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蕭景珩的疑惑
穿越女頻反派:手握十萬大軍的我笑瘋了 作者:不白的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朝自己這邊行駛而來的馬車,顧逸軒眼中光芒一閃,這是楚王府的馬車。
馬車在官道上行駛,而後穩穩停在顧逸軒身前,隨後馬車圍簾掀起,蕭景珩從馬車中探出頭。
“楚王殿下。”
看到來人真的是蕭景珩,顧逸軒神色不變,開口道。
“嗯。”
蕭景珩看著顧逸軒,點了點頭而後目光環視一圈,沒看到蕭景琰的身影。
見此情形,蕭景珩並未多說什麽,在隨行護衛的幫助下,從馬車上下來。
看著被幾名護衛抬下馬車的蕭景珩,顧逸軒眼中閃過一抹嘲諷。
蕭景珩的腿早就能正常行走,卻還要裝作一副殘疾的模樣,用來迷惑世人。
對於他這種做法,顧逸軒不置可否,因為當年皇位之爭時,蕭景珩和蕭景琰的年紀還小。
對於當年的事應該沒太多印象,所以皇帝對於楚王府其實並無太大的戒心。
就算蕭玄策知道蕭景珩的腿傷痊愈,也不會就因為這個,對楚王府生出戒備之心。
所以在顧逸軒看來,蕭景珩這麽做,其實是有點多此一舉了。
但是蕭景珩既然想裝,那顧逸軒也懶得揭穿他。
而蕭景珩被護衛抬下馬車,坐在一張輪椅上,看著顧逸軒笑道。
“方才本王聽府中下人說,景炎今早偷跑出府,還拿著狩獵要用的東西。”
“本王一猜,便知道這個小子是來找武安侯了,隻是不知為何不見景炎的身影?”
“還是說,本王猜錯了?”
蕭景珩話雖如此,但心中卻沒有什麽疑惑。
楚王府到處都有人時刻監視,蕭景琰今早的小動作早就被蕭景珩發現了。
之所以沒攔著他,是因為蕭景珩知道,蕭景琰肯定會來找顧逸軒,而他正好有件事要和顧逸軒求證。
所以蕭景珩便放任蕭景琰出府,待從暗中跟隨蕭景琰的人口中得知蕭景琰和顧逸軒來到城外的獵場之後。
蕭景珩便帶著人出城,剛好看到顧逸軒在這裏。
聽到蕭景珩的詢問,顧逸軒知道這隻是蕭景珩的隨口一問,便也隨口回應道。
“小王爺確實是和本侯來此狩獵,不久之前小王爺說要自己前去,所以本侯便在此等待小王爺。”
“楚王殿下也不必擔憂,本侯已經派人前去尋找小王爺,相信要不了多久小王爺便回來了。”
雖然蕭景琰到現在還沒回來,但顧逸軒並不擔心。
這片獵場裏本就沒什麽大型野獸,而且有護衛跟隨,自己也派了剩餘護衛前去接應,蕭景琰是不會出什麽意外的。
“如此便好,景琰今日倒是給武安侯添麻煩了。”
蕭景珩聽到顧逸軒這麽說點了點頭,心中也沒懷疑什麽,他也知道這片獵場的情況。
而且蕭景琰和顧逸軒的關係很好,顧逸軒也不會讓蕭景琰出意外,所以對於蕭景琰的情況,蕭景珩並不擔心。
“本侯近些時日也沒有什麽事,能和小王爺來此狩獵,活動一下筋骨也不錯,不麻煩。”
聽到蕭景珩的話,顧逸軒也客氣地回應。
不管怎麽樣,蕭景珩都是皇室子弟當朝王爺,該有的表麵工作還是要有的。
而蕭景珩在聽到顧逸軒的話後,則是麵露訝異之色,看著顧逸軒有些疑惑地開口詢問道。
“陛下不是將整頓江湖之事,交予武安侯處理嗎?”
“難不成此事的進展不順利?”
