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倉頡驚鬼神
洪荒:道友不犧牲,我如何成聖? 作者:長衫秀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落星辰華光起,字若懸河鬼神驚。
乾坤萬象出師表,鯤鵬尊極日月新。
大荒有部族名曰:史皇氏,居於洛汭河畔,以農桑捕魚為生,南樂之地有一村落,近日有奇事發生,農婦產有一子,其有四目雙瞳,出生之時天落祥瑞之氣,地有異香盈而不散,四方野禽伏地跪拜,莊稼一夜而熟果豐逸,村民大為驚奇,以為聖賢降臨,取名曰:倉頡,寓意吉祥無憂。
倉頡靈慧早生,與族中長者侃侃而談,常以為師學其經驗,往來洞明萬物之理,一日遇至一人家,見兩兄弟爭論不休,乃至於拳腳相加。
倉頡忙上前問道:“汝等一母而生,血緣至親,怎的在此起紛爭糾葛?”
老大言道:“賢人有所不知,吾等兄弟靠打漁為生計,往常吾等二人輪班休息,結繩以做記事,單結吾往,雙結他去。今日觀記事長繩,乃是雙結緊扣,吾言他去捕魚,他卻言道前番忘記繩結,讓吾前去,這是何道理。”
弟弟言道:“吾等本憑結記事,然前陣子突逢狂風暴雨,為收攏船帆漁網因而忘記結繩,此間河道洶湧,吾等便略做休憩,時至今日天氣複晴,吾等便論誰往,吾雖忘記結繩然心中自有盤算,自該他去勞作,怎的以繩結而枉顧事實,吾不服也,因而與之論辯,還請賢人斧正。”
倉頡不由陷入沉思,暗道:“今人道隆昌,人族作為萬靈之長,竟無文字以記事,此有違天理也。吾當為人族創立文字,以使吾人族文明傳承綿延不絕。”
至此之後倉頡猶如魔怔一般,苦思冥想以至於茶飯不思,卻始終不得其法。
這日倉頡披頭散發、衣衫襤褸的行走在洛水邊,見一道人周身文華之氣宛若百象叢生,無盡道理深藏,明神而撫念,如道親臨,水麵倒映出紫霞漫天,倉頡大驚,忙上前拜道:“人族倉頡有幸在此得遇聖賢,不想竟以狼狽之相驚擾,還請聖賢恕罪。”
鯤鵬道人微笑道:“汝天生異相,能窺得吾之氣象也是有緣,觀汝心神不定,六念不寧,可是遇到什麽麻煩事?”
倉頡羞澀道:“倉頡見人族無有傳承記事之法,百姓常受困擾,因而萌生誌向,欲為吾人族創立文字,然而倉頡才疏智窮,苦思良久而不得其門,因而心生困頓,倒是讓聖賢見笑了,是倉頡之過也。”
鯤鵬道人深有體會道:“萬物難脫其形,萬事自有其理,汝若洞明事物本相,自可以形賦意,造化功成。”
倉頡聞言有如菩提慧光照射靈台,心中好似有一條康莊大道直通前程,隻是路見其形卻為雲霧遮掩,不由心急問道:“聖賢上通大道,下明事理,然倉頡凡夫俗子隻窺形妙而不得真理,還請聖賢教吾。”
鯤鵬道人麵露微笑道:“吾有河圖、洛書兩卷,自帶乾坤陰陽之道,五行八卦之理,今與汝有緣,可借汝觀之,若有福緣可明悟其中道理。”
倉頡接過河圖、洛書,拱手拜謝道:“賢師引吾以大道,倉頡若是功成,必以文字記之,使百姓知聖賢大德,還請聖賢告之名姓?”
鯤鵬道人朗聲唱道:“鯤鵬始出道未昌,逍遙北冥體嚴莊,朝遊山海落天周,萬靈蒙昧神紋修,教化功果德延遷,豈負日月換新顏……。”
倉頡看著鯤鵬道人瀟灑背影,不由心生感慨,果然有道全真也,吾當文以記之,此為……恩……倉頡苦思後脫口道:“聖賢為道主莊周也!”
倉頡在得到河圖、洛書之後,每日參悟萬事萬物之理,逐漸明悟事物本質,倉頡開始嚐試創造文字,雕刻於木竹之上。
一日有友人來訪,見倉頡蓬頭垢麵,驚問道:“倉頡遇何事以至情傷落魄此般模樣?”
倉頡笑而答之曰:“吾今行大事,欲為人族創立文字。”
友人不信而狂笑不止,引的四鄰圍觀,友人拿起木刻問道:“汝既言創立文字,且告之吾此為何字?”
