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說服安妮,第二天的試鏡林恩自然沒必要參加。外出半個月,積壓了一大堆事務需要處理,一大早謝爾登就帶著助理到了公司會議室等著林恩開會。


    “1976年,《紐約郵報》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發行量跌至48萬份?。僅為競爭對手《紐約每日新聞》的1\/3,廣告收入銳減。默多克此前已在英國買下《太陽報》、《泰晤士報》並且在澳大利亞建立媒體帝國,亟需通過收購美國標誌性媒體打入全球最大市場。3070萬美元的價格僅相當於《紐約郵報》資產淨值的60%,光是印刷廠和曼哈頓辦公地產價值已超2000萬美元。”


    謝爾登和他律所忙活了一個多月,這份盡職調查報告十分詳盡。


    “默多克將其從傳統嚴肅報紙轉型為小報,引入轟動性標題(如“外星人綁架市長”)、八卦新聞和右翼評論,1980年發行量飆升至90萬份?。並且通過《紐約郵報》支持紐約市長愛德華科赫等政客,這讓默多克奠定在米國政界的話語權。”


    原來這就是所謂“紐約唯一的保守派傾向日報”的由來和作用。


    “既然銷量回升還能提升政界話語權,那默多克為什麽要把這家報社賣給那個地產商卡利科?”林恩放下手裏的報告,問向正在品雪茄的謝爾登,這老頭一份報告賺了十幾萬刀,最近連座駕都從林肯換成了賓利。


    “默多克不想賣,是米國政府逼他的。1975年米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規定:禁止同一公司在同一市場同時擁有電視台和報紙,以防止輿論壟斷。85年默多克收購wnyw-tv?(紐約第5頻道)後,要求其必須在1988年前剝離《紐約郵報》或電視台。默多克曾遊說國會豁免規則,但驢黨議員以“防止右翼媒體壟斷”為由反對,最終被迫二選一。他選擇保留了價值和潛力都更高的電視台,目前來看他的選擇很正確,《紐約郵報》到了缺乏媒體運營經驗的卡利科手裏年年巨虧....”謝爾登說道。


    “他拿到手之後就這麽看著每年虧損?”林恩有點疑惑這位地產大亨的操作。


    “卡利科接手後延續了之前的小報風格,還著重挖掘紐約名流醜聞,利用爭議性內容拉動街頭銷量,最近他們就在報道唐納德的離婚細節。其實他也嚐試過不少改革,去年一次性裁減30%的記者、編輯和印刷部門員工,將新聞編輯部規模壓縮至百人以下,同時關閉部分郊區發行站;利用房地產資源與紐約交通局談判,壟斷地鐵站內報攤的黃金展位;將報紙廣告位與旗下房地產項目的租賃合同掛鉤,迫使租戶購買廣告套餐;短期內銷量確實從48萬份飆升至60萬份,但這些統統沒有用,單份售價從50美分降至25美分,低價策略導致利潤微薄,廣告收入也未達預期。”


    “現在房地產暴跌,卡利科還麵臨破產危機。我完全可以低價接手,再找個有經驗的ceo幫我管理,應該有希望扭虧為盈...首先就得把單價漲回來,想要廣告商喜歡那就得有格調,就像ck和李維斯嘛!都是賣牛仔褲,ck就是比李維斯貴,還賺得更多。不過怎麽提升報紙的格調還得找個熟悉媒體行業的人....”林恩覺得未嚐沒有機會。


    “先別想那麽遠,默多克這種人物哪有這麽簡單,?他們簽訂的出售協議有回購條款:若卡利科未來出售《紐約郵報》,默多克擁有優先回購權。雖然他因為限製不能馬上行動,但是你絕對繞不開他。”謝爾登笑眯眯打斷了林恩的暢想,有麻煩才有律師賺錢的機會。


    “shit,那我豈不是要和新聞集團競爭?”林恩頓時打起退堂鼓,默多克是知名傳媒大亨,新聞集團更是個龐然大物,在英米澳等多個英語國家建立了媒體帝國。自己這小身板拿什麽跟這種對手爭....


    “我已經找到了破局點,你的工時費掏得非常劃算。”謝爾登打了個響指,他帶來的助理從包裏拿出一份頗具辨識度的粉色報紙。


    “《每日鏡報》?”林恩接過這份英國報紙翻了翻。


    戴安娜夜訪艾滋病房慰問患者、利物浦球迷抵製希爾斯堡慘案遲到的正義、白金漢宮草坪驚現反稅抗議者帳篷引起女王震怒,他沒從這些頭條消息裏看出和新聞集團什麽關聯。


    謝爾登一把搶過報紙翻到商業版讀了起來:


    “?【新聞集團深陷債務泥潭,默多克緊急尋求銀行紓困】”


    新聞集團陷入全球擴張過度引發的財務危機,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正麵臨自1980年代崛起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集團因高達70億美元的債務負擔瀕臨違約,多家債權銀行已聯合要求其提交緊急重組計劃。默多克本周已飛抵倫敦,與巴克萊銀行(barys)和花旗銀行(citibank)為首的銀團展開閉門談判,試圖延長貸款期限並避免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調。集團計劃出售非核心資產,包括部分米國和澳洲印刷業務,但買家市場疲軟或使交易受阻。”


    “新聞集團現在自身難保,我們仍然有機會從默多克手裏拿到這家保守媒體...”謝爾登搓著手,顯然已經準備大幹一場。


    “我手下可沒有能經營好一家報社的人才,這事還得從長計議。而且什麽叫我們,這次是我個人收購...”林恩糾正老頭的用詞,他一家子都是驢黨,除了賺錢難免還有別的目的。


    “有什麽區別...你難不成還打算支持象黨?隻要能拿下這份紐約唯一的保守日報,你就會和默多克一樣在米國政界擁有話語權。默多克時代的《紐約郵報》力挺象黨,到了卡利科時期則減少了對裏根、布什政策的鼓吹,轉而關注起打擊犯罪這樣的跨黨派議題以擴大讀者基礎。去年他還在紐約市長選舉中支持驢黨候選人丁金斯,換取市政廣告投放支持。現在這家媒體落到你手裏總比回到默多克旗下要強....查克也會幫忙。”


    謝爾登暗示他女婿查克舒默也希望促成這筆交易,確實,自己和查克互相站台不是秘密,拿到這家保守紙媒也可以算作他的政績。


    “我再考慮考慮吧,我正在委托獵頭幫我物色高管,找到合適的人才再說。”林恩推脫道,這件事還沒看到足夠的好處,但已經有了巨大的風險。不可能為了博驢黨開心就一頭跳進這個風險巨大的坑裏。沒有能扭虧為盈的具體計劃決不能輕舉妄動,到時候把卡利科和默多克坑得欲仙欲死的麻煩都會是自己的,一年賠2000w可不是鬧著玩...


    “這種機會難得,而且不要以為你沒有競爭對手,《紐約郵報》有很多人感興趣...雖然現在還無人響應卡利科3500w的報價,但他手裏的曼哈頓公寓樓更加難以出手。下一次報價肯定會更低,屆時很可能會出現新的競爭者...”謝爾登繼續勸著。


    “我知道,但是買不到也沒關係,我才16歲,有的是耐心。而且我的資金大頭都套在股市裏,現在離場可能會虧一大筆錢...”謝爾登肯定盼著自己發起收購,屆時他又能賺取大筆傭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紐約199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大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大腹並收藏紐約199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