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上島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九號,國家台又一檔全新的欄目正式上線了。
百家講壇,提前了四年,節目的內容和方式也有了不能說小的調整,但更吸引人,更好看了。
九號晚上八點,百家講壇首播,第一輯,含廣告時間四十八分鍾,比原計劃超了三分鍾,到也無所謂。
本欄目由軍宣部,宣傳部,文化部,教育部四部主辦,國家台承辦。
艾教授第一次出現在千家萬戶的屏幕上。
按照張鐵軍的意見,第一期節目隻有百家講壇的主片頭,上來就開講,副片頭放在了每一輯的片尾出現。
這是為了避免電視觀眾看了副片頭就失去了興趣換台,這也是大部分人看電視的習慣,總是會主觀的進行判斷。
就像亮劍剛剛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直接換了台的,勾不起一點興趣,然後複播的時候恨不得抱著電視睡覺。
艾教授的課程是教員的思想和軍事理論,就這個標題在九七年這會兒十個人看了起碼得有七個人換台。
課程好不好看(聽)事實上和標題的關係並不大,主要還是看主講人的風格和魅力。
就像張鐵軍上學那會兒,他就特別喜歡上學的並不好的幾何課,因為那個馬老師講課就特別吸引人,風趣幽默又能調動學生的熱情。
學不學得會是一碼事兒,但是好聽啊,愛聽。
張鐵軍坐在電視機前從頭看到尾,滿意的點了點頭,穩了。艾老師的風格果然是那麽鮮明。
“這個節目也是你弄的呀?”張爸跟著看了一遍,感覺也是挺好。
“嗯,我設計的,這個人也是我找來的,算是開門炮打響了。”
“挺好,這樣的節目多整點,比那些蹦蹦跳跳的好看,還有意義。”
“那可完了,”張媽在一邊接話:“電視以後就改課堂了唄?那還叫電視台不?叫電子大學?”
“你懂個屁?”張爸斜了張媽一眼。
“鐵軍你看你爸現在能耐了不?天天就這麽斥巴我。”張媽笑著問張鐵軍
“嘎嘎的一家之主。”張鐵兵在一邊溜縫:“老得瑟了。”
一家人都笑起來,張爸吧嗒吧嗒嘴,有點心虛。
張鐵軍他們幾個人帶著妞妞是今天下午坐著自家旅遊來到島上的,來了島上也沒逛,就直接回到家裏安頓下來收拾了一下。
王飛和豆穎抱著小童童也住在家裏,還有蔣衛紅一家,李樹生一家。
反到是過來的親戚朋友們都沒住在家裏,都去了酒店,可能是感覺在那邊更自在一些吧,反正離的也不遠。
玳瑁島的整體形狀有點像魏碑字貼的那個點,有棱有角又不失柔和,上尖下寬這麽一個不規則的三角狀。
這一片海域裏麵的島基本上都是這麽個形狀,這個應該和洋流有點什麽關係,到了亞龍灣和海棠灣那邊島又變成了倒三角形。
從海棠灣再往東的海域上的島就都是不規則形狀了。
海南隻有東側有島,整個西邊都是光潔溜溜的,一個小島都沒有。
玳瑁島的南側是山,最高峰有一百二十多米高,從島的最北端海灘開始到山腳下是一個一公裏的緩坡,地勢逐漸抬高。
山峰的總體是斜的,從西北向東南斜,平緩地帶整體就像一根向左傾倒的胡蘿卜靠在山體上。
這就造成了島西側的海灘隻有北邊不到八百米,餘下都是礁石區和懸崖山壁,而島東的海灘足足有兩點四公裏。
島南就不用說了,全是大小礁石和山崖,到是在島的西南角上有兩座相連的山峰,叫牛嶺。本地人叫牛鼻子嶺。
牛鼻子嶺和大島中間隔著不到兩百米的,全是礁石的淺海,是個趕海的好地方。
牛鼻子嶺和主島中間這片淺海已經被鋪上了可以通車的海上長橋。
在牛嶺的東側五百米,主島的崖壁區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小港口,有可以停大船的客運碼頭,也有遊艇碼頭。
牛嶺確切的說是兩高一低兩大一小三座島尖尖,從北向南排列,北麵的最大,南麵的最小。
最北側的就是牛鼻子了,最大最高,上麵都是樹木植被,中間和後麵最小的兩個基本上就全是由礁石組成的,很漂亮也很險要。
