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母女重逢,出診閔府
天機九盤:我在諸天模擬成聖 作者:墨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暮色降臨,主仆二人穿過城門,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他們遇到許多熟悉的麵孔,不時有人打招呼。有的人笑容滿麵,有的人則滿含感激。
“現在,終於找到了歸屬感。”
周昭陽不禁心潮澎湃,往昔那無處安身的淒涼景象再度浮現眼前,心中泛起陣陣苦澀。而現在,在如城安定下來,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醫師,身邊還有巧兒陪伴,與數月前那落魄不堪的模樣相較,如今的他仿佛脫胎換骨,判若兩人。
“實際上,這樣的平凡生活挺好……”
周昭陽的話音未落,忽然臉色大變,幸虧麵具遮擋了他的表情,在旁人看來,他的情緒波動幾乎察覺不到。
住宅門前聚集了十幾個人,並不罕見。他醫術高超,名聲日隆,不少富貴人家慕名而來。這些人家出行時,前呼後擁,隨從眾多,場麵壯觀。
今日到訪的這群人顯得不同尋常,男子個個身強體健,身著修士服飾。若非其間點綴著幾位世俗裝扮的女子,他差點誤會他們是鬼閣的人,幾乎生出轉身逃離的衝動。
“巧兒!”為首的中年美婦遠遠地望見胡巧兒,立刻淚眼蒙矓,悲泣出聲。
“娘親?!”胡巧兒當場愣住,緩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用力擰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直到痛得幾乎要落淚,才確認這不是夢。她卸下背簍,快步走上前去,與那位美婦緊緊擁抱。
親人重逢的溫馨場景令人動容,周昭陽眼眶不由自主地濕潤,隨即收斂心神,溫和地提議道:“諸位,我們進屋詳談?”
那美婦恍然回神,鬆開胡巧兒的手,輕輕拭去眼角淚痕,朝他盈盈一拜,柔聲道:“妾身胡木氏,拜見風先生,感激先生對巧兒的悉心照料。”
說完,她讓隨從取出一大堆禮物,道:“這是妾身為先生準備的禮品,至於巧兒的贖金,任憑先生開口。”
周昭陽微微一笑,溫文爾雅地說道:“此事好說,請先至屋內小憩。”
他率先步入院中,引領眾人前行。眼見女子隨從眾多,他不禁麵露歉色,溫聲道:“寒舍簡陋,堂屋恐難容眾人,委屈部分貴客在院中稍候。”
巧兒在驚喜過後,雖然明知娘親來贖自己,卻迅速進入角色,頭前打開房鎖,打算從屋裏搬出幾張竹椅,讓隨從們坐下休息。早有侍女搶上前去,說道:“小姐,您隻管吩咐,這些雜活我們來做。”
“夫人,請裏麵坐,這邊請。”
周昭陽進屋後,在主位坐下,請胡夫人在客座位置坐下,然後請另外兩位女子落座。
這兩位女子均為侍女,連忙擺手拒絕,站在胡夫人身後。
“夫人來自何方?”
