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降的橄欖枝
重生80縣醫院:帶領弟妹奔小康 作者:紅燒土豆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眾矚目之下,沈青的麵色卻依舊平靜如水,不起絲毫波瀾。
他甚至還對著周敬仁,微微欠了欠身。
“多謝周主任的‘指教’。”
僅僅這四個字,就讓周敬仁眉頭微微一皺,心中莫名地升起不快。
這小子,麵對自己的當眾發難,竟然沒有絲毫的慌亂和窘迫?
沈青頓了頓,清朗的聲音再次不疾不徐響起。
“關於‘鬼門十三針’的源流與運用,晚輩確實略知一二,願與周主任及在座各位同道探討一二。”
他不僅將“鬼門十三針”的源流演變梳理得清清楚楚,更是旁征博引,列舉了數個曆代醫案。
聽得在場眾人,尤其是那些深研中醫的專家,無不暗暗心驚。
這小子,年紀輕輕,對古籍的熟悉程度,對醫案的掌握,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周敬仁的臉色,開始不斷變換。
從最初的倨傲和輕蔑,漸漸變成了凝重,再到後來的震驚和難以置信。
更讓他無地自容的是,沈青在闡述到《千金方》中關於某一針法細節時,話鋒一轉,竟微微一笑。
“周主任方才在質疑時,也曾引用《千金方》中的論述,但晚輩鬥膽,周主任所引那段,‘針入三分,留二十呼’,恐是對‘呼’字的理解,略有偏差。”
沈青這一番話,說得客氣,卻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周敬仁的臉上!
這……這簡直是當眾打臉啊!
會場內,先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沈青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給震住了!
隨即,不知是誰先帶頭鼓起了掌。
周敬仁站在原地,臉色已經變成了豬肝色,嘴唇哆嗦著,想反駁,卻發現自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引以為傲的一切,在今天,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輩,批駁得體無完膚!
就在此時,會場後排,一位一直默默聆聽,氣質儒雅,不引人注目的老者,緩緩站起了身。
他約莫六十餘歲年紀,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眼神溫潤而深邃。
“說得好!說得好啊!”老者微微頷首,目光中充滿了讚賞,望向沈青。
“這位年輕的沈醫生,對中醫經典的理解,對針灸大道的體悟,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難能可貴,後生可畏啊!”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麵如死灰的周敬仁,語氣雖然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敬仁啊,你行醫多年,於經典不可謂不熟,但今日之辯,你卻輸了。輸在何處?輸在你‘泥古不化,未得精髓’,隻知其表,未究其裏。”
“而這位沈小友,卻是‘守正創新,知行合一’,這才是中醫傳承與發展的正道啊!”
此言一出,全場再次震動!
這位老者是誰?竟然敢如此評價市中心醫院的周敬仁主任?
立刻有眼尖的人認了出來,失聲驚呼!
“是……是省中醫院名譽院長,秦伯安秦老!”
“天呐!竟然是秦老!他怎麽會在這裏?!”
秦伯安!
這個名字,在中醫界,尤其是省內,那可是泰山北鬥一般的存在!
國內知名的中醫大家,桃李滿天下,連市衛生局的領導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
周敬仁一聽是秦老,連忙躬身行禮,恭敬地稱呼了一聲:“秦……秦老!學生眼拙,不知秦老在此,多有冒犯,還望秦老恕罪!”
秦伯安擺了擺手,沒有再理會他,而是再次將目光投向沈青,眼中充滿了欣賞和喜愛。
“沈青小友,老朽今日聽你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不知小友可有興趣,改日到我們省城中醫院,進行一次更深入的學術交流?老朽很想聽聽你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更多見解。”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語氣中帶著引薦之意。
“若是小友願意,老朽也可以為你推薦,讓你到省裏進修深造,或者參與一些由省裏牽頭的重大中醫科研項目,你看如何?”