最大的一個有兩百一十幾米長,一百一十幾米寬,最小的一個就是一片拱起來的礁石。
最高的峰頂立著一座紀念碑,叫無名英雄紀念碑,碑文是張鐵軍寫的,用以紀念千百年來為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那些無名英雄。
兩座高峰中間拉起了吊橋,也修建了環行步道和登山的梯階,環道和通向主島的海上長橋連接在一起。
遊客可以爬山也可以沿著礁石區漫步,體驗趕海的樂趣兒。
海上長橋和主島的環島公路連接,可以穿過港口區直接去島東,也可以直接沿著島西一直走到島北的潛水區和海灘樂園。
從島西到島東,島東南,整個三公裏多的海灘和沙灘上隻有兩個搭在海麵上的浮動式遊人碼頭,一個是潛水區碼頭,一個是海上遊覽(快艇)碼頭。
遊客的進出還有遊艇都在島南的港口這裏,可以最小程度的降低船隻和遊人對海島的影響。
島上一共有三個直升機停降坪。
一個是為遊客提供空中遊覽的旅遊項目,一個是位於港口的內部專用,還有一個是位於居住區的應急機坪。
應急直升機坪的位置就在島上保留的小漁村和獨院住宿區中間,方便進行一些緊急救援任務,比如救火,比如送醫等等。
畢竟島上的醫療設備有限。
島上保留的小漁村也是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經過重新規劃修建的,現在住在這裏的漁民人家都是東方的職工。
小漁村其實並不小,整個村子差不多有三百七十多畝大小,整體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連街巷和小路都盡量在原來的位置。
和酒店大門前那邊一樣,這邊的院牆和房屋的外牆都使用的原來老房子拆出來的珊瑚石,樣式也還是原來的樣子。
隻不過房子都是新建的現代式居所,地麵也全都鋪上了青石,牆上爬著花藤,街頭巷尾全都栽種了樹木。
這裏也不是全都住著漁民,先進的漁船不靠人力,村舍大部分都是用來租給遊客體驗生活的民宿。
漁村的最北側是一條從東海岸斜著伸到山腳下的馬路,叫玳瑁中路,這是一條商業馬路,兩邊都是各種店鋪。
這些店鋪有海島管理中心自己運營的,也有租給私人經營的,什麽都有。
玳瑁中路在山腳下和燈塔路相匯,然後向西連接環島西路。燈塔路通向位於島上最高峰的燈塔,也是島上唯一進山的道路。
島上的山並不對外開放,除了補栽樹木沒有進行任何的人為開發(破壞),因為要保護山上生活著的一個猴子族群。
張鐵軍讓人把山裏缺樹的地方還有燈塔附近全都種上了各種果樹,給猴群打造了一個完美的家園。
在小漁村的西側,玳瑁中路東南這一塊區域是個三角形,占地大約有一百六十畝左右,
這就是海島管理中心的行政區,管理中心的所有部門都在這裏辦公,包括住宅區和功能區,水電中心等等。
而在這條總長度接近一公裏的道路以北,就全部都是新建的旅遊區域了。
在這個三角形的右側,也就是挨著小漁村的地方,大山在這地方突出來了一塊,形成一塊不到二十畝地的高坡。
這塊高坡不管是東西還是南北來算,都正好是處於大島的中心點上。
老張家在島上的住宅就建在這個地方,出來向左進入行政區,向右就是小漁村,門口就是小漁村的中心巷。
島上的安保基地就建在老張家院子的右手邊。
說是高坡,就是位於山腳下嘛,比周邊能高出來一些,高了有三米左右的樣子。
實業公司用珊瑚子把高坡改造成了一個高台,然後在高台上建了一座城堡。
山西晉城沁水縣湘峪古堡
真的是一座城堡,中式城堡。
湘峪古堡。城堡這東西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淘汰建築
整個城堡的外牆全部都貼了珊瑚石,珊瑚石上爬著爬牆虎,站在外麵馬路上看距離地麵最近的窗子都得有五米高。
因為受地勢和和考慮到視野問題,城堡的主體建築建在外側,院子在建築的後麵被主體三麵包著,直接和大山連接在一起。
不是真的連哈,中間有牆體和樹林做了隔斷的,要不然那還了得?