他看似漫不經心地詢問,實則心中已有推測。
“來自申城。特地來接巧兒。”胡夫人心懷憂慮,擔心周昭陽不放巧兒離開,急忙說道:“先生為巧兒花費頗多,但請開價,我定會滿足。”
周昭陽微微一笑,開口道:“贖金就不必了,隻希望夫人幫我點小忙,就當是巧兒的贖金吧。”
胡夫人立刻回應道:“什麽忙?隻要是我能力所及,定會全力相助先生。”
周昭陽說出了心中願望,道:“其實,並非什麽難事。久聞申侯上任以來,政令暢通,官民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夫人返回申城時,我希望同行,僅此而已。”
躲在如城現在還算安穩,日後若意外暴露身份,身邊一個幫手也沒有,遇到類似李風實那等築基修士,隻有束手就擒的下場。到了申城就不一樣,關鍵時刻可以向申侯求助,等於多了一層保障。
胡夫人原本以為是大事,聽完周昭陽所言,她立刻回應道:“這不過是小事,舉手之勞而已,贖金應該支付。”
周昭陽回到臥房,找出戶籍文書,遞給胡夫人,微笑著說道:“這是巧兒的戶籍文書,如果夫人身邊有熟悉官府流程的人,現在就可以去辦理相關手續。如果需要我配合,吩咐一聲即可。”
胡夫人接過籍契,麵露喜色,隨即吩咐兩名隨從速往官府辦理,又命侍女取出銀票數張,執意要遞於他手中。
周昭陽推辭道:“金錢真不需要,若夫人感覺過意不去,等到了申城,幫我租間鋪子,讓我有處安身之地,就算幫了我大忙。”
胡夫人聞言,收起銀票,笑道:“也好,聽聞先生醫術高明,到了申城,很快就能聲名遠揚。”
周昭陽開口問道:“夫人,巧兒說你家遭遇了不幸,現在情況如何?”
胡夫人神色黯淡,輕聲答道:“事發之時,我恰巧在申城為融妃慶祝壽辰,幸運地逃過一劫。得知夫君遭人陷害,我當即讓兄長向申侯求助,但申侯屬下趕到時,已無法挽回。夫君年輕時曾跟隨申侯左右,直到外放任職才分開,情誼深厚。因此,夫君出事後,申侯自然要為他伸張正義,向周京上書,嚴厲控訴唐侯。隨後,申侯親自帶著證人前往唐城,迫使唐侯認錯,為夫君平反冤屈,並處決了幾名責任人,不幸中算是大幸。家族跟隨夫君赴任的男子均不幸遇難,女眷雖保住了性命,但侮辱難免,其中幾人自盡。巧兒的情況比較特殊,她輾轉於幾個牙行之間,我費盡周折才找到她的下落。來時我向周圍鄰居打聽過了,知道先生對巧兒非常好,在此我再次表示感謝。”
此時,隨從帶著官府的牙人,進屋請周昭陽簽字畫押,手續已是走完。
巧兒出了奴籍,恢複了自由身,對周昭陽依依不舍,跟胡夫人說道:“娘親,你們暫且回客棧,臨行前,我要多陪陪少爺。”
“這……”
胡夫人有些為難,胡家書香世家,女兒如今改了籍,還留在這裏侍候別人,她心裏麵感覺有些別扭。
胡巧兒固執地說道:“娘親,女兒知道你心疼我,你留兩名侍女跟著我,不就行了?我真的想多陪陪少爺……先生。”
周昭陽在旁說道:“巧兒,你們母女多日未見,你隨母親回客棧住。明日一早,你過來陪我就是,順便幫我收拾行裝。”
胡夫人並非不通情理,隻是念及巧兒日漸出落得亭亭玉立,夜間若再與周昭陽共處一室,心中難免生出幾絲不妥之感。聽周昭陽說讓巧兒白天過來,心裏頓覺舒服得多,看向周昭陽時,眼中多了幾絲溫和。
定好第三日啟行,胡夫人帶著胡巧兒返回客棧,方才熱鬧的院落頃刻間平靜下來,周昭陽再次嚐到了孤獨的滋味。
周昭陽自言自語:“若巧兒是個孤女,永遠陪在我身邊就好了。”
他進房整理行裝,剛剛進屋,外麵有人闖了進來,道:“先生,我是閔家人,我家少爺有病,行走不便,麻煩先生出診。”
周昭陽打量來人,雖身著短褐,然衣料質地非凡,想必乃大戶人家之管事。見其言辭懇切,禮數亦無懈可擊,周昭陽不便推辭,遂即背上藥箱,隨其步出,問道:“貴府少爺所患是何病症?”
