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怎麽了這是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行,”張鐵軍心不在焉的點頭:“隻要有活水就行,其他的條件不重要,配套可以建,道路可以修,也沒必要方方正正的。
就是這個規劃上估計會有些問題,不管放在哪,肯定都會影響到路網的修建,總不能讓大馬路從中間穿吧?”
“這都是小事兒,”黃書記說:“路可以繞一下,”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劃:“把這一塊框出來,路跟著走就行了,不耽誤什麽。”
“不是,黃書記你也迷這個?我都沒搞懂為什麽非得要搞這麽個豪華小區,有什麽意義嗎?”
“我們這裏和國內其他兄弟省市差別還是挺大的,”黃書記說:“這是一座殖民城市,城建發展各個方麵都不一樣。
在所有開放的沿海城市當中,我們也是獨一份,外國人多,經濟活躍。
我們沒有老師,隻能自己闖,摸著走,所以什麽都要嚐試,在城建城改方麵也是一樣,得多麵開花,多方向前進。”
張鐵軍舔了舔嘴唇,有點接不上話了。這種說話的方式他是真不擅長。
“幹就完了。”老仲拍了張鐵軍一下:“市裏用地皮入股,行吧?其他都是你說了算,賣完了咱們按股份分錢。”
這到是一個挺新的路子。
政府賣地皮是為了什麽?肯定是錢呐,那麽用地皮入股地產也沒什麽毛病,而且更能切實參與和了解整個開發過程。
說白了就是可以更好的控製利潤率,也就是房價的問題,也包括建設質量各方麵指標的把控等等。
當然了,這也就更要求監察監督工作的及時到位,要不然很容易就形成官商。雖然事實上也就是這麽個調調。
但實話實說,如果地皮交易能用地皮入股的方式進行,最終的好處肯定還是大於弊端的。
“行,那就入股,”張鐵軍答應下來:“年後讓實業公司過來你們詳細談,我不摻和。”
三十幾層就有施工了,叮叮當當滋啦滋啦的聲音不絕於耳,各種氣味四處飄溢,正在抓緊時間進行內部的安裝和裝修。
幾個人在露天平台上站了一會兒,被風吹的哆哆嗦嗦的就下來了,上了車往浦西走。
張鐵軍和黃書記都上了老仲的車,一路上聽老仲介紹這幾年的變化。
黃浦江上的大橋,隧道,市區環路規劃,工農業各方麵的遷移情況和未來規劃等等,還有文化旅遊和商業方麵的一些舉措。
他當初調過來的時候,張鐵軍給過他一份建議書,但這幾年他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了建議書的範疇,已經吸取並發展了。
黃書記也在聽著,不時的補充兩句,很顯然他對這幾年老仲的工作也是相當滿意的,這也是兩個人相處和諧的原因。
車隊從隧道過江,老仲問張鐵軍需不需要拐個彎到福州路去看了看,張鐵軍表示沒必要。
於是就直接去了人民廣場。
到了這邊就是黃書記的主場了,老仲自動自覺的站到了黃書記身側。
在原曆史上,申城市府是九五年七月十二號整體搬遷到這邊辦公的。不過說是整體,事實上隻是一部分,因為裝不下。
一直到二五年,這邊還有一些市府部門的辦公條件沒有得到解決呢,也不知道是因為部門太多還是人員太多。
不過換成市委搬過來那就要輕鬆多了,不但夠用甚至還有盈餘。
大廈西側的大劇院已經動工,正在緊張有序的建築當中,東側的城市規劃展示館還麽有動靜,還隻是一塊空地。
這地方就是原來英租界的跑馬場,跑馬總會所在地,包括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全部,本來是一個整體,五七年建人民大道一分為二。
位於公園西側,大劇院後麵的曆史博物館,那棟樓就是當年跑馬總會,跑馬場運營公司的辦公樓。九六年這會兒是申城圖書館。
大廈對麵的人民廣場原來就是跑馬地,後來成了小日子軍營,小日子跑了以後成了美國兵營。
五二年,陳市長大手一揮,收回,從美國大兵手裏硬要了回來給改成了人民廣場和博物館,當時裏麵展覽的東西都是要(搶)回來的。
想一想,那時候是真硬氣,還霸氣。
大廈已經裝修好了,辦公家具什麽的都已經進來了,人來了就能開始辦公。
簡單的參觀了一下,到黃書記以後的辦公室坐了一會兒。
市委搬遷的時間已經定下來了,黃書記也是一身輕鬆,他並沒有康平情結,能搬出來到新大樓還顯得挺高興的。
三個人就把豪華小區的事兒又比較細的說了一遍,基本算是定了下來,名字就叫東方小築,張鐵軍起的。
老仲想叫圓明新園,老黃想的是申城一號院,張鐵軍打死都不同意。
“得了,不說了,我們行李還在車上呢。”張鐵軍看了看時間站了起來:“走吧,一起過去參觀參觀,中午就在那開夥。”
黃書記和老仲都沒意見,大家起來下樓。
“鐵軍啊,你到處劃拉老樓,到底是打算怎麽經營,能說說不?那東西不能吃不能喝的還占著資金。”
“對,你說說,我也聽聽。那種大廈我到是能想明白,開酒店做寫字樓和公寓都行,那種老住宅樓你要了幹嘛?