倉頡答曰:“此為天字也。”
友人戲謔道:“吾嚐聞民以食為天,汝道此為天字,除非其能使吾等飽腹,吾方尊其為天也。”圍觀鄰居也是嬉笑起來。
不想此言一出,天字玄光綻放映照雲霞,無數仙靈妙氣凝結成穀粟宛若雨水般落下,周圍百姓不由目瞪口呆,始知倉頡造字乃為真也。
自從倉頡造字之事傳開之後,時有一惡民闖入,欲破壞倉頡所造文字,倉頡不由大怒道:“吾所創造文字有利於人族傳承,人族皆可受益,且吾與汝素不相識,汝為何行此缺德之舉?”
其民對答曰:“吾恐汝創造出文字,使百姓記吾之不良,使吾遺臭萬年,因而前來欲壞汝之文字。”
倉頡不由歎息道:“凶惡之徒,不畏王法拘束,卻唯恐遭後人唾罵,其心未泯也,文道若出可使民去惡向善也,則吾人族有道德矣。”
夜晚,倉頡正在專心刻字,突聞百鬼慟哭,不由心煩意亂,因而問道:“汝等為何在吾門庭哭喪?以至於吾心神不寧?”
老鬼幽幽道:“吾等在此,欲阻汝創造文字也!”
倉頡嗬斥道:“汝等生前也為人族,尚有子孫在世,今吾創立文字乃福澤萬民之舉,汝等在此糾纏不清,是何道理?”
老鬼對視一眼,悲泣道:“非是要壞子孫之福,而是魂靈難安,卻是不舍也。”
倉頡奇道:“此言何意?吾創立文字,怎叫汝等難安不舍?”
老鬼答道:“汝之文字蘊含文華之氣,可傷吾等魂靈之體,若是萬民得之,吾等恐有家難回,子孫難見也,怎能讓汝功成?”
倉頡看著圍在門前的一眾老鬼,久久難言,鄭重承諾道:“吾當為各位祖靈創立一字,其字曰:奠,凡百姓家中有喪者,皆奉奠字以做祭祀,可護佑祖先魂靈往來幽冥,得享子孫酒食供奉,以撫生者之心,以慰逝者之念,汝等可安矣。”
百鬼得到倉頡承諾,紛紛化作鬼霧消失。
歲月如江河舟擺,眨眼之間春秋二十載,倉頡在創造出最後一個字後不由哈哈大笑道:“今功成矣,人族至此傳承有序,可至千秋萬世。”
倉頡端坐河圖、洛書之上,無盡道蘊文華纏繞,朗聲道:“吾乃人族倉頡,今為人族造字三千六百五,為吾人族開文啟慧,望天下萬民共鑒之!”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戈幹斧芾……。”
隨著倉頡念動字名,木刻飛於天上綻放華光,民視之而知其意,待倉頡念完三千六百五十字,木刻循周天之勢自成陣形,化作道道文氣垂落,沾染文氣者無不靈慧大開,文泉思湧,人們紛紛拜道:“倉頡造字,始沐文華,人族啟智,功行德化,吾等拜謝文祖傳道。”
頓時天降祥瑞之氣,地湧靈秀之機,文曲星如大日懸空,揮灑浩然之光,無量玄黃功德如絲綢垂落,倉頡周身氣血綻放青芒,隱約有文字匯聚成河,修為宛若青雲直上。
天空中的木刻文字在功德中幻華成冊,化作一本書落於倉頡的精氣海中吞吐文青之氣。
隨著倉頡造字功德圓滿,河圖、洛書化作陰陽二氣流光,向著北方群山飛去。
鯤鵬道人得教化功德,修為好似群山萬壑又一峰,法力如山泉噴湧,扶搖而上直至準聖巔峰境界,感覺到時機已至,忙向著泰山方向一拜。
泰皇早有準備當即就朗聲昭告四方道:“今有鯤鵬道人,身處微末而知前行,沐浴泥潭而修德行,教化萬靈有功,可為洪荒之表率,今封鯤鵬為地庭北嶽大帝,牧禦一方大地山川,土地山神共尊之。”
在一眾山神土地的禮拜中,鯤鵬道人得地庭無量氣運加身,洗盡鉛華得以終極一躍,宛若昔年鯤魚展翅化為鵬,修行成功突破至亞聖境界。
鯤鵬好似金榜題名般肆意長笑起來,直笑的西方烏雲滾滾,電閃雷鳴。
一朝風雲相匯,鯤遊滄海難遮身,鵬飛天幕恨天低。
乾坤萬象出師表,鯤鵬尊極日月新。
大荒有部族名曰:史皇氏,居於洛汭河畔,以農桑捕魚為生,南樂之地有一村落,近日有奇事發生,農婦產有一子,其有四目雙瞳,出生之時天落祥瑞之氣,地有異香盈而不散,四方野禽伏地跪拜,莊稼一夜而熟果豐逸,村民大為驚奇,以為聖賢降臨,取名曰:倉頡,寓意吉祥無憂。
倉頡靈慧早生,與族中長者侃侃而談,常以為師學其經驗,往來洞明萬物之理,一日遇至一人家,見兩兄弟爭論不休,乃至於拳腳相加。
倉頡忙上前問道:“汝等一母而生,血緣至親,怎的在此起紛爭糾葛?”
