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們去辦公室說吧?”鄭大哥雖然不想勸什麽,但是在這地方說也確實不太好,就提了個話頭。


    “走吧。”這個麵子肯定得給。張鐵軍點了點頭,大家出來去主樓。


    不用招呼,安保員把那幾個人都給帶了過來。


    那位白太太也沒再鬧啥,也沒拒絕,一路跟著過來了,就是一直在打電話,小聲嘀嘀咕咕的,一臉的不忿表情。


    應該說也是有些緊張,但不是特別緊張,還是有著一種無所謂在裏麵。指手劃腳習慣了嘛,她家老公那麽牛逼,能搞定一切。


    話說聽說這一位,張鐵軍也是相當意外的。


    李誌達和兒子李鐵蛋兒是被他送進去的,早幾年就要求這邊開展了自查自糾行動,成效也是相當顯著的,結果這就漏掉了一個。


    張鐵軍就在想,是不是自己的態度還是太和善了一些?怎麽這些玩藝兒就這麽硬呢?這麽扒都扒不掉,那說明什麽?


    隻能說明這個隊伍本身就有病,難怪老話說醫者不自醫,渡人不渡己。人都是雙標的,對內對外的標準天生就不一樣。


    就很煩。


    “張委員,讓你看笑話了。”進了主樓,李書記和張鐵軍並肩上樓,小聲道了聲歉。


    過去的老樓沒有電梯,上下樓全靠腿兒,而且小日子建的樓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樓梯都是那種很狹仄又很陡的樣子,陰森森的。


    刻在骨子裏的那種小氣。


    就也難怪那麽多地方手裏有幾個閑錢以後馬上就開始想方設法的琢磨著要蓋新樓,實話實說確實是有點憋屈。


    樓上的房間也小,反正就是哪哪都感覺小裏小氣的。


    估計在小日子人的心裏,十來個平方那就相當豪氣了,二十個平方那就是巨屋。


    在近代,歐洲建築大多也都是這麽個德行,房間都是那種很小的,但是歐洲人喜歡造大廳,層高大,這個就有點拉平。


    主要是在那邊大房子大空間是宗教和權力的專利,雖然感覺他們挺自由的,事實上階級相當森嚴壁壘。


    我們原來其實也差不多,和人家學習嘛。


    民國時期的房子也是都有點小裏小氣的,常凱申的黃山會議室還沒有現在普通人家的客廳大。


    來到三樓,大家直接進到三樓的小會議室,圍著會議桌坐下來。


    “都坐吧。”張鐵軍指了指對麵的椅子,示意跟過來的幾個工作人員都坐。


    那個白太太看了看張鐵軍,對李書記說:“李書記,俺家老白過來了。”


    李書記就看張鐵軍,張鐵軍笑了笑:“直接來這吧,正好一起聊聊。旁邊有單獨的空屋子沒有?”


    “有。”老鄭大哥站起來:“我叫人收拾一下?”那,必須有,沒有也有。


    “行。”張鐵軍點點頭:“收拾幾間吧,有桌有椅就行。”


    老鄭大哥愣了一下:“幾間?”


    “五間?”張鐵軍笑著看了看鄭大哥:“我問有沒有,你說有,你那是啥表情?那有是沒有啊?”


    “哪有空房間?”老鄭大哥笑起來:“我們這都擠的像亞亞葫蘆似的了,你領導要用那沒有我也得說有啊,暫時騰一間唄。


    結果你這家夥,五間,我去哪變去?非得五間哪?”


