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一行人參觀完愛麗絲島上的移民博物館和審查大廳舊址。私人遊艇將他們送回曼哈頓,停靠在毗鄰南街海港的私人泊位。一下船,濃鬱的“老紐約”氣息撲麵而來:停泊在碼頭的古老高桅帆船“北京號”(peking,北京的德語名字)散發著海水的鹹味與木頭的陳舊氣息;
這船由德國漢堡blohm & voss造船廠建造(著名船廠,也是建造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船廠),於1911年投入使用,在當時蒸汽輪機一躍而起的時代背景下,“北京號” 風帆快艦是世界上最後一批投入國際航運的風力驅動長距離運輸船,經營漢堡港-智利港之間的航線(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當時最艱難的跨洋商業航線之一。這船速度其實相當快,從智利到漢堡隻需要70天,當時主要用來給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的德國運硝石),承載重量約5000噸。
在這條龐然大物麵前,私人遊艇像個小寶寶。它是現存最大的四桅風帆貨運船之一,尺寸堪比早期鐵甲戰列艦。總長377英尺(115米);船寬14.4米(47英尺);主桅高度約57米(187英尺)。相當於現代20層樓高,非常壯觀。
一戰德國戰敗後,這艘船本來要被當做戰爭賠款賠給意大利,但這船當時實際上被英國佬繳獲,意呆利想從帶英手裏拿走當然是癡人說夢。長期被帶英被當成訓練船。1974年‘北京號’退役後被紐約博物館買下放在紐約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博物館,如今它成為一個水上博物館,是紐約曆史性濱水區的標誌性地標,也是紐約下城標誌性“天際線”的一部分。
福爾頓街(fulton street)兩旁是紅磚老建築改造的特色小店和海鮮餐館;空氣中飄散著新鮮炸魚薯條和海鮮濃湯的誘人香氣。
他們沒有去人群熙攘的世貿中心(雖然觀景台很吸引人),而是選擇了更具曆史風情和輕鬆氛圍的地方。林恩領著大家在海港區漫步,蓋伊講解著這裏曾經作為世界重要港口的輝煌曆史。
“我們就在這附近吃點東西?”林恩提議,“pier 17那邊新開的‘老船長格柵’(the captain''s grill)?據說生蠔很出名。”看著木質碼頭延伸出去的水道和對岸的布魯克林大橋,林恩更堅定了剛才的想法:“紐約的精髓在港口...確實是該買艘船。”他想立刻打電話給老周談談預算可能性,但此刻忍住了。
午餐時林恩借故離開,坐到車上問向福勒。
“kdoc今天又炮製了什麽新聞?”
經過幾天的調查已經基本確定這家電視台對自己的抹黑是巴裏迪勒授意的,這家電視台的老板曾經是巴裏迪勒在派拉蒙影業擔任ceo時期一手提拔的老部下。
隨著巴裏從派拉蒙離開與默多克共同創建福克斯廣播公司,這位老板也離開派拉蒙創立了kdoc。
而且kdoc自成立起就經常在20世紀福克斯的電影上映期間為他們充當炮灰。
這是一條隱秘的‘免責流水線’:kdoc放火→福克斯用“據外電報道”轉述→新聞集團的報紙寫“消息人士稱”形成責任隔離鏈,而kdoc拿到的所有指控都歸給“前幫派成員\/內部線人”(實為演員),媒體自稱“僅傳遞公眾質疑”。
這些消息還是蓋伊通過同為猶太佬的、在洛杉磯消息靈通的大衛格芬出打聽到的,林恩暗自表示學到了,這一套比自己當初認為是神來之筆的對斯普林斯汀的突襲要成熟得多。當然也欠了大衛格芬一個人情,以後有機會還得回報他。
“還是捕風捉影瞎編亂造,但依然博人眼球:《16歲“教父”?音樂神童link的浴血馬頭與七顆子彈!索尼高管慘死辦公室疑涉黑幫複仇!》
16歲的link曾用純淨嗓音征服全米,但巨額財富將他拖入深淵!內部人士曝:其名下消防公司常年向甘比諾家族支付‘保護費’;《紐約郵報》罷工期間,‘神秘勢力’暴力鎮壓工會成員——這些與印刷工會主席帕特裏克的失蹤時間驚人吻合!”