“少爺自從成親之後,身體就不好,今日午餐後難受得厲害,臉色發青!我來之前已經虛脫了!老夫人聽說先生的大名,特意讓我來請您。”
中毒者是閔家嫡子,排行第三,年紀十八,成親不久。此時,他半倚床榻,麵色蒼白勝雪,眼窩深陷,氣息奄奄,雙眸失神,宛如暗夜中搖曳的燭火。
周昭陽的毒術,是夢幽用戒尺逼著學的,基礎紮實,比醫術高明得多,一見病人的症狀,就知道中了什麽毒。他取出一些催吐的粉末,讓人喂閔家少爺服下,然後教導侍女,如何將手指伸進閔三公子的咽喉裏催吐,終於將閔三公子腹中排空。周昭陽上前把了把脈,從藥箱中取出一枚解毒丹,用水化開,讓人喂閔家三公子服下。
不久,閔家少爺氣色轉好,毒性去了大半。周昭陽見已無大礙,留下幾粒解毒丹,交代好服用細節,收了診金,告辭離去。
將到閔府門口,周昭陽略加遲疑,轉向送他出來的那名管事,道:“三公子中毒,並非今日,而是有些日子了。”
管事麵露驚容,失聲道:“有人要害三公子?”
他神色凝重,不及送周昭陽出門,向周昭陽拱手賠禮,急匆匆地進了內院。
“大家族有大家族的難處啊!”
周昭陽輕搖首,一聲悠長歎自唇邊溢出,其神態舉止間,盡顯飽經風霜的智者風範。
回到居處,周昭陽整理一會行李,記起一事,習慣性地叫了聲巧兒,叫出口後才恍然發覺,巧兒已非自家丫環,他將打好包的行李收入儲物戒中。然後,他盤坐榻上,開始運功修煉。
真氣運行不到一個周天,忽有叫門聲傳來,周昭陽連忙收功,心道:“莫非又有人患了急病?”
胡巧兒不在,周昭陽有些不習慣,黑暗中,他摸索火石未果,擔心病情被延誤,遂借著朦朧月光,踱至門前,出於習慣的警覺,他眯眼從門縫向外窺探。
“現在,終於找到了歸屬感。”
周昭陽不禁心潮澎湃,往昔那無處安身的淒涼景象再度浮現眼前,心中泛起陣陣苦澀。而現在,在如城安定下來,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醫師,身邊還有巧兒陪伴,與數月前那落魄不堪的模樣相較,如今的他仿佛脫胎換骨,判若兩人。
“實際上,這樣的平凡生活挺好……”
周昭陽的話音未落,忽然臉色大變,幸虧麵具遮擋了他的表情,在旁人看來,他的情緒波動幾乎察覺不到。
住宅門前聚集了十幾個人,並不罕見。他醫術高超,名聲日隆,不少富貴人家慕名而來。這些人家出行時,前呼後擁,隨從眾多,場麵壯觀。
今日到訪的這群人顯得不同尋常,男子個個身強體健,身著修士服飾。若非其間點綴著幾位世俗裝扮的女子,他差點誤會他們是鬼閣的人,幾乎生出轉身逃離的衝動。
“巧兒!”為首的中年美婦遠遠地望見胡巧兒,立刻淚眼蒙矓,悲泣出聲。
“娘親?!”胡巧兒當場愣住,緩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用力擰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直到痛得幾乎要落淚,才確認這不是夢。她卸下背簍,快步走上前去,與那位美婦緊緊擁抱。
親人重逢的溫馨場景令人動容,周昭陽眼眶不由自主地濕潤,隨即收斂心神,溫和地提議道:“諸位,我們進屋詳談?”