    “小間兒就行吧?”李書記看了看老鄭,問張鐵軍。


    “有桌椅就行,”張鐵軍點點頭:“也不用非得在三樓,四樓也行啊,暫時用一下。”


    “那應該行,我去看看。”老鄭大哥點點頭出去了。


    張鐵軍叫過來一個安保員,示意他把耳朵湊過來,低聲說:


    “你叫幾個人去邊上大院兒,把供銷處,結算科,清欠組的正副處長,正副科長,正副組長都請過來。”


    “那得十來個人了。”李書記接了一句。


    “哦對,”張鐵軍叫住轉身往外走的安保員:“直接請張書記過來一趟,說我找他。”


    “老張今年該到點了吧?”李書記問張鐵軍:“我記著他是三六年的。”


    張鐵軍點了點頭:“正好六十,不過現在的情況有點複雜,前麵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誰幹的事兒誰平,至少再幹五年再說吧。”


    他指的是張經理當初安排自己女兒和姑爺擔任公司的重要銷售職務這事兒。


    前麵說過,其實這事兒就張經理本身這邊來講,是既不能算違規,也不算違紀違法,錯就錯在他性子太直,沒考慮周全。


    結果就是造成了一種風氣,大家感覺既然這麽弄沒毛病,那為什麽別人行我不行?於是紛紛效仿,搞起了家族製。


    從他的繼任者開始,一連四五個總經理都這麽玩兒,給鋼鐵公司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有幾十個億,間接損失根本無法清算。


    這事兒怎麽說呢?就是一筆糊塗賬,主要原因還是當初簽的總承包合同沒進行公開公示,然後後期又把責任都甩給老張一個人背。


    他正好到點退休了嘛,感覺就像是,再不用用就浪費了。


    說白了,就是趕上了一群啥也不是的外行領導,想幹還不想擔責任,想拿錢還不想留名聲。


    現在,這些破爛事兒被張鐵軍提前給理順了,張經理也不用跑出去一躲好幾年,張鐵軍給他的條件就是當幾年書記,把前後的事情處理妥當。


    鋼鐵公司是總經理負責製,書記的工作就是協調掌總,在年紀上有一定的彈性。企業嘛。


    不過目前來看,張經理在處理問題這件事上和其他人也並沒有什麽區別,和這會兒的主流思維一樣一樣的,有點得過且過。


    說白了就是屁股坐歪了,隻考慮感情和影響,沒考慮法律和紀律。九十年代到兩千年代我們基本上都是這麽個樣子,人情最大。


    為什麽呢?這事兒要說起來可就長了,得往前推起碼二十年。不提了。


    鋼鐵公司的大樓和市政府這邊就是緊挨著的,這會兒都沒有圍牆,走過來也就是幾分鍾,就五六十米的距離。過個馬路的事兒。


    當初建這兩棟樓的時候,煤鐵公司的地位比當時的市政廳高,所以是並立,而且更大更氣派,事實上建國以後鋼鐵公司的地位仍然很高。


    這也是為什麽這個白太太能這麽牛逼的原因。


    老鄭大哥出去安排房間,這邊就等那位白副總經理過來,還有去請的其他人,會議室裏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咳。吳市長輕咳了一聲:“那個,張委員,我能不能請教個事兒?”


    “怎麽這麽客氣?”張鐵軍笑著看了看他:“說唄,啥事兒?不過請教就談不上了,我懂的事情也不多,畢竟我年紀擺在這。”


    “有什麽就直說。”李書記對吳市長說了一句。


    本市的領導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從鋼鐵公司過來的,從七八十年代到這會兒一直是這樣,包括李書記。


    李書記嚴格來說得算是申城人,在申城出生成長上學,六十年代末上山下鄉的時候被安排到了本市,在本縣南甸公社北甸大隊。


    這地名是真的哈,不是編著玩的,就這麽叫,離張鐵軍的老家張家堡沒多遠兒,走過去也就是半個小時的事兒。


    前麵說過,本市這邊那個時候的知識小青年是相當享福的,基本上都沒在農村待上多少時間,大部分連地裏的活都還沒學會就走了。


    都被鋼鐵公司招工招走了,那幾年鋼鐵公司不斷的擴產,下麵有一百多個分廠和各種不同的專業廠礦,都在要人。


    李書記也是,在農村一共就待了不到三年,就被招進了鋼鐵公司的石灰石礦當了工人。


    那個時候石灰石礦可沒少招人,前前後後總有個十幾批上千人,改開以後走了一部分,大部分都留了下來。


    李書記是個能言善辯的人,擅長寫東西,人緣也好,在石灰石礦待了也就兩年,就被調去了市團委擔任副書記,宣傳部長。


    十年以後,八三年他從市團委調入了輕工局任書記,又過了兩年八五年擔任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在這期間他還兼任了三年的桓仁縣委書記,算是有了基層工作經驗。


