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人出門時還叫上了附近幾家男人,浩浩蕩蕩十多人朝著村裏走去。
“唉,這雪連下三天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造孽哦。”晏母皺著眉頭,也有些擔心娘家。
晏城幾人先是到了村長家,聽說村裏有五戶人家房頂塌了,目前倒是沒發現有人去世。
情況緊急晏江十多人被分成兩隊,朝著不同的人家去救人。
“天爺呀!這日子可咋過呀,好好的家說沒就沒了……”
哭的是村裏出名的懶漢媳婦,一家子都懶,家裏那點薄田交了賦稅也剩不了多少,要不是晏家教的粉條菌子賺了兩錢,現在怕是日子更難過。
“別哭了,先看看你男人有沒有事,早說了要掃雪為什麽不聽?”村長大兒子也在這,聽到哭聲煩躁不已。
每年都要說的事,總有些人抱有僥幸心理,出事隻會哭。
這邊兵荒馬亂晏江那裏也好不到哪去。
他們去的是村裏一戶孤寡老人家,老兩口帶著個十二三歲的小孫子住。
這次要不是孫子警醒,聽到不對勁招呼兩個老人出來,怕是後果不堪設想。
晏江幾人到時三個人穿著棉衣站在雪地裏瑟瑟發抖,房屋塌了三分之一。
好在住人的地方和堂屋還在,糧食都在地窖也沒出問題。
就是房子倒塌後一時沒人敢進去,晏城讓小孫子陪著兩個老人去了自己家。
自己則是陪著幾個壯勞力幫著掃雪和清理被我掩埋的東西。
廚房是塌的最嚴重的,鍋碗瓢盆全部埋在下麵。
一群人挖了兩刻鍾才是把能用的都收拾出來,又幫著把沒倒塌的地方修繕一遍才朝著下一家走去。
這一連幹了五六個時辰,可算是把村裏受災的人和物都救出來了。
就一個人不幸被房梁砸到,腳有些扭傷,其他人救得及時最多就是被凍到了,不少人都熬了薑糖水喝下,去去寒氣。
到了傍晚晏林三兄弟才算是回到了家裏,馮月和周芬早早就備上薑開水,晏汐放了不少靈泉,看著三個哥哥喝下才鬆了口氣。
“外麵情況怎麽樣,有沒有人受傷?”
晏母等幾人緩過來,趕緊問道,其他人也很關心這個,都看著三人。
“還好,就吳水扭了腳,沒啥大問題,就是有些人家房頂塌了,糧食基本都沒事,我們就是幫著整理才到現在才回來。”
“村長可是發了好大一通火,那些房屋沒事的人也通通讓出門開始清掃房頂的雪,這一次可沒有人有怨言,都老老實實幹活呢!”晏山接過話頭。
比起晏家村的受災情況,其他村子更艱難了些。
有那窮苦人家還搭的茅草屋,村裏塌了大半,不少人都上報亭長,最後找了縣衙。
周永懷現在是急得滿嘴燎泡,桌上的堆滿了各大亭長送來的文書。
內容全是各地的受災情況,請求縣衙安排人前去救災。
“大人,鬆山鎮亭長求見。”
周永懷聽見又有人來條件反射皺眉,這又是哪個村受災了,縣衙裏的全派了出去,情況再惡劣自己也是有心無力。
“傳。”
周永懷捏捏眉心,對著小吏擺了擺手。
“大人,
“小的鬆山鎮亭長吳有貴拜見大人。”隻見一個穿著深藍錦袍的男子快步走了進來。
“吳亭長不必多禮,找本官何事?”周永懷抬手示意。
“大人,此次雪災鬆山鎮也有不少地方遭了難,此次前來也是請大人拿個章程。”
吳有貴也是沒辦法了,鎮子下各村的裏正一個個來報,他這人手也有限,隻能求助縣衙。
果然還是來了,周永懷打起精神詢問都有哪些村受災嚴重。
聽到吳有貴一連說了七個村子,總感覺有些不對。
“我聽說鬆山鎮還有個晏家村,他們沒上報嗎?”
