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


    蓋伊端杯子的動作停滯。福勒手中的咖啡壺懸停在半空。連窗外的城市噪音似乎也被隔絕在外。


    林恩臉上的平靜驟然碎裂。他像是被一把無形的冰錐刺穿,身體猛地一僵!瞳孔瞬間收縮到極致,臉上的血色刹那間褪盡,隻剩下一種近乎空白的、難以置信的慘白。他的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說什麽卻發不出聲音,足足過了有五六秒的死寂,才極其艱難地吐出幾個詞,聲音幹澀:


    “‘fuxk you... link’?”他茫然地重複著,仿佛要用唇齒碾碎這幾個字,感受那荒誕劇般的音節帶來的刺痛,“他...他臨死前...最後能說出來的話...是在...恨我?詛咒我?”


    他猛地閉上了眼睛,再睜開時,眼眸深處,終於不再是演技,而翻滾著一種複雜到極點的情緒:極度荒謬的沉重、一絲類似兔死狐悲般的悲涼、被強行拖入他人臨終劇場的沉重...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疲憊。這種疲憊感甚至超越了做空索尼後的亢奮和《時代》專訪時的運籌帷幄,是一種觸及到人性陰暗深處的冰冷反饋。


    “哇哦...”林恩搖著頭,那聲音低沉得幾乎在歎息,帶著濃烈的悲憫,“這種感覺...克勞福德先生,真的很糟糕。我不知道該說什麽...”他用手用力搓了把臉,試圖驅散那沉重的陰霾,


    “我知道我們之間有深刻的對立。生意場上的你來我往。他的貪婪,我的反抗。但這他媽的是商業戰爭!是市場競爭!我從沒想過...這場戰爭會殘酷到讓他生命的終點線,都刻滿了對我的怨恨!我們之間的矛盾其實都源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不斷挑事...但是現在說這些已經太晚了....”


    他抬起頭,目光穿透克勞福德,仿佛在看一個遙遠而荒謬的畫麵,“你是老探員了,見過無數結局。你覺得,他這句話是對著話筒說的?還是說...隻是對紐約空氣的一次絕望排泄?一種僅僅針對我的...臨終遺言?”


    克勞福德沉默了片刻,林恩那真實的情緒波動顯然也被他捕捉到了。他按下助手手裏的錄音筆開關,站起身:“link,我再次強調,目前所有證據均指向自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與你本人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係。至於那句話背後的動機和情感...那是隻有死者自己才知道的秘密。但它是客觀存在的證據鏈一環,並且在時間上具有高度敏感性,我們有責任向你告知並記錄下你的真實反應。你的感受...同樣是這份記錄的重要部分。”


    他伸出手:“詢問結束,再次感謝你的配合。關於我們之前達成的、以fbi紐約外勤處為背景的影視合作意向,”他看了一眼林恩依舊蒼白的臉,“我想...或許等這場風暴稍微平息一些再繼續會更合適,你現在恐怕沒狀態寫喜劇本了。”


    林恩也站起身,臉上勉強擠出一個極其微弱、帶著巨大疲憊感的苦笑:“當然。合作是為了記錄英雄。而不是像這樣...卷入他人的生命終局。”他與克勞福德握手,這次的手短暫而冰涼。


    克勞福德在哈維的陪同下離開。厚重的公寓門剛關上,客廳內那沉重的、混雜著悲憫與荒謬的氣氛如同潮水般退去,轉瞬被冰冷的、絕對理智的氣場所取代。


    林恩站在原地,背對著福勒和蓋伊,目光重新投向窗外冰冷的鋼鐵都市輪廓。剛才那一閃而過的脆弱與沉重仿佛幻覺,迅速凍結。


    “他還在恨我?哈。”林恩的聲音平靜中還暗含喜悅。


    中村可真是好人啊!人都沒了還給自己帶來一首天啟!


    剛才情緒劇烈波動還帶來一首叫《my tears ricochet》的女聲歌,但是這首歌居然沒有配mv,全程隻是黑色的水麵加上字幕,和《勇士之歌》一樣看不出來原唱歌手是誰。


    we gather here


    我們在此匯聚


    we line up weeping in a sunlit room


    我們在這充滿陽光的房間裏啜泣


    and if i’m on fire


    如果我被點燃


    you’ll be made of ashes, too


    你也會化為灰燼


    even on my worst day


    即使在我最糟的日子


    did i deserve, babe


    我值得這樣嗎?


    all the hell you gave me?


    你為我打造的地獄?


