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港口(bush terminal)?曾是全米最大工業綜合體之一,因為製造業外流,大部分碼頭和倉庫已經廢棄,但還有少量物流公司和貨運碼頭運作,其實特納工廠的位置很不錯,我們的產品以後運往全國會很方便。”
比爾很快物色好了幾塊工廠周邊的地產,今天帶著老板來現場實地考察,看著碼頭區的紅磚廠房和巨型起重機,比爾有些意氣風發,充滿雄心壯誌。
“還運往全國...你現在紐約市場都沒吃下來呢!”林恩想起日後可能麵對的各種問題,給手下潑起了冷水。
現在消防公司還是以接大公司看不上的私宅訂單為主,利潤率雖然不錯,但是人工需求太大了。雖然最近多了很多娛樂場所的訂單,但是這些訂單不是隻有單價高的優點,它們工期更長,動輒半個月起步,也需要更多的施工人員、麵臨更嚴格的驗收標準,這也是現在還沒有大公司或者巨頭下場競爭的原因。
這門生意並不具備短期內複製一家門店或者一個模式擴散到全國市場的潛力,像林恩投資的百視達、麥當娜合作的kmart、讓創始人當上米國首富的沃爾瑪,這些公司都是靠著快速複製來迅速擴張廣泛的門店網絡,然後通過密集的門店布局覆蓋大眾市場。自從看到麥氏消防的推廣手段,林恩現在對這一套十分推崇,他們的滅火器最近銷量情況很好,比爾估計售出了60萬支以上,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是麥當娜幾乎是什麽都沒做就賺到了大額的利潤,這全都依托於卡馬特(kmart)的密集門店。
相比之下,自己的滅火係統多少有些費力不討好,林恩對這家公司頗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老板,我向你保證,隻要解決了產能問題,紐約市場我們很快就可以一家獨大!這裏往北就是日落公園,周邊有大量居民區,不像紅勾區地廣人稀。以前聚集了大量的服裝廠,而現在紡織業轉移去了亞洲。這些廢棄的廠房手續齊全,我們拿到手馬上就能開工,設備可以直接買到二手的....”比爾絲毫沒有被打擊到,繼續介紹著情況。
“有手續齊全的的廠房為什麽你沒買?”林恩問道。
“這些廠房早就被房地產開發商低價拿下,他們押注這裏的工業區會徹底衰敗,以後會被政府改造成居民社區,到時候這些廠房一拆就可以蓋成寫字樓和高層公寓,光是工業用地轉變成住宅\/商業用地,土地價值就可以躍升十倍以上!更別說開發的利潤了....”
“shit!那我們怎麽可能從他們手裏拿到地?他們隻要搞定政客不是分分鍾就能轉型!”
想都不用想這些地產商也和政客關係匪淺,會全力推動把這裏改造成居民社區...林恩感覺被比爾這家夥忽悠了,這絕對不是什麽“小事”,十幾倍的利潤擺在這裏,這足夠讓資本家踐踏一切法律。
“老板你放心,這種轉型的周期起碼以十年計,遊說政府僅僅是第一步,汙染治理、改造基礎設施、居民抗議、製造業聯盟,這些問題搞定哪一個都不容易。我們現在入場完全來得及,而且甘比諾家族會幫忙的...”
“確實,這種工業用地開發起來非常困難,我記得日落公園附近一家老鋼廠地塊檢測出鉛汙染,清理費高達?4200萬美元?,占到開發成本的67%。”老周也點點頭。
“好吧,帶我去看看你挑中的地方。”比爾說得好像有道理,真這麽好賺那自己還玩什麽音樂、電影、滅火係統,直接改行當地產商得了!