“中村健一郎死前曾向本台披露:因與link的‘衝突’,其奔馳車遭7槍掃射(圖為彈孔特寫),更收到浸染鮮血的玩具馬頭——這與《教父》經典恐嚇手段如出一轍!....主持人直接指名道姓念出‘約翰·高蒂’,字幕標注‘紐約犯罪集團首領’。”
福勒讀完報道總結道:“主流媒體的報道基本都傾向於暗示是索尼‘滅口’的中村,除了新聞集團和kdoc基本沒人再說這一套——因為這些陳詞濫調已經扯了好幾天,拿不出證據壓根沒人信,收視率和發行量隻要一下來他們很快就會偃旗息鼓。”
“恐怕巴裏迪勒已經準備好了攝像機——甘比諾若威脅kdoc,立刻坐實我與黑幫關聯;甚至再搞出暗殺記者什麽的大案,他們就會開始炒作‘link再次滅口證人’。”林恩擔憂道。
“暗殺那倒不至於,這種程度的報道每天都有,要是全都管高蒂也報複不過來,現在隻要能把眼下紐約的問題解決好他就燒高香了,我會提醒他們的。”謝爾登分析道。
“等這期《時代》發行,這些傳言統統不攻自破,這種小電視台、小報、和他們的報道權威度和可信度完全沒有可比性。”蓋伊點點頭。
林恩翻了翻福勒的筆記本,心情反而變得很不錯,畢竟索尼剛死了總裁還燒了樓。
n的24小時新聞標題是:《屍體懸掛焦黑辦公室!索尼帝國深陷自殺、縱火、黑幫三重漩渦!》。
nhk晨間新聞頭條滾動播出“索尼哥倫比亞總裁自殺+黑岩大廈縱火疑雲”,觸發程序化交易止損指令。
路透社快訊強調“現場發現撕碎財務文件”,做實“醜聞自殺”推定。
《華爾街日報》進行了致命補刀:“索尼65億美元債務可能觸發交叉違約條款”(索尼1989年收購哥倫比亞影業遺留債務)
今天還沒開盤就是鋪天蓋地的負麵消息,一上午索尼暴跌-9%,市值蒸發12.6億美元。
默多克旗下的媒體當然不可能錯過這樣的熱點,他們正在用“link勾結黑幫逼死中村”的敘事轟炸市場,瘋狂攪局。這種恐慌性報道必然進一步引發拋售,林恩樂得如此,還能幫自己在股票市場賺錢呢!
“....按他們這條免責流水線,我們的索賠是不是基本沒什麽希望了?”林恩想起之前哈維在聲明裏說到的5000w索賠,拿起電話打了過去。
“高額索賠本來就隻是威懾,這種官司最後幾乎必然達成和解,讓其他的媒體不敢加入,我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哈維回複道。
“行吧,我最近哪都不去了,就在紐約好好待著陪陪妮可的家人。不給新聞集團任何搞事的機會。”林恩打開車門回到餐廳。
午餐後,林恩安排了兩輛舒適的林肯城市轎車(這次沒開凱迪拉克),過布魯克林大橋,幾分鍾後便抵達了布魯克林高地曆史街區。
沿著綠樹成蔭的‘林蔭道’(the promenade)悠閑散步,眼前豁然開朗:整個曼哈頓下城的壯麗全景如同一幅畫卷在腳下鋪陳開來。繁忙的紐約港、威嚴的自由女神像、高聳的華爾街摩天樓、標誌性的布魯克林大橋飛跨東西,還有遠方若隱若現的世貿中心雙子塔。
“上帝啊...”珍妮爾發出由衷的讚歎,“這才是欣賞紐約的角度!”安東尼博士也被這全景震撼,從地質構造和人類聚居角度分析著這座超級都市的規劃得失。
安東妮婭忙著拍照:“這裏比樓頂還好看!”妮可依偎在林恩身邊,共享著這無價的風景。林恩指著港口的航道和遠處模糊的自由女神像,對妮可說:“看那些拖輪和帆船...真正掌控港口脈搏的地方,或許更值得駐足。我們的遊艇...也許能停在布魯克林更好?”他已經開始在心底盤算起私人泊位的可能性,索尼危機帶來的陰影在這一刻被港口的開闊和投資新目標的興奮驅散。
安東妮婭雀躍:“你真打算買一艘那樣的遊艇?完美!那晚上呢?”
林恩神秘一笑:“絕對驚喜!我搞到了今晚《悲慘世界》的票!正版百老匯!想想看,‘隻待明日’的現場感染力!”
妮可驚喜:“天哪!《les mis》的票現在可太難搶了!”
