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最大對手
時空手環:代號025 作者:活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隊,我知道你有話要說,能不能先跟我說說帝國現在的格局。”
短時間內,帝國形勢驟變,眼下各地的實際情況,已經與宋終腦海中掌握的資料,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宋終心中吐槽:數據庫不能實時更新,真落後。
周春生陷入沉思,自言自語道:“從哪說起好呢?”
“就從西北開始吧!恭清王爭奪皇位失敗這段免談,帝國誰人不知。”宋終提前打好預防針。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周春生開門見山。
“當初,陛下念及兄弟情,沒有直接處死恭清王,將他發配西北苦寒之地。誰知道,西北竟然儲藏著帝國最大的鹽礦、鐵礦、煤礦等等,讓恭清王有了東山再起的資本。等陛下察覺到異常,為時已晚。”
“不應該啊,陛下能在皇位爭奪戰中獲勝,不至於是昏庸無能之輩,他不可能這麽晚才察覺問題,一定有人在為恭清王打掩護,是不是?”
周春生知道這小子很多時候口無遮攔,當即提醒道:“小子,不是自己的地盤,說話注意定,當心隔牆有耳。”
宋終敷衍道:“明白明白,您繼續。”
“你說得沒錯,沒人知道堂堂戶部尚書與恭清王何時走到了一起。他通過挪用其他名目的稅銀,填補鹽稅缺少的部分,瞞天過海。”
宋終感歎,這不就是做假賬嗎?這年頭,科技不發達,做假賬真得不好查。皇帝派人前往各地了解真實情況,非常困難。
“這件事能捅到陛下耳中,我們影衛功不可沒吧?”
周春生訕訕一笑,其表達意思不言而喻。
這個時代,各級官老爺們有幾人會親自上街買菜買鹽買煤?他們又怎會知道私鹽、私鐵泛濫成災?
他們的家丁用更少的錢能買到一樣多甚至更多的鹽,多餘的錢可以據為己有,又怎會大張旗鼓地說出來?
各地的鹽運使、鹽運衙門的官員或多或少知道問題的存在,有的人可能直接參與私鹽販賣,牟取暴利。有的人雖然沒有參與販賣私鹽,可上麵有人替他們做假賬,可以保住烏紗帽,自然也不會伸張,得過且過。
加上這次刺殺鹽政大人一案,凶徒對影衛下黑手,宋終不難猜測,陛下得知私鹽,私鐵等事情,十有八九是影衛捅上去的。
宋終示意繼續。
“工部最燒錢,他們有求於戶部,亦有許多把柄在戶部,所以這兩部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兵部、刑部、吏部大部分站在陛下一方。至於地方上,目前三四開,陛下是三,恭清王是四,還有三沒有表態。”
周春生沒說禮部,這部門平日裏作用不小,可到關鍵時刻,雙方都明白,禮部一無是處。
都打生打死了,誰跟你談禮儀製度,誰跟你聊祭祀儀式、誰跟你扯外事接待…
“以我看,兵部雖然站在陛下一方,可軍隊這一塊,不是鐵板一塊了吧?”
“這你都能猜到?”
“老大,沒有軍隊支持,就西北那點兵馬,恭清王敢反?給他100個膽子也不敢。”
“呃~”
“再說,讓部分軍隊產生異心,也是戶部的手筆,對吧?”
周春生點頭。
“這點不難推斷,通過軍餉、夥食待遇、馬匹裝備等等,很容易就能製造軍隊內部的矛盾。然後恭清王掏錢收買人心。”
在高郵縣的時候,周春生留給牛百夫長十套價格昂貴的手弩,當時說的那些話,也能印證軍餉、撫恤金方麵已經出現問題。
周春生接著點頭。
他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有一點我不明白,明知是對手,可戶部發放給刑部、吏部、兵部、影衛以及各地所有官員的俸祿從未摳扣過,甚至這幾年戶部一直在提議給所有官員增加俸祿。”
宋終忍不住為對手鼓掌,“妙啊,頂級陽謀,高明!”