老大言道:“賢人有所不知,吾等兄弟靠打漁為生計,往常吾等二人輪班休息,結繩以做記事,單結吾往,雙結他去。今日觀記事長繩,乃是雙結緊扣,吾言他去捕魚,他卻言道前番忘記繩結,讓吾前去,這是何道理。”
弟弟言道:“吾等本憑結記事,然前陣子突逢狂風暴雨,為收攏船帆漁網因而忘記結繩,此間河道洶湧,吾等便略做休憩,時至今日天氣複晴,吾等便論誰往,吾雖忘記結繩然心中自有盤算,自該他去勞作,怎的以繩結而枉顧事實,吾不服也,因而與之論辯,還請賢人斧正。”
倉頡不由陷入沉思,暗道:“今人道隆昌,人族作為萬靈之長,竟無文字以記事,此有違天理也。吾當為人族創立文字,以使吾人族文明傳承綿延不絕。”
至此之後倉頡猶如魔怔一般,苦思冥想以至於茶飯不思,卻始終不得其法。
這日倉頡披頭散發、衣衫襤褸的行走在洛水邊,見一道人周身文華之氣宛若百象叢生,無盡道理深藏,明神而撫念,如道親臨,水麵倒映出紫霞漫天,倉頡大驚,忙上前拜道:“人族倉頡有幸在此得遇聖賢,不想竟以狼狽之相驚擾,還請聖賢恕罪。”
鯤鵬道人微笑道:“汝天生異相,能窺得吾之氣象也是有緣,觀汝心神不定,六念不寧,可是遇到什麽麻煩事?”
倉頡羞澀道:“倉頡見人族無有傳承記事之法,百姓常受困擾,因而萌生誌向,欲為吾人族創立文字,然而倉頡才疏智窮,苦思良久而不得其門,因而心生困頓,倒是讓聖賢見笑了,是倉頡之過也。”
鯤鵬道人深有體會道:“萬物難脫其形,萬事自有其理,汝若洞明事物本相,自可以形賦意,造化功成。”
倉頡聞言有如菩提慧光照射靈台,心中好似有一條康莊大道直通前程,隻是路見其形卻為雲霧遮掩,不由心急問道:“聖賢上通大道,下明事理,然倉頡凡夫俗子隻窺形妙而不得真理,還請聖賢教吾。”
鯤鵬道人麵露微笑道:“吾有河圖、洛書兩卷,自帶乾坤陰陽之道,五行八卦之理,今與汝有緣,可借汝觀之,若有福緣可明悟其中道理。”
倉頡接過河圖、洛書,拱手拜謝道:“賢師引吾以大道,倉頡若是功成,必以文字記之,使百姓知聖賢大德,還請聖賢告之名姓?”
鯤鵬道人朗聲唱道:“鯤鵬始出道未昌,逍遙北冥體嚴莊,朝遊山海落天周,萬靈蒙昧神紋修,教化功果德延遷,豈負日月換新顏……。”
倉頡看著鯤鵬道人瀟灑背影,不由心生感慨,果然有道全真也,吾當文以記之,此為……恩……倉頡苦思後脫口道:“聖賢為道主莊周也!”
倉頡在得到河圖、洛書之後,每日參悟萬事萬物之理,逐漸明悟事物本質,倉頡開始嚐試創造文字,雕刻於木竹之上。
一日有友人來訪,見倉頡蓬頭垢麵,驚問道:“倉頡遇何事以至情傷落魄此般模樣?”
倉頡笑而答之曰:“吾今行大事,欲為人族創立文字。”
友人不信而狂笑不止,引的四鄰圍觀,友人拿起木刻問道:“汝既言創立文字,且告之吾此為何字?”