比爾把車開過原“特納工廠”門口,繞過旁邊一處廢棄的停車場,就到了現在的“link安全公司”的後方,這裏連成一片的紅磚廠房很是破敗,磚縫間爬滿暗綠的苔蘚,街角廢棄停車場的瀝青地麵早已龜裂成蛛網,野草從縫隙中鑽出,纏住幾輛鏽成褐色的叉車——它們的輪胎幹癟凹陷,液壓杆上垂掛著藤蔓,仿佛被自然一點點吞咽的機械殘骸。
塗鴉是這裏的新主人。街頭藝人們用噴漆在斑駁的磚牆上留下狂亂的符號:骷髏頭戴著棒球帽咧嘴大笑,熒光綠的字母拚出“fxck the system”,褪色的彩虹潑濺在一扇被木板封死的鐵門上。唯一的新鮮痕跡是“link安全公司”新焊的鋼製圍欄,尖銳的鐵絲網割開了這片廢墟的輪廓。
要不是親眼所見,林恩真不敢相信這裏曾是全米最大工業綜合體之一。
“我之前規劃的短期需求至少需要?20,000-30,000平方英尺?(約1,860-2,790平方米)的廠房,以容納新生產線、倉儲和物流空間。但是老板你一眼就看穿了關鍵,機會難得,我們完全可以把以後的擴張需求考慮進來,這一整片大概有8英畝,我們幹脆全部吃下...”
“8英畝!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這有五個足球場大...我們哪裏用得到這麽多土地!”
“我還物色好了幾家生產滅火器、應急疏散設施、火災報警器的工廠,收購它們以後就把這些工廠整體搬遷過來,我們的零部件供應商到時候也可以聚集到周邊,這裏會成為我們的產業園!”比爾麵對這片廢棄廠房,張開雙臂描繪著美好願景,林恩覺得像極了當初自己忽悠安妮時的樣子...連忙朝老周使了個眼色,暗示他幫幫忙。
“比爾呀...你也知道現在房地產不景氣...”老周立馬會意。
“所以這才是我們入手的好時機啊!就算放著不用以後地價升值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地方這麽破敗,翻修都要一大筆錢吧?”
“這些房子都是紅磚加鋼架,結構堅固。隻要刷刷外牆,清理一下雜草就行。”
“這地方位置也不好,零部件廠商不會願意搬過來吧?”
“約瑟夫,隻要有訂單,就是讓他們搬到非洲都行。”
...
老周挑了幾個毛病,比爾都對答如流。林恩想了半天,好像也沒什麽反駁的理由了...
“行吧,你就說要多少錢...”林恩咬咬牙,做好了大出血的準備。
“我還沒問價,不過去年布魯克林海軍船塢改造,一家包裝公司以$180萬購得4.5英畝舊倉庫,我們這塊地位置沒那麽好,但是勝在是廠房,我估計翻一倍就能拿下...”
“shit!這麽便宜?那還囉嗦個什麽勁!買買買,馬上買!”
真是的,這不是浪費我表情麽!搞半天還不到我公寓價格的一半!
“老板你滿意那我就去聯係地產商了?”比爾笑得十分開心,一副奸計得逞的樣子。
“去吧、去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找我。我還得回公司開會...”林恩揮揮手,布朗馬上把車開到身前,老周也跟著上了車。華納安排的安保人員開著另一輛車緊跟著凱迪拉克駛出布魯克林。
也算有了點資本家的樣子,就是不知道甘比諾家族會怎麽搞定地產商....林恩感慨著。
“老周,甘比諾家族不會獅子大開口吧?”林恩有些擔憂。
“你不是說它們是查克舒默的嶽父給你介紹的麽?隻要查克不倒台你有什麽可怕的...”老周不以為意的摘下眼鏡擦拭起來。
“說的也是...”
林恩在車上翻起一份《金融時報》,從唐納德的訂婚宴回來之後他也開始關注一些金融方麵的消息,貝爾斯登艾倫的提醒雖然不懷好意,但是證明了消息可以創造價值。
隨意翻著報紙,很快從一堆華爾街投行的名字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房地產大亨卡利科深陷債務危機。”
這名字之前在哪聽到過來著...林恩仔細看起了這篇報道。
“紐約房地產巨頭彼得卡利科(peter s. kalikow)正麵臨職業生涯中最嚴峻的財務危機。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名下公司h.j. kalikow因曼哈頓寫字樓和豪華公寓項目價值暴跌,已拖欠數家銀行的高額貸款,被迫緊急出售資產以維持現金流。”
還好沒聽麥當娜的大量買房,不然也跟著虧麻了!
