃爍,沒有說話,牙關緊咬,也往後院而去。
“這侍女修為不低,難道閔家有修士?”周昭陽有些不解,指了指那名侍女的背影,問旁側管事道:“那位侍女的主子是誰?”
管事轉頭看了一眼,道:“三夫人的丫鬟花兒,隨三夫人陪嫁來的。”
“我下午來診病時,三夫人在場?”
周昭陽問話之際,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下午診病的情景,然而一切正常,那時,那位侍女並不在場。
“這就有意思了,三夫人的侍女竟有修為,莫非三夫人亦是修士?若侍女修為已至這等境界,三夫人想必更是不凡,何以會屈身於閔家這等凡塵之家?那侍女方才腳步匆匆,難道是給三夫人通風報信去了?三公子的死,會不會跟她有關?三公子婚前身體健康,婚後開始患病,難道三夫人當真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