還有這種老住宅,雖然說有個園子感覺挺寬敞吧,多了也沒用啊,能幹嘛?”
“那你們還打算把康平路塞給我?”
“你是能人嘛,點石成金的能耐我們都是佩服的,這也是抓著這個機會想和你學習學習,也是一條路子。太多了呀。”
這話不假,要說老房子哪哪都有,但是申城是真的多,成片成片的,不是這個故居就是那個家族的老宅,拆了可惜留著沒用。
雖然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不少被人家後人拿著房產證明給認回去了,但能認回去的畢竟還是少數。
在這個時間點上,這種老房子的價值還沒有被捧出來,甚至有興趣的人都少。
“其實我也沒想那麽多,”張鐵軍總不能說十年以後就值錢了:“就是感覺拆掉太可惜了,收拾出來慢慢合計唄,總會有用的。”
張鐵軍想的到不是說等值錢了賣掉掙那點差價,而是過幾年大家的目光轉過來的時候,就可以用來經營了。
用來開個茶館棋室書齋的,都可以,反正不會閑放著。
等再過幾年老城胡同成為旅遊熱點那就更好辦了,有各種經營模式可以參考。
從人民廣場到陝西南路就是一條直線兒,兩公裏多點兒,哪怕申城的路比京城要堵一點兒也很快就到了。
整個別墅已經完全恢複了原貌,是一個北寬南窄的梯形結構,主體建築在居中偏北的位置,大門在別墅東側。
北部原來的馬場因為多年以來已經被完全破壞掉了,現在就恢複了一片綠地種了些樹,外圍建了一排三層的小樓。
小樓采用了和主建築相同的外觀設計,從北麵拐到東側大門這裏。
這棟樓恢複起來並不費勁,從設計資料到建成後的照片都有保存,難點反而是建築材料。具體說是原來采用的三色磚。
這玩藝兒早就沒有了,都不知道當初是從哪買回來的,隻能找個磚窯定製。
“這幾條馬路都是當年填浜建出來的,有些還是私人道路。要說老外也是挺有意思的,道路也可以私營。”
浜,就是小河溝。靜安這邊不少路在當年都是小河溝,延安路巨鹿路威海路南京西路都是,把溝填上就有了路。
這邊的管家團隊已經得到了通知,早早的就等在大門口了。
車隊一直往裏開到車庫門前,大家下了車開始搬行李,負責人帶著大家參觀講解,給大家安排臥室。
張鐵軍和老仲黃書記在客廳坐下來喝咖啡,一邊聽著負責人匯報。
目前院子裏一共有工人三十多人。
“人夠用嗎?不夠就招,要組幾個專業的團隊,也要注意培養新人,以後你們的規模可能要擴大幾倍,要提前做好準備。”
張鐵軍現在手裏除了那種規模特別大的老樓老建築以外,像這種宅院也不少,都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打理維護。
即使是以後運營了,專業的維護修繕還有園藝工作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大家都已經有點累了,吃了午飯就各自去休息,享受這棟奇異童話建築裏的安靜安間。
下午,幾個女人都不想動要留在別墅裏說話,張鐵軍和黃書記,老仲三個人去了長興島。
這就有點遠了,從別墅出來到那邊接近九十公裏,主要是這會兒黃浦江上的隧道都還不存在,需要從陸上走,先到寶山再乘船。
其實從浦東走反而還要方便一些。
出門的時候張鐵軍讓景海洋通知了中華和江南兩家造船廠的書記和廠長,讓他們到寶山集合。
去廠裏參觀就實在沒有必要了,過去直接說事兒能痛快點。
寶山區是在八八年由吳淞區和寶山縣合並的,在九六年這會兒還屬於是城鄉結合區,農田和城鎮交雜在一起,路況也很一般。
號稱申城最大的散裝區。
這有點像咱們的大蘇省,各個鎮子都是搞自己的,各有各的活法,並統一鄙視著其他的鎮。
從交通到工農業到商業都是各行其事,他們管這叫局部開發,用你管我?就有一種深深的割裂感。
原來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以後仍然會是這樣,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這裏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曆年以來的行政規劃的改變並沒能影響到具體的事務,就改了個行政歸屬,大家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因為水網和路橋的原因,不管哪裏發展都帶不動,或者說沒有辦法帶動周邊的跟進,互相之間隔離大於聯絡。
具本來說,這是一塊被九百二十多段河道縱向切割的支離破碎的土地,相互之間在橫向上幾乎沒有什麽聯係。
就算到了二五年也還是這樣。
