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質歎了一口氣:“尊禮伯伯有點冤枉了。”
隨後,李麗質眼前一亮:“雉奴,在嗎?”
正在處理政務的李治一頭問號:“怎麽了?”
“來天幕空間一下,有件事和你說。”
李治一頭黑線:“朕不去!李麗質,你有屁就放。”
李治已經怕了,現在隻要沒什麽大事,絕對不去天幕空間,有什麽事基本也用戒指說。
“雉奴,你是飄了嗎?”
“你少廢話,你以為我不知道,姐夫就是怕你被阿耶打,讓我去擋刀。”
。。。。。。。
李麗質無奈的看向張彥:“你都把這孩子坑出心理陰影了。”
張彥輕咳一聲:“我這是為了誰,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麗質也有些不好意思了:“雉奴,這次沒坑你,你去找阿娘,把尊禮伯伯的事說一下,阿姐做主,讓你姐夫給你一份禮物,算是給你的補償。”
“真的?”李治明顯不太相信。
“騙你幹嘛。”
李治眼前一亮:“好啊,我要鸞鳥。”
李麗質一頭黑線:“你就算是長大了,也改變不了你熊孩子的本質,想到別想,趕緊的,去說,不然什麽都沒有。”
“好嘞?”李治也明白,後世頂級的武器沒辦法弄來,但是不妨礙他盯著其他,,,,不對,不妨礙他幫姐夫的忙。
李麗質有些無語:“夫君啊,你看看你小舅子,無利不起早。”
張彥攤了攤手:“他就是這樣的。”
這時,朱見深來到了天幕空間:“張彥,你祖宗我需要你的幫助。”
??????
張彥一頭問號,朱見深這是啥意思?
“別意外,誰讓媺娖是你二夫人的。長樂公主不用在意,我們各論各的。”
張彥無奈:“說吧。”
“那些文官總是在明裏暗裏的提醒朕,說太祖總是來成化朝,會影響朕的權力,先讓朕和太祖說說,避嫌。”
張彥一頭問號:“不是,那些文官這麽勇的?上次你家太祖沒把他們砍怕?”
“他們說的很隱晦。”
朱媺娖扶額:“你別說你是我祖宗,這還求助我夫君,你直接把他們砍了多好。”
朱見深愣了一下:“媺娖,你是皮癢了?敢和我這麽說話?”
也許是因為有朱元璋當靠山,朱媺娖也慢慢開始朱元璋化了,再加上在順治朝的經曆,朱媺娖主打一個能動手絕對不動口。
“我說的是事實,大明的文官可不是宋之前的文官,,哦,宋之前的文武區分不那麽明顯,不過這不重要,你看看太祖,那些人敢和太祖紮刺嗎?”
“是刀不鋒利還是他們的脖子太硬?”
張彥這次站朱媺娖,並不是因為和朱媺娖的關係,而是因為事實:“大明的文官是真沒資格和皇帝對抗,不用怕,天幕兜底。”
得到承諾的朱見深放心了:“好,朕回去磨刀。”
李麗質撓了撓頭:“明朝文官沒辦法和皇帝對抗嗎?”
“當然了,明朝文官沒底牌。”
“說說。”
“實際上,明朝的文官被後世高估了,明朝文官最多和皇帝唱唱反調。”
“就拿成化時期的文官舉例子吧。成化三年,成化皇帝想在元宵節搞一個燈會,這不過分吧。”
李麗質點頭:“不過分。”
“而且這件事也不是沒有例子,永樂十二年就舉辦過,就在午門外,群臣和百姓都可以來參觀,說白了就是皇帝牽頭,趁著過節,大家一起樂嗬樂嗬,成化皇帝沒也弄什麽新花樣,但那些大臣就是不同意。”
“為什麽?”李麗質不理解。
“為什麽?還不是那些文臣心氣高,因為當時成化皇帝想讓群臣寫幾首詩,湊熱鬧而已。”
李麗質更加不理解了:“對於他們來說,寫詩應該不難吧?而且那種大日子,不就是為了開心嘛。”
“對啊,但是他們就是不樂意,自明太祖廢丞相製度,永樂皇帝建立後,內閣製度在宣德朝以後的地位不斷提高,導致那些文官都認為自己是能進入內閣的人才,所以他們認為寫詩助興是侮辱他們。”
(翰林之官,以論思代言為職。雖曰供奉文字,然鄙俚不經之詞,豈宜迸於君上?)
