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十二年正月初七,火山湖島的黎漢部落裏,阿拉伯商隊的駱駝隊在晶燈下列成半圓。商隊首領穆罕默德掀開繡著星月紋的帷帳,乳香與沒藥的香氣混著雪粒撲麵而來,他腰間的波斯彎刀掛著九枚火銃零件,每枚都刻著阿拉伯文的 “勝利”。


    “海天君,” 穆罕默德單膝跪地,呈上嵌寶石的檀香木盒,“這是波斯蘇丹的禮物,三十峰駱駝馱的乳香,換您十杆連珠火銃。”


    周益蹲下身,用黎錦帕子擦去火銃零件上的雪花:“我要《馬可?波羅遊記》手稿。”


    穆罕默德的瞳孔驟縮,頭巾上的藍寶石隨動作輕晃:“您怎麽知道……”


    “因為波羅先生在大都見過我的火銃。” 周益指了指晶燈上的火銃圖騰,冰花在圖騰邊緣凝成箭頭形狀,“他叫它‘東方雷火’。”


    手稿藏在駱駝鞍的暗格裏,羊皮紙上的炭筆速寫栩栩如生:大都的火器工坊裏,闊裏吉思正對著突火槍模型皺眉,旁邊站著捏著胡須的波斯技師。文字記載旁畫著問號:“漢人火器為何能穿透三層鐵甲?難道真有妖法?”


    阿椰湊過來,雷生的小手抓住 “妖法” 二字,口水滴在紙頁上暈開小團陰影:“周帥,元狗的妖法是跟咱們學的。”


    周益點頭,目光落在手稿最後一頁:那裏畫著火山爆發的場景,濃煙中隱約可見 “雷火” 二字,落款是 “m?polo”。


    黎漢工匠與阿拉伯技師的合作在晶燈洞穴展開。波斯技師艾哈邁德帶來的硝石提純法與張老的 “七次淬火” 碰撞出火花,阿椰突發奇想往火藥裏加入椰糖,琥珀色的糖粒遇熱融化,將硝石顆粒黏成蜂窩狀結構。


    “看!” 她舉起改良後的火藥,在晶燈光下,糖霜包裹的硝石像撒了金粉的椰棗,“燃燒時會先化糖,再炸硝,不會啞火了!”


    艾哈邁德摸著胡須點頭:“就像我們的蜜漬果仁糖,外甜內脆。”


    周益將新火藥命名為 “甜火”,阿椰卻在火銃膛線刻下三角梅紋樣:“叫‘甜火’吧,讓元狗知道,咱們的火是甜的,能殺人,也能烤紅薯。”


    商隊首領穆罕默德贈給周益一塊威尼斯玻璃鏡,鏡麵打磨得比晶燈還光滑。周益對著鏡麵調整黎錦頭巾,卻看見鏡中映出的不是自己 —— 而是蘇月穿著白大褂的倒影,她正對著顯微鏡皺眉,鏡片上反著 “非自然同位素” 的檢測報告。


    “周帥?” 阿椰的呼喚讓倒影破碎,鏡中仍是他染著火山灰的白發,和晶燈折射的七彩光帶。


    他摸了摸鏡麵,觸感比記憶中的手機屏幕更涼:“這鏡子能照見過去。”


    穆罕默德神秘一笑:“威尼斯工匠說,好的鏡子能照見靈魂。”


    現代線:


    蘇月盯著檢測報告,相機碎片中的同位素比值讓她太陽穴突突直跳。那串數字不屬於任何已知元素,卻與實驗室去年接收的 “南宋火銃殘件” 數據完全吻合。


    “蘇博士,” 導師陳教授敲了敲她的辦公桌,保溫杯騰起的水汽模糊了報告上的曲線圖,“聽說你在研究‘南宋火器超自然現象’?”


    她慌忙收起報告:“隻是偶然發現……”


    “不用瞞我。” 陳教授從公文包掏出泛黃的筆記本,1973 年的鋼筆字力透紙背:“南海無人島驚現會發光的火山岩,疑似與南宋火銃匠人‘張守敬’有關。”


    蘇月的心跳漏了一拍 —— 張守敬,正是張老在史書中的別名。筆記本內頁夾著張老的金器刻字拓片,與她祖父的筆記對比,連筆鋒的頓挫都如出一轍。


    “當年我在南海考察,” 陳教授望著窗外的雪,“看見過類似火山晶燈的結構,它在月光下會投出奇怪的影子,像火銃,又像…… 現代的槍械。”


    辦公桌上的相機模型突然發出蜂鳴,屏幕自動亮起,顯示阿拉伯商隊贈送的威尼斯玻璃鏡素描。蘇月湊近,發現鏡麵倒影裏隱約有行小字,用八百年前的黎文寫著:“以糖為引,以血為墨,文明方能甜過刀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宋末,海上發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先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先濱並收藏穿越宋末,海上發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