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車很快開到了jack rabbit slim''s,安妮和馬克看起來動手能力非常不錯,這間餐廳現在被改造得幾乎和電影裏一模一樣。


    “昆汀,這輛改裝成餐桌的雪佛蘭 bel air,車牌號是1955年的加州樣式吧?連點唱機裏的歌單都按年份排列...你們這群瘋子!”林恩走進餐廳正看到德尼羅眯起眼睛看著布景大發感慨。


    “鮑勃(德尼羅昵稱)!這車牌可是我他媽從垃圾場刨出來的真貨。點唱機?哦得了吧,那歌單是按‘1955年6月第三周 billboard排行榜’複刻的,連貓王打嗝的現場版都塞進去了。不過這這個劇組最大的瘋子你還沒見過——嘿,link!”昆汀語速飛快,拿著一塊披薩指向門口。


    “媽的,這劇本要是70年代拿出來,製片廠會罵‘精神分裂’,但現在...時代果然需要瘋子來開路。”德尼羅嘟囔著回過頭,眉毛幾乎挑到發際線。


    “你好,德羅尼先生。”林恩笑著伸出手。


    德尼羅也伸手,他故意用《教父2》裏陰沉的年輕柯裏昂聲線:“幸會,link先生,我侄子臥室貼滿了你的海報...”


    “尊敬的柯裏昂閣下,我學習mv鏡頭的時候昆汀推薦我研究您的《出租車司機》。”林恩也樂得配合,假裝要模仿《教父》裏的吻手禮。


    “用不著來這個...所以,你就是寫出‘話癆殺手啃漢堡’的編劇加金主?”德尼羅嫌棄的收回手,仔細打量著林恩。


    “這段的靈感其實來自塞繆爾本人和華納的宣傳人員,當時我正在洛克菲勒中心《今日秀》的休息室裏....”


    ...


    德尼羅跟昆汀、羅比都認識,和林恩還是校友,餐桌氛圍很好。用完餐誰也沒有告辭的意思,圍著舞台落座接著閑聊。老式點唱機裏放起弗蘭克辛納屈的《fly me to the moon》,這首經典爵士樂配合這間餐廳的布景裝潢仿佛把人又拉回那個好萊塢的黃金年代。


    “那個年代啊...連煙灰缸都比現在的人會演戲。”德尼羅點燃一支駱駝牌香煙,他忽然嗤笑一聲,指尖敲了敲桌上印著詹姆斯·迪恩側臉的金屬煙灰缸,聲音像被威士忌泡過的砂紙。


    “在派拉蒙片場,燈光師會為了一盞台燈的角度和攝影師打架,因為‘陰影必須背叛主角的良心’——去他媽的cgi,現在連太陽光都能用鼠標畫出來。”


    “德羅尼先生,那個年代到底是什麽樣子的?我是說,從您眼裏看到的那個時代。”初來好萊塢的妮可好奇問道。


    “五十年代?哈,每個人都活得像個蹩腳的方法派演員...加油站小弟會用《碼頭風雲》裏白蘭度的姿勢擦車窗,家庭主婦切個洋蔥都要學貝蒂·戴維斯的顫抖特寫。知道嗎小子?”他扭頭看向林恩。


    “那時候的好萊塢,連狗仔隊都肯花半小時等一道‘完美破碎’的眼淚反光——哪像現在?你和那個女孩傳得滿天飛的緋聞照片我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擺拍...”


    “咳咳,當然是擺拍,我和瑪利亞隻是工作關係..”林恩趕緊捏住妮可的手。


    “我們在七十年代砸爛了黃金時代的假鏡子,可你看看...現在連懷舊都成了流水線上的罐裝雞湯。真正的五十年代?哈,那是個連謊言都帶著手工味的年代——劇組的咖啡像瀝青,但導演會為了‘主角該不該在第三幕咳嗽’和編劇掏槍對峙。”他手指劃過餐廳裏塑料感十足的複古裝飾。


    “但該死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他忽然起身,從服務員托盤上搶過一杯奶昔,仰頭灌下大半杯,奶油沾在胡茬上像一場微型雪崩。


    “但你們這間假模假式的餐廳,比迪士尼的‘星戰樂園’真誠一萬倍。至少...這裏讓我想起第一次看《日落大道》時的蠢勁——那種明知道好萊塢是吸血鬼,卻還想把脖子湊上去任它撕咬的蠢勁。”德尼羅手指戳了戳心髒位置。


    “所以你才會成立翠貝中心擺脫這群吸血鬼對嗎?”林恩對所謂‘黃金年代’沒什麽興趣,但這個翠貝中心很有潛力,如果真能走出一條傳統模式和體係之外的新路,這個電影中心甚至有希望為東海岸的好萊塢。


    “擺脫?不過是在棺材板上鑿個透氣孔罷了...”他歎了口氣。


    “e on,這可不是紐約客該有的樣子。我們可以聯手,先把這個孔擴大成窗子,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再砸碎這口棺材....”林恩聽懂了,德尼羅認為獨立電影機構無法顛覆體係,隻能為窒息者提供片刻喘息。


