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事你們不用擔心,隻要幫著做事就可以了,剛開始可以先去鎮上擺個小攤,看看情況怎麽樣。”


    兩個嫂子到是因為晏汐在山上就提了一嘴,現在接受良好,看到自家男人還在猶豫,忍不住推了一把。


    “你磨嘰什麽呢,一個大男人能不能痛快點,之後家裏孩子還要讀書,你總不能讓小妹給你出束修吧!”


    “那怎麽可能,我自己的孩子哪能讓小妹養著,要是讓別人知道還不得戳斷脊梁骨啊!”


    “幹,我跟著小妹看,以後小妹說啥就是啥。”晏林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事爹娘雖然沒說話,但也是同意的,沒看兩人都沒反對,還一臉恨鐵不成鋼的看著自己嗎?


    晏汐想著一開始賣菌菇肉醬肯定不好賣,野生菌價格太高,賣高了沒人舍得花錢,低了自己虧本,還是要先找村長商議後再決定。


    那剛開始還是要從別的地方入手,以後再慢慢打開香菇醬的銷路。


    想了想做什麽生意是既能賺錢成本又低的。


    突然,腦子裏靈光一閃,自己不是最愛吃酸辣粉麻辣燙嗎,就從這個開始。


    鬆花縣別的不說,就紅薯土豆種的最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也不知道從哪傳來的,近幾年突然就風靡了全國,都很少聽到有人餓死。


    不過這時候的人對紅薯土豆還處於了解階段,平時的做法不是煮就是火燒,最多就是曬個地瓜幹和土豆片,還硬得能磨牙。


    剛開始人們還是更喜歡紅薯,因為有甜味,對於很少吃糖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到了後麵漸漸的人們更偏愛土豆,因為味道好更容易飽腹,而紅薯吃多了燒心。


    這一發現讓晏汐興奮,這不是為自己量身打造嗎,要知道在後世人們對紅薯土豆開發到了極致,各種做法層出不窮。


    壓下心裏的激動,晏汐決定看看家裏還有多少紅薯土豆,可以提前做成紅薯粉和土豆粉,為擺攤做準備。


    “爹娘,家裏紅薯土豆多嗎?”晏汐開口。


    “多啊,地窖裏還有好幾百斤呢,夠吃到年關了。”晏母隨口回到。


    “明天都搬出來吧,我打算用紅薯土豆來做一種食物,以後擺攤就靠它了。”


    “紅薯土豆能做啥,家家都有,肯定賣不出去。”晏母不看好,這年頭缺的是油水,誰家沒有點這些。


    “我打算做一種粉條,保證你們沒吃過。”晏汐也不打算解釋,做出來就知道了。


    “那讓你哥他們幫你,最近地裏也沒事,他們閑著也是閑著。”


    “行,我肯定不會讓他們閑著的。”晏汐笑道。


    懷揣著以後能掙錢的心情,各房回屋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又夜話了很久才安靜下去。


    第二天。


    晏汐剛出門就看見紅薯土豆已經堆在院子裏了,兩個嫂子正在清洗。


    “小妹起來了,鍋裏有給你留的蒸紅薯。”


    “知道了,等會我也來幫忙。”


    等把所有的紅薯都洗淨後,晏汐安排兩個嫂子給紅薯去皮,自己則是給紅薯切塊備用。


    等這一步完成之後就是加水打成泥,這一步就是幾個哥哥來,家裏有個小石磨,幾人輪流著推動磨盤,直到午時才徹底磨成紅薯泥。


    接著找出紗布,用一個大缸接著,把紅薯泥放進紗布反複過濾,這一步是最累人的,要不停的用手擠壓,重複三四次到水變得清澈。


    這一步結束第一天就算是完成了。


    把大缸蓋住沉澱一晚上,第二天把上麵的清水倒掉,下麵的就是紅薯粉,要是想要澱粉更白,反複淘洗幾次換清水就行。


    接下來就是把缸底的紅薯粉取出來,鋪在簸箕裏反複晾曬,幹透之後碾碎就可以了。


    這一步完成就可以接著製作粉條了。


    先是煮一點大米漿,這個很重要,粉條成型主要靠它。


    把紅薯粉加水後再混入大米漿,攪拌成糊狀,可以掛勺不至於太稀就行,否則很難成型。


    接著燒一鍋開水,用自製漏勺放進鍋裏,煮到粉條浮起並呈現透明色,撈出來過涼水即可。


    之後隻要曬上幾天,完全幹燥後收起來,什麽時候想吃都行。


    晏汐把家裏的紅薯全部做成粉條花了將近十天,兩百多斤紅薯出了近四十斤粉條,這個出粉量已經超出晏汐的預期了。


    當天晚上,晏汐親自下廚,做了一盆白菜燉粉條,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粉條居然這麽好吃,以後生意肯定錯不了。”


    “要是早知道紅薯還能這麽做,以前那些紅薯就該留著,三天兩頭紅薯粥都快把人吃吐了。”晏江一開口就收到了家裏的一眾白眼。


    “還吃吐了,有的你吃就不錯了,以前饑荒的時候樹皮都得搶著吃。”晏父看著這糟心兒子,實在忍不住想罵幾句。


    聊完了粉條又說起了水稻,最近天氣不錯,之前的雨讓稻穀都喝足了水,稻穗沉甸甸的都壓彎了腰。


    村長前兩天開會說明天把水放了,準備收水稻,縣裏過幾天收稅的小吏要到了。


    有些村子已經開始收割了,之前小麥收成不好,水稻則是正好相反,到是彌補了不少損失。


    接下來的日子再把紅薯土豆收了,日子也還過得去。


    一大早的,村裏的銅鑼響了。


    家裏的壯勞力們先到田裏放水,女人們則是準備好工具帶到田裏。


    晏家隻有一畝地的水稻,幾個男人不到一早上就收完帶到了打穀場。


    晏雨提前就等著了,要是沒人看著有人偷拿都不知道。


    地裏那些掉落的穀穗幾個侄子挎著小籃子跟在後麵也撿回了家。


    晏父幾人收完了自家的稻穀還去幫老宅一起收,他們人少地多,不早點割完打穀場都沒位置了,隻能等第二天。


    晏汐幾人吃完飯把晏雨換回來,幾人接著晾曬。


    這個過程要不斷翻麵,確保所有稻穀都曬到太陽,如果天氣好,兩天就可以收進糧倉。


    忙碌到太陽下山,幾人才把稻穀收了起來,晚上放在外麵不放心,丟失是一回事,主要還是擔心下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錦鯉巧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涼風之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涼風之亦並收藏農門錦鯉巧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