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劉備的劣勢
李麗質也覺得這個叫鄭昌的人可憐了:“真有牌麵。”
“這還沒完,項羽在齊國殺人放火的時候,劉邦已經占領了關中,從曆史的角度看,劉邦已經是上風了,之所以打那麽久,完全是項羽的戰鬥力在死頂。”
“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沒有漢中,實力上就弱,東吳給曹魏造成的麻煩也沒辦法和齊趙給項羽造成的麻煩大。”
“我知道!”李麗質來了精神:“孫十萬打個合肥就打個幾年。”
“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別忘了,曹魏可是統一了北方,而且劉邦那個時代的百姓都不想打了,都打了幾百年了。”
“可是劉備的時代是大一統王朝分裂的開始,誰都想搞事,誰都想統一華夏。”
“哦,明白了,那劉秀呢?”
張彥扶額:“麗質寶寶,你這不是欺負人嗎?”
“你不會真認為劉秀沒有背景吧?”
“劉秀的家底可比劉備強多了。”
“後漢書就有記載:樊宏字靡卿,南陽湖陽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於樊,因而氏焉,為鄉裏著姓。父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理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財利歲倍,至乃開廣田土三百餘頃。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嚐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求假焉。資至巨萬,而賑贍宗族,恩加鄉閭。”
“劉秀的舅舅不止有錢,因為免除債務,這個家族在當地的號召力很強。”
“這還沒完,劉秀還有一個姐夫。”
“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兩千石,父宏,預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
“和這種人是親戚,我說他是普通的平民,你信嗎?”
李麗質搖頭:“不信。”
“再說說陰麗華,別以為陰麗華家是普通家庭,陰麗華的三世祖也是個巨富。”
“漢宣帝時,南陽陰子方者,性至孝。積恩好施,喜祀灶。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七百餘頃,輿馬仆隸,比於邦君。”
“所以能娶陰麗華的劉秀是平民嗎?”
李麗質再次搖頭:“不可能,就像我,我阿耶之所以不反對,完全是因為你的天幕和掌握的技術。”
“沒錯,華夏古代,什麽自由戀愛就不存在,隋唐時期最為嚴重,平民娶世家女根本不可能。”
“就算是明朝公主可以嫁給平民,但也需要皇帝點頭,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
“所以劉秀根本不是平民,雖然因為推恩令,劉秀的父親隻是縣令級別的,那也比劉備強。”
“最主要的是,東漢說起來好聽,強漢,但是和西漢完全不是一回事,東漢說白了就是世家豪強聯合起來搭建的一個框架,東漢的建立說白了就是世家豪強的勝利。”
“劉秀本來就和世家豪強息息相關,自然比劉備的優勢大,你想想,公主府的家奴公開殺人,公主公開包庇,麗質,在貞觀時空,你敢想嗎?”
李麗質搖頭:“不敢,最起碼會掩飾,不過五姓七望,,,,,不重要了,他們現在也老實了。”
“所以啊,劉備那個時期,世家豪強變成了世家門閥,更加看中血脈和關係網,用他們的話來說,你劉備算哪根蔥?”
“劉備能撐起蜀漢已經很難了,不能要求太高。”
“後世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但我認為劉備是真君子,你想想,劉備撤退時,新野百姓自願跟著劉備,這就說明一切了。”
“並不是說劉備有多好,而是在那個時代,劉備是妥妥的正人君子,仁慈之君。”
(劉備的粉絲別噴,直百錢了解一下。劉備的仁慈是相對的,在那個時代,劉備是妥妥的仁君,這不能否認。如果還是不認同,那作者舉幾個仁君的例子,教員,周公,鄧公,作者說這幾位是君沒意見吧,沒人規定隻有皇帝才能稱君。)
李麗質的勝負欲上來了:“如果是我阿耶呢?”
“以前的話不知道,但是現在的話,沒問題,五姓七望的例子就說明一切了。”
李麗質滿意的笑了笑:“所以我阿耶厲害。”
“哦?麗質想變回曾經的小棉襖了?”
李麗質搖頭:“怎麽可能,在我阿耶讓我重新考慮時,他的小棉襖就沒了。”
“對了,張彥,有t病毒嗎?”
張彥愣了一下:“有,怎麽了?”
“這種好東西你竟然不拿出來!倭寇啊!那個731讓我太生氣了!”
張彥無語:“那東西太貴了。”
“我不管,攢錢,調料也不用兌換了,我相信朱慈烺很樂意給你,糧食什麽的直接說,就算是天天吃牛肉也行。”
“什麽狗屁蠻夷,敢用華夏子民做實驗,不把他們打進地獄,我就不姓李了。”
李麗質最近又看到了奇怪的電影,害怕是真的,生氣也是真的:“張彥,你跟我說,那些是不是真的?”
張彥點頭:“是真的。”
“那你還不兌換t病毒?你不兌換我都看不起你的,這要是盛唐,他倭寇敢放一個屁?”
“還有那個李治!怎麽就不登陸那幾個破島?明朝也是,一個樣子,不對,還是我阿耶不努力,他也跑不了。”
。。。。。張彥沒想到李麗質也是個憤青,不過這也不奇怪,誰讓人家有七世紀最大的靠山呢。
“不對,根不在這裏,贏陰嫚,我們來談談。”
贏陰嫚一頭問號,和她談什麽啊?