周永懷想到之前拿出新品種糧食的女子,好像就是晏家村的。
“對哦,這晏家村怎麽沒上報?”吳有貴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該不會是受災嚴重一時抽不出人手吧!”除了這個吳有貴也不知道還有什麽理由。
“不可能,想來是他們提前做了準備吧。”
周永懷不信吳有貴的猜測,他上次見了晏汐就覺得此人聰慧,半點不像農家女,提前猜到也很正常。
“你回去後派人去晏家村打探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周永懷安排道。
“是。”吳有貴雖然不相信一個村子能有什麽辦法,不過大人都如此說了,自己也隻能照做。
要知道自己已經派人去把房屋受損的人帶到了鎮上,一天還有一頓稀粥裹腹。
最後周永懷從縣衙抽調一批糧食讓吳有貴帶回去,給那受災嚴重的家庭分一點。
總要把這次雪災熬過去再做打算。
送走了吳有貴周永懷取了信紙,準備筆墨後把事情寫進信紙告知永安知府王大人,這賑災可不是自己一個小小縣令能全盤接手的。
吳有貴帶著一車糧食回了亭長府,當即安排人去晏家村打探消息。
巧了,去的人正好是老熟人王成和跑腿小吏。
兩人天快黑才到晏家村,這雪太大了牛車根本來不了,兩人杵著棍子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兩個時辰才到地方。
進了村子後發現裏麵的雪被人堆到了兩旁,各家還挖了一條小路到門口。
一路打探兩人總算到了村長家,說明來意後當即給二人準備了飯菜。
安排晚上在這睡一覺,天黑了哪還能走得回去。
兩人在村長家待了一晚第二天吃過早飯才離去,知道晏家村的處理辦法也很是讚同,他們一開始也是這麽做的,奈何人手不夠。
哪像晏家村的村民,全村一起動手,該修修該補補,出事第一時間救助。
說完他們想到亭長,就是太心軟了,一來就讓他們挨家挨戶的救援,剛開始還有村民跟著幫忙。
到了後麵可倒好,一群人有點事就來找他們,理所應當的指揮一群人忙前忙後,礙於亭長的吩咐還不能不幹,眾人心裏可是憋了好大的氣。
現在倒好,亭長還把人接到鎮上,尋了破廟好吃好喝安頓著,就算一天一頓稀粥幾百人也要不少糧食。
“唉,這雪連下三天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殃,造孽哦。”晏母皺著眉頭,也有些擔心娘家。
晏城幾人先是到了村長家,聽說村裏有五戶人家房頂塌了,目前倒是沒發現有人去世。
情況緊急晏江十多人被分成兩隊,朝著不同的人家去救人。
“天爺呀!這日子可咋過呀,好好的家說沒就沒了……”
哭的是村裏出名的懶漢媳婦,一家子都懶,家裏那點薄田交了賦稅也剩不了多少,要不是晏家教的粉條菌子賺了兩錢,現在怕是日子更難過。
“別哭了,先看看你男人有沒有事,早說了要掃雪為什麽不聽?”村長大兒子也在這,聽到哭聲煩躁不已。
每年都要說的事,總有些人抱有僥幸心理,出事隻會哭。
這邊兵荒馬亂晏江那裏也好不到哪去。
他們去的是村裏一戶孤寡老人家,老兩口帶著個十二三歲的小孫子住。
這次要不是孫子警醒,聽到不對勁招呼兩個老人出來,怕是後果不堪設想。
晏江幾人到時三個人穿著棉衣站在雪地裏瑟瑟發抖,房屋塌了三分之一。
好在住人的地方和堂屋還在,糧食都在地窖也沒出問題。
就是房子倒塌後一時沒人敢進去,晏城讓小孫子陪著兩個老人去了自己家。
自己則是陪著幾個壯勞力幫著掃雪和清理被我掩埋的東西。
廚房是塌的最嚴重的,鍋碗瓢盆全部埋在下麵。
一群人挖了兩刻鍾才是把能用的都收拾出來,又幫著把沒倒塌的地方修繕一遍才朝著下一家走去。
這一連幹了五六個時辰,可算是把村裏受災的人和物都救出來了。
就一個人不幸被房梁砸到,腳有些扭傷,其他人救得及時最多就是被凍到了,不少人都熬了薑糖水喝下,去去寒氣。
到了傍晚晏林三兄弟才算是回到了家裏,馮月和周芬早早就備上薑開水,晏汐放了不少靈泉,看著三個哥哥喝下才鬆了口氣。
“外麵情況怎麽樣,有沒有人受傷?”
