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十八,七洲洋的浪花舔舐著火山湖島的深水碼頭,十二艘商船的桅杆上首次升起統一的 “火銃藤甲” 旗 —— 猩紅黎錦上,火銃槍管纏繞著三角梅藤蔓,藤尖托著顆燃燒的甜火結晶,取代了三年前的火鳳凰戰紋。周益的手掌按在首艦 “耕海號” 的船舷上,船身木料中嵌入的蘇月晶碎末,正與他腰間的火銃吊墜產生共鳴。
“阿椰的商船火甲試穿了嗎?” 他問身旁的燕紅葉,後者的紅金戰袍上別著新鑄的 “商盟印”,印紐是火銃與藤甲的抽象融合。
“試過了。” 燕紅葉指向正在裝卸貨物的水手,他們穿著的雙層甲胄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外層浸油黎錦繡著防海盜的火焰圖騰,內層鐵板刻著鄭和下西洋前的星圖 —— 當然,這是周益根據晶燈殘留的未來航海數據改良的。“遇上海盜時,隻要點燃甲胄的黎錦邊緣,就會顯形‘火銃播種’的光影,比當年的火甲藤兵更溫和。”
波斯學者馬吉德蹲在碼頭,羊皮筆在商船日誌上沙沙作響:“東方火銃,能耕海田,能播星種 ——” 他抬頭望著水手們搬運的火銃農具,槍管被截短成三尺,扳機處刻著 “耕海” 二字黎漢雙文,“貴方竟能讓硝石失去暴烈,化作滋養珊瑚的養料。”
周益遞過裝著火山硝石粉末的陶罐,硝石表麵裹著層甜火結晶的薄膜:“三年前蘇博士的量子艙數據裏,有段‘硝石去爆法’的殘碼,我們用黎王酒的酵母完成了最後一步。” 他指向艙內碼放的牛痘藥膏,鉛盒表麵印著火銃與麥穗的共生紋,“現在這些藥膏能在波斯治天花,就像當年在元軍戰俘營。”
阿拉伯商人易卜拉欣的船隊同時靠岸,貨船上的玻璃鏡在陽光下拚成巨大的星盤。“海天君,” 他掀開艙蓋,露出威尼斯工匠打造的玻璃蒸餾器,“用這玩意換你們的甜火海鹽如何?聽說貴方的鹽晶能讓沙漠棗樹結果。”
“再加十箱威尼斯棱鏡。” 周益笑著指向雷火書院的學徒,他們正用棱鏡分解陽光,研究如何讓甜火結晶在陰天也能發熱,“我們的孩子想讓星光也能催芽。”
商船底艙,阿椰正在調試 “耕海火甲” 的最後一道工序。她用柳葉刀在鐵板內側刻下七洲洋的暗礁坐標,每處標記都對應著火銃膛線的螺旋角度:“當年火甲藤兵的導流槽能導火焰,現在咱們的甲胄導流槽能導海水,讓水手在暴風雨裏也能收集淡水。”
雷生抱著比他還高的火銃形舵輪模型跑過,模型的槍管部分其實是中空的航海日誌筒,裏麵塞著他畫的 “耕海十二圖”。“波斯叔叔說咱們的船能開到月亮上!” 孩子的銀鐲殘片在舵輪銅軸上碰出清響,那是用闊裏吉思的狼頭戰盔熔鑄的部件。
正午時分,“耕海號” 的號角響起,這次不是戰號,而是用甜火烤椰棗的焦香 —— 這是雷火商盟獨創的起航信號。當十二艘商船同時升起 “火銃藤甲” 旗,七洲洋的海水被染成藍金色,那是船底塗抹的甜火防藤壺塗料在發光。
馬吉德的日誌繼續記載:“他們的火銃不再指向敵船,而是指向深海 —— 槍管裏裝著能讓海帶紮根的磁石,扳機用來調節播種深度。當海盜船靠近,甲胄的火焰會變成麥穗形狀,連最凶悍的海匪都知道,這些船帶來的不是戰火,是能讓鹽堿地開花的種子。”
燕紅葉站在首艦甲板,看著船舷的火銃圖騰在浪花中時隱時現。曾經的火甲藤兵甲胄碎片嵌在船身,與威尼斯玻璃、波斯琉璃共同構成船身裝飾,就像黎漢元三族的血液,在商盟的血管裏靜靜流淌。她知道,當火銃槍管開始丈量海洋的深度,當藤甲的火焰學會在夜海播種,瓊州文明便完成了從島嶼到海洋的蛻變 —— 不是征服海浪,而是學會與海洋共生。