就連公交車都很難橫向穿行,明明不是很遠的地方就要不停的轉車。直線三公裏,公交車要轉三道,過去就一個小時了。
就連後麵通了地鐵也是縱向上來的,橫向上毫無聯係。三條地鐵線感覺和沒有也差不多,反而有了地鐵以後地塊之間的聯係更少了。
二零年的時候,相鄰的兩個鎮聯合搞個什麽活動還要大張旗鼓,就很好笑哭。
九六年這個時候,寶山的精華全部都集中在月浦,寶鋼這邊。
張鐵軍他們來的也是寶鋼這邊兒,整個寶山區這會兒最城市化的地方。
不過張鐵軍並沒有去參觀參觀寶鋼的意思,過來隻是要在吳淞口這裏乘船。
他對寶鋼並沒有什麽感覺,也沒有接觸的興趣兒,哪怕這幾年他一直負責工業和船舶工業的改造,和寶鋼這邊聯係的也不多。
太牛逼了這地方,不管是口氣還是什麽都相當大,也搞不懂他有什麽依仗或者很牛的地方,即沒有礦山也沒有完整的產業鏈。
硬要說的話,可能就是大股東是小本子吧。
在碼頭上等了一會兒,也聽黃書記介紹了一會兒寶山區的規劃,中華和江南那邊的人就前後腳到了。
中華船廠書記姓李,廠長姓馬。這個時候中華還沒和滬東合並。
江南船廠的書記廠長是一個人,姓陳。
兩家船廠這會兒都是生產護衛艦和驅逐艦的主力廠,擁有大量的熟練產業工人和深厚的技術積累,生產區也是比較先進的。
三個人下了車都笑著給張鐵軍問好,然後才去和黃書記老仲兩個打招呼。
這會兒船舶工業總公司還沒有合並改組,幾位船廠的負責人都是妥妥的副部級大員,而且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地位很高。
張鐵軍和他們三個人都很熟悉了,這幾年沒少接觸,一起開會討論問題什麽的,包括解決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
大家握了一圈手,然後上船過江。
三個船廠負責人這會兒還是懵的,還不知道要他們過來幹什麽。
到了船上,張鐵軍才拿出命令來交待了一下此行的任務……建設新廠區。
“這個廠區由龍鳳基金會和你們兩個廠三方合作,龍鳳這邊出資金,負責財務和采購管理,你們兩個廠出人出設備出技術負責管理生產。
要用最快的速度在長興島這邊建起七座大型船塢並用最快的速度投入生產。
所有的設備都要最好的,人員要最精練最忠誠的,隊伍要有且保證戰鬥力,要有絕對可靠的保密意識。”
黃書記和老仲麵麵相覷,這來的是不是不對勁兒?這肯定是個麻煩啊。
“現有人員的遷出,建築的拆除以及各種通平接入由市裏負責,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影響完成任務,不允許出一點問題。”
果然是個大麻煩。黃書記感覺還好,老仲重重的歎了口氣。
好在這邊涉及到的人員不會太多,也就是幾百戶,到是耕地不少,還有些樹木什麽的。
“鐵軍,我能問問不?”陳廠長眼睛冒光的看著張鐵軍。
這幾年張鐵軍可是給這邊帶來了不少生產任務,都是先進的大家夥,那技術和設備像是從地裏冒出來的似的。
“都要上,咱們大幹一場,你們回去以後馬上組織兩個團隊去大連學習,等這邊建好必須要能形成戰鬥力。”
“好。”陳廠長拍了下巴掌,看了看也是一臉喜氣的李書記馬廠長。
“我不能在這邊多待,具體的你們五個人商量,我得馬上去大連。馬上基金這邊會派個小組過來。”
事實上人員會從行動局抽調過來,基金那邊的人還不能負責這種工作任務。就是由基金背個名頭,合理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
在船上把事情交待清楚,張鐵軍又聽了一下幾個負責人的工作匯報。
也沒下船,幾個人就坐著船到島南轉了一圈,看了看位置和居民情況算是心裏有個數就回了吳淞。
這一圈就是三個多小時過去了。
天都要黑了,落日餘輝灑滿了江麵,到是別有一番風味在裏麵。
上了岸,老仲斜了張鐵軍兩眼:“你說你是不是傻?這勁費的,咱們剛才直接去中華廠,直接從那邊坐船過來不好嗎?這個折騰啊。”
江南不行,江南這會兒還在徐匯呢,太遠了。就是後來世博園那地方。
張鐵軍也斜老仲:“坐船過來我能看到這一路的東西嗎?地方城鄉發展也是我的工作內容。”
“得,說不過你。”老仲抽抽臉。
“那鐵軍你可得給咱們的城鄉發展提提建議把把脈,尤其是閘北以北這一麵,問題不少,已經可以說是老大難了。”
黃書記笑眯眯的抓住了重點。
“這邊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路網,”張鐵軍說:“交通問題不搞定說什麽也沒用,尤其是橫向交通。”
嘖,老仲抓了抓頭皮:“去哪弄錢呢?”