    除了那本著名的《紐約客》雜誌,紐約客也指代紐約市的居民和文化符號。紐約雖然犯罪率連年攀升,但文化活力旺盛,街頭藝術、嘻哈音樂、獨立電影蓬勃發展。‘紐約客’常被視為堅韌、前衛的代表,既是“大蘋果”的奮鬥者,也是全球文化潮流的引領者。


    “你願意出力我當然歡迎,但你也是支持cgi和綠幕的那夥人對嗎?kgb特效是紐約為數不多一直堅持做傳統特效的公司...哈~他們現在叫link特效了。”同為紐約客的德尼羅對kgb正在嚐試cgi早有耳聞。


    “我承認,但獨立電影首要的問題是活下去不是嗎?隻有節約每一分成本才能堅持到曙光到來。而且也不是讓他們完全擁抱cgi,事實上我的下一部電影就會大量使用傳統模型特效。不涉及安全問題的情況下我也更願意相信老技術、老方法...”林恩解釋道。cgi確實是未來沒錯,但是和舊的特效體係並不矛盾,隻是各有應用場景而已。


    “這一點你說得對,傳統特效確實有他的缺點和危險...朗·霍華德堅持在《回火》裏90%的火災場景使用真實火焰,而非後期特效。演員和特技團隊在高溫與濃煙中拍攝,盡管有防護措施,但仍有多人因吸入煙霧和燒傷就醫。”德尼羅搖搖頭。


    “太可怕了...這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嗎!”妮可捂住嘴。


    “現在的技術隻能做到這個程度,所以爆炸和大火這些場景越來越多的使用後期特效...”劇組的特效師插話道。


    “給我說說一般拍攝火災和爆炸場景時用的什麽防護措施...也許我能改進這些東西。”林恩來了興趣,這不就是商機麽,剛好特效公司和消防公司自己都有,還招來一群蘇俄技術大拿。


    “well,特技服的材料是一種芳綸纖維,耐高溫且阻燃,廣泛用於消防服和特技服裝,內襯一般添加鋁箔或矽膠塗層以反射熱量。短時間暴露會在服裝下穿浸水的棉質衣物,通過蒸發散熱。而暴露在外的皮膚會塗上防火凝膠,通過吸熱和隔絕氧氣延緩燃燒...”特效師解釋道。


    “防火凝膠?福勒,我的特效公司是不是就用這個給新聞集團做的縱火效果?”林恩問向助理,前陣子剛剛聽她提過這件事,新聞集團做的假新聞焚燒報紙配送車就用到了這種材料。


    聽說能讓那種程度的熊熊大火隻燒傷漆麵,不損壞內飾和發動機,很是神奇。


    “確實,那是他們特製的一種材料,塗在材料表麵可以實現局部阻燃...”福勒回憶道。


    “那估計和特效組用的不是一種東西,這玩意其實專業名詞叫做阻燃凝膠(stunt gel),是一種臨時性乳霜。為了通俗易懂我們統一叫防火凝膠...”特效師搖搖頭。


    “臨時性乳霜?”林恩皺眉,聽起來像是化妝品。


    “就像妝前乳?倩碧黃油塗上去像層透明膜,和你們往演員身上糊阻燃凝膠一個道理!”娜奧米從剛收到的凱利包裏掏出一瓶乳液拍在桌上。


    “呃,差不多...”


    林恩挑眉示意繼續,娜奧米變戲法似的又摸出一罐旁氏冷霜。


    “這玩意兒塗上像把手塞進冰箱,其實全靠凡士林鎖水降溫。你們特技演員的皮膚當時也這感覺吧?隻不過他們撕下凝膠時可能連汗毛都燒卷了...”


    “哈哈,確實如此,原理都一樣。”特效師笑著說道。


    “good,我回紐約就讓他們開發一些更好的產品出來...”林恩打了個響指。


    消防安全公司那幫蘇俄工程師據說有航天、軍工背景,以前是研究耐高溫材料的,比爾需要他們開發新的滅火器填充物和防火塗料。改進這個對他們應該是小兒科。


    “你要真能弄出新產品在好萊塢肯定不愁賣,消防局也會願意采購,加州氣候幹燥且缺水,這裏的消防員麵對火災傷亡率很高。這門生意不僅能賺錢而且很有意義...”德尼羅讚同道。


    “當然,我就是‘歡樂之地’大火中的幸存者,知道火場有多可怕。”


    “確實,這個市場其實很大。每年有數不清的動作片、犯罪片、災難片劇組都有這方麵的需求。即使是低成本的b級片製作方也願意支付更高溢價購買更好的安全防護措施,比起高額醫療費用和賠償金,多花一筆錢買個安全很劃算。”馬克也點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紐約199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大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大腹並收藏紐約199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