    九零年任市委副書記,九四年任常委常務副市長,九五年擔任市長……一路橫跳暢通無阻。


    這一次董書記卸任,他就自然頂了上來,擔任市長不足兩年成為市委書記。


    主要是尉市長走了,還是去了省工商局,要不然也輪不到他,同樣撿了便宜的還有吳市長。


    吳市長比李書記大了五歲,今年已經五十一了。


    好像這人一到了這個年紀就沒什麽鬥誌了,就總琢磨著想躺平,前麵尉市長是這樣,現在的吳市長也是這樣。


    成天就想去省裏找個地方安度到退休,對市裏的勾心鬥角是一點興趣也沒有,也不想摻合。


    這裏就說回來了,市裏現在主要的小團體一共有兩個,一個是鋼鐵公司派,一個是本縣派。


    這兩個小團體至少能占到市委市府和重點行局的六成,以上,基本上控製了方方麵麵,說話聲音很大,尤其是鋼鐵公司這邊。


    主要是鋼鐵公司這邊得天獨厚,級別在那,一過來就是書記,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難怪這個市長不那麽好當了,做為無團體的尉市長和吳市長其實都是這麽個情況。


    真是不想幹嗎?是幹的賊拉鬧心。


    “是這樣,”吳市長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咱們市主要就是集中在溪湖和平山這一片,地勢狹窄空間狹小。


    後來有了明山但是差別不大,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覺得想發展就得走出去,打破這個狀態。


    現在市裏有兩種意見,一個是向東,這是我原來做常務的時候,市裏這邊班子總結出來的意見。


    另外一個是向南,這是今年民進李主委那邊提出來的建議,還做了比較詳細的計劃報告,大家看了以後感覺說的也不無道理。


    現在的情況就是,兩種方案裏咱們隻能選擇一個,事實上哪怕選一個經濟上目前也不大能支撐起來,但必須得做。


    我想請問張委員的就是,張委員你站的高看的遠,給我們做個指導,哪一個方案更貼合本市的現狀,更有潛力可挖。”


    “這個問我不大好吧?”張鐵軍聽明白了,看了看李書記:“這個還是要市裏結合實際討論才對吧?我不大了解實際情況啊。”


    “張委員你這就有點太客氣了,你是土生土長的本市人,而且是經濟高手,不管是宏觀上還是細微工作都是相當強大的。”


    李書記笑著說:“你的大作我們可是沒少拜讀,這幾年很多方麵的政策都有你的影響在裏麵,我們可是很真誠的向你請教。”


    其實這兩個方案張鐵軍自然是都清楚的,而且這兩個方案事實上也並不衝突,一個重自然人文,一個重城建工業。


    都重要,也都必要。


    不過話說回來,就像吳市長說的,市裏的經濟條件有限,怎麽選就成了眼下的問題。樣樣鬆不如一樣通嘛。


    所謂東擴就是把市區向東擴張,這個很簡單,把市中心的人口向東遷,降低人口密度,延展市區寬度。


    向南就是以平頂山為中心,大力宏揚本市的人文曆史,抓的是自然環境和精神建設,提高城市影響力,打造旅遊經濟。


    一個是花錢,一個是想辦法掙錢,要說那還是向南更有利,但是要向南,首先得拿出來大筆的錢去建設開發宣傳。


    從長期來看未來可期,但是短期來說,三五年之內對本市的推動發展貢獻度是個零,或者說是負數。


    具體要往裏麵填多少資金進去才能看到結果誰也不敢說,最後能取得多大的結果更是沒有人敢說,包括提出建議的民進主委。


    如果把這些錢投在城市向東建設上,那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不管是人口壓力還是空間發展都立馬可見,做一點就有一點。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是向東的未來也可見,建一點就有一點,不具備什麽持續性。它不會產生經濟上的提升。


