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十三年五月十九,南海的季風捎來現代帆船的汽笛聲,周益站在晶燈旁,看著蘇月帶領的 “文明切片考察隊” 沿火山湖岩徑攀登。他們的衝鋒衣上印著晶燈與紅薯的 logo,背包側袋露出《雷火錄》殘頁的複製品,封麵上的火銃圖騰被 ps 成了綠色幼苗。


    “周明遠,” 蘇月的聲音帶著微喘,手中握著量子通訊器,“最後一次問你 —— 要不要跟我們回 2024 年?實驗室給你留著‘南宋火器文明’首席研究員的位置。”


    他望著她胸前的實驗室徽章,徽章邊緣的火銃刻痕是三天前他在晶燈留白頁落下的。“還記得我在影像裏說的嗎?” 他蹲下身,撫摸著剛種下的太空紅薯藤,藤蔓上的熒光標記在暗處像串小燈籠,“文明的答案在土裏,而我的土,已經在這裏了。”


    考察隊的年輕成員們圍過來,鏡頭對準晶燈旁的火銃圖騰。周益看見他們眼中倒映的不是冷硬的金屬,而是纏繞圖騰的紅薯藤 —— 阿椰昨夜剛用黎錦為藤蔓編了新的攀援架,藤尖冒出的新芽,正朝著晶燈的方向生長。


    “留下吧,” 阿椰抱著雷生走來,孩子的手腕上戴著用通訊器零件改的銀鐲,“雷生說,周爺爺的白發比晶燈的光還暖。”


    蘇月的手指劃過通訊器的開關,最終將它塞給周益:“頻率調成‘晶燈共振’,隻要你想回來,隨時 ——”


    “噓 ——” 周益忽然指向晶燈,滿月的光恰好穿過晶體裂隙,在火山湖麵上投出巨大的光影:火銃與黎刀交叉的剪影,刀刃向上,銃口朝天,像座永不傾倒的紀念碑。“他們看見的,” 他輕聲說,“是守護,不是戰爭。”


    現代實驗室裏,蘇月的培育箱發出提示音,那株與周益時空共振的太空紅薯突然開花了。五瓣花朵呈螺旋狀排列,花瓣邊緣泛著晶燈特有的虹光,花蕊中心竟天然形成火銃圖騰的微雕 —— 與八百年前燕紅葉在火藥庫留下的疤痕,分毫不差。


    “蘇博士,” 助理舉著基因報告渾身發抖,“花瓣的線粒體裏檢測到 13 世紀的黎錦纖維,還有…… 周益的頭發蛋白。”


    她湊近觀察,發現每片花瓣的脈絡都是火銃膛線的鏡像,而花莖上的絨毛,與周益留在晶燈底座的白發,有著相同的量子共振頻率。


    火山湖島的黃昏,周益獨自坐在晶燈旁,聽著考察隊的帆船漸漸遠去。雷生的笑聲從雷火學堂傳來,混著黎族少年們拆解火銃的叮當聲 —— 他們正在把最後一批元軍火銃改造成灌溉管道,槍管內側的膛線,將成為水流旋轉的天然通道。


    “周帥,” 阿椰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遞來碗甜火烤紅薯,“該點燈了。”


    他接過紅薯,糖霜在指尖融化,想起三年前燕紅葉喂他吃烤紅薯的場景。晶燈的點火儀式很簡單:將甜火餘燼撒在晶體核心,火焰升起時,會自動校準月光的折射角度。當第一束強光射向海平麵,周益看見光束中浮動的剪影變了 —— 不再是火銃與黎刀,而是紅薯藤纏繞著晶燈,藤蔓頂端開著三色花。


    “看!” 阿椰指著海麵,一艘阿拉伯商船正在調整航向,船首的星月旗旁,不知何時多了麵小旗,繪著晶燈與紅薯的複合圖騰。“他們叫這裏‘甜火燈塔’,” 她的黎錦裙擺被海風揚起,露出底下繡著的現代經緯度,“說看見光,就等於看見了家。”


    周益笑了,笑聲混著晶燈的嗡鳴。他知道,自己永遠成不了歸人,隻能做個守燈人 —— 守著晶燈的光,守著紅薯的芽,守著黎漢孩童眼中尚未被戰火汙染的星辰。


    現代線的深夜,蘇月的相機吊墜突然發出微光,全息屏自動播放周益的留言:“蘇月,別為我遺憾。你看 ——” 畫麵切換到古代線,雷生正用通訊器零件組裝望遠鏡,望向晶燈照亮的海麵,“每個看見燈塔的人,都會記得,火銃曾開出過花,而種子,永遠比刀劍更有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宋末,海上發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先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先濱並收藏穿越宋末,海上發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