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大都會廣場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怎麽可能?”劉市長笑著擺手:“財政上擠一擠,拿出來幾十個億還是可能的。”
張鐵軍一撇嘴:“據我所知,你們去年財政收入四十六,花了六十六,還從哪擠?擠粉刺啊?”
“哈哈哈,還打探的挺清楚嘛。我們的收入可不隻是這一點,還有每年的財政撥款嘛,幾十億確實是拿得出來的。
不過,對於總預算兩百億來說,也確實是不多,這個還要請你理解。反正你拿大頭當大頭嘛,咱們用股份來算。”
張鐵軍想了想,說:“要不,幹脆我和港鐵幹得了唄?你們一分錢都不用出,掙了賠了都和你們無關,就等著解決交通問題就行了。”
“這個可不得行哦。”劉市長搖了搖頭:“總還是要占一點的,要不然不好交待,也說不過去。”
確實也是這麽個事兒,張鐵軍吧嗒吧嗒嘴,就感覺特憋屈。這叫什麽事兒啊。
想了想說:“反正,我那兩個條件是硬指標,如果達不成那這事兒就找別人吧,我是肯定不幹的。”
沒有地皮盈利的希望就大約等於零,還幹什屁?直接捐款得了唄。經營站點物業是地鐵盈利最主要的手段了,都沒有之一。
再說又不是白要,花錢買。話說買地買樓還得給渝城交稅呢,這個是不是得談談?
而且隻要把事情交給港鐵,根本用不到兩百億,國內搞市政建設的那個預算大家心裏都明白。多報實銷唄,到不是說貪。
當然也少不了這個那個擼點油水。
但是在張鐵軍這,這一點肯定是行不通的,你缺錢我借你,別在項目上搞事。
縣裏學市裏,市裏學省裏,越弄越亂七八糟。
說來說去,又說到了縣縣通上麵。渝城對往各縣區修路看來是下了些決心的。其實是沒有辦法。
張鐵軍答應了五年免息五年低息,總貸款期限十年。
“除了這兩個條件以外,希望工程的實施不要下放,就由市裏統一協調經辦最好,施工方最次也要用市裏的,要不然怕會出問題。”
“這樣的話,那施工壓力可就太大了,哪有那麽多的工程隊公司能做出來?我們還是要考慮一下工期的,這個拖不得。”
“市裏不夠找省裏,本省不夠找其他省。要不我給你們介紹幾個遼東的,東方實業也可以幹。反正這事兒不能交給縣裏。”
“也不至於吧?我們可以把關把嚴一點,把標準定的高一點。”
“六萬多平方公裏,怎麽麵麵俱到?不如從開始就掐住。縣裏這邊搞完下一步就是鄉鎮村,到時候到是可以考慮縣裏,但也是要有完善的監督。”
張鐵軍可是見識過的。
雙車道變成單車道,單車道又變成一米二的小路,路基也沒有了,刨幾下扔幾塊石頭意思意思抹上水泥就完事兒。
有些地方甚至石頭都沒有,平吧平吧就上水泥,反正幹了瞅著都差不多。
為什麽修窄,自己知道質量不行唄,修窄了不能走汽車,人踩幾下問題不大,人家算計的那是相當到家的,考慮的賊全麵。
張鐵軍還見過六十公分寬的水泥村路,人不小心都能走下去。
完了吧,那摩托車在上麵嗷嗷跑,坐一次腿軟好幾天。
所謂窮人誌短,手裏沒錢就得聽人家叫喚。
對於張鐵軍提出來的條件老兩位也隻能答應下來。不過提的都對,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到也不是太抵觸就是了。
又說了些細節,縣縣通這事兒也算是基本定下來了,就在現有的公路上修改,取直,搭橋,工資量和投入相對要小的多。
其實主要還是硬化,這會兒下麵大多公路都還是土路,一下雨全是稀泥塘子,一壓一道溝。
然後就說到了解放碑。
市裏已經決定把解放碑打造成金融商圈了,隻不過規模上比上輩子剛開始要大不少,這是被東方的投資影響的。
這事兒張鐵軍不會參與,東方也不參與,完全走貸款,老兩位就是想聽聽張鐵軍的意見和建議。
張鐵軍就給他們講了講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他畢竟在以後的解放碑商圈晃了有那麽多年,問題和弊端還有各個方麵一清二楚,自然是言之有物。
道路改造,房屋改造,交通的問題,還有停車的問題,再一個就是高盲目高端化。國內的大型商圈基本上都是這麽死的。
解放碑商圈從零幾年的摩肩接踵到一幾年的門可羅雀,總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斷的盲目高端化,弄的好像老百姓都是億萬富翁似的。
樓越建越高,越建越大,租金像放進了開水壺的溫度計一樣,平民商品慢慢都被奢侈品替代了,誰還去幹什麽?