聽到蕭景珩的這次詢問,顧逸軒並沒有像前兩次那樣直接回答。
顧逸軒看著麵露疑惑之色的蕭景珩,眼中光芒一閃,心中不由思索起來。
自己被皇帝任命為此次整頓江湖之事的主官這件事,雖是滿朝皆知。
但這麽久過去,卻沒有一個人前來過問。
畢竟這要是不出事還好,能解決這麽一樁大事,肯定會得到皇帝的褒獎。
但要是處理不好,就很可能會在滄瀾國內造成動亂。
到時候身為主官的顧逸軒可能沒事,但和顧逸軒一起處理此事的人,肯定會被皇帝責罰,甚至降罪。
所以那日顧逸軒提起此事之時,有些官員才會提出反對意見。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落在誰的頭上誰都不會願意。
所幸皇帝最後將這件差事交給了提出這個建議的顧逸軒,朝臣們也就沒再多說什麽。
這些事蕭景珩不會不明白,但他此時卻問起此事,難道是對這件事有興趣?
顧逸軒思索片刻後,看向蕭景珩開口回應道。
“陛下雖將此事交予本侯處理,但陛下也說了,秋狩之後本侯再動身。”
“所以本侯這些時日並無多少事務要處理。”
“王爺問起此事,難不成對此事感興趣?”
聽到顧逸軒的詢問,蕭景珩麵色不變,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此事陛下既然已經交給武安侯處理,那本王自然也不能插手。”
“不過本王倒是有些好奇,武安侯這麽做到底是為什麽?”
聽到蕭景珩的詢問,顧逸軒不禁啞然一笑,看來自己的提議,讓蕭景珩寢食難安了。
但自己這次的提議,倒還真是沒有什麽別的目的,就是單純的感覺江湖勢力過大,可能危及朝堂而已。
“本侯那日朝會之時已經說過,本侯之所以會提起此事,隻是感覺江湖勢力太過繁雜。”
“一些江湖人也不把朝堂放在眼裏,常常以武犯禁,目無法紀,所以才會向陛下提出整頓江湖之事。”
“難不成楚王殿下是覺得,本侯這麽做是另有企圖?”
顧逸軒看著蕭景珩,麵色平靜地說道。
聽到顧逸軒這麽說,蕭景珩沒有什麽反應。
顧家在滄瀾國已經是頂級的勳貴世家,根本不用為功勳煩惱,而顧逸軒提出的整頓江湖之事本就吃力不討好。
所以對於顧逸軒的話,蕭景珩心裏是不相信的。
但顧逸軒既然這麽說,那蕭景珩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麽,笑著朝顧逸軒點了點頭。
“武安侯如此為國為民,真乃我滄瀾國一大幸事!”
馬車在官道上行駛,而後穩穩停在顧逸軒身前,隨後馬車圍簾掀起,蕭景珩從馬車中探出頭。
“楚王殿下。”
看到來人真的是蕭景珩,顧逸軒神色不變,開口道。
“嗯。”
蕭景珩看著顧逸軒,點了點頭而後目光環視一圈,沒看到蕭景琰的身影。
見此情形,蕭景珩並未多說什麽,在隨行護衛的幫助下,從馬車上下來。
看著被幾名護衛抬下馬車的蕭景珩,顧逸軒眼中閃過一抹嘲諷。
蕭景珩的腿早就能正常行走,卻還要裝作一副殘疾的模樣,用來迷惑世人。
對於他這種做法,顧逸軒不置可否,因為當年皇位之爭時,蕭景珩和蕭景琰的年紀還小。
對於當年的事應該沒太多印象,所以皇帝對於楚王府其實並無太大的戒心。
就算蕭玄策知道蕭景珩的腿傷痊愈,也不會就因為這個,對楚王府生出戒備之心。
所以在顧逸軒看來,蕭景珩這麽做,其實是有點多此一舉了。
但是蕭景珩既然想裝,那顧逸軒也懶得揭穿他。
而蕭景珩被護衛抬下馬車,坐在一張輪椅上,看著顧逸軒笑道。
“方才本王聽府中下人說,景炎今早偷跑出府,還拿著狩獵要用的東西。”
“本王一猜,便知道這個小子是來找武安侯了,隻是不知為何不見景炎的身影?”
“還是說,本王猜錯了?”