這……這簡直是天降的橄欖枝!
而且還是由秦伯安這樣的中醫泰鬥,親自拋出的!
沈青並未立刻答應。
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國內中醫大家,親自開口邀請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醫生去省城交流學習,甚至暗示了進修和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的可能!
這消息一傳開,整個東城縣,尤其是醫療係統內,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趙為民院長辦公室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
趙院長自然是與有榮焉,與沈青長談了一次,言語間既為他能有如此機遇感到由衷的高興,也難免流露出幾分對醫院可能失去一根頂梁柱的擔憂和不舍。
“沈青啊,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得到秦老的賞識,對你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啊!”趙院長感慨萬千。
沈青自己,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省城,那無疑是一個更廣闊的舞台,有著更先進的醫療資源,能接觸到更前沿的醫學理念,對他的醫術提升和事業發展,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可是,東城這個家,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卻是他心中最柔軟、最沉重的牽掛。
沈川才十三歲,沈曉曉更是隻有六歲,他們剛剛安定下來,正是需要人照顧和陪伴的時候。
他若是走了,他們怎麽辦?
沈青找到了秦伯安秦老,將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心中的顧慮,坦誠地和盤托出。
“秦老,您的厚愛,晚輩感激不盡。隻是家中尚有年幼弟妹需要照拂,晚輩實在放心不下……”
秦伯安聽完,非但沒有不悅,反而對沈青這份重情重義,更多了幾分讚賞。
“好孩子,你有這份孝心和擔當,老朽很欣慰。”秦老溫和地笑道。
“老朽這次邀請,也並非是要你即刻就拋下一切,強製前往。”
“你可以先以短期交流學習的名義,去省城看看,時間上,我們可以靈活安排,一兩個月,或者三五個月,都可以。”
秦老又補充道:“再者,若是將來你在省城真能站穩腳跟,做出一番成績,將來把你的弟弟妹妹接到省城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嘛!”
秦老的這番話,既體諒了沈青的難處,又為他描繪了一個更長遠的未來,讓沈青心中的天平,開始漸漸傾斜。
他甚至還對著周敬仁,微微欠了欠身。
“多謝周主任的‘指教’。”
僅僅這四個字,就讓周敬仁眉頭微微一皺,心中莫名地升起不快。
這小子,麵對自己的當眾發難,竟然沒有絲毫的慌亂和窘迫?
沈青頓了頓,清朗的聲音再次不疾不徐響起。
“關於‘鬼門十三針’的源流與運用,晚輩確實略知一二,願與周主任及在座各位同道探討一二。”
他不僅將“鬼門十三針”的源流演變梳理得清清楚楚,更是旁征博引,列舉了數個曆代醫案。
聽得在場眾人,尤其是那些深研中醫的專家,無不暗暗心驚。
這小子,年紀輕輕,對古籍的熟悉程度,對醫案的掌握,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周敬仁的臉色,開始不斷變換。
從最初的倨傲和輕蔑,漸漸變成了凝重,再到後來的震驚和難以置信。
更讓他無地自容的是,沈青在闡述到《千金方》中關於某一針法細節時,話鋒一轉,竟微微一笑。
“周主任方才在質疑時,也曾引用《千金方》中的論述,但晚輩鬥膽,周主任所引那段,‘針入三分,留二十呼’,恐是對‘呼’字的理解,略有偏差。”
沈青這一番話,說得客氣,卻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周敬仁的臉上!
這……這簡直是當眾打臉啊!
會場內,先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沈青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給震住了!
隨即,不知是誰先帶頭鼓起了掌。
周敬仁站在原地,臉色已經變成了豬肝色,嘴唇哆嗦著,想反駁,卻發現自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引以為傲的一切,在今天,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輩,批駁得體無完膚!