周春生撓了撓頭皮,感覺自己的腦子又不夠用了。
宋終笑解釋道:“嗬嗬,戶部花的是恭清王的錢嗎?花戶部的錢就等於花皇帝的錢啊!這裏麵的好處可多了。”
“說來聽聽。”兩人身後,傳來指揮使紀大人的聲音,他身後還跟隨著幾名影衛。
“紀大人好。”兩人躬身行禮。
“你繼續。”指揮使大人來了興趣。
宋終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始他的長篇大論。
“第一、用陛下的錢養著支持恭清王的官員們,何樂而不為。這是妥妥地資敵。”
“第二,盡可能的掏空國庫,這些年應該不止鹽稅出現問題,其他稅費十有八九也不正常了,國庫收入減少了,支出卻不變甚至增加,長此以往,國庫必定空虛。關鍵時候,國庫掏不出銀子,那是非常要命的事。”
宋終幾乎可以確定,這麽多年的假賬,戶部賬麵的銀子與實際庫銀肯定有著極大的出入。
這話他沒說出口,點到為止。
“第三,自保。按時按量發放俸祿,提議增加俸祿,不談其他,就這幾件事而言,兩位大人,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支持嗎?”
宋終知道他這個問題,在這種半公開的場合,紀指揮使和周隊都不會回答,他們是影衛,是皇帝陛下最信任人,怎麽能在人多嘴雜的情況下,說出支持戶部的話來。
“戶部的大人們,花陛下的錢為他們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雖然他們站在恭清王一方,但他們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名各方官員。陛下如果換一批人去戶部,極有可能遭遇激烈反對。甚至會有吏部、刑部一方的官員出麵反對。畢竟,誰都不確定換過去的人看著空虛的國庫,會不會摳扣他們的俸祿。”
國家沒錢那是皇帝的事,俸祿減少那可關乎切身利益的事,孰輕孰重,各位大人心裏跟明鏡似的。
“紀指揮使,屬下鬥膽問一句,陛下是不是已經在朝堂上提議過更換戶部尚書一事並遭到強烈反對,最終無功而返?”
紀雲無奈的點頭。
那次朝會陛下顏麵盡失去,此事早已傳開。也就是那次朝會後不久,陛下欽點18名鹽政,派往各地核查鹽稅,想要換個法子清理戶部。
怎知又發生派往各地的鹽政大人被刺殺,傷亡慘重。
宋終能想到,此時此刻,皇帝陛下心情肯定不美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戶部掌管錢銀,很容易就能勾結並掌握一些官員的把柄,這也是地方上支持恭清王的官員更多的原因之一。
戶部,這麽重要的部門,竟然被對手掌控,真特麽奇葩。
皇帝用人不慎呐。
至此,宋終也已經知道,進入京都之後,他最大的對手是誰了。
麻煩大了。
短時間內,帝國形勢驟變,眼下各地的實際情況,已經與宋終腦海中掌握的資料,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宋終心中吐槽:數據庫不能實時更新,真落後。
周春生陷入沉思,自言自語道:“從哪說起好呢?”
“就從西北開始吧!恭清王爭奪皇位失敗這段免談,帝國誰人不知。”宋終提前打好預防針。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周春生開門見山。
“當初,陛下念及兄弟情,沒有直接處死恭清王,將他發配西北苦寒之地。誰知道,西北竟然儲藏著帝國最大的鹽礦、鐵礦、煤礦等等,讓恭清王有了東山再起的資本。等陛下察覺到異常,為時已晚。”
“不應該啊,陛下能在皇位爭奪戰中獲勝,不至於是昏庸無能之輩,他不可能這麽晚才察覺問題,一定有人在為恭清王打掩護,是不是?”
周春生知道這小子很多時候口無遮攔,當即提醒道:“小子,不是自己的地盤,說話注意定,當心隔牆有耳。”
宋終敷衍道:“明白明白,您繼續。”
“你說得沒錯,沒人知道堂堂戶部尚書與恭清王何時走到了一起。他通過挪用其他名目的稅銀,填補鹽稅缺少的部分,瞞天過海。”
宋終感歎,這不就是做假賬嗎?這年頭,科技不發達,做假賬真得不好查。皇帝派人前往各地了解真實情況,非常困難。
“這件事能捅到陛下耳中,我們影衛功不可沒吧?”
周春生訕訕一笑,其表達意思不言而喻。
這個時代,各級官老爺們有幾人會親自上街買菜買鹽買煤?他們又怎會知道私鹽、私鐵泛濫成災?
他們的家丁用更少的錢能買到一樣多甚至更多的鹽,多餘的錢可以據為己有,又怎會大張旗鼓地說出來?