“卡利科欠花旗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債權人的債務總額超過5億美元,部分貸款已進入違約程序。卡利科於1988年以3,700萬美元收購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因長期虧損加劇其財務困境。消息人士稱,他正在秘密尋找買家接手該報,但潛在投資者因經濟衰退和紙媒行業低迷持謹慎態度。除《紐約郵報》外,卡利科計劃出售曼哈頓中城一棟寫字樓及東區高端住宅項目股權,但市場詢價遠低於其預期。”
對啊,《紐約郵報》就在這家夥手裏,這麽說自己還真有機會買到這家‘小報’?不過它們長期虧損...都快把房地產大亨虧破產了,得好好研究研究再行動。
“分析人士指出,若卡利科未能與銀行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可能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此危機也引發對《紐約郵報》未來的擔憂——該報若關閉,將導致紐約市失去唯一的保守派傾向日報。”
看完分析林恩有點吃驚,真沒想到這家整天關注明星八卦的報紙居然還是紐約唯一的保守派傾向日報....雖說不知道有什麽用,但這就是稀缺性啊!更想要了怎麽辦!
“謝爾登,我對《紐約郵報》很感興趣,他們.....你有什麽建議?”林恩電話打過去說了說從報紙上看到的情況。這老頭幹別的不怎麽行,但是據說商業並購是他的本行。
“哇哦,你的資產還負擔不起這種規模的收購吧?”謝爾登聽完有些不信。
“錢的問題我來解決,你不用擔心。你說說該怎麽規避風險?我可不想拿到手以後虧到破產。”
“我可不了解他們的經營情況...你也知道我一家都是驢黨,不怎麽看這家報紙。不如先做個盡職調查,隻要付我工時費就行。”
“沒問題,查仔細點...”
“那就是深度盡職調查咯?這收費可不便宜....”生意又送上門,謝爾登開心的介紹起了收費。
涵蓋財務、訴訟、合規、知識產權、勞工等問題的深度盡職調查最後收費可能達十幾萬美刀...這僅僅是收購之前的調查費用,律師可真是好賺....
“錢不是問題,盡快開始吧。”不過還是沒自己當歌星好賺。
比爾很快物色好了幾塊工廠周邊的地產,今天帶著老板來現場實地考察,看著碼頭區的紅磚廠房和巨型起重機,比爾有些意氣風發,充滿雄心壯誌。
“還運往全國...你現在紐約市場都沒吃下來呢!”林恩想起日後可能麵對的各種問題,給手下潑起了冷水。
現在消防公司還是以接大公司看不上的私宅訂單為主,利潤率雖然不錯,但是人工需求太大了。雖然最近多了很多娛樂場所的訂單,但是這些訂單不是隻有單價高的優點,它們工期更長,動輒半個月起步,也需要更多的施工人員、麵臨更嚴格的驗收標準,這也是現在還沒有大公司或者巨頭下場競爭的原因。
這門生意並不具備短期內複製一家門店或者一個模式擴散到全國市場的潛力,像林恩投資的百視達、麥當娜合作的kmart、讓創始人當上米國首富的沃爾瑪,這些公司都是靠著快速複製來迅速擴張廣泛的門店網絡,然後通過密集的門店布局覆蓋大眾市場。自從看到麥氏消防的推廣手段,林恩現在對這一套十分推崇,他們的滅火器最近銷量情況很好,比爾估計售出了60萬支以上,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是麥當娜幾乎是什麽都沒做就賺到了大額的利潤,這全都依托於卡馬特(kmart)的密集門店。
相比之下,自己的滅火係統多少有些費力不討好,林恩對這家公司頗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老板,我向你保證,隻要解決了產能問題,紐約市場我們很快就可以一家獨大!這裏往北就是日落公園,周邊有大量居民區,不像紅勾區地廣人稀。以前聚集了大量的服裝廠,而現在紡織業轉移去了亞洲。這些廢棄的廠房手續齊全,我們拿到手馬上就能開工,設備可以直接買到二手的....”比爾絲毫沒有被打擊到,繼續介紹著情況。
“有手續齊全的的廠房為什麽你沒買?”林恩問道。
“這些廠房早就被房地產開發商低價拿下,他們押注這裏的工業區會徹底衰敗,以後會被政府改造成居民社區,到時候這些廠房一拆就可以蓋成寫字樓和高層公寓,光是工業用地轉變成住宅\/商業用地,土地價值就可以躍升十倍以上!更別說開發的利潤了....”