那美婦恍然回神,鬆開胡巧兒的手,輕輕拭去眼角淚痕,朝他盈盈一拜,柔聲道:“妾身胡木氏,拜見風先生,感激先生對巧兒的悉心照料。”
說完,她讓隨從取出一大堆禮物,道:“這是妾身為先生準備的禮品,至於巧兒的贖金,任憑先生開口。”
周昭陽微微一笑,溫文爾雅地說道:“此事好說,請先至屋內小憩。”
他率先步入院中,引領眾人前行。眼見女子隨從眾多,他不禁麵露歉色,溫聲道:“寒舍簡陋,堂屋恐難容眾人,委屈部分貴客在院中稍候。”
巧兒在驚喜過後,雖然明知娘親來贖自己,卻迅速進入角色,頭前打開房鎖,打算從屋裏搬出幾張竹椅,讓隨從們坐下休息。早有侍女搶上前去,說道:“小姐,您隻管吩咐,這些雜活我們來做。”
“夫人,請裏麵坐,這邊請。”
周昭陽進屋後,在主位坐下,請胡夫人在客座位置坐下,然後請另外兩位女子落座。
這兩位女子均為侍女,連忙擺手拒絕,站在胡夫人身後。
“夫人來自何方?”
他看似漫不經心地詢問,實則心中已有推測。
“來自申城。特地來接巧兒。”胡夫人心懷憂慮,擔心周昭陽不放巧兒離開,急忙說道:“先生為巧兒花費頗多,但請開價,我定會滿足。”
周昭陽微微一笑,開口道:“贖金就不必了,隻希望夫人幫我點小忙,就當是巧兒的贖金吧。”
胡夫人立刻回應道:“什麽忙?隻要是我能力所及,定會全力相助先生。”
周昭陽說出了心中願望,道:“其實,並非什麽難事。久聞申侯上任以來,政令暢通,官民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夫人返回申城時,我希望同行,僅此而已。”
躲在如城現在還算安穩,日後若意外暴露身份,身邊一個幫手也沒有,遇到類似李風實那等築基修士,隻有束手就擒的下場。到了申城就不一樣,關鍵時刻可以向申侯求助,等於多了一層保障。
胡夫人原本以為是大事,聽完周昭陽所言,她立刻回應道:“這不過是小事,舉手之勞而已,贖金應該支付。”
周昭陽回到臥房,找出戶籍文書,遞給胡夫人,微笑著說道:“這是巧兒的戶籍文書,如果夫人身邊有熟悉官府流程的人,現在就可以去辦理相關手續。如果需要我配合,吩咐一聲即可。”
胡夫人接過籍契,麵露喜色,隨即吩咐兩名隨從速往官府辦理,又命侍女取出銀票數張,執意要遞於他手中。
周昭陽推辭道:“金錢真不需要,若夫人感覺過意不去,等到了申城,幫我租間鋪子,讓我有處安身之地,就算幫了我大忙。”
胡夫人聞言,收起銀票,笑道:“也好,聽聞先生醫術高明,到了申城,很快就能聲名遠揚。”
周昭陽開口問道:“夫人,巧兒說你家遭遇了不幸,現在情況如何?”