剩下的功能也就是拍拍照打打卡了,全仗著那座碑的名氣。
不隻是解放碑商圈,觀音橋,楊家坪,甚至一度以平民商圈為主旨的三峽廣場,都是這麽程序,這麽個結果。
一火爆,就有人開始想作妖。全國都是這樣。
後來都說因為電商,純屬是拉不出屎賴地球吸引力不夠。
其實如果不瞎,這事兒早早就有反應能搞清楚,直轄以後解放碑第一家大型購物廣場就是李家成建的大都會。
事實上呢?大都會確實是名氣大,高檔奢華很吸引人,可是有多少人在裏麵消費的?
裏麵的租戶幾乎從一開始就是賠錢,全靠出兌轉讓檔位掙一筆,這種風氣後來影響了所有商圈,成了一種賺錢的方式。
賣貨是賣不出去的,玩的就是擊鼓傳花。
那家夥,零三年裏麵一個褲頭就要兩三千,玩蛋呢,但是掛低了還不行,租金太高了,那兩三千塊錢裏麵至少有一千五的租金。
隻有大眾的,才是長久的,隻有服務好,發展才會好。高端確實抬檔次,確實有逼格,但是不能拿它當主料用。
張鐵軍從布局規劃到綠化,到道路和建築,一樣一樣掰開了說,一點都不藏私。
這一說就是一個多小時。
蔣衛紅敲門進來:“鐵軍,都十一點半了。”
“這麽晚了嗎?”張鐵軍看了看時間,可不是嘛,馬上十一點三十五了。
“說話是真消耗時間呐,都沒注意。行了,趕緊回去休息吧,咱們有時間再嘮。”張鐵軍站起來抻了個懶腰,送客。
老兩位還有點意猶未盡,不過也確實是有點晚了,戀戀不舍的回去了。
到了樓下,劉市長問張鐵軍:“鐵軍,你在解放碑這搞幾個商場和大樓行不行?規模上大一些。”
張鐵軍一愣:“不是有人在搞了嗎?”
李家成的大都會廣場這會兒都建了快兩年了,是完全移植的香港商業廣場模式,九七年八月一開業可以說轟動了整個西南。
這個時候這邊的人真的還沒見過什麽是高檔商場,那種打開眼界的新奇感會銘記一輩子。
二幾年的時候還有朋友說,雖然它冷清,但還是不希望它消失,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雖然從來不進去,但是走到那就想看到它。
按張鐵軍的理解就是,賠就賠著吧,反正你們也不差這點錢,立在這給我留個念想也是好的。多麽純樸的心聲。
大都會的體量還是有那麽大的,占地接近三十畝,是一棟綜合商業廣場和兩棟高層大樓。一棟酒店一棟寫字樓。
他不僅帶來了純港式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帶來了港式的物價,也帶來了他的凱悅酒店還有寫字樓高昂的租金和物業費。
從各個方麵各個體位給渝城人民打開了眼界。那時候甚至有人專門從成都從其他城市跑過來看新鮮,消費,感覺牛逼。
隻是就沒有人想到,剛過兩千年,那就開始冷清起來了,而且是越來越冷,後麵想了各種辦法,又搞國際招商又搞什麽蝴蝶計劃的,都沒成功。
沒有土壤啊,渝城的低工資是全國有名的,兩千零五年人均才一千多,怎麽在這消費嘛。
包括後來李家成在京城搞的東方廣場,也是差不多的結果,都感覺確實高檔,就是去不起。
他搞空手套,搞房地產確實厲害,能掙著錢,但是商業這一塊完全讓人看不懂。
香港的商業說起來,是完全依賴外國人還有外地旅遊人口的,八九十年代吃的是免稅的飯,後來吃的是旅遊飯,本地人一樣消費不起。
“確實有一個商業廣場在建,”劉市長點了點頭,皺著眉頭想了想說:“不過,我聽了你說的這些話以後,感覺有點擔心呐。”
“沒什麽好擔心的,”張鐵軍幫老兩位拉開車門:“有渝百和新世紀它們就夠用,那個好看就行了,要的是影響。”
“你們也有商場酒店,就不想去那搞一搞?”