“shit!那我們怎麽可能從他們手裏拿到地?他們隻要搞定政客不是分分鍾就能轉型!”
想都不用想這些地產商也和政客關係匪淺,會全力推動把這裏改造成居民社區...林恩感覺被比爾這家夥忽悠了,這絕對不是什麽“小事”,十幾倍的利潤擺在這裏,這足夠讓資本家踐踏一切法律。
“老板你放心,這種轉型的周期起碼以十年計,遊說政府僅僅是第一步,汙染治理、改造基礎設施、居民抗議、製造業聯盟,這些問題搞定哪一個都不容易。我們現在入場完全來得及,而且甘比諾家族會幫忙的...”
“確實,這種工業用地開發起來非常困難,我記得日落公園附近一家老鋼廠地塊檢測出鉛汙染,清理費高達?4200萬美元?,占到開發成本的67%。”老周也點點頭。
“好吧,帶我去看看你挑中的地方。”比爾說得好像有道理,真這麽好賺那自己還玩什麽音樂、電影、滅火係統,直接改行當地產商得了!
比爾把車開過原“特納工廠”門口,繞過旁邊一處廢棄的停車場,就到了現在的“link安全公司”的後方,這裏連成一片的紅磚廠房很是破敗,磚縫間爬滿暗綠的苔蘚,街角廢棄停車場的瀝青地麵早已龜裂成蛛網,野草從縫隙中鑽出,纏住幾輛鏽成褐色的叉車——它們的輪胎幹癟凹陷,液壓杆上垂掛著藤蔓,仿佛被自然一點點吞咽的機械殘骸。
塗鴉是這裏的新主人。街頭藝人們用噴漆在斑駁的磚牆上留下狂亂的符號:骷髏頭戴著棒球帽咧嘴大笑,熒光綠的字母拚出“fxck the system”,褪色的彩虹潑濺在一扇被木板封死的鐵門上。唯一的新鮮痕跡是“link安全公司”新焊的鋼製圍欄,尖銳的鐵絲網割開了這片廢墟的輪廓。
要不是親眼所見,林恩真不敢相信這裏曾是全米最大工業綜合體之一。
“我之前規劃的短期需求至少需要?20,000-30,000平方英尺?(約1,860-2,790平方米)的廠房,以容納新生產線、倉儲和物流空間。但是老板你一眼就看穿了關鍵,機會難得,我們完全可以把以後的擴張需求考慮進來,這一整片大概有8英畝,我們幹脆全部吃下...”
“8英畝!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這有五個足球場大...我們哪裏用得到這麽多土地!”
“我還物色好了幾家生產滅火器、應急疏散設施、火災報警器的工廠,收購它們以後就把這些工廠整體搬遷過來,我們的零部件供應商到時候也可以聚集到周邊,這裏會成為我們的產業園!”比爾麵對這片廢棄廠房,張開雙臂描繪著美好願景,林恩覺得像極了當初自己忽悠安妮時的樣子...連忙朝老周使了個眼色,暗示他幫幫忙。
“比爾呀...你也知道現在房地產不景氣...”老周立馬會意。
“所以這才是我們入手的好時機啊!就算放著不用以後地價升值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地方這麽破敗,翻修都要一大筆錢吧?”
“這些房子都是紅磚加鋼架,結構堅固。隻要刷刷外牆,清理一下雜草就行。”
“這地方位置也不好,零部件廠商不會願意搬過來吧?”
“約瑟夫,隻要有訂單,就是讓他們搬到非洲都行。”
...
老周挑了幾個毛病,比爾都對答如流。林恩想了半天,好像也沒什麽反駁的理由了...