各地的鹽運使、鹽運衙門的官員或多或少知道問題的存在,有的人可能直接參與私鹽販賣,牟取暴利。有的人雖然沒有參與販賣私鹽,可上麵有人替他們做假賬,可以保住烏紗帽,自然也不會伸張,得過且過。
加上這次刺殺鹽政大人一案,凶徒對影衛下黑手,宋終不難猜測,陛下得知私鹽,私鐵等事情,十有八九是影衛捅上去的。
宋終示意繼續。
“工部最燒錢,他們有求於戶部,亦有許多把柄在戶部,所以這兩部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兵部、刑部、吏部大部分站在陛下一方。至於地方上,目前三四開,陛下是三,恭清王是四,還有三沒有表態。”
周春生沒說禮部,這部門平日裏作用不小,可到關鍵時刻,雙方都明白,禮部一無是處。
都打生打死了,誰跟你談禮儀製度,誰跟你聊祭祀儀式、誰跟你扯外事接待…
“以我看,兵部雖然站在陛下一方,可軍隊這一塊,不是鐵板一塊了吧?”
“這你都能猜到?”
“老大,沒有軍隊支持,就西北那點兵馬,恭清王敢反?給他100個膽子也不敢。”
“呃~”
“再說,讓部分軍隊產生異心,也是戶部的手筆,對吧?”
周春生點頭。
“這點不難推斷,通過軍餉、夥食待遇、馬匹裝備等等,很容易就能製造軍隊內部的矛盾。然後恭清王掏錢收買人心。”
在高郵縣的時候,周春生留給牛百夫長十套價格昂貴的手弩,當時說的那些話,也能印證軍餉、撫恤金方麵已經出現問題。
周春生接著點頭。
他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有一點我不明白,明知是對手,可戶部發放給刑部、吏部、兵部、影衛以及各地所有官員的俸祿從未摳扣過,甚至這幾年戶部一直在提議給所有官員增加俸祿。”
宋終忍不住為對手鼓掌,“妙啊,頂級陽謀,高明!”
周春生撓了撓頭皮,感覺自己的腦子又不夠用了。
宋終笑解釋道:“嗬嗬,戶部花的是恭清王的錢嗎?花戶部的錢就等於花皇帝的錢啊!這裏麵的好處可多了。”
“說來聽聽。”兩人身後,傳來指揮使紀大人的聲音,他身後還跟隨著幾名影衛。
“紀大人好。”兩人躬身行禮。
“你繼續。”指揮使大人來了興趣。
宋終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始他的長篇大論。
“第一、用陛下的錢養著支持恭清王的官員們,何樂而不為。這是妥妥地資敵。”
“第二,盡可能的掏空國庫,這些年應該不止鹽稅出現問題,其他稅費十有八九也不正常了,國庫收入減少了,支出卻不變甚至增加,長此以往,國庫必定空虛。關鍵時候,國庫掏不出銀子,那是非常要命的事。”
宋終幾乎可以確定,這麽多年的假賬,戶部賬麵的銀子與實際庫銀肯定有著極大的出入。
這話他沒說出口,點到為止。
“第三,自保。按時按量發放俸祿,提議增加俸祿,不談其他,就這幾件事而言,兩位大人,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支持嗎?”
宋終知道他這個問題,在這種半公開的場合,紀指揮使和周隊都不會回答,他們是影衛,是皇帝陛下最信任人,怎麽能在人多嘴雜的情況下,說出支持戶部的話來。
“戶部的大人們,花陛下的錢為他們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雖然他們站在恭清王一方,但他們沒有對不起任何一名各方官員。陛下如果換一批人去戶部,極有可能遭遇激烈反對。甚至會有吏部、刑部一方的官員出麵反對。畢竟,誰都不確定換過去的人看著空虛的國庫,會不會摳扣他們的俸祿。”
國家沒錢那是皇帝的事,俸祿減少那可關乎切身利益的事,孰輕孰重,各位大人心裏跟明鏡似的。
“紀指揮使,屬下鬥膽問一句,陛下是不是已經在朝堂上提議過更換戶部尚書一事並遭到強烈反對,最終無功而返?”
紀雲無奈的點頭。
那次朝會陛下顏麵盡失去,此事早已傳開。也就是那次朝會後不久,陛下欽點18名鹽政,派往各地核查鹽稅,想要換個法子清理戶部。
怎知又發生派往各地的鹽政大人被刺殺,傷亡慘重。
宋終能想到,此時此刻,皇帝陛下心情肯定不美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戶部掌管錢銀,很容易就能勾結並掌握一些官員的把柄,這也是地方上支持恭清王的官員更多的原因之一。
戶部,這麽重要的部門,竟然被對手掌控,真特麽奇葩。
皇帝用人不慎呐。
至此,宋終也已經知道,進入京都之後,他最大的對手是誰了。
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