林恩聳聳肩,帶了點小得意:“有點運氣,外加一點點紐約的門路。前排最好的座位以及後台參觀。”
這是通過nbc拿到的內部票,《悲慘世界》不僅是百老匯和《歌劇魅影》、《貓》並列的必看經典劇目。90年百老匯《悲慘世界》的票緊俏得嚇人。
它早已不是一出戲,而是席卷全球的文化風暴登陸紐約的標誌。1987年首次登陸百老匯即橫掃托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的藝術巔峰,革命與救贖的宏大敘事,還有那些穿透人心的金曲:《i dreamed a dream》、《one day more》、《bring him home》、《on my own》、《stars》、《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幾乎每首都是情感飽滿、旋律震撼的“金曲”,具有極強的情感穿透力和傳唱度。
全城都談論著它的旋轉舞台與卡司天籟。劇場門口晝夜排隊的狂熱景象,成了時代注腳——人人都想親身經曆這場''人生必看''的震撼。
這船由德國漢堡blohm & voss造船廠建造(著名船廠,也是建造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船廠),於1911年投入使用,在當時蒸汽輪機一躍而起的時代背景下,“北京號” 風帆快艦是世界上最後一批投入國際航運的風力驅動長距離運輸船,經營漢堡港-智利港之間的航線(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當時最艱難的跨洋商業航線之一。這船速度其實相當快,從智利到漢堡隻需要70天,當時主要用來給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的德國運硝石),承載重量約5000噸。
在這條龐然大物麵前,私人遊艇像個小寶寶。它是現存最大的四桅風帆貨運船之一,尺寸堪比早期鐵甲戰列艦。總長377英尺(115米);船寬14.4米(47英尺);主桅高度約57米(187英尺)。相當於現代20層樓高,非常壯觀。
一戰德國戰敗後,這艘船本來要被當做戰爭賠款賠給意大利,但這船當時實際上被英國佬繳獲,意呆利想從帶英手裏拿走當然是癡人說夢。長期被帶英被當成訓練船。1974年‘北京號’退役後被紐約博物館買下放在紐約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博物館,如今它成為一個水上博物館,是紐約曆史性濱水區的標誌性地標,也是紐約下城標誌性“天際線”的一部分。
福爾頓街(fulton street)兩旁是紅磚老建築改造的特色小店和海鮮餐館;空氣中飄散著新鮮炸魚薯條和海鮮濃湯的誘人香氣。
他們沒有去人群熙攘的世貿中心(雖然觀景台很吸引人),而是選擇了更具曆史風情和輕鬆氛圍的地方。林恩領著大家在海港區漫步,蓋伊講解著這裏曾經作為世界重要港口的輝煌曆史。
“我們就在這附近吃點東西?”林恩提議,“pier 17那邊新開的‘老船長格柵’(the captain''s grill)?據說生蠔很出名。”看著木質碼頭延伸出去的水道和對岸的布魯克林大橋,林恩更堅定了剛才的想法:“紐約的精髓在港口...確實是該買艘船。”他想立刻打電話給老周談談預算可能性,但此刻忍住了。
午餐時林恩借故離開,坐到車上問向福勒。
“kdoc今天又炮製了什麽新聞?”
經過幾天的調查已經基本確定這家電視台對自己的抹黑是巴裏迪勒授意的,這家電視台的老板曾經是巴裏迪勒在派拉蒙影業擔任ceo時期一手提拔的老部下。
隨著巴裏從派拉蒙離開與默多克共同創建福克斯廣播公司,這位老板也離開派拉蒙創立了kdoc。
而且kdoc自成立起就經常在20世紀福克斯的電影上映期間為他們充當炮灰。
這是一條隱秘的‘免責流水線’:kdoc放火→福克斯用“據外電報道”轉述→新聞集團的報紙寫“消息人士稱”形成責任隔離鏈,而kdoc拿到的所有指控都歸給“前幫派成員\/內部線人”(實為演員),媒體自稱“僅傳遞公眾質疑”。
這些消息還是蓋伊通過同為猶太佬的、在洛杉磯消息靈通的大衛格芬出打聽到的,林恩暗自表示學到了,這一套比自己當初認為是神來之筆的對斯普林斯汀的突襲要成熟得多。當然也欠了大衛格芬一個人情,以後有機會還得回報他。
“還是捕風捉影瞎編亂造,但依然博人眼球:《16歲“教父”?音樂神童link的浴血馬頭與七顆子彈!索尼高管慘死辦公室疑涉黑幫複仇!》
16歲的link曾用純淨嗓音征服全米,但巨額財富將他拖入深淵!內部人士曝:其名下消防公司常年向甘比諾家族支付‘保護費’;《紐約郵報》罷工期間,‘神秘勢力’暴力鎮壓工會成員——這些與印刷工會主席帕特裏克的失蹤時間驚人吻合!”