張鐵軍沒功夫搭理他,和三個船廠負責人交待了一下讓他們趕緊拿方案出來,打聲招呼就上車走人了。
留下五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得了,先找個地方吃飯吧,吃了飯五個人還得找個地方商量一下。
張鐵軍確實也在觀察延路的風光景色包括建築和農田這些,他還得考慮城鄉結合平衡發展的事情。
走到半路,電話響了起來,拿出來一看是親大姨姐,周可人。
“姐。”
“我想打你。”周可人帶著股子怨氣兒:“你打算什麽時候調我?你要調我我還得從老史那聽見信兒,你什麽意思?”
“就是那天說話順嘴就說出來了唄,啥意思也沒有,這個又不急。你現在就是把你現在手裏的事做好。”
“我做的不好啊?真是的,我都在外麵漂多長時間了?回去估計壯壯都不認識我了個屁的。”
“現在那邊是什麽情況?”
“還能是什麽情況?破事兒一大堆唄,你又不是想不出來,下麵做事還不都是那麽個樣兒?我都替他們愁的慌。”
“你管的這幾個市估計要拿下來多少人?”
“我沒弄,還是回去叫省裏定吧,要是嚴格起來那不得好幾百呀?這個度我可不敢拿,真的,太嚇人了。反正我如實上報。”
“也行,叫老張頭頭疼去吧,誰讓這都是他帶出來的。”
“也不能這麽說,他才上來幾年呐?就是以前沒往這方麵想,這一較真兒確實挺嚴重的,我都沒想到。
我原來的工作現在看也淨是糊弄,還感覺一天到晚挺忙的似的。”
“肯定是要動真格的,要下狠手,國院這邊也等著這邊的報告呢,不動真格的沒有說服力。”
“嘖。我到是也知道,就是感覺其實,也都不容易……不知道說啥了。你要調我去哪?”
“監察部,繼續當你的辦公室主任,這個你不是熟嗎?”
“我看行,我說實話,不想做這種太直接的業務了,心裏特別別扭,有點兒。我說不好……你明白那個意思吧?”
“說明你的思想意識還不到位唄,以後慢慢就適應了,這一塊肯定是要和以前不一樣了的,肯定是要清理的。”
“知道是知道,做又是一碼事兒,我還是做我的內務吧,你也可憐可憐我。我都要老了。”
“得等一段時間,你也別著急。你現在在哪?大連?”
“嗯哪,這邊情況比本市更複雜,頭疼,也沒有人陪我,心裏窩著也沒有個地方散。”
“我過幾天來,要到大連轉轉再回本市一趟。”
“我看行,那我就在這等你,你快點哈,等急了看我撓你不。”
“得把這邊事情安排好,盡量吧,你也和爸媽那邊說一下搬家的事兒,看看她是什麽想法。”
“嗯,行。其實說不說都行,我們都走了她倆留在那嘎哈?小冰肯定也得跟過來。”
“還是說說,早點有個準備,還有過來以後的安排也得提前考慮呀,你說呢?”
“考慮啥?去了就住學校邊上唄,還能住你家屋裏呀?那可真不行。我感覺我爸媽還是離你有點距離好點兒,時間長了……”
“行吧,你們自己商量,我進電話了,先掛了。”
“嗯,我等你來。”
真進電話了,是張英打過來的。
“喂?姐,我在申城。”
“我知道。那個,謝進導演你知道吧?他找到我這來了。”
“他是電影導演你是影視經紀公司老板,他找到你這不是很正常嗎?”
“不是。他想和咱們合作,你聽我說完。咱們不是弄了好幾個影視城嘛,他都去看了,說和他的想要的不符,問咱們能不能按他的要求建個景。”
“他需要什麽?”張鐵軍開始回憶,就是怎麽想也沒想起來啥。
“他說他想要一條街,一條清末廣州的街,也要能當同時期香港那邊的街道用,還說要有城什麽的,規模怕是不小。”
張鐵軍就知道她說的是什麽了。
這就有點意思了,這都十一月份了,這事兒不是應該在八月份就定下來了嗎?橫店老徐啊,這不就是老徐影視城的起點嗎?