張彥攔住了李麗質:“麗質,你省省吧,讓我來吧,你對公主撒氣有什麽意思啊?我把十朝的皇帝們叫來。”
“好主意,不能是十朝,漢文帝,漢景帝,宋宋太祖,都叫來。”
宋太祖也是有血性的,這場盛宴有他的一份。
李麗質也覺得這個叫鄭昌的人可憐了:“真有牌麵。”
“這還沒完,項羽在齊國殺人放火的時候,劉邦已經占領了關中,從曆史的角度看,劉邦已經是上風了,之所以打那麽久,完全是項羽的戰鬥力在死頂。”
“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沒有漢中,實力上就弱,東吳給曹魏造成的麻煩也沒辦法和齊趙給項羽造成的麻煩大。”
“我知道!”李麗質來了精神:“孫十萬打個合肥就打個幾年。”
“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別忘了,曹魏可是統一了北方,而且劉邦那個時代的百姓都不想打了,都打了幾百年了。”
“可是劉備的時代是大一統王朝分裂的開始,誰都想搞事,誰都想統一華夏。”
“哦,明白了,那劉秀呢?”
張彥扶額:“麗質寶寶,你這不是欺負人嗎?”
“你不會真認為劉秀沒有背景吧?”
“劉秀的家底可比劉備強多了。”
“後漢書就有記載:樊宏字靡卿,南陽湖陽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於樊,因而氏焉,為鄉裏著姓。父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理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財利歲倍,至乃開廣田土三百餘頃。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嚐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求假焉。資至巨萬,而賑贍宗族,恩加鄉閭。”
“劉秀的舅舅不止有錢,因為免除債務,這個家族在當地的號召力很強。”
“這還沒完,劉秀還有一個姐夫。”
“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兩千石,父宏,預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
“和這種人是親戚,我說他是普通的平民,你信嗎?”
李麗質搖頭:“不信。”
“再說說陰麗華,別以為陰麗華家是普通家庭,陰麗華的三世祖也是個巨富。”
“漢宣帝時,南陽陰子方者,性至孝。積恩好施,喜祀灶。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七百餘頃,輿馬仆隸,比於邦君。”
“所以能娶陰麗華的劉秀是平民嗎?”
李麗質再次搖頭:“不可能,就像我,我阿耶之所以不反對,完全是因為你的天幕和掌握的技術。”
“沒錯,華夏古代,什麽自由戀愛就不存在,隋唐時期最為嚴重,平民娶世家女根本不可能。”
“就算是明朝公主可以嫁給平民,但也需要皇帝點頭,公主沒有選擇的權利。”
“所以劉秀根本不是平民,雖然因為推恩令,劉秀的父親隻是縣令級別的,那也比劉備強。”
“最主要的是,東漢說起來好聽,強漢,但是和西漢完全不是一回事,東漢說白了就是世家豪強聯合起來搭建的一個框架,東漢的建立說白了就是世家豪強的勝利。”
“劉秀本來就和世家豪強息息相關,自然比劉備的優勢大,你想想,公主府的家奴公開殺人,公主公開包庇,麗質,在貞觀時空,你敢想嗎?”
李麗質搖頭:“不敢,最起碼會掩飾,不過五姓七望,,,,,不重要了,他們現在也老實了。”
“所以啊,劉備那個時期,世家豪強變成了世家門閥,更加看中血脈和關係網,用他們的話來說,你劉備算哪根蔥?”
“劉備能撐起蜀漢已經很難了,不能要求太高。”
“後世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但我認為劉備是真君子,你想想,劉備撤退時,新野百姓自願跟著劉備,這就說明一切了。”
“並不是說劉備有多好,而是在那個時代,劉備是妥妥的正人君子,仁慈之君。”
(劉備的粉絲別噴,直百錢了解一下。劉備的仁慈是相對的,在那個時代,劉備是妥妥的仁君,這不能否認。如果還是不認同,那作者舉幾個仁君的例子,教員,周公,鄧公,作者說這幾位是君沒意見吧,沒人規定隻有皇帝才能稱君。)
李麗質的勝負欲上來了:“如果是我阿耶呢?”
“以前的話不知道,但是現在的話,沒問題,五姓七望的例子就說明一切了。”
李麗質滿意的笑了笑:“所以我阿耶厲害。”
“哦?麗質想變回曾經的小棉襖了?”
李麗質搖頭:“怎麽可能,在我阿耶讓我重新考慮時,他的小棉襖就沒了。”
“對了,張彥,有t病毒嗎?”
張彥愣了一下:“有,怎麽了?”
“這種好東西你竟然不拿出來!倭寇啊!那個731讓我太生氣了!”
張彥無語:“那東西太貴了。”
“我不管,攢錢,調料也不用兌換了,我相信朱慈烺很樂意給你,糧食什麽的直接說,就算是天天吃牛肉也行。”
“什麽狗屁蠻夷,敢用華夏子民做實驗,不把他們打進地獄,我就不姓李了。”
李麗質最近又看到了奇怪的電影,害怕是真的,生氣也是真的:“張彥,你跟我說,那些是不是真的?”
張彥點頭:“是真的。”
“那你還不兌換t病毒?你不兌換我都看不起你的,這要是盛唐,他倭寇敢放一個屁?”
“還有那個李治!怎麽就不登陸那幾個破島?明朝也是,一個樣子,不對,還是我阿耶不努力,他也跑不了。”
。。。。。張彥沒想到李麗質也是個憤青,不過這也不奇怪,誰讓人家有七世紀最大的靠山呢。
“不對,根不在這裏,贏陰嫚,我們來談談。”
贏陰嫚一頭問號,和她談什麽啊?
張彥攔住了李麗質:“麗質,你省省吧,讓我來吧,你對公主撒氣有什麽意思啊?我把十朝的皇帝們叫來。”
“好主意,不能是十朝,漢文帝,漢景帝,宋宋太祖,都叫來。”
宋太祖也是有血性的,這場盛宴有他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