城堡一共分為一棟主樓和四棟附樓,主樓在正中間,在主樓的露台或者觀察塔上都能直接看到大海和整個島上的風光。
從外麵馬路上看著有那麽老高,其實主樓裏麵也就是三層半,附樓隻有兩層半,都不高,但是大,又寬又大。
看完了百家講壇,張鐵軍就從屋裏出來來到樓頂的露台上,就著海風點了根煙,居高臨下的打望北麵的旅遊區。
……其實他啥也看不見,隔著好幾百米呢,也就是能看到玳瑁中路上的路燈,還有旅遊區裏的路燈和酒店的一點燈光。
辦公區裏甚至連路燈都熄滅了,黑乎乎的一大片,隻有三個入口大門那裏的安保室還亮著燈。
都不如看大海,這個時候的大海反射著不知道什麽光,一片波光粼粼的樣子。
腳下的小漁村的巷子裏也都安裝了路燈,暖黃暖黃的燈光照亮著陳舊又新鮮的街巷,在一片黑暗當中勾勒出曲曲拐拐的光圖。
遠處大海的濤聲很穩定,海風吹來大海的味道和偶爾的海鳥叫聲。
“你在看什麽?”徐熙霞走到張鐵軍身邊往他看的方向看:“啥呀?”
“啥也不是,我就是抽根煙。”張鐵軍在她腦袋上搓了搓:“冷不冷?”
“不冷,這邊就是有點潮,這幾天都是陰天風好像也大了。”
“能住習慣就行,你們去沒去海邊玩兒?”
“去了呀,不去海邊還能幹啥?來都來了還能天天在屋裏待著啊?老太太都去坐了一圈船。”
“誰拽的?她才不會主動去。”
百家講壇,提前了四年,節目的內容和方式也有了不能說小的調整,但更吸引人,更好看了。
九號晚上八點,百家講壇首播,第一輯,含廣告時間四十八分鍾,比原計劃超了三分鍾,到也無所謂。
本欄目由軍宣部,宣傳部,文化部,教育部四部主辦,國家台承辦。
艾教授第一次出現在千家萬戶的屏幕上。
按照張鐵軍的意見,第一期節目隻有百家講壇的主片頭,上來就開講,副片頭放在了每一輯的片尾出現。
這是為了避免電視觀眾看了副片頭就失去了興趣換台,這也是大部分人看電視的習慣,總是會主觀的進行判斷。
就像亮劍剛剛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直接換了台的,勾不起一點興趣,然後複播的時候恨不得抱著電視睡覺。
艾教授的課程是教員的思想和軍事理論,就這個標題在九七年這會兒十個人看了起碼得有七個人換台。
課程好不好看(聽)事實上和標題的關係並不大,主要還是看主講人的風格和魅力。
就像張鐵軍上學那會兒,他就特別喜歡上學的並不好的幾何課,因為那個馬老師講課就特別吸引人,風趣幽默又能調動學生的熱情。
學不學得會是一碼事兒,但是好聽啊,愛聽。
張鐵軍坐在電視機前從頭看到尾,滿意的點了點頭,穩了。艾老師的風格果然是那麽鮮明。
“這個節目也是你弄的呀?”張爸跟著看了一遍,感覺也是挺好。
“嗯,我設計的,這個人也是我找來的,算是開門炮打響了。”
“挺好,這樣的節目多整點,比那些蹦蹦跳跳的好看,還有意義。”
“那可完了,”張媽在一邊接話:“電視以後就改課堂了唄?那還叫電視台不?叫電子大學?”