蕭景珩話雖如此,但心中卻沒有什麽疑惑。
楚王府到處都有人時刻監視,蕭景琰今早的小動作早就被蕭景珩發現了。
之所以沒攔著他,是因為蕭景珩知道,蕭景琰肯定會來找顧逸軒,而他正好有件事要和顧逸軒求證。
所以蕭景珩便放任蕭景琰出府,待從暗中跟隨蕭景琰的人口中得知蕭景琰和顧逸軒來到城外的獵場之後。
蕭景珩便帶著人出城,剛好看到顧逸軒在這裏。
聽到蕭景珩的詢問,顧逸軒知道這隻是蕭景珩的隨口一問,便也隨口回應道。
“小王爺確實是和本侯來此狩獵,不久之前小王爺說要自己前去,所以本侯便在此等待小王爺。”
“楚王殿下也不必擔憂,本侯已經派人前去尋找小王爺,相信要不了多久小王爺便回來了。”
雖然蕭景琰到現在還沒回來,但顧逸軒並不擔心。
這片獵場裏本就沒什麽大型野獸,而且有護衛跟隨,自己也派了剩餘護衛前去接應,蕭景琰是不會出什麽意外的。
“如此便好,景琰今日倒是給武安侯添麻煩了。”
蕭景珩聽到顧逸軒這麽說點了點頭,心中也沒懷疑什麽,他也知道這片獵場的情況。
而且蕭景琰和顧逸軒的關係很好,顧逸軒也不會讓蕭景琰出意外,所以對於蕭景琰的情況,蕭景珩並不擔心。
“本侯近些時日也沒有什麽事,能和小王爺來此狩獵,活動一下筋骨也不錯,不麻煩。”
聽到蕭景珩的話,顧逸軒也客氣地回應。
不管怎麽樣,蕭景珩都是皇室子弟當朝王爺,該有的表麵工作還是要有的。
而蕭景珩在聽到顧逸軒的話後,則是麵露訝異之色,看著顧逸軒有些疑惑地開口詢問道。
“陛下不是將整頓江湖之事,交予武安侯處理嗎?”
“難不成此事的進展不順利?”
聽到蕭景珩的這次詢問,顧逸軒並沒有像前兩次那樣直接回答。
顧逸軒看著麵露疑惑之色的蕭景珩,眼中光芒一閃,心中不由思索起來。
自己被皇帝任命為此次整頓江湖之事的主官這件事,雖是滿朝皆知。
但這麽久過去,卻沒有一個人前來過問。
畢竟這要是不出事還好,能解決這麽一樁大事,肯定會得到皇帝的褒獎。
但要是處理不好,就很可能會在滄瀾國內造成動亂。
到時候身為主官的顧逸軒可能沒事,但和顧逸軒一起處理此事的人,肯定會被皇帝責罰,甚至降罪。
所以那日顧逸軒提起此事之時,有些官員才會提出反對意見。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落在誰的頭上誰都不會願意。
所幸皇帝最後將這件差事交給了提出這個建議的顧逸軒,朝臣們也就沒再多說什麽。
這些事蕭景珩不會不明白,但他此時卻問起此事,難道是對這件事有興趣?
顧逸軒思索片刻後,看向蕭景珩開口回應道。
“陛下雖將此事交予本侯處理,但陛下也說了,秋狩之後本侯再動身。”
“所以本侯這些時日並無多少事務要處理。”
“王爺問起此事,難不成對此事感興趣?”
聽到顧逸軒的詢問,蕭景珩麵色不變,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此事陛下既然已經交給武安侯處理,那本王自然也不能插手。”
“不過本王倒是有些好奇,武安侯這麽做到底是為什麽?”
聽到蕭景珩的詢問,顧逸軒不禁啞然一笑,看來自己的提議,讓蕭景珩寢食難安了。
但自己這次的提議,倒還真是沒有什麽別的目的,就是單純的感覺江湖勢力過大,可能危及朝堂而已。
“本侯那日朝會之時已經說過,本侯之所以會提起此事,隻是感覺江湖勢力太過繁雜。”
“一些江湖人也不把朝堂放在眼裏,常常以武犯禁,目無法紀,所以才會向陛下提出整頓江湖之事。”
“難不成楚王殿下是覺得,本侯這麽做是另有企圖?”
顧逸軒看著蕭景珩,麵色平靜地說道。
聽到顧逸軒這麽說,蕭景珩沒有什麽反應。
顧家在滄瀾國已經是頂級的勳貴世家,根本不用為功勳煩惱,而顧逸軒提出的整頓江湖之事本就吃力不討好。
所以對於顧逸軒的話,蕭景珩心裏是不相信的。
但顧逸軒既然這麽說,那蕭景珩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麽,笑著朝顧逸軒點了點頭。
“武安侯如此為國為民,真乃我滄瀾國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