“中村健一郎死前曾向本台披露:因與link的‘衝突’,其奔馳車遭7槍掃射(圖為彈孔特寫),更收到浸染鮮血的玩具馬頭——這與《教父》經典恐嚇手段如出一轍!....主持人直接指名道姓念出‘約翰·高蒂’,字幕標注‘紐約犯罪集團首領’。”
福勒讀完報道總結道:“主流媒體的報道基本都傾向於暗示是索尼‘滅口’的中村,除了新聞集團和kdoc基本沒人再說這一套——因為這些陳詞濫調已經扯了好幾天,拿不出證據壓根沒人信,收視率和發行量隻要一下來他們很快就會偃旗息鼓。”
“恐怕巴裏迪勒已經準備好了攝像機——甘比諾若威脅kdoc,立刻坐實我與黑幫關聯;甚至再搞出暗殺記者什麽的大案,他們就會開始炒作‘link再次滅口證人’。”林恩擔憂道。
“暗殺那倒不至於,這種程度的報道每天都有,要是全都管高蒂也報複不過來,現在隻要能把眼下紐約的問題解決好他就燒高香了,我會提醒他們的。”謝爾登分析道。
“等這期《時代》發行,這些傳言統統不攻自破,這種小電視台、小報、和他們的報道權威度和可信度完全沒有可比性。”蓋伊點點頭。
林恩翻了翻福勒的筆記本,心情反而變得很不錯,畢竟索尼剛死了總裁還燒了樓。
n的24小時新聞標題是:《屍體懸掛焦黑辦公室!索尼帝國深陷自殺、縱火、黑幫三重漩渦!》。
nhk晨間新聞頭條滾動播出“索尼哥倫比亞總裁自殺+黑岩大廈縱火疑雲”,觸發程序化交易止損指令。
路透社快訊強調“現場發現撕碎財務文件”,做實“醜聞自殺”推定。
《華爾街日報》進行了致命補刀:“索尼65億美元債務可能觸發交叉違約條款”(索尼1989年收購哥倫比亞影業遺留債務)
今天還沒開盤就是鋪天蓋地的負麵消息,一上午索尼暴跌-9%,市值蒸發12.6億美元。
默多克旗下的媒體當然不可能錯過這樣的熱點,他們正在用“link勾結黑幫逼死中村”的敘事轟炸市場,瘋狂攪局。這種恐慌性報道必然進一步引發拋售,林恩樂得如此,還能幫自己在股票市場賺錢呢!
“....按他們這條免責流水線,我們的索賠是不是基本沒什麽希望了?”林恩想起之前哈維在聲明裏說到的5000w索賠,拿起電話打了過去。
“高額索賠本來就隻是威懾,這種官司最後幾乎必然達成和解,讓其他的媒體不敢加入,我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哈維回複道。
“行吧,我最近哪都不去了,就在紐約好好待著陪陪妮可的家人。不給新聞集團任何搞事的機會。”林恩打開車門回到餐廳。
午餐後,林恩安排了兩輛舒適的林肯城市轎車(這次沒開凱迪拉克),過布魯克林大橋,幾分鍾後便抵達了布魯克林高地曆史街區。
沿著綠樹成蔭的‘林蔭道’(the promenade)悠閑散步,眼前豁然開朗:整個曼哈頓下城的壯麗全景如同一幅畫卷在腳下鋪陳開來。繁忙的紐約港、威嚴的自由女神像、高聳的華爾街摩天樓、標誌性的布魯克林大橋飛跨東西,還有遠方若隱若現的世貿中心雙子塔。
“上帝啊...”珍妮爾發出由衷的讚歎,“這才是欣賞紐約的角度!”安東尼博士也被這全景震撼,從地質構造和人類聚居角度分析著這座超級都市的規劃得失。
安東妮婭忙著拍照:“這裏比樓頂還好看!”妮可依偎在林恩身邊,共享著這無價的風景。林恩指著港口的航道和遠處模糊的自由女神像,對妮可說:“看那些拖輪和帆船...真正掌控港口脈搏的地方,或許更值得駐足。我們的遊艇...也許能停在布魯克林更好?”他已經開始在心底盤算起私人泊位的可能性,索尼危機帶來的陰影在這一刻被港口的開闊和投資新目標的興奮驅散。
安東妮婭雀躍:“你真打算買一艘那樣的遊艇?完美!那晚上呢?”
林恩神秘一笑:“絕對驚喜!我搞到了今晚《悲慘世界》的票!正版百老匯!想想看,‘隻待明日’的現場感染力!”
妮可驚喜:“天哪!《les mis》的票現在可太難搶了!”
林恩聳聳肩,帶了點小得意:“有點運氣,外加一點點紐約的門路。前排最好的座位以及後台參觀。”
這是通過nbc拿到的內部票,《悲慘世界》不僅是百老匯和《歌劇魅影》、《貓》並列的必看經典劇目。90年百老匯《悲慘世界》的票緊俏得嚇人。
它早已不是一出戲,而是席卷全球的文化風暴登陸紐約的標誌。1987年首次登陸百老匯即橫掃托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的藝術巔峰,革命與救贖的宏大敘事,還有那些穿透人心的金曲:《i dreamed a dream》、《one day more》、《bring him home》、《on my own》、《stars》、《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幾乎每首都是情感飽滿、旋律震撼的“金曲”,具有極強的情感穿透力和傳唱度。
全城都談論著它的旋轉舞台與卡司天籟。劇場門口晝夜排隊的狂熱景象,成了時代注腳——人人都想親身經曆這場''人生必看''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