這怎麽了這是?
就是這個規劃上估計會有些問題,不管放在哪,肯定都會影響到路網的修建,總不能讓大馬路從中間穿吧?”
“這都是小事兒,”黃書記說:“路可以繞一下,”他用手指在空中比劃:“把這一塊框出來,路跟著走就行了,不耽誤什麽。”
“不是,黃書記你也迷這個?我都沒搞懂為什麽非得要搞這麽個豪華小區,有什麽意義嗎?”
“我們這裏和國內其他兄弟省市差別還是挺大的,”黃書記說:“這是一座殖民城市,城建發展各個方麵都不一樣。
在所有開放的沿海城市當中,我們也是獨一份,外國人多,經濟活躍。
我們沒有老師,隻能自己闖,摸著走,所以什麽都要嚐試,在城建城改方麵也是一樣,得多麵開花,多方向前進。”
張鐵軍舔了舔嘴唇,有點接不上話了。這種說話的方式他是真不擅長。
“幹就完了。”老仲拍了張鐵軍一下:“市裏用地皮入股,行吧?其他都是你說了算,賣完了咱們按股份分錢。”
這到是一個挺新的路子。
政府賣地皮是為了什麽?肯定是錢呐,那麽用地皮入股地產也沒什麽毛病,而且更能切實參與和了解整個開發過程。
說白了就是可以更好的控製利潤率,也就是房價的問題,也包括建設質量各方麵指標的把控等等。
當然了,這也就更要求監察監督工作的及時到位,要不然很容易就形成官商。雖然事實上也就是這麽個調調。
但實話實說,如果地皮交易能用地皮入股的方式進行,最終的好處肯定還是大於弊端的。
“行,那就入股,”張鐵軍答應下來:“年後讓實業公司過來你們詳細談,我不摻和。”
三十幾層就有施工了,叮叮當當滋啦滋啦的聲音不絕於耳,各種氣味四處飄溢,正在抓緊時間進行內部的安裝和裝修。
幾個人在露天平台上站了一會兒,被風吹的哆哆嗦嗦的就下來了,上了車往浦西走。
張鐵軍和黃書記都上了老仲的車,一路上聽老仲介紹這幾年的變化。
黃浦江上的大橋,隧道,市區環路規劃,工農業各方麵的遷移情況和未來規劃等等,還有文化旅遊和商業方麵的一些舉措。
他當初調過來的時候,張鐵軍給過他一份建議書,但這幾年他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了建議書的範疇,已經吸取並發展了。
黃書記也在聽著,不時的補充兩句,很顯然他對這幾年老仲的工作也是相當滿意的,這也是兩個人相處和諧的原因。
車隊從隧道過江,老仲問張鐵軍需不需要拐個彎到福州路去看了看,張鐵軍表示沒必要。
於是就直接去了人民廣場。
到了這邊就是黃書記的主場了,老仲自動自覺的站到了黃書記身側。
在原曆史上,申城市府是九五年七月十二號整體搬遷到這邊辦公的。不過說是整體,事實上隻是一部分,因為裝不下。
一直到二五年,這邊還有一些市府部門的辦公條件沒有得到解決呢,也不知道是因為部門太多還是人員太多。
不過換成市委搬過來那就要輕鬆多了,不但夠用甚至還有盈餘。
大廈西側的大劇院已經動工,正在緊張有序的建築當中,東側的城市規劃展示館還麽有動靜,還隻是一塊空地。
這地方就是原來英租界的跑馬場,跑馬總會所在地,包括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全部,本來是一個整體,五七年建人民大道一分為二。
位於公園西側,大劇院後麵的曆史博物館,那棟樓就是當年跑馬總會,跑馬場運營公司的辦公樓。九六年這會兒是申城圖書館。
大廈對麵的人民廣場原來就是跑馬地,後來成了小日子軍營,小日子跑了以後成了美國兵營。
五二年,陳市長大手一揮,收回,從美國大兵手裏硬要了回來給改成了人民廣場和博物館,當時裏麵展覽的東西都是要(搶)回來的。
想一想,那時候是真硬氣,還霸氣。
大廈已經裝修好了,辦公家具什麽的都已經進來了,人來了就能開始辦公。
簡單的參觀了一下,到黃書記以後的辦公室坐了一會兒。
市委搬遷的時間已經定下來了,黃書記也是一身輕鬆,他並沒有康平情結,能搬出來到新大樓還顯得挺高興的。
三個人就把豪華小區的事兒又比較細的說了一遍,基本算是定了下來,名字就叫東方小築,張鐵軍起的。
老仲想叫圓明新園,老黃想的是申城一號院,張鐵軍打死都不同意。
“得了,不說了,我們行李還在車上呢。”張鐵軍看了看時間站了起來:“走吧,一起過去參觀參觀,中午就在那開夥。”
黃書記和老仲都沒意見,大家起來下樓。
“鐵軍啊,你到處劃拉老樓,到底是打算怎麽經營,能說說不?那東西不能吃不能喝的還占著資金。”
“對,你說說,我也聽聽。那種大廈我到是能想明白,開酒店做寫字樓和公寓都行,那種老住宅樓你要了幹嘛?