“我在下麵有了呀,重複投資沒有意義。上麵主打的還是金融和國際商務,好好琢磨琢磨就行了,用不著我。”
張鐵軍才不去湊那個熱鬧呢,朝天門這裏足夠東方折騰了,自己的地盤自己打造,景觀商場酒店美食,大眾市場全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
再說上麵他也不是沒有地方,軍區的那些東西他已經都接過來了,隻不過還沒打理。
不過那地方他也沒打算搞什麽商業就是了,弄幾棟寫字樓,搞個平價酒店,就等著收租金就挺好,還不怕落冷。
頂多再建一點高檔住宅和公寓,這個在解放碑這地方還是相當吃香的。這會兒國內還沒有大平層的概念呢。
一夜無話。
第二天,張鐵軍一行去了茶山。
茶山也是一座老縣城,夏商時期歸屬巴國,秦屬巴郡,唐代設縣。
建國以後這邊施行的是公署製,剛開始歸巴縣公署,然後隨著公署的遷移先後歸屬壁山公署,江津公署。
五二年,公署遷到茶山,改稱江津專署,八一年改稱茶山地區公署。
八三年,公署撤銷,所轄茶山、江津、合川、璧山、昌元、大足、銅梁、潼南8縣劃歸四川省渝城市管轄。
九二年茶山去縣改市。縣級市。
九六年這會兒,茶山沒什麽變化,還是一座老城,不大,人口十幾萬的樣子。
新城區已經在建了,不過啥也沒有,一轉盤還是個水泥坑,路都還是土路,土地到是基本上都平整了出來。
老縣城還是老樣子,黑漆漆的木板兩層樓,黑漆漆的紅磚兩層樓,狹窄坑窪的小巷街道,和現代的水泥大樓擁擠在一起。
走在馬路上就特別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柏油馬路上全是車帶過來的紅土,粘粘的鋪滿了一層,走上去撲嘰黏嘰的,總得小心著,要不然就弄到鞋子褲腿上。
一行五台車翻山越嶺爬坡下坎的路了兩個小時來到茶山市區,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樣子。
就很有一種突然回到七十年代供銷社的感覺。
不過這個樣子,如果不看那些獨特的木板樓的話,也確實和本市那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特別的相像。也就是小了一點兒。
可能那個時候哪裏也都差不多吧。
張鐵軍一撇嘴:“據我所知,你們去年財政收入四十六,花了六十六,還從哪擠?擠粉刺啊?”
“哈哈哈,還打探的挺清楚嘛。我們的收入可不隻是這一點,還有每年的財政撥款嘛,幾十億確實是拿得出來的。
不過,對於總預算兩百億來說,也確實是不多,這個還要請你理解。反正你拿大頭當大頭嘛,咱們用股份來算。”
張鐵軍想了想,說:“要不,幹脆我和港鐵幹得了唄?你們一分錢都不用出,掙了賠了都和你們無關,就等著解決交通問題就行了。”
“這個可不得行哦。”劉市長搖了搖頭:“總還是要占一點的,要不然不好交待,也說不過去。”
確實也是這麽個事兒,張鐵軍吧嗒吧嗒嘴,就感覺特憋屈。這叫什麽事兒啊。
想了想說:“反正,我那兩個條件是硬指標,如果達不成那這事兒就找別人吧,我是肯定不幹的。”
沒有地皮盈利的希望就大約等於零,還幹什屁?直接捐款得了唄。經營站點物業是地鐵盈利最主要的手段了,都沒有之一。
再說又不是白要,花錢買。話說買地買樓還得給渝城交稅呢,這個是不是得談談?