胡夫人神色黯淡,輕聲答道:“事發之時,我恰巧在申城為融妃慶祝壽辰,幸運地逃過一劫。得知夫君遭人陷害,我當即讓兄長向申侯求助,但申侯屬下趕到時,已無法挽回。夫君年輕時曾跟隨申侯左右,直到外放任職才分開,情誼深厚。因此,夫君出事後,申侯自然要為他伸張正義,向周京上書,嚴厲控訴唐侯。隨後,申侯親自帶著證人前往唐城,迫使唐侯認錯,為夫君平反冤屈,並處決了幾名責任人,不幸中算是大幸。家族跟隨夫君赴任的男子均不幸遇難,女眷雖保住了性命,但侮辱難免,其中幾人自盡。巧兒的情況比較特殊,她輾轉於幾個牙行之間,我費盡周折才找到她的下落。來時我向周圍鄰居打聽過了,知道先生對巧兒非常好,在此我再次表示感謝。”
此時,隨從帶著官府的牙人,進屋請周昭陽簽字畫押,手續已是走完。
巧兒出了奴籍,恢複了自由身,對周昭陽依依不舍,跟胡夫人說道:“娘親,你們暫且回客棧,臨行前,我要多陪陪少爺。”
“這……”
胡夫人有些為難,胡家書香世家,女兒如今改了籍,還留在這裏侍候別人,她心裏麵感覺有些別扭。
胡巧兒固執地說道:“娘親,女兒知道你心疼我,你留兩名侍女跟著我,不就行了?我真的想多陪陪少爺……先生。”
周昭陽在旁說道:“巧兒,你們母女多日未見,你隨母親回客棧住。明日一早,你過來陪我就是,順便幫我收拾行裝。”
胡夫人並非不通情理,隻是念及巧兒日漸出落得亭亭玉立,夜間若再與周昭陽共處一室,心中難免生出幾絲不妥之感。聽周昭陽說讓巧兒白天過來,心裏頓覺舒服得多,看向周昭陽時,眼中多了幾絲溫和。
定好第三日啟行,胡夫人帶著胡巧兒返回客棧,方才熱鬧的院落頃刻間平靜下來,周昭陽再次嚐到了孤獨的滋味。
周昭陽自言自語:“若巧兒是個孤女,永遠陪在我身邊就好了。”
他進房整理行裝,剛剛進屋,外麵有人闖了進來,道:“先生,我是閔家人,我家少爺有病,行走不便,麻煩先生出診。”
周昭陽打量來人,雖身著短褐,然衣料質地非凡,想必乃大戶人家之管事。見其言辭懇切,禮數亦無懈可擊,周昭陽不便推辭,遂即背上藥箱,隨其步出,問道:“貴府少爺所患是何病症?”
“少爺自從成親之後,身體就不好,今日午餐後難受得厲害,臉色發青!我來之前已經虛脫了!老夫人聽說先生的大名,特意讓我來請您。”
中毒者是閔家嫡子,排行第三,年紀十八,成親不久。此時,他半倚床榻,麵色蒼白勝雪,眼窩深陷,氣息奄奄,雙眸失神,宛如暗夜中搖曳的燭火。
周昭陽的毒術,是夢幽用戒尺逼著學的,基礎紮實,比醫術高明得多,一見病人的症狀,就知道中了什麽毒。他取出一些催吐的粉末,讓人喂閔家少爺服下,然後教導侍女,如何將手指伸進閔三公子的咽喉裏催吐,終於將閔三公子腹中排空。周昭陽上前把了把脈,從藥箱中取出一枚解毒丹,用水化開,讓人喂閔家三公子服下。
不久,閔家少爺氣色轉好,毒性去了大半。周昭陽見已無大礙,留下幾粒解毒丹,交代好服用細節,收了診金,告辭離去。
將到閔府門口,周昭陽略加遲疑,轉向送他出來的那名管事,道:“三公子中毒,並非今日,而是有些日子了。”
管事麵露驚容,失聲道:“有人要害三公子?”
他神色凝重,不及送周昭陽出門,向周昭陽拱手賠禮,急匆匆地進了內院。
“大家族有大家族的難處啊!”
周昭陽輕搖首,一聲悠長歎自唇邊溢出,其神態舉止間,盡顯飽經風霜的智者風範。
回到居處,周昭陽整理一會行李,記起一事,習慣性地叫了聲巧兒,叫出口後才恍然發覺,巧兒已非自家丫環,他將打好包的行李收入儲物戒中。然後,他盤坐榻上,開始運功修煉。
真氣運行不到一個周天,忽有叫門聲傳來,周昭陽連忙收功,心道:“莫非又有人患了急病?”
胡巧兒不在,周昭陽有些不習慣,黑暗中,他摸索火石未果,擔心病情被延誤,遂借著朦朧月光,踱至門前,出於習慣的警覺,他眯眼從門縫向外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