還有這種老住宅,雖然說有個園子感覺挺寬敞吧,多了也沒用啊,能幹嘛?”
“那你們還打算把康平路塞給我?”
“你是能人嘛,點石成金的能耐我們都是佩服的,這也是抓著這個機會想和你學習學習,也是一條路子。太多了呀。”
這話不假,要說老房子哪哪都有,但是申城是真的多,成片成片的,不是這個故居就是那個家族的老宅,拆了可惜留著沒用。
雖然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不少被人家後人拿著房產證明給認回去了,但能認回去的畢竟還是少數。
在這個時間點上,這種老房子的價值還沒有被捧出來,甚至有興趣的人都少。
“其實我也沒想那麽多,”張鐵軍總不能說十年以後就值錢了:“就是感覺拆掉太可惜了,收拾出來慢慢合計唄,總會有用的。”
張鐵軍想的到不是說等值錢了賣掉掙那點差價,而是過幾年大家的目光轉過來的時候,就可以用來經營了。
用來開個茶館棋室書齋的,都可以,反正不會閑放著。
等再過幾年老城胡同成為旅遊熱點那就更好辦了,有各種經營模式可以參考。
從人民廣場到陝西南路就是一條直線兒,兩公裏多點兒,哪怕申城的路比京城要堵一點兒也很快就到了。
整個別墅已經完全恢複了原貌,是一個北寬南窄的梯形結構,主體建築在居中偏北的位置,大門在別墅東側。
北部原來的馬場因為多年以來已經被完全破壞掉了,現在就恢複了一片綠地種了些樹,外圍建了一排三層的小樓。
小樓采用了和主建築相同的外觀設計,從北麵拐到東側大門這裏。
這棟樓恢複起來並不費勁,從設計資料到建成後的照片都有保存,難點反而是建築材料。具體說是原來采用的三色磚。
這玩藝兒早就沒有了,都不知道當初是從哪買回來的,隻能找個磚窯定製。
“這幾條馬路都是當年填浜建出來的,有些還是私人道路。要說老外也是挺有意思的,道路也可以私營。”
浜,就是小河溝。靜安這邊不少路在當年都是小河溝,延安路巨鹿路威海路南京西路都是,把溝填上就有了路。
這邊的管家團隊已經得到了通知,早早的就等在大門口了。
車隊一直往裏開到車庫門前,大家下了車開始搬行李,負責人帶著大家參觀講解,給大家安排臥室。
張鐵軍和老仲黃書記在客廳坐下來喝咖啡,一邊聽著負責人匯報。
目前院子裏一共有工人三十多人。
“人夠用嗎?不夠就招,要組幾個專業的團隊,也要注意培養新人,以後你們的規模可能要擴大幾倍,要提前做好準備。”
張鐵軍現在手裏除了那種規模特別大的老樓老建築以外,像這種宅院也不少,都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打理維護。
即使是以後運營了,專業的維護修繕還有園藝工作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大家都已經有點累了,吃了午飯就各自去休息,享受這棟奇異童話建築裏的安靜安間。
下午,幾個女人都不想動要留在別墅裏說話,張鐵軍和黃書記,老仲三個人去了長興島。
這就有點遠了,從別墅出來到那邊接近九十公裏,主要是這會兒黃浦江上的隧道都還不存在,需要從陸上走,先到寶山再乘船。
其實從浦東走反而還要方便一些。
出門的時候張鐵軍讓景海洋通知了中華和江南兩家造船廠的書記和廠長,讓他們到寶山集合。
去廠裏參觀就實在沒有必要了,過去直接說事兒能痛快點。
寶山區是在八八年由吳淞區和寶山縣合並的,在九六年這會兒還屬於是城鄉結合區,農田和城鎮交雜在一起,路況也很一般。
號稱申城最大的散裝區。
這有點像咱們的大蘇省,各個鎮子都是搞自己的,各有各的活法,並統一鄙視著其他的鎮。
從交通到工農業到商業都是各行其事,他們管這叫局部開發,用你管我?就有一種深深的割裂感。
原來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以後仍然會是這樣,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這裏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曆年以來的行政規劃的改變並沒能影響到具體的事務,就改了個行政歸屬,大家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因為水網和路橋的原因,不管哪裏發展都帶不動,或者說沒有辦法帶動周邊的跟進,互相之間隔離大於聯絡。
具本來說,這是一塊被九百二十多段河道縱向切割的支離破碎的土地,相互之間在橫向上幾乎沒有什麽聯係。
就算到了二五年也還是這樣。