深夜,商船隊的甜火燈在海麵連成光鏈,每盞燈的玻璃罩都刻著火銃紋,燈光穿過三棱鏡,在海麵投射出巨大的 “耕” 字。周益望著這跨越時空的光,忽然想起蘇月實驗室的量子屏 —— 當年那些未完成的海洋農業數據,此刻正以最古老的方式,在七洲洋的浪花裏,在阿拉伯商人的日誌中,在威尼斯工匠的玻璃器上,續寫著文明的新篇章
“阿椰的商船火甲試穿了嗎?” 他問身旁的燕紅葉,後者的紅金戰袍上別著新鑄的 “商盟印”,印紐是火銃與藤甲的抽象融合。
“試過了。” 燕紅葉指向正在裝卸貨物的水手,他們穿著的雙層甲胄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外層浸油黎錦繡著防海盜的火焰圖騰,內層鐵板刻著鄭和下西洋前的星圖 —— 當然,這是周益根據晶燈殘留的未來航海數據改良的。“遇上海盜時,隻要點燃甲胄的黎錦邊緣,就會顯形‘火銃播種’的光影,比當年的火甲藤兵更溫和。”
波斯學者馬吉德蹲在碼頭,羊皮筆在商船日誌上沙沙作響:“東方火銃,能耕海田,能播星種 ——” 他抬頭望著水手們搬運的火銃農具,槍管被截短成三尺,扳機處刻著 “耕海” 二字黎漢雙文,“貴方竟能讓硝石失去暴烈,化作滋養珊瑚的養料。”
周益遞過裝著火山硝石粉末的陶罐,硝石表麵裹著層甜火結晶的薄膜:“三年前蘇博士的量子艙數據裏,有段‘硝石去爆法’的殘碼,我們用黎王酒的酵母完成了最後一步。” 他指向艙內碼放的牛痘藥膏,鉛盒表麵印著火銃與麥穗的共生紋,“現在這些藥膏能在波斯治天花,就像當年在元軍戰俘營。”
阿拉伯商人易卜拉欣的船隊同時靠岸,貨船上的玻璃鏡在陽光下拚成巨大的星盤。“海天君,” 他掀開艙蓋,露出威尼斯工匠打造的玻璃蒸餾器,“用這玩意換你們的甜火海鹽如何?聽說貴方的鹽晶能讓沙漠棗樹結果。”
“再加十箱威尼斯棱鏡。” 周益笑著指向雷火書院的學徒,他們正用棱鏡分解陽光,研究如何讓甜火結晶在陰天也能發熱,“我們的孩子想讓星光也能催芽。”
商船底艙,阿椰正在調試 “耕海火甲” 的最後一道工序。她用柳葉刀在鐵板內側刻下七洲洋的暗礁坐標,每處標記都對應著火銃膛線的螺旋角度:“當年火甲藤兵的導流槽能導火焰,現在咱們的甲胄導流槽能導海水,讓水手在暴風雨裏也能收集淡水。”
雷生抱著比他還高的火銃形舵輪模型跑過,模型的槍管部分其實是中空的航海日誌筒,裏麵塞著他畫的 “耕海十二圖”。“波斯叔叔說咱們的船能開到月亮上!” 孩子的銀鐲殘片在舵輪銅軸上碰出清響,那是用闊裏吉思的狼頭戰盔熔鑄的部件。
正午時分,“耕海號” 的號角響起,這次不是戰號,而是用甜火烤椰棗的焦香 —— 這是雷火商盟獨創的起航信號。當十二艘商船同時升起 “火銃藤甲” 旗,七洲洋的海水被染成藍金色,那是船底塗抹的甜火防藤壺塗料在發光。
馬吉德的日誌繼續記載:“他們的火銃不再指向敵船,而是指向深海 —— 槍管裏裝著能讓海帶紮根的磁石,扳機用來調節播種深度。當海盜船靠近,甲胄的火焰會變成麥穗形狀,連最凶悍的海匪都知道,這些船帶來的不是戰火,是能讓鹽堿地開花的種子。”
燕紅葉站在首艦甲板,看著船舷的火銃圖騰在浪花中時隱時現。曾經的火甲藤兵甲胄碎片嵌在船身,與威尼斯玻璃、波斯琉璃共同構成船身裝飾,就像黎漢元三族的血液,在商盟的血管裏靜靜流淌。她知道,當火銃槍管開始丈量海洋的深度,當藤甲的火焰學會在夜海播種,瓊州文明便完成了從島嶼到海洋的蛻變 —— 不是征服海浪,而是學會與海洋共生。
深夜,商船隊的甜火燈在海麵連成光鏈,每盞燈的玻璃罩都刻著火銃紋,燈光穿過三棱鏡,在海麵投射出巨大的 “耕” 字。周益望著這跨越時空的光,忽然想起蘇月實驗室的量子屏 —— 當年那些未完成的海洋農業數據,此刻正以最古老的方式,在七洲洋的浪花裏,在阿拉伯商人的日誌中,在威尼斯工匠的玻璃器上,續寫著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