“行吧,你就說要多少錢...”林恩咬咬牙,做好了大出血的準備。
“我還沒問價,不過去年布魯克林海軍船塢改造,一家包裝公司以$180萬購得4.5英畝舊倉庫,我們這塊地位置沒那麽好,但是勝在是廠房,我估計翻一倍就能拿下...”
“shit!這麽便宜?那還囉嗦個什麽勁!買買買,馬上買!”
真是的,這不是浪費我表情麽!搞半天還不到我公寓價格的一半!
“老板你滿意那我就去聯係地產商了?”比爾笑得十分開心,一副奸計得逞的樣子。
“去吧、去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找我。我還得回公司開會...”林恩揮揮手,布朗馬上把車開到身前,老周也跟著上了車。華納安排的安保人員開著另一輛車緊跟著凱迪拉克駛出布魯克林。
也算有了點資本家的樣子,就是不知道甘比諾家族會怎麽搞定地產商....林恩感慨著。
“老周,甘比諾家族不會獅子大開口吧?”林恩有些擔憂。
“你不是說它們是查克舒默的嶽父給你介紹的麽?隻要查克不倒台你有什麽可怕的...”老周不以為意的摘下眼鏡擦拭起來。
“說的也是...”
林恩在車上翻起一份《金融時報》,從唐納德的訂婚宴回來之後他也開始關注一些金融方麵的消息,貝爾斯登艾倫的提醒雖然不懷好意,但是證明了消息可以創造價值。
隨意翻著報紙,很快從一堆華爾街投行的名字中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房地產大亨卡利科深陷債務危機。”
這名字之前在哪聽到過來著...林恩仔細看起了這篇報道。
“紐約房地產巨頭彼得卡利科(peter s. kalikow)正麵臨職業生涯中最嚴峻的財務危機。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名下公司h.j. kalikow因曼哈頓寫字樓和豪華公寓項目價值暴跌,已拖欠數家銀行的高額貸款,被迫緊急出售資產以維持現金流。”
還好沒聽麥當娜的大量買房,不然也跟著虧麻了!
“卡利科欠花旗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債權人的債務總額超過5億美元,部分貸款已進入違約程序。卡利科於1988年以3,700萬美元收購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因長期虧損加劇其財務困境。消息人士稱,他正在秘密尋找買家接手該報,但潛在投資者因經濟衰退和紙媒行業低迷持謹慎態度。除《紐約郵報》外,卡利科計劃出售曼哈頓中城一棟寫字樓及東區高端住宅項目股權,但市場詢價遠低於其預期。”
對啊,《紐約郵報》就在這家夥手裏,這麽說自己還真有機會買到這家‘小報’?不過它們長期虧損...都快把房地產大亨虧破產了,得好好研究研究再行動。
“分析人士指出,若卡利科未能與銀行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可能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此危機也引發對《紐約郵報》未來的擔憂——該報若關閉,將導致紐約市失去唯一的保守派傾向日報。”
看完分析林恩有點吃驚,真沒想到這家整天關注明星八卦的報紙居然還是紐約唯一的保守派傾向日報....雖說不知道有什麽用,但這就是稀缺性啊!更想要了怎麽辦!
“謝爾登,我對《紐約郵報》很感興趣,他們.....你有什麽建議?”林恩電話打過去說了說從報紙上看到的情況。這老頭幹別的不怎麽行,但是據說商業並購是他的本行。
“哇哦,你的資產還負擔不起這種規模的收購吧?”謝爾登聽完有些不信。
“錢的問題我來解決,你不用擔心。你說說該怎麽規避風險?我可不想拿到手以後虧到破產。”
“我可不了解他們的經營情況...你也知道我一家都是驢黨,不怎麽看這家報紙。不如先做個盡職調查,隻要付我工時費就行。”
“沒問題,查仔細點...”
“那就是深度盡職調查咯?這收費可不便宜....”生意又送上門,謝爾登開心的介紹起了收費。
涵蓋財務、訴訟、合規、知識產權、勞工等問題的深度盡職調查最後收費可能達十幾萬美刀...這僅僅是收購之前的調查費用,律師可真是好賺....
“錢不是問題,盡快開始吧。”不過還是沒自己當歌星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