晏母等幾人緩過來,趕緊問道,其他人也很關心這個,都看著三人。
“還好,就吳水扭了腳,沒啥大問題,就是有些人家房頂塌了,糧食基本都沒事,我們就是幫著整理才到現在才回來。”
“村長可是發了好大一通火,那些房屋沒事的人也通通讓出門開始清掃房頂的雪,這一次可沒有人有怨言,都老老實實幹活呢!”晏山接過話頭。
比起晏家村的受災情況,其他村子更艱難了些。
有那窮苦人家還搭的茅草屋,村裏塌了大半,不少人都上報亭長,最後找了縣衙。
周永懷現在是急得滿嘴燎泡,桌上的堆滿了各大亭長送來的文書。
內容全是各地的受災情況,請求縣衙安排人前去救災。
“大人,鬆山鎮亭長求見。”
周永懷聽見又有人來條件反射皺眉,這又是哪個村受災了,縣衙裏的全派了出去,情況再惡劣自己也是有心無力。
“傳。”
周永懷捏捏眉心,對著小吏擺了擺手。
“大人,
“小的鬆山鎮亭長吳有貴拜見大人。”隻見一個穿著深藍錦袍的男子快步走了進來。
“吳亭長不必多禮,找本官何事?”周永懷抬手示意。
“大人,此次雪災鬆山鎮也有不少地方遭了難,此次前來也是請大人拿個章程。”
吳有貴也是沒辦法了,鎮子下各村的裏正一個個來報,他這人手也有限,隻能求助縣衙。
果然還是來了,周永懷打起精神詢問都有哪些村受災嚴重。
聽到吳有貴一連說了七個村子,總感覺有些不對。
“我聽說鬆山鎮還有個晏家村,他們沒上報嗎?”
周永懷想到之前拿出新品種糧食的女子,好像就是晏家村的。
“對哦,這晏家村怎麽沒上報?”吳有貴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該不會是受災嚴重一時抽不出人手吧!”除了這個吳有貴也不知道還有什麽理由。
“不可能,想來是他們提前做了準備吧。”
周永懷不信吳有貴的猜測,他上次見了晏汐就覺得此人聰慧,半點不像農家女,提前猜到也很正常。
“你回去後派人去晏家村打探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周永懷安排道。
“是。”吳有貴雖然不相信一個村子能有什麽辦法,不過大人都如此說了,自己也隻能照做。
要知道自己已經派人去把房屋受損的人帶到了鎮上,一天還有一頓稀粥裹腹。
最後周永懷從縣衙抽調一批糧食讓吳有貴帶回去,給那受災嚴重的家庭分一點。
總要把這次雪災熬過去再做打算。
送走了吳有貴周永懷取了信紙,準備筆墨後把事情寫進信紙告知永安知府王大人,這賑災可不是自己一個小小縣令能全盤接手的。
吳有貴帶著一車糧食回了亭長府,當即安排人去晏家村打探消息。
巧了,去的人正好是老熟人王成和跑腿小吏。
兩人天快黑才到晏家村,這雪太大了牛車根本來不了,兩人杵著棍子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兩個時辰才到地方。
進了村子後發現裏麵的雪被人堆到了兩旁,各家還挖了一條小路到門口。
一路打探兩人總算到了村長家,說明來意後當即給二人準備了飯菜。
安排晚上在這睡一覺,天黑了哪還能走得回去。
兩人在村長家待了一晚第二天吃過早飯才離去,知道晏家村的處理辦法也很是讚同,他們一開始也是這麽做的,奈何人手不夠。
哪像晏家村的村民,全村一起動手,該修修該補補,出事第一時間救助。
說完他們想到亭長,就是太心軟了,一來就讓他們挨家挨戶的救援,剛開始還有村民跟著幫忙。
到了後麵可倒好,一群人有點事就來找他們,理所應當的指揮一群人忙前忙後,礙於亭長的吩咐還不能不幹,眾人心裏可是憋了好大的氣。
現在倒好,亭長還把人接到鎮上,尋了破廟好吃好喝安頓著,就算一天一頓稀粥幾百人也要不少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