李麗質扶額:“如果是在朝堂議事,他們沒錯,但在那種日子,這就過分了。”
“沒錯,大臣給皇帝寫詩,並不是明朝獨有,李白也寫過,說白了他們就是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了。”
(那些天才隻是見我的門檻就不要說了,作者知道千年龍虎榜,但要明白,那個榜單是宋朝的,宋之前是世家門閥,底層天才沒多少機會,所以不要被誤導,李白的文采真的很強,不然不會被丞相看中。)
(而且這裏也不早說其他的言論,教員都能下鄉和普通人談笑風生,那些封建時代的能和教員比?說白了就是自視清高,看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而且他們就是想和皇帝唱唱反調,樹立自己忠直的形象。”
“之後呢?”李麗質好奇。
朱媺娖插話了:“還能怎麽樣,直接轟走,元宵節添堵,不知死活。”
張彥點頭:“沒錯,但從側麵看出,明朝前中期,文官就已經爭奪話語權了,隻不過還沒資格和皇帝碰。”
“遇到要臉的皇帝還有用,但是碰到萬曆那樣的,直接罷工,文官就沒辦法了。”
朱媺娖一頭問號:“夫君,我怎麽感覺你這話不像好話啊。”
“我說的是事實,臉有什麽用?死要麵子活受罪。”
“他們能幹嘛?無非就是罷工,堵門,用聖人言論,還有就是把祖訓刪除幾句而已,和蒼蠅一樣,主打一個惡心人。”
朱媺娖撓了撓頭:“好像還真是。”
“所以我很看不上明太祖的祖訓,隨著時間,一切都會變。媺娖,你也知道,所謂的祖訓,已經被文官利用了。”
朱媺娖點頭:“嗯,我哥哥也不按照祖訓來了,太祖說的,還告訴我哥哥,那些大臣如果有疑問,就去洪武朝找太祖。”
張彥眼前一亮:“他們去了沒?”
朱媺娖搖頭:“沒去,我也很期待,可是他們太慫了,沒意思。”
李麗質無語:“就憑你家祖宗幹的那些事,他們如果敢去問,那才是神奇的事。”
隨後,李麗質眼前一亮:“雉奴,在嗎?”
正在處理政務的李治一頭問號:“怎麽了?”
“來天幕空間一下,有件事和你說。”
李治一頭黑線:“朕不去!李麗質,你有屁就放。”
李治已經怕了,現在隻要沒什麽大事,絕對不去天幕空間,有什麽事基本也用戒指說。
“雉奴,你是飄了嗎?”
“你少廢話,你以為我不知道,姐夫就是怕你被阿耶打,讓我去擋刀。”
。。。。。。。
李麗質無奈的看向張彥:“你都把這孩子坑出心理陰影了。”
張彥輕咳一聲:“我這是為了誰,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麗質也有些不好意思了:“雉奴,這次沒坑你,你去找阿娘,把尊禮伯伯的事說一下,阿姐做主,讓你姐夫給你一份禮物,算是給你的補償。”
“真的?”李治明顯不太相信。
“騙你幹嘛。”
李治眼前一亮:“好啊,我要鸞鳥。”
李麗質一頭黑線:“你就算是長大了,也改變不了你熊孩子的本質,想到別想,趕緊的,去說,不然什麽都沒有。”
“好嘞?”李治也明白,後世頂級的武器沒辦法弄來,但是不妨礙他盯著其他,,,,不對,不妨礙他幫姐夫的忙。
李麗質有些無語:“夫君啊,你看看你小舅子,無利不起早。”
張彥攤了攤手:“他就是這樣的。”
這時,朱見深來到了天幕空間:“張彥,你祖宗我需要你的幫助。”
??????
張彥一頭問號,朱見深這是啥意思?
“別意外,誰讓媺娖是你二夫人的。長樂公主不用在意,我們各論各的。”
張彥無奈:“說吧。”
“那些文官總是在明裏暗裏的提醒朕,說太祖總是來成化朝,會影響朕的權力,先讓朕和太祖說說,避嫌。”
張彥一頭問號:“不是,那些文官這麽勇的?上次你家太祖沒把他們砍怕?”