“你懂個屁?”張爸斜了張媽一眼。
“鐵軍你看你爸現在能耐了不?天天就這麽斥巴我。”張媽笑著問張鐵軍
“嘎嘎的一家之主。”張鐵兵在一邊溜縫:“老得瑟了。”
一家人都笑起來,張爸吧嗒吧嗒嘴,有點心虛。
張鐵軍他們幾個人帶著妞妞是今天下午坐著自家旅遊來到島上的,來了島上也沒逛,就直接回到家裏安頓下來收拾了一下。
王飛和豆穎抱著小童童也住在家裏,還有蔣衛紅一家,李樹生一家。
反到是過來的親戚朋友們都沒住在家裏,都去了酒店,可能是感覺在那邊更自在一些吧,反正離的也不遠。
玳瑁島的整體形狀有點像魏碑字貼的那個點,有棱有角又不失柔和,上尖下寬這麽一個不規則的三角狀。
這一片海域裏麵的島基本上都是這麽個形狀,這個應該和洋流有點什麽關係,到了亞龍灣和海棠灣那邊島又變成了倒三角形。
從海棠灣再往東的海域上的島就都是不規則形狀了。
海南隻有東側有島,整個西邊都是光潔溜溜的,一個小島都沒有。
玳瑁島的南側是山,最高峰有一百二十多米高,從島的最北端海灘開始到山腳下是一個一公裏的緩坡,地勢逐漸抬高。
山峰的總體是斜的,從西北向東南斜,平緩地帶整體就像一根向左傾倒的胡蘿卜靠在山體上。
這就造成了島西側的海灘隻有北邊不到八百米,餘下都是礁石區和懸崖山壁,而島東的海灘足足有兩點四公裏。
島南就不用說了,全是大小礁石和山崖,到是在島的西南角上有兩座相連的山峰,叫牛嶺。本地人叫牛鼻子嶺。
牛鼻子嶺和大島中間隔著不到兩百米的,全是礁石的淺海,是個趕海的好地方。
牛鼻子嶺和主島中間這片淺海已經被鋪上了可以通車的海上長橋。
在牛嶺的東側五百米,主島的崖壁區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小港口,有可以停大船的客運碼頭,也有遊艇碼頭。
牛嶺確切的說是兩高一低兩大一小三座島尖尖,從北向南排列,北麵的最大,南麵的最小。
最北側的就是牛鼻子了,最大最高,上麵都是樹木植被,中間和後麵最小的兩個基本上就全是由礁石組成的,很漂亮也很險要。
最大的一個有兩百一十幾米長,一百一十幾米寬,最小的一個就是一片拱起來的礁石。
最高的峰頂立著一座紀念碑,叫無名英雄紀念碑,碑文是張鐵軍寫的,用以紀念千百年來為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那些無名英雄。
兩座高峰中間拉起了吊橋,也修建了環行步道和登山的梯階,環道和通向主島的海上長橋連接在一起。
遊客可以爬山也可以沿著礁石區漫步,體驗趕海的樂趣兒。
海上長橋和主島的環島公路連接,可以穿過港口區直接去島東,也可以直接沿著島西一直走到島北的潛水區和海灘樂園。
從島西到島東,島東南,整個三公裏多的海灘和沙灘上隻有兩個搭在海麵上的浮動式遊人碼頭,一個是潛水區碼頭,一個是海上遊覽(快艇)碼頭。
遊客的進出還有遊艇都在島南的港口這裏,可以最小程度的降低船隻和遊人對海島的影響。
島上一共有三個直升機停降坪。
一個是為遊客提供空中遊覽的旅遊項目,一個是位於港口的內部專用,還有一個是位於居住區的應急機坪。
應急直升機坪的位置就在島上保留的小漁村和獨院住宿區中間,方便進行一些緊急救援任務,比如救火,比如送醫等等。
畢竟島上的醫療設備有限。
島上保留的小漁村也是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經過重新規劃修建的,現在住在這裏的漁民人家都是東方的職工。
小漁村其實並不小,整個村子差不多有三百七十多畝大小,整體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連街巷和小路都盡量在原來的位置。