就在此時,會場後排,一位一直默默聆聽,氣質儒雅,不引人注目的老者,緩緩站起了身。
他約莫六十餘歲年紀,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眼神溫潤而深邃。
“說得好!說得好啊!”老者微微頷首,目光中充滿了讚賞,望向沈青。
“這位年輕的沈醫生,對中醫經典的理解,對針灸大道的體悟,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難能可貴,後生可畏啊!”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麵如死灰的周敬仁,語氣雖然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敬仁啊,你行醫多年,於經典不可謂不熟,但今日之辯,你卻輸了。輸在何處?輸在你‘泥古不化,未得精髓’,隻知其表,未究其裏。”
“而這位沈小友,卻是‘守正創新,知行合一’,這才是中醫傳承與發展的正道啊!”
此言一出,全場再次震動!
這位老者是誰?竟然敢如此評價市中心醫院的周敬仁主任?
立刻有眼尖的人認了出來,失聲驚呼!
“是……是省中醫院名譽院長,秦伯安秦老!”
“天呐!竟然是秦老!他怎麽會在這裏?!”
秦伯安!
這個名字,在中醫界,尤其是省內,那可是泰山北鬥一般的存在!
國內知名的中醫大家,桃李滿天下,連市衛生局的領導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
周敬仁一聽是秦老,連忙躬身行禮,恭敬地稱呼了一聲:“秦……秦老!學生眼拙,不知秦老在此,多有冒犯,還望秦老恕罪!”
秦伯安擺了擺手,沒有再理會他,而是再次將目光投向沈青,眼中充滿了欣賞和喜愛。
“沈青小友,老朽今日聽你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不知小友可有興趣,改日到我們省城中醫院,進行一次更深入的學術交流?老朽很想聽聽你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更多見解。”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語氣中帶著引薦之意。
“若是小友願意,老朽也可以為你推薦,讓你到省裏進修深造,或者參與一些由省裏牽頭的重大中醫科研項目,你看如何?”
這……這簡直是天降的橄欖枝!
而且還是由秦伯安這樣的中醫泰鬥,親自拋出的!
沈青並未立刻答應。
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國內中醫大家,親自開口邀請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醫生去省城交流學習,甚至暗示了進修和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的可能!
這消息一傳開,整個東城縣,尤其是醫療係統內,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趙為民院長辦公室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
趙院長自然是與有榮焉,與沈青長談了一次,言語間既為他能有如此機遇感到由衷的高興,也難免流露出幾分對醫院可能失去一根頂梁柱的擔憂和不舍。
“沈青啊,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能得到秦老的賞識,對你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啊!”趙院長感慨萬千。
沈青自己,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省城,那無疑是一個更廣闊的舞台,有著更先進的醫療資源,能接觸到更前沿的醫學理念,對他的醫術提升和事業發展,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可是,東城這個家,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卻是他心中最柔軟、最沉重的牽掛。
沈川才十三歲,沈曉曉更是隻有六歲,他們剛剛安定下來,正是需要人照顧和陪伴的時候。
他若是走了,他們怎麽辦?
沈青找到了秦伯安秦老,將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心中的顧慮,坦誠地和盤托出。
“秦老,您的厚愛,晚輩感激不盡。隻是家中尚有年幼弟妹需要照拂,晚輩實在放心不下……”
秦伯安聽完,非但沒有不悅,反而對沈青這份重情重義,更多了幾分讚賞。
“好孩子,你有這份孝心和擔當,老朽很欣慰。”秦老溫和地笑道。
“老朽這次邀請,也並非是要你即刻就拋下一切,強製前往。”
“你可以先以短期交流學習的名義,去省城看看,時間上,我們可以靈活安排,一兩個月,或者三五個月,都可以。”
秦老又補充道:“再者,若是將來你在省城真能站穩腳跟,做出一番成績,將來把你的弟弟妹妹接到省城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嘛!”
秦老的這番話,既體諒了沈青的難處,又為他描繪了一個更長遠的未來,讓沈青心中的天平,開始漸漸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