“他們說的很隱晦。”
朱媺娖扶額:“你別說你是我祖宗,這還求助我夫君,你直接把他們砍了多好。”
朱見深愣了一下:“媺娖,你是皮癢了?敢和我這麽說話?”
也許是因為有朱元璋當靠山,朱媺娖也慢慢開始朱元璋化了,再加上在順治朝的經曆,朱媺娖主打一個能動手絕對不動口。
“我說的是事實,大明的文官可不是宋之前的文官,,哦,宋之前的文武區分不那麽明顯,不過這不重要,你看看太祖,那些人敢和太祖紮刺嗎?”
“是刀不鋒利還是他們的脖子太硬?”
張彥這次站朱媺娖,並不是因為和朱媺娖的關係,而是因為事實:“大明的文官是真沒資格和皇帝對抗,不用怕,天幕兜底。”
得到承諾的朱見深放心了:“好,朕回去磨刀。”
李麗質撓了撓頭:“明朝文官沒辦法和皇帝對抗嗎?”
“當然了,明朝文官沒底牌。”
“說說。”
“實際上,明朝的文官被後世高估了,明朝文官最多和皇帝唱唱反調。”
“就拿成化時期的文官舉例子吧。成化三年,成化皇帝想在元宵節搞一個燈會,這不過分吧。”
李麗質點頭:“不過分。”
“而且這件事也不是沒有例子,永樂十二年就舉辦過,就在午門外,群臣和百姓都可以來參觀,說白了就是皇帝牽頭,趁著過節,大家一起樂嗬樂嗬,成化皇帝沒也弄什麽新花樣,但那些大臣就是不同意。”
“為什麽?”李麗質不理解。
“為什麽?還不是那些文臣心氣高,因為當時成化皇帝想讓群臣寫幾首詩,湊熱鬧而已。”
李麗質更加不理解了:“對於他們來說,寫詩應該不難吧?而且那種大日子,不就是為了開心嘛。”
“對啊,但是他們就是不樂意,自明太祖廢丞相製度,永樂皇帝建立後,內閣製度在宣德朝以後的地位不斷提高,導致那些文官都認為自己是能進入內閣的人才,所以他們認為寫詩助興是侮辱他們。”
(翰林之官,以論思代言為職。雖曰供奉文字,然鄙俚不經之詞,豈宜迸於君上?)
李麗質扶額:“如果是在朝堂議事,他們沒錯,但在那種日子,這就過分了。”
“沒錯,大臣給皇帝寫詩,並不是明朝獨有,李白也寫過,說白了他們就是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了。”
(那些天才隻是見我的門檻就不要說了,作者知道千年龍虎榜,但要明白,那個榜單是宋朝的,宋之前是世家門閥,底層天才沒多少機會,所以不要被誤導,李白的文采真的很強,不然不會被丞相看中。)
(而且這裏也不早說其他的言論,教員都能下鄉和普通人談笑風生,那些封建時代的能和教員比?說白了就是自視清高,看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而且他們就是想和皇帝唱唱反調,樹立自己忠直的形象。”
“之後呢?”李麗質好奇。
朱媺娖插話了:“還能怎麽樣,直接轟走,元宵節添堵,不知死活。”
張彥點頭:“沒錯,但從側麵看出,明朝前中期,文官就已經爭奪話語權了,隻不過還沒資格和皇帝碰。”
“遇到要臉的皇帝還有用,但是碰到萬曆那樣的,直接罷工,文官就沒辦法了。”
朱媺娖一頭問號:“夫君,我怎麽感覺你這話不像好話啊。”
“我說的是事實,臉有什麽用?死要麵子活受罪。”
“他們能幹嘛?無非就是罷工,堵門,用聖人言論,還有就是把祖訓刪除幾句而已,和蒼蠅一樣,主打一個惡心人。”
朱媺娖撓了撓頭:“好像還真是。”
“所以我很看不上明太祖的祖訓,隨著時間,一切都會變。媺娖,你也知道,所謂的祖訓,已經被文官利用了。”
朱媺娖點頭:“嗯,我哥哥也不按照祖訓來了,太祖說的,還告訴我哥哥,那些大臣如果有疑問,就去洪武朝找太祖。”
張彥眼前一亮:“他們去了沒?”
朱媺娖搖頭:“沒去,我也很期待,可是他們太慫了,沒意思。”
李麗質無語:“就憑你家祖宗幹的那些事,他們如果敢去問,那才是神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