和酒店大門前那邊一樣,這邊的院牆和房屋的外牆都使用的原來老房子拆出來的珊瑚石,樣式也還是原來的樣子。
隻不過房子都是新建的現代式居所,地麵也全都鋪上了青石,牆上爬著花藤,街頭巷尾全都栽種了樹木。
這裏也不是全都住著漁民,先進的漁船不靠人力,村舍大部分都是用來租給遊客體驗生活的民宿。
漁村的最北側是一條從東海岸斜著伸到山腳下的馬路,叫玳瑁中路,這是一條商業馬路,兩邊都是各種店鋪。
這些店鋪有海島管理中心自己運營的,也有租給私人經營的,什麽都有。
玳瑁中路在山腳下和燈塔路相匯,然後向西連接環島西路。燈塔路通向位於島上最高峰的燈塔,也是島上唯一進山的道路。
島上的山並不對外開放,除了補栽樹木沒有進行任何的人為開發(破壞),因為要保護山上生活著的一個猴子族群。
張鐵軍讓人把山裏缺樹的地方還有燈塔附近全都種上了各種果樹,給猴群打造了一個完美的家園。
在小漁村的西側,玳瑁中路東南這一塊區域是個三角形,占地大約有一百六十畝左右,
這就是海島管理中心的行政區,管理中心的所有部門都在這裏辦公,包括住宅區和功能區,水電中心等等。
而在這條總長度接近一公裏的道路以北,就全部都是新建的旅遊區域了。
在這個三角形的右側,也就是挨著小漁村的地方,大山在這地方突出來了一塊,形成一塊不到二十畝地的高坡。
這塊高坡不管是東西還是南北來算,都正好是處於大島的中心點上。
老張家在島上的住宅就建在這個地方,出來向左進入行政區,向右就是小漁村,門口就是小漁村的中心巷。
島上的安保基地就建在老張家院子的右手邊。
說是高坡,就是位於山腳下嘛,比周邊能高出來一些,高了有三米左右的樣子。
實業公司用珊瑚子把高坡改造成了一個高台,然後在高台上建了一座城堡。
山西晉城沁水縣湘峪古堡
真的是一座城堡,中式城堡。
湘峪古堡。城堡這東西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淘汰建築
整個城堡的外牆全部都貼了珊瑚石,珊瑚石上爬著爬牆虎,站在外麵馬路上看距離地麵最近的窗子都得有五米高。
因為受地勢和和考慮到視野問題,城堡的主體建築建在外側,院子在建築的後麵被主體三麵包著,直接和大山連接在一起。
不是真的連哈,中間有牆體和樹林做了隔斷的,要不然那還了得?
城堡一共分為一棟主樓和四棟附樓,主樓在正中間,在主樓的露台或者觀察塔上都能直接看到大海和整個島上的風光。
從外麵馬路上看著有那麽老高,其實主樓裏麵也就是三層半,附樓隻有兩層半,都不高,但是大,又寬又大。
看完了百家講壇,張鐵軍就從屋裏出來來到樓頂的露台上,就著海風點了根煙,居高臨下的打望北麵的旅遊區。
……其實他啥也看不見,隔著好幾百米呢,也就是能看到玳瑁中路上的路燈,還有旅遊區裏的路燈和酒店的一點燈光。
辦公區裏甚至連路燈都熄滅了,黑乎乎的一大片,隻有三個入口大門那裏的安保室還亮著燈。
都不如看大海,這個時候的大海反射著不知道什麽光,一片波光粼粼的樣子。
腳下的小漁村的巷子裏也都安裝了路燈,暖黃暖黃的燈光照亮著陳舊又新鮮的街巷,在一片黑暗當中勾勒出曲曲拐拐的光圖。
遠處大海的濤聲很穩定,海風吹來大海的味道和偶爾的海鳥叫聲。
“你在看什麽?”徐熙霞走到張鐵軍身邊往他看的方向看:“啥呀?”
“啥也不是,我就是抽根煙。”張鐵軍在她腦袋上搓了搓:“冷不冷?”
“不冷,這邊就是有點潮,這幾天都是陰天風好像也大了。”
“能住習慣就行,你們去沒去海邊玩兒?”
“去了呀,不去海邊還能幹啥?來都來了還能天天在屋裏待著啊?老太太都去坐了一圈船。”
“誰拽的?她才不會主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