倉頡答曰:“此為天字也。”
友人戲謔道:“吾嚐聞民以食為天,汝道此為天字,除非其能使吾等飽腹,吾方尊其為天也。”圍觀鄰居也是嬉笑起來。
不想此言一出,天字玄光綻放映照雲霞,無數仙靈妙氣凝結成穀粟宛若雨水般落下,周圍百姓不由目瞪口呆,始知倉頡造字乃為真也。
自從倉頡造字之事傳開之後,時有一惡民闖入,欲破壞倉頡所造文字,倉頡不由大怒道:“吾所創造文字有利於人族傳承,人族皆可受益,且吾與汝素不相識,汝為何行此缺德之舉?”
其民對答曰:“吾恐汝創造出文字,使百姓記吾之不良,使吾遺臭萬年,因而前來欲壞汝之文字。”
倉頡不由歎息道:“凶惡之徒,不畏王法拘束,卻唯恐遭後人唾罵,其心未泯也,文道若出可使民去惡向善也,則吾人族有道德矣。”
夜晚,倉頡正在專心刻字,突聞百鬼慟哭,不由心煩意亂,因而問道:“汝等為何在吾門庭哭喪?以至於吾心神不寧?”
老鬼幽幽道:“吾等在此,欲阻汝創造文字也!”
倉頡嗬斥道:“汝等生前也為人族,尚有子孫在世,今吾創立文字乃福澤萬民之舉,汝等在此糾纏不清,是何道理?”
老鬼對視一眼,悲泣道:“非是要壞子孫之福,而是魂靈難安,卻是不舍也。”
倉頡奇道:“此言何意?吾創立文字,怎叫汝等難安不舍?”
老鬼答道:“汝之文字蘊含文華之氣,可傷吾等魂靈之體,若是萬民得之,吾等恐有家難回,子孫難見也,怎能讓汝功成?”
倉頡看著圍在門前的一眾老鬼,久久難言,鄭重承諾道:“吾當為各位祖靈創立一字,其字曰:奠,凡百姓家中有喪者,皆奉奠字以做祭祀,可護佑祖先魂靈往來幽冥,得享子孫酒食供奉,以撫生者之心,以慰逝者之念,汝等可安矣。”
百鬼得到倉頡承諾,紛紛化作鬼霧消失。
歲月如江河舟擺,眨眼之間春秋二十載,倉頡在創造出最後一個字後不由哈哈大笑道:“今功成矣,人族至此傳承有序,可至千秋萬世。”
倉頡端坐河圖、洛書之上,無盡道蘊文華纏繞,朗聲道:“吾乃人族倉頡,今為人族造字三千六百五,為吾人族開文啟慧,望天下萬民共鑒之!”
“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戈幹斧芾……。”
隨著倉頡念動字名,木刻飛於天上綻放華光,民視之而知其意,待倉頡念完三千六百五十字,木刻循周天之勢自成陣形,化作道道文氣垂落,沾染文氣者無不靈慧大開,文泉思湧,人們紛紛拜道:“倉頡造字,始沐文華,人族啟智,功行德化,吾等拜謝文祖傳道。”
頓時天降祥瑞之氣,地湧靈秀之機,文曲星如大日懸空,揮灑浩然之光,無量玄黃功德如絲綢垂落,倉頡周身氣血綻放青芒,隱約有文字匯聚成河,修為宛若青雲直上。
天空中的木刻文字在功德中幻華成冊,化作一本書落於倉頡的精氣海中吞吐文青之氣。
隨著倉頡造字功德圓滿,河圖、洛書化作陰陽二氣流光,向著北方群山飛去。
鯤鵬道人得教化功德,修為好似群山萬壑又一峰,法力如山泉噴湧,扶搖而上直至準聖巔峰境界,感覺到時機已至,忙向著泰山方向一拜。
泰皇早有準備當即就朗聲昭告四方道:“今有鯤鵬道人,身處微末而知前行,沐浴泥潭而修德行,教化萬靈有功,可為洪荒之表率,今封鯤鵬為地庭北嶽大帝,牧禦一方大地山川,土地山神共尊之。”
在一眾山神土地的禮拜中,鯤鵬道人得地庭無量氣運加身,洗盡鉛華得以終極一躍,宛若昔年鯤魚展翅化為鵬,修行成功突破至亞聖境界。
鯤鵬好似金榜題名般肆意長笑起來,直笑的西方烏雲滾滾,電閃雷鳴。
一朝風雲相匯,鯤遊滄海難遮身,鵬飛天幕恨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