就連公交車都很難橫向穿行,明明不是很遠的地方就要不停的轉車。直線三公裏,公交車要轉三道,過去就一個小時了。
就連後麵通了地鐵也是縱向上來的,橫向上毫無聯係。三條地鐵線感覺和沒有也差不多,反而有了地鐵以後地塊之間的聯係更少了。
二零年的時候,相鄰的兩個鎮聯合搞個什麽活動還要大張旗鼓,就很好笑哭。
九六年這個時候,寶山的精華全部都集中在月浦,寶鋼這邊。
張鐵軍他們來的也是寶鋼這邊兒,整個寶山區這會兒最城市化的地方。
不過張鐵軍並沒有去參觀參觀寶鋼的意思,過來隻是要在吳淞口這裏乘船。
他對寶鋼並沒有什麽感覺,也沒有接觸的興趣兒,哪怕這幾年他一直負責工業和船舶工業的改造,和寶鋼這邊聯係的也不多。
太牛逼了這地方,不管是口氣還是什麽都相當大,也搞不懂他有什麽依仗或者很牛的地方,即沒有礦山也沒有完整的產業鏈。
硬要說的話,可能就是大股東是小本子吧。
在碼頭上等了一會兒,也聽黃書記介紹了一會兒寶山區的規劃,中華和江南那邊的人就前後腳到了。
中華船廠書記姓李,廠長姓馬。這個時候中華還沒和滬東合並。
江南船廠的書記廠長是一個人,姓陳。
兩家船廠這會兒都是生產護衛艦和驅逐艦的主力廠,擁有大量的熟練產業工人和深厚的技術積累,生產區也是比較先進的。
三個人下了車都笑著給張鐵軍問好,然後才去和黃書記老仲兩個打招呼。
這會兒船舶工業總公司還沒有合並改組,幾位船廠的負責人都是妥妥的副部級大員,而且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地位很高。
張鐵軍和他們三個人都很熟悉了,這幾年沒少接觸,一起開會討論問題什麽的,包括解決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
大家握了一圈手,然後上船過江。
三個船廠負責人這會兒還是懵的,還不知道要他們過來幹什麽。
到了船上,張鐵軍才拿出命令來交待了一下此行的任務……建設新廠區。
“這個廠區由龍鳳基金會和你們兩個廠三方合作,龍鳳這邊出資金,負責財務和采購管理,你們兩個廠出人出設備出技術負責管理生產。
要用最快的速度在長興島這邊建起七座大型船塢並用最快的速度投入生產。
所有的設備都要最好的,人員要最精練最忠誠的,隊伍要有且保證戰鬥力,要有絕對可靠的保密意識。”
黃書記和老仲麵麵相覷,這來的是不是不對勁兒?這肯定是個麻煩啊。
“現有人員的遷出,建築的拆除以及各種通平接入由市裏負責,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影響完成任務,不允許出一點問題。”
果然是個大麻煩。黃書記感覺還好,老仲重重的歎了口氣。
好在這邊涉及到的人員不會太多,也就是幾百戶,到是耕地不少,還有些樹木什麽的。
“鐵軍,我能問問不?”陳廠長眼睛冒光的看著張鐵軍。
這幾年張鐵軍可是給這邊帶來了不少生產任務,都是先進的大家夥,那技術和設備像是從地裏冒出來的似的。
“都要上,咱們大幹一場,你們回去以後馬上組織兩個團隊去大連學習,等這邊建好必須要能形成戰鬥力。”
“好。”陳廠長拍了下巴掌,看了看也是一臉喜氣的李書記馬廠長。
“我不能在這邊多待,具體的你們五個人商量,我得馬上去大連。馬上基金這邊會派個小組過來。”
事實上人員會從行動局抽調過來,基金那邊的人還不能負責這種工作任務。就是由基金背個名頭,合理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
在船上把事情交待清楚,張鐵軍又聽了一下幾個負責人的工作匯報。
也沒下船,幾個人就坐著船到島南轉了一圈,看了看位置和居民情況算是心裏有個數就回了吳淞。
這一圈就是三個多小時過去了。
天都要黑了,落日餘輝灑滿了江麵,到是別有一番風味在裏麵。
上了岸,老仲斜了張鐵軍兩眼:“你說你是不是傻?這勁費的,咱們剛才直接去中華廠,直接從那邊坐船過來不好嗎?這個折騰啊。”
江南不行,江南這會兒還在徐匯呢,太遠了。就是後來世博園那地方。
張鐵軍也斜老仲:“坐船過來我能看到這一路的東西嗎?地方城鄉發展也是我的工作內容。”
“得,說不過你。”老仲抽抽臉。
“那鐵軍你可得給咱們的城鄉發展提提建議把把脈,尤其是閘北以北這一麵,問題不少,已經可以說是老大難了。”
黃書記笑眯眯的抓住了重點。
“這邊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路網,”張鐵軍說:“交通問題不搞定說什麽也沒用,尤其是橫向交通。”
嘖,老仲抓了抓頭皮:“去哪弄錢呢?”