    平頂山是本市市區唯二的一座大山,另一座是望溪山。其實原來兩座山是連著的,五十年代建設工人區的時候給人工截斷了。


    其實它並不是一座獨立的山,是長白山脈的一部分,隻是比較靠近市區。而位於市中心的望溪山是它伸出來的一隻小腳腳。


    現在小腳腳被砍掉了,成為市中心的一座山峰,鋼鐵公司和市府的大樓就在望溪山西坡腳下。


    老百姓叫它花園山。


    因為從建國以前它就是一座花園,公園。原來山叫萬溪山,公園叫萬溪公園,是小日子建的,在山上立了碑植樹栽花。


    建國以後公園擴建增加了動物園,改為望溪,在最高峰頂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站在碑下能看遍整個市區,這個望溪到也名副其實。


    小日子喜歡搞公園景觀這些,尤其喜歡種樹,當年長春被稱為春城,就是因為被種滿了櫻花。丹東當年有安東八景,都是這麽來的。


    本市也一樣,小日子也到處建了不少公園,最有名的就是溪湖河畔小學後山上的神廁山公園,他們在那建了一座規模很大的神廁。


    那東西聽說現在還在,不知道現在是幹什麽用了。


    還有溪湖區政府後山上的誠忠山公園,也是那個時候建的,是當時最大的公園,現在還保留著,連名字都沒改。


    包括裏麵的大倉喜八郎遺發塚神廁。


    話說就這麽個玩藝兒,被列為了國保單位,真特麻的沒地方說去。好在那個神廁在那十年被炸掉了,要不然都不夠惡心人的。


    但是就這麽一堆亂石頭被圈起來劃入國保,好像更特麽惡心人。


    又說遠了。


    平頂山。


    平頂山這地方可以說是本市最有名氣的地方了,曆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上麵有很多曆史遺跡,建築和戰爭時期的碉堡群落。


    原來那地方是一座非常著名的關隘,叫青雲關,後來又陸續建有道觀和寺廟,所有的建築都在被削平了的山頂最高處。


    平頂山的名字也是這麽來的。解放戰爭的時候這裏是主戰場,犧牲了不少人。


    山下就是英勇前進曙光幾個地方。


    這些地名就是為了紀念當時的那場戰役,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我們才有了自己的鋼鐵基地,可以造槍造炮造坦克。


    民進李主委的建議就是圍繞平頂山的曆史地位,曆史遺跡和曆史建築,打造本市的城市之肺,旅遊重心,大力開發建設旅遊事業。


    平頂山其實一直就是個公園兒,張鐵軍小的時候那會兒就是了,就是遊客不多,一直也沒怎麽開發建設,交通相當不便。


    反正張鐵軍和他認識的人當中,幾乎都沒有人去過那地方。


    “把方案拿給我看看吧,我看看再說。行吧?”張鐵軍也不好直接拒絕,就想先看看方案再說。


    他這次回來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鋼鐵公司這邊,還有重型汽車廠,市內工業企業這一塊,還真沒考慮過旅遊和城建。


    會議室門一開,安保員進來:“報告,鋼鐵公司白副總經理到了。”


    “讓他進來。”張鐵軍點點頭:“後麵人來了就直接進來。”


    白副總經理確實長的白白胖胖的樣子,笑的挺真誠憨厚的,一進來就衝著大夥點頭哈腰的,好像對誰都挺尊重似的。


    他媳婦兒一看到他進來眼睛都亮了,馬上臉上的那點心虛就不見了,變成了委屈巴拉的表情:“老白。”


    白副總經理走到媳婦身邊坐下:“怎麽回事兒?”


    她媳婦就巴拉巴拉把事情說了一遍,反正就是委屈,憋氣,被無理取鬧了。說的聲音還不小,反正大家都有聽得見。


    張鐵軍也沒理他們,先說著吧。


    不一會兒,另外幾個人也帶過來了,供銷處李處長,結算科李科長,清欠小組徐組長,還有他們的副手,一共十一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溪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溪仁並收藏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