而且隻要把事情交給港鐵,根本用不到兩百億,國內搞市政建設的那個預算大家心裏都明白。多報實銷唄,到不是說貪。
當然也少不了這個那個擼點油水。
但是在張鐵軍這,這一點肯定是行不通的,你缺錢我借你,別在項目上搞事。
縣裏學市裏,市裏學省裏,越弄越亂七八糟。
說來說去,又說到了縣縣通上麵。渝城對往各縣區修路看來是下了些決心的。其實是沒有辦法。
張鐵軍答應了五年免息五年低息,總貸款期限十年。
“除了這兩個條件以外,希望工程的實施不要下放,就由市裏統一協調經辦最好,施工方最次也要用市裏的,要不然怕會出問題。”
“這樣的話,那施工壓力可就太大了,哪有那麽多的工程隊公司能做出來?我們還是要考慮一下工期的,這個拖不得。”
“市裏不夠找省裏,本省不夠找其他省。要不我給你們介紹幾個遼東的,東方實業也可以幹。反正這事兒不能交給縣裏。”
“也不至於吧?我們可以把關把嚴一點,把標準定的高一點。”
“六萬多平方公裏,怎麽麵麵俱到?不如從開始就掐住。縣裏這邊搞完下一步就是鄉鎮村,到時候到是可以考慮縣裏,但也是要有完善的監督。”
張鐵軍可是見識過的。
雙車道變成單車道,單車道又變成一米二的小路,路基也沒有了,刨幾下扔幾塊石頭意思意思抹上水泥就完事兒。
有些地方甚至石頭都沒有,平吧平吧就上水泥,反正幹了瞅著都差不多。
為什麽修窄,自己知道質量不行唄,修窄了不能走汽車,人踩幾下問題不大,人家算計的那是相當到家的,考慮的賊全麵。
張鐵軍還見過六十公分寬的水泥村路,人不小心都能走下去。
完了吧,那摩托車在上麵嗷嗷跑,坐一次腿軟好幾天。
所謂窮人誌短,手裏沒錢就得聽人家叫喚。
對於張鐵軍提出來的條件老兩位也隻能答應下來。不過提的都對,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到也不是太抵觸就是了。
又說了些細節,縣縣通這事兒也算是基本定下來了,就在現有的公路上修改,取直,搭橋,工資量和投入相對要小的多。
其實主要還是硬化,這會兒下麵大多公路都還是土路,一下雨全是稀泥塘子,一壓一道溝。
然後就說到了解放碑。
市裏已經決定把解放碑打造成金融商圈了,隻不過規模上比上輩子剛開始要大不少,這是被東方的投資影響的。
這事兒張鐵軍不會參與,東方也不參與,完全走貸款,老兩位就是想聽聽張鐵軍的意見和建議。
張鐵軍就給他們講了講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他畢竟在以後的解放碑商圈晃了有那麽多年,問題和弊端還有各個方麵一清二楚,自然是言之有物。
道路改造,房屋改造,交通的問題,還有停車的問題,再一個就是高盲目高端化。國內的大型商圈基本上都是這麽死的。
解放碑商圈從零幾年的摩肩接踵到一幾年的門可羅雀,總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斷的盲目高端化,弄的好像老百姓都是億萬富翁似的。
樓越建越高,越建越大,租金像放進了開水壺的溫度計一樣,平民商品慢慢都被奢侈品替代了,誰還去幹什麽?
剩下的功能也就是拍拍照打打卡了,全仗著那座碑的名氣。
不隻是解放碑商圈,觀音橋,楊家坪,甚至一度以平民商圈為主旨的三峽廣場,都是這麽程序,這麽個結果。
一火爆,就有人開始想作妖。全國都是這樣。
後來都說因為電商,純屬是拉不出屎賴地球吸引力不夠。
其實如果不瞎,這事兒早早就有反應能搞清楚,直轄以後解放碑第一家大型購物廣場就是李家成建的大都會。
事實上呢?大都會確實是名氣大,高檔奢華很吸引人,可是有多少人在裏麵消費的?
裏麵的租戶幾乎從一開始就是賠錢,全靠出兌轉讓檔位掙一筆,這種風氣後來影響了所有商圈,成了一種賺錢的方式。
賣貨是賣不出去的,玩的就是擊鼓傳花。
那家夥,零三年裏麵一個褲頭就要兩三千,玩蛋呢,但是掛低了還不行,租金太高了,那兩三千塊錢裏麵至少有一千五的租金。
隻有大眾的,才是長久的,隻有服務好,發展才會好。高端確實抬檔次,確實有逼格,但是不能拿它當主料用。
張鐵軍從布局規劃到綠化,到道路和建築,一樣一樣掰開了說,一點都不藏私。
這一說就是一個多小時。
蔣衛紅敲門進來:“鐵軍,都十一點半了。”
“這麽晚了嗎?”張鐵軍看了看時間,可不是嘛,馬上十一點三十五了。
“說話是真消耗時間呐,都沒注意。行了,趕緊回去休息吧,咱們有時間再嘮。”張鐵軍站起來抻了個懶腰,送客。
老兩位還有點意猶未盡,不過也確實是有點晚了,戀戀不舍的回去了。
到了樓下,劉市長問張鐵軍:“鐵軍,你在解放碑這搞幾個商場和大樓行不行?規模上大一些。”
張鐵軍一愣:“不是有人在搞了嗎?”