張鐵軍沒功夫搭理他,和三個船廠負責人交待了一下讓他們趕緊拿方案出來,打聲招呼就上車走人了。
留下五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得了,先找個地方吃飯吧,吃了飯五個人還得找個地方商量一下。
張鐵軍確實也在觀察延路的風光景色包括建築和農田這些,他還得考慮城鄉結合平衡發展的事情。
走到半路,電話響了起來,拿出來一看是親大姨姐,周可人。
“姐。”
“我想打你。”周可人帶著股子怨氣兒:“你打算什麽時候調我?你要調我我還得從老史那聽見信兒,你什麽意思?”
“就是那天說話順嘴就說出來了唄,啥意思也沒有,這個又不急。你現在就是把你現在手裏的事做好。”
“我做的不好啊?真是的,我都在外麵漂多長時間了?回去估計壯壯都不認識我了個屁的。”
“現在那邊是什麽情況?”
“還能是什麽情況?破事兒一大堆唄,你又不是想不出來,下麵做事還不都是那麽個樣兒?我都替他們愁的慌。”
“你管的這幾個市估計要拿下來多少人?”
“我沒弄,還是回去叫省裏定吧,要是嚴格起來那不得好幾百呀?這個度我可不敢拿,真的,太嚇人了。反正我如實上報。”
“也行,叫老張頭頭疼去吧,誰讓這都是他帶出來的。”
“也不能這麽說,他才上來幾年呐?就是以前沒往這方麵想,這一較真兒確實挺嚴重的,我都沒想到。
我原來的工作現在看也淨是糊弄,還感覺一天到晚挺忙的似的。”
“肯定是要動真格的,要下狠手,國院這邊也等著這邊的報告呢,不動真格的沒有說服力。”
“嘖。我到是也知道,就是感覺其實,也都不容易……不知道說啥了。你要調我去哪?”
“監察部,繼續當你的辦公室主任,這個你不是熟嗎?”
“我看行,我說實話,不想做這種太直接的業務了,心裏特別別扭,有點兒。我說不好……你明白那個意思吧?”
“說明你的思想意識還不到位唄,以後慢慢就適應了,這一塊肯定是要和以前不一樣了的,肯定是要清理的。”
“知道是知道,做又是一碼事兒,我還是做我的內務吧,你也可憐可憐我。我都要老了。”
“得等一段時間,你也別著急。你現在在哪?大連?”
“嗯哪,這邊情況比本市更複雜,頭疼,也沒有人陪我,心裏窩著也沒有個地方散。”
“我過幾天來,要到大連轉轉再回本市一趟。”
“我看行,那我就在這等你,你快點哈,等急了看我撓你不。”
“得把這邊事情安排好,盡量吧,你也和爸媽那邊說一下搬家的事兒,看看她是什麽想法。”
“嗯,行。其實說不說都行,我們都走了她倆留在那嘎哈?小冰肯定也得跟過來。”
“還是說說,早點有個準備,還有過來以後的安排也得提前考慮呀,你說呢?”
“考慮啥?去了就住學校邊上唄,還能住你家屋裏呀?那可真不行。我感覺我爸媽還是離你有點距離好點兒,時間長了……”
“行吧,你們自己商量,我進電話了,先掛了。”
“嗯,我等你來。”
真進電話了,是張英打過來的。
“喂?姐,我在申城。”
“我知道。那個,謝進導演你知道吧?他找到我這來了。”
“他是電影導演你是影視經紀公司老板,他找到你這不是很正常嗎?”
“不是。他想和咱們合作,你聽我說完。咱們不是弄了好幾個影視城嘛,他都去看了,說和他的想要的不符,問咱們能不能按他的要求建個景。”
“他需要什麽?”張鐵軍開始回憶,就是怎麽想也沒想起來啥。
“他說他想要一條街,一條清末廣州的街,也要能當同時期香港那邊的街道用,還說要有城什麽的,規模怕是不小。”
張鐵軍就知道她說的是什麽了。
這就有點意思了,這都十一月份了,這事兒不是應該在八月份就定下來了嗎?橫店老徐啊,這不就是老徐影視城的起點嗎?
這怎麽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