    這首歌核心是講述一種超越死亡的、幽靈般的怨恨與糾纏。微妙地對應林恩心中閃過的念頭:即便商業鬥爭激烈,是否就值得對手至死如此刻骨的詛咒?


    “and i can go anywhere i want, anywhere i want, just not home... we gather here, we line up weeping in a sunlit room”這種宛如葬禮的畫麵感,以及歌詞中彌漫的悲涼與憂傷、對逝者複雜情感的審視,極其貼合“兔死狐悲”的沉重以及被卷入“臨終劇場”的那種旁觀者悲憫。


    不過這歌風格也非常新,像是lternative\/indie folk (另類\/獨立民謠)和chamber pop (室內流行樂)的融合,暫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


    林恩腦子裏最適合這首歌的居然是自己的‘反麵教材’——正在被媒體圍攻的希妮德·奧康娜。她在今年發行的傳奇專輯《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其中的《nothing pares 2 u》風靡全球。她的音樂核心就是強烈的情感爆發力、脆弱感與神性交織的特質,她的演唱充滿了不加掩飾的悲傷、憤怒和悲憫。


    希妮德的聲音力量和破碎感無人能及,毫無疑問能將歌曲中最極端的情感衝擊力、人性之惡的揭露、冰冷的審判感、以及深切的悲憫發揮到極致。


    但這個瘋到當眾攻擊教皇的女人...實在是不想沾邊。


    另一方麵,瑪麗亞凱莉的《hello》首周售出73.5萬張——這幾乎相當於此時中等規模歌手全年銷量,更驚人的是80%來自cd介質,這比麥當娜同期專輯的cd占比還高30%,刷新新人cd銷量紀錄。空降billboard單曲排行榜第二。


    在這個成績讓大西洋唱片樂得合不攏嘴,她的首張同名專輯《mariah carey》立刻得到全力發行,從周二上市到現在實際隻賣了4天,15w的銷量已進入當周 billboard 200專輯榜的前20名(具體排第15名)。估算日均銷量近4萬張,雖然首周銷量不算爆炸性(新人常見),僅為老牌diva珍妮·傑克遜《rhythm nation 1814》首周(35.8萬張)的不到一半。但這張專輯憑借瑪麗亞·凱莉強大的聲音和熱門單曲加持,必然會長期熱賣。


    而且首周銷量卡死在15w張的真相是大西洋唱片一開始為了控製成本,首批發貨僅15萬張(cd壓盤不足),這導致加州多家連鎖店斷貨三日——‘強尼舞台飛出的金嗓子’,這篇通稿讓這張專輯在洛杉磯地區第一天上市就已經售罄,比紐約地區賣的還好。


    緊急補貨加上後續產能跟上,銷量會持續回升。大西洋唱片這次會直接按照diva級的女歌手為她製定宣傳計劃:《hello》先行,專輯上市1~3月(具體時間取決於熱度)後再發強單《vision of love》、《someday》、《i don''t wanna cry》,《there''s got to be a way》這首探討了米國社會存在的種族歧視、貧窮等問題的歌等到出現合適社會熱點在再發行單曲,總之會盡全力讓瑪利亞的熱度持續維持到91年底。


    也就是說:瑪利亞現在並不需要這首歌增加熱度,而瑪蒂娜的專輯還早,再給她發首單曲...也不是不行。但是留到專輯發售前發布顯然效果會更好,這一套專輯和單曲同步的打法更加成熟,兩邊的熱度會互相成就。


    而且這首歌恐怕還不適合這個時間放出來,很容易被樂評人或者粉絲聯想到中村...要避免這一點那起碼有不少內容需要大改!


    you had to kill me, but it killed you just the same


    你不得不殺了我,但它同樣殺了你。


    cursing my name


    咒罵我的名字


    wishing i stayed


    希望我留下


    you turned into your worst fears


    你變成了自己最深的恐懼


    ...


    我什麽時候殺了你了!真是的!這首歌還是先放著吧,最近天啟連連到來,真是幸福的煩惱!


    福勒輕輕放下咖啡壺,蓋伊則走到林恩身邊,低聲道:“他那是咎由自...”


    林恩抬手打斷了他,回憶著剛才的會麵眼神深邃:“fbi的反應很反常,他們絕對發現了什麽新的東西,為了這點事情不至於讓克勞福德這個特工主管(special agent in charge, sac,fbi紐約外勤辦公室的最高負責人)親自來通知我一聲,他很可能是在隱晦的提醒我...有沒有辦法弄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紐約199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大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大腹並收藏紐約199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