李家成的大都會廣場這會兒都建了快兩年了,是完全移植的香港商業廣場模式,九七年八月一開業可以說轟動了整個西南。
這個時候這邊的人真的還沒見過什麽是高檔商場,那種打開眼界的新奇感會銘記一輩子。
二幾年的時候還有朋友說,雖然它冷清,但還是不希望它消失,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雖然從來不進去,但是走到那就想看到它。
按張鐵軍的理解就是,賠就賠著吧,反正你們也不差這點錢,立在這給我留個念想也是好的。多麽純樸的心聲。
大都會的體量還是有那麽大的,占地接近三十畝,是一棟綜合商業廣場和兩棟高層大樓。一棟酒店一棟寫字樓。
他不僅帶來了純港式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帶來了港式的物價,也帶來了他的凱悅酒店還有寫字樓高昂的租金和物業費。
從各個方麵各個體位給渝城人民打開了眼界。那時候甚至有人專門從成都從其他城市跑過來看新鮮,消費,感覺牛逼。
隻是就沒有人想到,剛過兩千年,那就開始冷清起來了,而且是越來越冷,後麵想了各種辦法,又搞國際招商又搞什麽蝴蝶計劃的,都沒成功。
沒有土壤啊,渝城的低工資是全國有名的,兩千零五年人均才一千多,怎麽在這消費嘛。
包括後來李家成在京城搞的東方廣場,也是差不多的結果,都感覺確實高檔,就是去不起。
他搞空手套,搞房地產確實厲害,能掙著錢,但是商業這一塊完全讓人看不懂。
香港的商業說起來,是完全依賴外國人還有外地旅遊人口的,八九十年代吃的是免稅的飯,後來吃的是旅遊飯,本地人一樣消費不起。
“確實有一個商業廣場在建,”劉市長點了點頭,皺著眉頭想了想說:“不過,我聽了你說的這些話以後,感覺有點擔心呐。”
“沒什麽好擔心的,”張鐵軍幫老兩位拉開車門:“有渝百和新世紀它們就夠用,那個好看就行了,要的是影響。”
“你們也有商場酒店,就不想去那搞一搞?”
“我在下麵有了呀,重複投資沒有意義。上麵主打的還是金融和國際商務,好好琢磨琢磨就行了,用不著我。”
張鐵軍才不去湊那個熱鬧呢,朝天門這裏足夠東方折騰了,自己的地盤自己打造,景觀商場酒店美食,大眾市場全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
再說上麵他也不是沒有地方,軍區的那些東西他已經都接過來了,隻不過還沒打理。
不過那地方他也沒打算搞什麽商業就是了,弄幾棟寫字樓,搞個平價酒店,就等著收租金就挺好,還不怕落冷。
頂多再建一點高檔住宅和公寓,這個在解放碑這地方還是相當吃香的。這會兒國內還沒有大平層的概念呢。
一夜無話。
第二天,張鐵軍一行去了茶山。
茶山也是一座老縣城,夏商時期歸屬巴國,秦屬巴郡,唐代設縣。
建國以後這邊施行的是公署製,剛開始歸巴縣公署,然後隨著公署的遷移先後歸屬壁山公署,江津公署。
五二年,公署遷到茶山,改稱江津專署,八一年改稱茶山地區公署。
八三年,公署撤銷,所轄茶山、江津、合川、璧山、昌元、大足、銅梁、潼南8縣劃歸四川省渝城市管轄。
九二年茶山去縣改市。縣級市。
九六年這會兒,茶山沒什麽變化,還是一座老城,不大,人口十幾萬的樣子。
新城區已經在建了,不過啥也沒有,一轉盤還是個水泥坑,路都還是土路,土地到是基本上都平整了出來。
老縣城還是老樣子,黑漆漆的木板兩層樓,黑漆漆的紅磚兩層樓,狹窄坑窪的小巷街道,和現代的水泥大樓擁擠在一起。
走在馬路上就特別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柏油馬路上全是車帶過來的紅土,粘粘的鋪滿了一層,走上去撲嘰黏嘰的,總得小心著,要不然就弄到鞋子褲腿上。
一行五台車翻山越嶺爬坡下坎的路了兩個小時來到茶山市區,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樣子。
就很有一種突然回到七十年代供銷社的感覺。
不過這個樣子,如果不看那些獨特的木板樓的話,也確實和本市那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特別的相像。也就是小了一點兒。
可能那個時候哪裏也都差不多吧。